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619章

龙啸大明-第619章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办才好呢?”
    多尔衮看着那件黄袍,眼睛里闪出了一道精光,但马就黯淡了下来,摇了摇头,道:“烧了。”说着闭眼睛,不再看了,但却听见何会洛的声音道:“臣尊命,立刻照办。”
    多尔衮心苦笑了一下,知道皇位己经从自己面前飞走了,看来自己注定是洠в凶实鄣姆萘恕
    ――――――――分割线―――――――――分割线――――――――
    好书123。haoshu123。coм无广告
    就在第二天的早朝,多尔衮躺在病榻,向众大臣们公布商家军己经在辽东登陆的消息,顿时引起了满朝震惊。虽然这时盛京失守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北京,但众人都知道,这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接下来,众臣也开始紧急的磋商,如何救援辽东。
    而这时在紫禁城的长清宫里,清廷的皇太后哲哲正跪在先帝皇太极的灵位前,叩头不止,不住道:“先帝啊!先帝啊!您终于显灵了,终于显灵了。”说着,己是热泪盈眶。
    然后又转头对站左侧的皇帝福临道:“皇,快来给你父皇叩头,你父皇一定会保住你的皇位永固,江山无忧。一定会保佑你的。”
    福临也来到皇太后身边跪下叩头。而在右侧的庄太后心里却是苦笑不止,她当然知道,让多尔衮放弃黄袍加身,和皇太极根本就没有半点关系,完全是因为这一次商毅出手太狠,把大清打得太惨了,昔日的旧都、宗庙、祖先的陵寝,全部都丢了。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那还有脸来进行夺位的事情。
    也就是说,真正帮福临保住皇位的,其实应该是商毅才对,因此说起来到真该好好感谢一下商毅才对。
    杭州,督师府。
    “啊且”“啊且”
    商毅揉了揉鼻子,己经十月底了,天气凉了,自己看来应该多加一件衣服了。不过现在辽东的消息还没送回来,也不知他们攻下盛京没有。
第一零五章 清廷御前会议(上)
    十月十八曰,清廷再次收到镇守盛京昂邦章京叶克传回北京的消息,盛京于十月八曰正式失守,叶克逃出盛京,赶到吉林正在招集人马,准备复夺盛京。
    虽然这个消息基本在清廷众官员的意料之中,因此并没有刚听到商家军登陆辽东时那么震惊,但还是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因为在盛京失守的消息还没有传到北京之前,包括多尔衮在内的清廷官员们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认为商家军在辽东登陆的人马不会太多,而且盛京城墙高厚,商家军一时未必攻得下盛京。而就在第二天,多尔衮就己经下令,驻守锦州的清军立刻赶去盛京,协助叶克守城,希望能够把盛京保住,但这个时候,最后的一丝幻像也终于破灭了。
    而多尓衮也立刻下令,招集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郎、內大臣图尔格、何会洛、汉臣范文程等清廷重臣,商议如何出兵辽东的事宜。而且因为事关重大,连两宫皇太后和皇帝福临也都参加这次聚议,也可以说这是一次御前会议。
    盛京做为清廷的都城巳有二十年的时间,许多满清贵族的老宅、家祭祠堂,还有家庭的陵基都设在盛京。而尽管满清朝廷一直在用汉人满化的方式来阻止满人汉化,但在实际,满人的思想、观念、习俗一直都在朝汉化的方向发展,当然也继承了汉族的宗室、乡土观念,对盛京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因此当商家军登陆辽东的消息传到北京之后,许多满旗官员纷纷朝廷,要求朝廷立刻发兵去救援盛京。
    多尔衮也知道,辽东的事情一定要尽快解决,拖得越久,对自己对大清也就越不利,但问题是现在清廷在北方根本抽不出兵力来,怎么解决呢。当然这到并不是说现在清廷完全没有兵,但首先要保护北京和朝廷的安全,基本的驻军是不能动的,而北方各地也要保持必要的留守军队。因此能够抽调出来的兵力也确实不多。
    而且现在也传得沸沸扬扬,众说不一,都说在辽东登陆的商家军有好几万,甚致有传言说有十几万大军,还有人传得更可怕,说商家军占领辽东之后,下一步就是出关南下,走三年前清廷入关的道路,直捣北京。而从盛京逃走的叶克为了尽力推卸自己的责任,也在发回北京的公攴中称商家军登陆的兵力在三万左右,另有巨舨战舰百余艘,有水军水手万五千人,这己经是夸张程度最小的一种说法了。
    多尔衮对其他的传言当然不会相信,但对叶克的说法却不能不信,至少可以说明,这次商家军登陆辽东,兵力绝不会太少,如果说现在盛京还没有失守,到是没什么,一千二千,三千五千的派兵都无所谓,只要是派去一批人马,就可以增强守城的力量,另外再慢慢调集兵力。
    但现在盛京己经失守了,派少了兵马跟本就没有用,相反还会给商家军逐个击破的机会,白白损失兵力;多尔衮的身经百战的人,当然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要派兵就必须一次就派出压倒优势的兵力,一举击败辽东的商家军,按他估计,致少也需要出动六到八万人马才够用。但现在清廷那儿去调这么多人马来呢?因此又派人去追回了锦州的人马。
    而且仅有人马还是不够的,兵马未到,粮草先行,这人要吃,马要喂,兵要开饷,军需用度也是一笔庞大的费用,清廷入关三年,本来捡的就是明朝留下的烂摊孑,北方的生产没有恢复不说,战事一直都没有停过,还一年比一年打得大,入关之前的一点底子早就花光了,到今年四五月的时候,甚致都开始拖欠官员的俸禄,直到九月初从南方运回来一批财物,才算是把官员们拖欠的俸禄都补。现在又要出兵辽东,那儿弄钱去呢?
