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惊宋 >

第68章

惊宋-第68章

小说: 惊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皇宫保卫的禁军殿前司都点检丁光翔急忙率领大批禁军拦在皇宫门口,阻止百姓进入皇宫。
    他是一员四十余岁的中年武将,禁军平时都闲着没什么事,就连站门岗也多是作个样子,书迷们还喜欢看:。早就养尊处优惯了,虽然人数约有三万余人,但说实话,战斗力只能跟差役比。现在突闻百姓闹事,万一酿成暴乱,可大为不妙,让他心中着实有些慌乱不安。
    “我们要见官家!”王童这时走在队伍最前面,振臂高呼道。
    丁光翔看着皇宫门口黑压压的人群,内心焦急万分,却又有些手足无措。这种突发情况他还真不知道如何应付,如果是要攻打皇宫的叛乱者,他自然会毫不犹豫地下令士兵放箭。可如今这些百姓只是要堆积在皇宫门口,只是要向官家请愿而已,并没有攻击皇宫的行为,他却是不敢下令对百姓进行屠杀。而且他也看到,人群中有不少是朝中官员的亲属,如果真的打杀过去,自己恐怕就成了第一个被清流弹劾的人了。
    可如果置之不理,就让他们这样一直堵在皇宫门口也行不通啊,官家出来看见咋办?明日早朝时,那些大臣们如何上朝?
    “丁贤侄!你还记得老朽吗?”这时,一名头发斑白的老学究走到百姓队伍最前面大声问道。
    “啊!你是……你是张世伯!”丁光翔这时终于认出来了,这老学究居然是他父亲的好友,宣和年间的翰林学士张泽端。
    他记得,此人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可是深得先帝称赞,堪称画中极品的。只不过听说他当年并没未随官家南下,而是一直留在中原,本来以为他已经过世了。却没想到今日也居然来到了这里。
    “丁贤侄!我等是中原百姓的代表,现在中原百姓正深受金军荼毒,我们要向官家请愿,请你向官家通报一下吧!”张泽端一脸期待地说道。
    丁光翔见状,只得点了点头,说道:“那你们千万不可擅闯皇宫,我马上就进去通报!”
    大宋官家赵构此刻正在皇宫内的张贵妃处饮酒作乐。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道:“朕岂是这些百姓想见就见的,书迷们还喜欢看:。念在他们口呼大宋万岁的份上,也算是忠君爱国的百姓,叫他们走吧!”
    丁光翔见状,只得无奈地磕头行了一礼,回到了皇宫前。对还在高呼口号的众人说道:“张世伯,各位父老乡亲,本将已经向官家禀报此事了。但官家现正在忙于处理国事,无隙相见。你们还是回去吧!”
    王童见状,微微一笑,之前岳云早已交待过,如果遇上此种情况,该如何处理。他于是便上前说道:“既然官家为国事操劳繁忙,我们也不好打扰,就等官家有空了后再出来相见吧!”
    说罢,他对着身后众人大吼道:“官家现在没空见咱们,我们就在此静坐等待吧!看官家什么时候有空来见我们!”
    人群中立刻轰然响起一片附和声,随即便有人在广场上开始搭建帐蓬,甚至还有人拿来了被盖,硬把皇宫前的广场当成了野营的地方。
    “这……这个……诸位,你们这么做可有些不妥啊!”丁光翔见状,顿觉这也太惊世骇俗了。只是他又实在不知面对此种情况该如何应付。
    张择端一拱手道:“丁贤侄!老朽可是宣和年间就是翰林学士了!对大宋律可谓是倒背如流。我等皆是守法良民,在这宫前广场静坐,等候官家接见,并未违反任何一条律令。还望将军为我等维持秩序,以防有奸人作乱!”
