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唐风之承乾 >

第18章

唐风之承乾-第18章

小说: 唐风之承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乾眨眼,笑了笑,眼眸甚是温和,“干嘛跟哥哥道歉,你又没做错什么?”

李泰低下头,手指微微捏着自己的袍角,“那天要不是我,哥哥也不会。。。。。。。。”

承乾点头,“那倒是。如果那天青雀不是那么冲动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李泰先是一愣,随即面孔有些涨红,但看着承乾平静的脸,又有些泄气的低下头,那天,的确是他冲动了。。。。。。。。

“青雀,你有没有想过,如果那天掉下九曲溪的人,不是我,是梁王和楚王的话,那会怎么样?”

李泰抬头,不解。

承乾继续说道,“如果是梁王和楚王的话,你会被严惩,因为你比他们年长,母后会被斥责,因为母后教子不严,身为兄长却不能让着弟弟。。。。。。。我会被责罚,因为我最大,却没有阻止弟弟们的争闹,青雀,这些你想过没有。。。。。。。。。”

李泰紧紧的捏着袍角,张口欲言,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涨红着脸低下头。

“青雀。。。。。。。。”承乾看着李泰,放柔了神色,慢慢的开口说道,“在哥哥知道,那天你冲上去,是因为李愔说了那句‘废物’。。。。。。。。”

李泰抿紧嘴,低低声说道,“哥哥才不是呢!”

承乾低笑开口,“废物什么的,哥哥还真不在意,你看父皇在显德殿和将士们比武较技的时候,有没有说自己很厉害什么的,没有对吧?所以,青雀,你记住,厉害的人是不靠嘴来说的。”

李泰默默点头。也不争辩,只是心里却想着,他才不会让那些人再说哥哥坏话。

承乾看着李泰神色,有些无奈,又缓缓道,“青雀,你的背后,有母后,有我,有长乐,有豫章,还有长孙舅舅。。。。。。。。。。青雀,牵一发而动全身,你要记住!”承乾说到最后很是严肃。

李泰细细的想着,牵一发而动全身吗?李泰慢慢点头,抬眼看向承乾严肃的神情,认真道,“哥哥,我会记住的。”

承乾这才缓了神色,慢慢的笑了起来。

此时,八月的阳光慢慢的洒在了后殿上,流淌着,恍若金色的河流。

后殿外的走廊,长孙皇后温柔的笑着,眼眸里尽是欣慰。

*******************************

此时,韶月殿里,李恪皱眉看着趴在杨妃身上抽抽噎噎的李愔,冷冷道,“你哭也没用!你现在就给我到起晖殿去请罪!听见没有!”

杨妃有些心疼,皱眉对李恪道,“恪儿,就算不去也没关系的。你父皇不是说了吗?这事到此为止,你为什么非得要愔儿去请罪呢?”

李恪有些头疼,对杨妃道,“母妃,毕竟是愔弟错了,到起晖殿给人家请罪赔个礼又不会有什么损失。。。。。。。。”

李愔这时忽然抬头冲着李恪嚷嚷道,“我才不要!我才不要给那个废物赔罪呢!”

李恪怒了,“你还敢再说!”

杨妃也嗔怒道,“愔儿,母妃不是说过不要再说这个词了吗?”

李愔咕哝道,“他本来就是嘛。”,待见李恪愤怒的神情,缩了缩头,不敢再说。

“母妃!你也听见了!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李恪严肃道,上前一步,“母妃,让愔弟跟我去起晖殿吧。”

杨妃犹豫了一下,待低头看见李愔可怜兮兮的神情,便心软了,轻叹一声,“恪儿,要不,母妃去吧。让你弟弟到那里给人家磕头,母妃舍不得啊。”

李恪一滞,又低头看着李愔在那里趁机抱着母妃抽抽噎噎的说着自己这里疼那里疼,说着自己又多委屈,李恪心里无力。

***************************

阴妃坐在寒华殿,看着梁王磕磕巴巴的背书,眉头便越皱越紧。

心头一急一怒,便拍案而起,斥责道,“够了!”

