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1092章

幻之盛唐-第1092章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估摸了一下。发现来这耶路撒冷城一趟,初步收益就达到了两三百万缗的,这次出兵西进所费财孥,一下就连本带利赚回来了,还绰绰有余。
    看起来作为宗教圣地的各个教派组织,这些年过的都挺滋润的,在历代王朝的盘剥压榨下,居然还有这么多家底。
    当然这笔钱,还要用修缮耶路撒冷城的名义,在工程建设中返还掉一些才行。
    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我把一口酒水直接喷在,用肉杯给我斟饮的两名侍女脸上。
    “什么,挖出了所罗门圣殿……”
    这下有些玩大了,原本只是找个遗址,挖点东西为后来事情制造些噱头,没想到真挖出正主儿来,可谓是命运弄人啊。
    要知道考古学正式出现在人类社会中,是很晚的事情,而近代冲突纷争不断的耶路撒冷,同样是考古的敏感地带和禁区,因此牵一发动全身,目前只有以sè列人以修缮为名,进行小范围的发掘工作。
    而传说中的所罗门圣殿,
    也被称为第一圣殿,是由希伯来人历史上最伟大的王者,所罗门王修建的地上神明居所。
    如今在圣殿山上的,是第二圣殿的遗址,是在罗马人统治时期,又希律王重修的缩水版,因此也被称为希律王圣殿。
    虽然罗马人捣毁了所罗门圣殿,有将原址犁平,但是作为罗马的代理人兼凯撒的政治伙伴,希律王将自己的王宫直接修筑在第一圣殿的遗址上,显而易见有yù盖弥彰的味道和动机。
    只是近代耶路撒冷地区所特有的焦点环境,让任何国家和势力进行较大规模的考古,都可能引发地区政治上和民族间的动荡和冲突,哪怕是作为当地实际控制者的以sè列国,也讳没良深。
    比如我选中这处希律王行宫的旧址,只因为他是现代遗址中,还没有被探测过的,没想到底下还埋着更惊人的东西。
    虽然有了意外,但是某些项目和计划,还是要继续下去的。耶路撒冷方面很快传来新的消息。
    混杂在众多出土文物中的几块石板,让那些希伯来人长老和拉比(宗教学着)、祭祀,如获至宝,因为据说在石板上,用古代希伯来文记载了,所罗门圣殿中的至高宝物,存放上帝给予神选之民誓约和其他圣物的圣约柜,及其去向的线索。
    希望能够派兵全天候的保护,确保这些爆发出某种狂热的宗教代表和学者,将这些石板上的内容,完全的解读出来。
    对于身为幕后cāo纵者的我来说,不由松了口气,一切都还算在既定的轨道在运行。
    当然要制作这几块古文石板,对来自国内的仿古做旧的专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石板本身也是公元前的古物,来自亚述地区与希伯来人有关的历史遗迹中,只是还没来得及携刻上什么的空白石板。
    然后仿造古代风格,在上面刻上含义隐晦的希伯来古文字,再用醋酸和石灰碱水反复浸洗,多次之后就自然行成,酷似某种岁月风化剥蚀的效果,然后利用挖掘的过程,将这些质地相近的石板混进去,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如果不出意料的化,通过解读的结果,会发现圣约柜下落的线索,将直接指向死海边上,另一个重要的考古发掘点。
    作为一个有足够渠道获得新闻咨询的现代人,我只要将某些东西,提前安排出现在历史中,就够了,剩下的事情,就自然有人替我水到渠成了。
    一时之间,作为发觉对象的指定人,受到神启之人,当代的先知,之类的头衔和赞誉,再次被加诸到我的身上。当然这并不稀奇。
    对于当地的希伯来人,或是随我前来的希伯来人顾问们来说,迫不及待的要承认和宣传,这个伟大的考古发现了,或者说他们迫切的需要这个考古发现。
    毕竟,作为距离公元前的希伯来人,第一次被赶出发源地和家园,已经过去了大概一千多年时间,这段时间漫长的足够让许多人的祖先和传统,被泯失在历史的尘埃中,散布在天南地北的更多人,也只剩下一个传统信仰上的微薄纽带,在勉强维系着最后一点渊源……
    这个发现足够他们对于充分认可自己的历史,籍慰因为颠沛流离的历史而留下的创伤,乃至鼓舞历史传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甚至是振奋自己的民族jīng神和成为新一代人的心灵支柱,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对城中各个教派的基督徒来说,所罗门圣殿旧址的发现,也等于是间接印证和加强了《圣经。旧约》的神圣xìng和历史真实xìng,对于凝聚教徒的信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至于穆斯林,这时候,没有人会考虑他们的观感如何了。
    在这一片纷扰渲染之中,一只姗姗来迟的海船,也在凯撒里亚港靠岸,来自北方拜占庭领土的安条克大主教孔特诺里亚,带着对耶路撒冷现状和既成事实,认定的外交文件,也终于抵达了耶路撒冷附近。
    经过了数天的布置和准备,大唐海外拓殖会议,也在一片吵吵嚷嚷声中,终于如期召开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二章 被惊呆的小伙伴们(中
    ……    随着金钱和其他收益的入库,剩下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用征收来的金钱,从当地大肆采买物资,雇佣和招募当地人,进行各项公共设施的修缮项目。一时间环绕着耶路撒冷城,是一片热闹的建设工地。