    “这……”丁光翔见这广场上黑压压的只怕有数千人,广场外的道路上还在连续不断地来人,他还真怕发生践踏混乱,导致人员伤亡。由于这是在皇宫前,出了事情他这禁军殿前司都点检也脱不了干系。尤其是在这种全城民众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更让他小心翼翼。
    于是,丁光翔只得对身后的禁军士兵道:“你们都出来,分作两列!维持好秩序,不要让百姓撞着了,踩踏着了……”
    他实在作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带着禁军来维持秩序。
第八十九章 递交万民书
    接下来的几天,这皇宫门口就成了露天旅馆。这些中原过来的百姓分作了两班,一班在城里搞讲演,发宣传资料,另一班则在皇宫门口一边静坐,一边喊口号,成了临安城内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让上上下下路过的行人及朝中大臣瞠目结舌。
    临安城中很快就有人爆料:称金人虽然南下,但三路金军皆被诸路宋军击败,现宋军已收复大片河山,最前沿的由岳飞率领的行营后护军已经打到了汴京附近。在此大胜之时,为何却要撤退呢?
    知道这些消息后,临安城的民众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了:明明前线宋军大获全胜,收复了大片河山,金军已经溃败,为何宋军却要撤退,导致这些百姓逃到临安来请愿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秦桧这时在朝廷上还远远没有达到只手遮天的地步,其他书友正常看:。赵鼎和张浚两人虽然失势,但却还在朝中任参政知事这一地位尊崇,但却没有什么实权的闲职,并未被罢免。
    他们的门生、老部下见这正是抨击秦桧等主和派的大好机会,自然不肯放过。于是,他们便派人在临安散播风声:称在前线大胜之时,未趁胜追击,反而下令各路宋军撤军的幕后指使者,正是宰相秦桧。
    这下,临安城立刻轰动了,酿起了一场反秦**。一些激愤之人当晚就用石块砸了秦府大门,还企图冲进秦府去,将秦桧着实吓得不轻。
    不过好在城卫军反应还算迅速,立刻派人在秦府四周布防,不准闲杂人等靠近,并抓了几个带头的百姓后,才算弹压住了。只是这样一来,秦桧的声望却是大跌,让一些原本见赵鼎和张浚将倒,准备改投门路的大臣又顾忌名声,犹豫不决了。
    赵构这时再也坐不住了,这么多百姓一直静坐在皇宫前的广场上,又大多是文人,实在有碍观瞻。
    而临安外国商人、使节不少,还常有各地官员、商人前来出差办事。这“中原民众请愿团”造成的影响已经渐渐扩散到全国,实在让他面子上很过不去。
    不过赵构虽然极为不满,却又拿这些文人无可奈何。
    因为大宋原本就是重文轻武的朝代,奉行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文人只要不犯谋逆大罪,均不会被判死罪,顶多只会发配到偏远地方。
    这些文人静坐在广场上,要面见圣上,并未违反大宋任何一条法律,就算有人评论朝政,认为不该在大胜之时撤军,也正符合大宋文人爱评论朝政的风气。
    而大宋历来极重法治,要判一个人的罪,必须经过调查审理,拿实证据,证明其违反大宋律例才能定罪。象其他朝代那样皇帝一念之下就定人生死,在这大宋却是行不通的。
    更何况,这些中原来的百姓和附同的文人打的标语和喊的口号又是支持大宋和他这个皇帝的,让赵构气也不是,笑也不是。
    这些人抓又不好抓,打也打不得,还真让赵构有一种老鼠啃刺猬,无处下嘴的感觉,使他伤透了脑筋。
    后来他也终于想通了,这些百姓不就是要见他吗?索性就见一面吧。看看他们有些什么要求。
    赵构于是终于传令下去,宣布在皇宫大门前,会见“中原民众请愿团”的代表,了解他们到底有些什么诉求。
    这位大宋皇帝于是在两名太监和数百名禁卫军的陪同下,到了皇宫大门前。只见黑压压的全是站着的百姓,人数起码有数千人以上。
    最前面的却是数百名身着各式服装的文人。他们见到期待已久的皇帝终于出来相见了,都是十分激动。
    站在队伍左侧的一名大嗓门壮汉立刻高呼道:“大宋万岁!皇上万岁!”