梁王委屈的缩了缩肩,看着气怒的阴妃,“母妃。。。。。。。。。儿臣不喜欢背书嘛。”

“你父皇最喜欢有才学的人,你这样,你父皇怎么会喜欢你呢!”阴妃恨铁不成钢。

梁王低头,嘀咕道,“会读很多书又怎样嘛。父皇就是不喜欢我啊。”

阴妃瞪眼,“你听着!今儿个要是不把这段背完,晚上就不准用膳!”

梁王顿时苦了脸。

阴妃气怒的转身走进后殿。

待进了后殿,阴妃挥退伺候的宫女太监,坐在梳妆台边,看着镜中的容颜,镜中的容颜,若论端庄不及长孙,若论妖媚不及杨妃,若论脱俗不及韦妃,她有的。。。。。。。不过就是乖巧柔顺。可时光催人,她的美丽又能留多久?

自从游园会后,皇上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来了,就算宫中规制,每月会有些日子留给她们四妃,可皇上看见她和杨妃时也是生疏冷漠得很。

没想到皇上会这么生气,皇上就那么喜欢那个中山王?还是因为不满有人针对皇后?

而近日,皇上又下旨修改规制,从每月的轮流侍寝改为召寝。

如果,不再努力抓住皇上的话,她和佑儿该怎么办?还有弟弟,该怎么办?

**********************

“朕已经决定,庞相寿即日起削除职务,追还赃款。”

两仪殿上,魏征听着太宗帝淡淡的说着对庞相寿的处理,诧异抬头,怎么。。。。皇上改变主意了?他花了两天时间写好的奏折还没呈上去呢。

“魏征,你说的对!国事与私情不能混为一谈!”太宗帝说完对庞相寿的处理,便转头对魏征笑笑道,“朕昨日考虑不周,让你受委屈了。”

魏征急忙跪伏在地行礼,“微臣惶恐!微臣不敢!”

太宗帝一笑,转头轻描淡写的转开话题,谈起其他事宜。

魏征心头仍是困惑,总觉得这里头应该有其他人作用的结果,以他对皇上的了解,虽然皇上到最后还是会明白,但应该没那么快才是。

而长孙无忌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眼里也有相同的困惑。

而这时的起晖殿里。

长孙拿起承乾的写的纸张,点头赞许道,“乾儿写得不错。”

承乾有些不好意思,好歹也算是两世为人了,可他在这世的书法还是跟个孩童一样,要慢慢的摸索,果然,是因为做了太久的飘飘,忘了拿笔的感觉吗?

不过,这样也好。就当磨练心性吧。

长孙放下纸张,凝神看向承乾,神情有些严肃,“乾儿,听说前两天,吴王代梁王请罪来了?”

承乾一怔,随即轻轻点头,“母后,可是要问为何我帮吴王遮掩?”

长孙微微摇头,“母后知道,你这样做,是想在父皇面前留下好印象。”

“不,母后,不是这样。”承乾开口解说道,抬眼看向长孙,有些犹豫,“母后,我不知道父皇一早就站在外头,所以,我不是为了给父皇留下好印象,只是,那时候,我想这事最好到此为止,如果让父皇知道,吴王代梁王请罪,恐怕父皇又会生气,到时候,这事就没完没了。现在,战乱刚平,社稷初定,宫中的这些个烂事不宜再分了父皇的心思,而且。。。。。。。母后,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果这事发生在民间的话,那也不过是几个调皮孩子的矛盾,但是发生在天家,天家无小事,
特别是玄武门之变才刚过去多久,若再发生宫中年幼皇子争斗的事情。。。。。。。。

