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文学电子书 > 细说民国大文人 >

第160章

细说民国大文人-第160章

小说: 细说民国大文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泻m,他是专门地胡说。”有人甚至戏言,说邓印行汪梅村的日记,正是因为日记里不止一处骂了安徽绩溪人。

一次,胡適在某宴会中偶然谈起墨学,黄侃立即骂道:“今之讲墨学者,皆混账王八。”胡没有应声。黄又说:“就是胡適之尊翁,亦是混账王八。”胡適大怒,谓其辱及先人。黄大笑道:“且息怒,吾试君耳!吾闻墨子兼受,是无父也,今君有父,何是以言墨学?余非詈君,聊试之耳。”举座哗然欢笑。

“五四”以后,蔡元培经常离校,校务多委托胡適代理。对外时,蔡也常请胡作为他或北大的代表,“代蔡先生主席”、“代蔡先生做主人”。这让反对胡的守旧者们大为不满。林纾称胡是“左右校长而出”的“秦二世”,黄侃更讥胡为绕蔡上下翻飞的“黄蝴蝶”。

黄节对胡適的态度则是视而不见,迎面走过,昂首阔步,懒得搭理。有次课堂上,黄节谈起诗歌,不禁大发感慨,认为胡適《尝试集》尽为劣诗,其价值为负,仅证明新诗写得如何差,做反面教材而已。黄侃听了,忙赶来鞠躬敬礼,引为同道。

老派学者张尔田痛恨胡適。张与陈垣是老友,一次,他对陈垣说:“你那本书(《元典章校补》)为什么让胡適作序?我买来了书,先就把序撕掉了。”

林损常在课堂上挞骂胡適以发泄不满。一次,林照例喝完酒,红着脸走上讲台,开口便说胡適因为读不懂古文,所以主张用新式标点。林说胡適提倡的标点何其荒唐,其中之一是在人名左侧打一个杠子,他生气地说:“这成什么话!”

一次教授聚餐,林损向胡適敬酒,胡谢绝不喝,并出示手上的戒指,说这是太太让他戒酒的信物。林当即讽刺道:“胡夫人让你戒酒,你就不敢喝,如果令堂让你戒酒,你又该怎样呢?”胡適十分尴尬。

胡適第一次坐飞机,颇觉惊奇,写了一首《飞行小赞》的小诗,云:“看尽柳州山,看適桂林山水。天上不须半日,地上五千里。古人辛苦学神仙,要守百千戒。看我不修不炼,也凌云无碍。”胡的同乡、同学陶行知见后大怒,作《另一看法》云:“流尽工农汗,还流泪不息。天上不须半日,地上千万滴!辛辛苦苦造飞机,无法上天嬉。让你看山看水,这事倒稀奇。”1962年2月,台湾报纸登载《老乡诗战》一文重提此事。胡適看后十分平静,笑着对胡颂平说:“你看陶知行(陶留美期间名为陶知行)的诗,可见他这个人一点幽默都没有。”

胡適曾论中国深受“五鬼”之害,即贫、病、愚、乱、贪。但对为患最甚的帝国列强,却只字未提。陶行知写诗讽刺道:“明于考古,昧于知今,捉住小鬼,放却大魔。”

华罗庚翻看胡適《尝试集》,只看了序诗:“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此言未必是;我今为之转一语,自古成功在尝试。”便马上掩卷。他说,这首诗中的两个“尝试”概念根本不同,第一个尝试是“只试一次”,第二个则是无数次尝试,胡適对“尝试”的概念尚且混淆,他的《尝试集》还值得我读吗?