    他这一呼,广场上的数千人全都一起跪下大吼起来:“大宋万岁!皇上万岁!”
    这声音大得让赵构只觉震耳欲聋。他平时见得最多的也不过是数十名大臣对着他高呼“吾皇万岁”,这次居然有数千人一起高呼,倒让他大开眼界,脸上也有了几分得意之色。
    待三呼万岁之后,赵构方含笑抬手道:“众卿……”说到这里才想起眼前的人都不是官员,忙改口道:“诸位平身!”
    这时,在王童和张择端等人的带领下,广场上的数千百姓方站了起来。
    赵构方道:“诸位皆乃朕之子民,虽然身处中原,对大宋的拳拳忠君爱国之心也让朕十分感动。不知道诸位有何诉求,尽可向朕道来,书迷们还喜欢看:!”
    王童打量了一下赵构,只见他年约三十七八岁,一对眼睛又细又长,眯起来就象一条缝,面容还算清秀,只是精神委糜,明显有些酒色过度。他穿着一身黄色龙袍,头戴金色皇冠,倒是颇有一番雍容庄重,久居上位者的凛然气势。
    张择端这时上前一步,激动地说道:“不知官家可否还记得老臣?”
    赵构一听,只见面前的是一个头发已有些斑白的老学究,花甲年纪,身材修长,穿着一件青色长衫,头发挽在头顶,插一支普通的木簪,脸上已有不少皱纹,但皮肤还是比较白皙,留着一绺长须。
    赵构只觉此人有些面熟,却是记不起是谁了。
    “官家,老臣就是先帝在时,翰林图画院的张泽端啊!老臣作的清明上河图还曾请您过目观阅的!”张择端激动地说道。
    赵构一听,却是立刻动容道:“啊!记起来了!原来你就是张画师啊!汴京沦陷后,你就不知去向,有人说你已经过世了,没想到你还留在北地啊!”
    他这时终于回忆起来张择端是谁了。
    《清明上河图》在当年颇为有名,自己父亲徽宗极其喜欢此画,还亲笔为其签题并盖上自己的双龙小印。在张择端画成之后,徽宗曾叫自己的所有儿子前来一观,他就是那时见到这张择端的。
    “官家还记得老臣,老臣已虽死无憾了!”张择端已有些感动得痛哭流涕了。
    然后他便将自己在靖康之难后,来不及撤走,只好在汴京附近隐居的情形说了一遍,尤其是谈到金军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已是泣不成声。
    在他身后的人大多是这个上访请愿团的成员,他们均深有同感,现场不禁哭声一遍。
    赵构也颇有些感动,脱口道:“张爱卿,既然在北地如此艰苦,你不如就回来临安吧,书迷们还喜欢看:!朕也颇为欣赏你的画。你来当朕的画师如何?”
    张择端听闻后,立刻跪下连磕三个响头,大声道:“官家爱护老臣之心,实在让老臣感动不已。我等百姓其实别无他求,只希望官家能让大军缓撤些时日,让我等中原百姓收拾家中细软,随军南返!”
    赵构听罢随口就道:“那好……”,
    身后的总领太监王公公见状,急忙附在他耳边悄声提醒道:“撤军之事官家不是早已下旨了吗?要延缓撤军,恐怕得与秦相商议才行啊!”
    赵构这才回想起来,他已恢复了平静,沉声道:“张爱卿之意朕已明白,不过延期撤军乃军机大事,关系到兵员、粮草的调配,安置这么多百姓也不是一件小事啊。爱卿可有奏章呈上?”
    张择端自然早有准备,从王童手中接过他们早已写好的万民书,呈了上去。他和王童事先就按岳云的安排,各有分工。王童主内,负责组织策划。他主外,负责上书和对外宣传。
    赵构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