承乾没有再说下去,只是静静的看着长孙,他想,母后会明白。。。。。。。。

长孙看着承乾,心头一震,原来,乾儿想得那么远。。。。。。。。

怔怔的看着承乾,长孙心头苦笑,她还是看轻了乾儿。

心头五味杂陈,说不出是骄傲自豪多一点,还是心疼多一点。长孙只能伸出双手抱住眼前这个明明已经八岁,外表瘦弱得像个六岁的孩子。。。。。。。
 

作者有话要说:假期呀假期,乃何时才肯投入某树怀抱咧???(ㄒoㄒ)~~

***************************

PS:一点资料——

 唐朝人的称谓:
 关于皇帝——称呼皇帝多用“圣人”,至于和其亲近之人或其近侍则称其为“大家”。(例如唐玄宗,亲近者俱呼其为“三郎”)
 关于太子,诸王——皇太子,则常被左右之人称为“郎君”;而太子、诸王有时自称为“寡人。
 关于官员的称谓——在唐代,只有宰相才被称为“相公”,而不像后来那样用的普遍;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相互之间称为“阁老”;刺使被尊称为“使君”;县令的尊称为“明府”;至于县丞等则被称为“少府”。而他们都常被尊称为“明公”。 
 关于民间称呼——在唐代,没有“老爷”之称,奴仆称呼男主人为“阿郎”;而称呼少主人为“郎君”;称呼主母和小姐俱为“娘子”。
 “娘子”、“郎君”并非只用于奴仆称呼主人,旁人见了女子亦呼其为“娘子”,见了少年女子也有呼为“小娘子”者;年长者也会叫少年人为“郎”或“郎君”。
 称呼相熟悉的男子多以其姓加上行第或最后再加以“郎”称之,女子称呼丈夫的弟弟为“小郎”;而女婿又被称为“郎子”。
 关于自称,当时的男子多自称为“某”,也有谦称“仆”的,称呼就比较多了。而女子除了像后来的女子那样谦称为“奴”外,更多的是自称为“儿”,同时,也有女子自称为“某”的。
*****************************

看了以上的资料,亲们会发现,某树的文里并没有严格按照唐朝称谓,望天,那是因为某树觉得复杂了点,然后,某树很懒。。。。。。。。。(咳咳,砸的时候轻点。。。。。_|||)






20

20、雪宴(1) 。。。 
 
 
十月。

这日,承乾起身,穿好衣物,珠儿和小金子进来服侍洗漱后,正欲离开后殿时,珠儿捧着件狐毛白袍来到承乾面前,恭敬开口道,“殿下,外头天冷,再加件披风吧。”

承乾看看身上现在穿得圆滚滚的样子,再瞅瞅珠儿手上的看上去很厚的白袍,摇头道,“不用了。”

珠儿一听,犹豫道,“可是,殿下,外头这么冷。。。。。。。”

推着轮椅的小金子也开口道,“殿下,多加件衣服吧。”

承乾皱眉摇头,“不冷,不用了。”

这时,红玉带着两个宫女端着早膳走了进来,见状,急步上前跪伏行礼,神情严肃,恭敬开口道,“请殿下加件披风吧。如果殿下冻着了,皇后娘娘又要忧心了。”

承乾听红玉提起长孙皇后,想起上次自己跌落溪里让长孙担心的事,心头有些忐忑,又转头看了红玉一眼,见红玉一板一眼很是严肃,便无奈开口道,“好了,我知道了。我穿就是。”

珠儿一喜,急忙上前给承乾动作甚是熟练和轻柔的给承乾披上。

承乾摸摸披风,柔柔软软,手感很好,便有些好奇,这样的料子应该不是起晖殿这样的品级所能有的,至少也是母后父皇这样的才能有,便转头问珠儿,“珠儿姐姐,这是母后赐下的吗?”

珠儿恭敬一笑,回答道,“回殿下的话,这是皇上一大早让人送过来的,说今儿个天冷,让殿下穿上,以防着凉。”

承乾一愣。父皇赐下的?想起自从游园会后三不五时便来起晖殿坐坐的父皇,承乾脸上不由浮现一些笑意。

******************

此时,两仪殿里,太宗帝正欲臣下议政。

“陛下,这求贤诏令极好,相信到时候天下能人志士们都会投效陛下!”王珪拱手作礼道。

太宗帝只是扬眉一笑,“但愿到时如爱卿所言。”又顿了顿,朗声道,“虽有求贤诏令,但朕觉得还是不够,正月开科考试,朕打算增加经史一科,到时诸位爱卿多费心思。”

众臣急忙应是。

议政完毕,太宗帝忽然留下长孙无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