    有了了足够金钱的润滑,这些良莠不齐的外来军队,也可以维持基本的纪律和相对公平的正常交易行为,在这座城市里留下更多诸如富有和崇尚秩序之类的,关于东方人的各种痕迹和传说。
    我坐在屏风遮盖的雕花窗格后面,翘着大腿,摸着下颔饶有趣味的看着,一片吵吵嚷嚷的会场,
    嗯这里之前是阿克萨清真大寺的礼拜大殿,毕竟在见缝插针的耶路撒冷城中,能够提供足够空间的场所,实在不多。
    在我“没有什么不能谈”的指示基调下,代表各自出身不同地域的,各种面红耳赤,或是挥胳膊舞腿的代表,让我们想起了某种宝岛游的例行福利参观立委打架。 。。
    所谓拳头与口水齐飞,茶盏共碎纸一sè,时不时的有乒乓作响的不行飞行物,落在某个倒霉蛋的头上,然后被拖下去包扎。
    不过就算是全武行,上演了几天后,还是有所收获的。比如归化人的入籍标准和考察程序,商业竞争上的基本底线和仲裁调停的通用制度,各大军州的势力划分和商业、军事上的业务范围,并且因此产生矛盾冲突时的,基本磋商沟通机制。
    无论是相对于名分上的管理者远在故国的南海都督府来说,还是掌握了近在咫尺的陆地上,大量土地人口和资源的岭西行台,将是这些海外势力之上,相对超然的监督和制约力量。
    当然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家从最终意志的出发源头来说,都是以我为主导,但是为了体现某种“客观公正相互制约”之类的幌子。组成一个驻地为耶路撒冷的联合协调机构长史府。
    只要是通过这个机构发布的,所有被认定为是,损害到广大海外唐人利益的行为,将遭到包括附庸藩属在内的所有海外势力一致讨伐。
    相应配套法规也在逐条逐款的议定出来,将分为陆地上和海上两种适用程度和标准,大体上略微不同的行为准则:即在陆地上使用岭西行台的律令章程。在海上及水中之土(岛屿),则行南海都督府之职权。
    然后又分为适用老唐人、土生唐人和荣誉唐人,以《唐律》为基本纲要辅以所在地风俗传统法,相对jīng细的内部条款。
    以及针对大多数归化人的普遍xìng条款,各大军州可以因地制宜的进行修订,然后报备行台和都督府即可,以适应当地的发展需要。
    这也是首次以成文典章的形式。对于藩属、义从、归化族类等,这些长时间处于国家统治和法律边缘,所谓灰白之间的从属族群,及其生产生活和社会行为所产生的,注入社会地位。财产处分,经济权益,司法管辖和适用,进行了细分和归类,并且在这些阶层中建立一定秩序的上升通道,
    并且按照新呈文的统治秩序,虽然比不上内法所界定的大唐国人待遇和条件,但是在对外的交流往来中,这些附庸势力还是具有相对的便利和优先权,如果实行得当,等于是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培养出数以百万计心向大唐的潜在国人。
    一旦出现扯皮的状况,我将直接动用基本的影响力,快刀斩乱麻式来加快进程,这不仅仅是个人威望的问题。
    虽说对于这些多少习惯了自行其是多得方便的海外军州来说,纳入一个大体系下受制于人多少有些不适应,但是拥有了一定的基业和财富之后,更有秩序和章程的发展模式,更加符合那些孤悬海外的既得利益阶层渴望。
    在这种情况下,牺牲相对的自主权换取来自陆地上的强大后盾,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南海都督府所控制的经济命脉,以及岭西行台所具有的实力就是最好的保证。虽然他们已经习惯了纵横海上的生活,但是作为人类生老病死的基本需求,还是大多得回到陆地上才能完成和满足的。
    在我所代表的大唐统治力和影响,被船团活跃的空间和距离给无限拉长之后,采取类似羁縻属和正式郡县之间,相对宽松和灵活的管理策略。按照消息传达的时间和远近效率,给予更多的便宜行事和自治权益。
    只要这些治下之民,能够官方所指定基本准则的框架内,继续遵守大唐语言文字风俗礼仪法律道德伦理传统文化之类东西,那他们的子孙就可以将这种地位和权益,比较平稳的继续沿袭下去。
    这也将成为rì后更多唐人海外殖民区域的行事基调。所谓争权夺利传统戏码不是没有发生过,起码也要有了足够的积累和底蕴之后,才可以被考虑和容忍的。
    从最初军事上的征服和掠夺,到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收割,最后是文化上的同化和吸收,建立起一套循序渐进的行事标准和通用准则。只是后世那个显赫一时的rì不落帝国,作为祖上被野蛮人多次收割和换血岛国的历史底蕴有限,也造成了殖民历史的后劲不足。
    相比之下,我也有更多的资源和理由,乘势建立起一套以培养和输灌唐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成就,所代表的跨时代优越感和自豪感,进而辐shè到众多附属势力中的内聚力和归属感,的核心价值观。
    因此在耶路撒冷的期间,我抓们大老远穿过沙漠带过来的,数万本专门印制的书籍和册子,也被散发一空。主要内容,都是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宣传华夏自古以来的文明成就和荣耀史观的,《三字经》《千字文》体裁式的通俗文字。
    既可以适用于儿童时期的蒙学,也可以满足充斥在海外船团之中。那些大字不识之辈,旁听附会的需要。虽然这种东西放在在平常光景,下得是潜移默化的水磨工夫。但是在岭西行台跨越万里的威赫军功和著绩,作为强大实力背书和现实对照下,就显得极具心理冲击xìng和非同凡响的感染力了……
    灼热的骄阳之下,
    汗湿后背的东方希伯来代表。上咸海城邦第一任执政官,新迦南共和国的缔造元老之一的约书亚,站在人群中。翘首以盼有坎坷不安的等待着最终结果,胶着在失望与希望之间,患得患失的心情,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