章士钊曾撰文批判胡適,称当时的一般少年人“以适之为人帝,绩溪为上京,一味于《胡適文存》中求文章义法,于《尝试集》中求诗歌律令”。

何鲁卸任中国公学校长后,继任者为胡適,何对此大为不满,他说:“适之的文章,我全看得懂;但我的论文,适之便看不懂了。”

胡適任中国公学校长时,曾说,当初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来先是找他,因他有事,便改由陈独秀去接洽。所以后来陈变成了共产党,如果那天他去,说不定他也会成为共产党。此话传开后,学生贴出壁报批驳他道:“若当初找到你,你也变不了共产党。”学校当局要撕去壁报,胡適不让,说他提倡言论自由,要以身作则。

梁漱溟评价胡適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在表面上好像是有一点儿价值的哲学书”。梁还忆及一事:胡適写过一篇文章,他在文中说:“哲学是什么?哲学在我看来,就是坏的科学,或者说不是好的科学。”一次,胡问金岳霖有没有看过此文,金答:“看过,很好很好。”胡很高兴,等着他的下文。金接着说:“文章很好,可惜你少说一句话。”胡赶紧问:“一句什么话?”金说:“你少说一句‘我是哲学的外行’。”

胡適曾发表《知难,行亦不易》一文,蒋介石在南京会见丁文江与胡適。此后,鲁迅(署名佩韦)发表《知难行难》一文,嘲讽胡適道:“现在没有人问他怎样称呼。为什么呢?因为是知道的,这回是‘我称他主席……’(此语为鲁迅讥讽胡適,1922年,胡適去见溥仪是写到:我称他‘皇上’,他称我‘先生’)”

七七事变前后,蒋介石和汪精卫联名邀请全国各界名流到庐山开谈话会。会上,胡適慷慨陈词,在座的胡健中听后,即席赋诗一首戏谑道:“溽暑匡庐盛会开,八方名士溯江来。吾家博士真豪健,慷慨陈辞又一回。”胡適也回敬一首白话打油诗:“哪有猫儿不叫春?哪有蝉儿不鸣夏?哪有蛤蟆不夜鸣?哪有先生不说话?”

1948年,《华商报》上刊登一幅漫画《两“胡”于“途”》,画的是胡適背着自由主义的红十字药箱,挽着《大公报》社长胡政之。胡政之一手拿着《大公报》,一手拉着蒋介石的无头僵尸。旁边还附有打油诗一首,云:“真‘糊涂’,假‘糊涂’,为何冒死去救护?可是‘将军’头已无,请问‘胡’里与‘胡’涂。”

【攻伐】

胡適在美留学时,即提倡白话文,引起哈佛中国留学生们的愤怒。张鑫海愤慨地说:“羽翼未成,不可轻飞,他年学问成,同志集,定必与若辈鏖战一番!”与之关系交好的同乡梅光迪也对胡適进行批判,二人关系越来越僵。1922年,梅光迪等人创办《学衡》,势与胡適等人战斗到底。梅甚至引申包胥对伍子胥说的话自况:“子能覆楚,我必复之。”

1917年,胡適通过论文答辩后,尚未将论文出版便回北大任教。按照哥伦比亚大学的规定,论文必须刊印出版,交一百本,才能拿到学位,胡適当时匆忙回国,未将论文刊印,并未即时获取博士学位。胡適回国后,因暴得大名,到处人称“胡博士”,于是有传闻说胡適根本没有获得博士学位,是骗子。1920年左右,时在美国的朱经农写信劝胡適赶紧把论文出版,“否则一天到晚大家都跟着吵,老梅(梅光迪)说你是骗人的”。

胡適和梁漱溟曾在北大打“哲学对台”,二人同时在红楼开课,胡適在红楼四楼开讲“中国哲学史”课,梁漱溟则在三楼讲“印度哲学”。二人各执己见,胡主张全盘西化;梁则认为应当走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之路。胡適说梁:“他连电影院都没进去过,怎么可以讲东西文化,印度哲学?岂不同‘持管’、‘扪烛’的笑话故事一样?”梁漱溟则对学生说:“胡先生根本不懂啥叫哲学,正犯着老圣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毛病。”这出对台戏很是叫座,足足唱了一年。

胡適曾在上海中西女塾发表题为“争取大奶子”的演讲,他说:“中国女子是不配做母亲的,因为她们的奶子被压制太久,减少了生殖力。所以各位要想争取做母亲的权利,第一就应解放奶子。”性学博士张竞生认为胡的说法没有理论根据,有欺辱女生、哗众取宠之嫌,于是撰文在报纸上对胡大加批驳。

胡適曾对时局发表一系列评论,结果引来各方不满,国民党员张难先、吴佩孚的军师白坚武出言警告胡適,北洋政府的教育部长汤尔和也劝胡莫谈政治,说胡等人说的话“几乎没有一句搔着痒处的”。

丁文江在孙传芳手下任上海商埠总办,曾一下查封了15个国民党的机关,国民党对其恨之入骨,结果连带记恨了在欧洲游历的胡適。胡到巴黎时,“中国旅欧巴黎国民党支部”发放传单,警告欧洲华侨同胞,说胡適是北洋军阀孙传芳的走狗,要大家提高警惕,探查胡来欧干何勾当,并称将宣布国内同胞群起而攻之。

一二·九运动发生后,学生会贴出罢课的布告,组织了纠察队,理学院学生在红楼的文法学院站岗,文法学院学生在理学院站岗,阻止学生到校上课。学校当局也布置各院院长站岗,怕有学生来上课,被纠察队挡住。一大早,校长蒋梦麟来到理学院二门的大门口,一下汽车就和纠察队站在一起,气呼呼地说:“你们站岗,我也站岗。”站了一会儿,没有人来上课。纠察队的学生有意奚落蒋,让工友搬张椅子给校长坐。蒋梦麟看一直站下去也没有意思,怒冲冲地跑了进去。在红楼的文法学院门口,十二名理学院学生在进门的楼梯下站岗。文学院院长胡適夹着皮包走来,斥责学生道:“这是爱国?简直是胡闹!”学生毫不示弱地说:“这就是爱国,你才是胡闹呢!”胡適回头就上楼去了,一面走,一面说:“真是对牛弹琴。”学生们大声回应道:“你才是牛。”过了很久,好不容易有一个学生夹着一个包走过来,站岗的法学院院长周炳琳连忙迎上去,招呼他快来上课。那名学生笑嘻嘻地回答道:“我是来洗澡的。”大家哈哈大笑,周炳琳十分尴尬。

抗战前夕,胡適发表文章阐述其对日外交的主张,王世杰写信对他说,日本人对他极其注意,要他小心,注意安全。胡適复函道:“万一为自由牺牲,那是最光荣的事,我绝不走开。”

194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陈垣致胡適的公开信,陈在信中说:“人民在自由的生活着,青年们自由地学习着、讨论着,教授们自由地研究着……”,并劝胡適“回到新社会”。但胡適看后只是笑笑,认为此信是“伪作”,因为“陈垣不会写白话文”。6月24日,胡適在日记中写道:“我今天细想,陈垣先生大概不至于学习得那么快,如信中提及萧军批评,此是最近几个月发生的事件,作伪的人未免做得太过分了!”他认定陈垣的公开信是“作伪”。为此,他征询蒋廷黻的意见,“廷黻与我均疑陈垣的公开信是他先写了一信,共产党用作底子,留下了一部分做‘幌子’”。

1952年11月30日,江冬秀的堂弟江泽涵写信给胡適说:“我们开始觉得你们如果在北京,必定不会感觉不舒服的……我们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胡適在日记中写道:“这大概是有意说‘反话’。”

50年代,大陆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批判胡適运动,对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历史观点、文学思想、哲学史观点、文学史观点、考据学、红学研究等逐一进行批判,称胡適是学术界的今之孔子。对此,胡適认为大陆列出这九大罪状,是承认他“做了一些工作”,即这九大罪状是他从20年代到50年代学术上的成就。

胡適门生罗尔纲颇为难,他看到胡思杜写的批判父亲的文章后,豁然开朗,因为胡思杜作为儿子可以与父亲划清界线,那么他作为学生,更可以和老师划清界线了。他说:“20年前,我是胡思杜的老师,今天胡思杜是我的老师了。”

在一座谈会上,沈尹默说有一次去看胡適,胡正在写文章,案头满是打开的书,边看边写,沈说:“这哪里是做学问的样子?”

胡適几乎所有的门生旧谊都写文章清算胡適的思想,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