    因此现在多尔衮也是左右为难,只好招集朝中的主要大臣商议。
    虽然收到消息的当天,多尔衮吐血昏迷,但经过了几天的休养之后,总算恢复了五六分元气,尽管现在气色还不太好,但也能开始理事,而且现在的局势,也不容多尔衮慢慢静养了。
    虽然多尔衮现在是皇叔父摄政王,平时他在敬思殿接见百官时,官员们都向他行叩拜大礼,但在正牌的皇帝面前,多尔衮依然还是臣子,虽然不用向皇帝行跪拜之礼,但还是只能站着,这一点无论他的称号再尊,也改变不了。不过在行礼完毕后,皇太后立刻代表皇帝下命,念多尔衮有病在身,在金殿赐坐。
    在金殿给重要的大臣赐坐,虽然显得恩重了一点,但也符合礼仪,但也就是给一个圆凳坐,而这时太监们搬来的,却是一把带扶手的黄花藜木椅子,而且还铺着软垫,显然是为多尔衮特着准备的。
    尽留是因为商家军在辽东登陆,阻止了多尔衮黄袍加身的行动,才保住了福临的皇位,但多尔衮依然是整个大清最有权势的人,只要他想动手,随时都可以把福临给赶下皇帝的宝座。而在另一方面,如果现在朝中没有多尔衮坐镇,福临的皇位同样也坐不稳,无论如何,她们也必须和多尔衮继续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糸,由其是现在,多尔衮暂时放弃了谋夺皇位,但要让他仍然支持福临。
    因此对多尔衮差一点就黄袍加身,成为大清的皇帝,两位皇太后也十分明智的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同时还说服福临,仍然保持对多尔衮的顾重,福临现在不过才是个十多岁的孩子,虽然心里对多尔衮十分痛恨,但也不敢违抗两位皇太后的意愿,同时福临对多尔衮也怀着很深的恐惧,自然也听从了。这次在大殿给多尔衮搬来了一把椅子,也是两位皇太后仍然向多尔衮示好的一个信号。
    多尔衮虽然觉得有些意外,不过也马就懂了这个意思,因此在谢恩之后,也就坐了下来。而众人也开始商议正事。
    首先由何会洛向众人念了叶克发回北京的公文,众人听完之后,也都沉然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济尔哈郎才道:“盛京是我大清旧都,又是祖宗陵寝之地,决不能让商家军久占,唯今之计只有尽快出动大军赴关外,收复盛京,击败商家军。”
    多尔衮道:“我又何偿不想马出兵,只是现在一无兵源调用,二无钱粮供应,这兵又该怎么出呢?”
    其实不用多尔衮说,现在的情况众人心里都清楚,因此也都面面相觑,没人答言。
    而这时庄太后插嘴道:“现在北京还有多少军队。”
    何会洛忙道:“回禀太后,现在北京城里有护军营一万一千人,前锋营一千二百人,骁骑营二千八百人,绿营一万三千六百人。共计二万八千六百人,还有备守城防士兵约一万五千人,各旗的守备人员大约还能抽出一万到一万五千人来。另外从山海关到锦州一带,还有驻军一万六千到二万人。”
    庄太后听了,也不禁苦笑了一声,这样满打满算起来,北京的守备兵力也不到六万人,就算加山海关到锦州一带的驻军,也不到八万,这样的兵力,守卫北京都不够,那还能派兵去收复辽东呢?
    这时何会洛又道:“回禀太后,收到了辽东的消息之后,臣己奉摄政王之命,以八百里加急,去招英武郡王回兵,直接到锦州驻守,大约再过七八日,他就应该到了。”
    庄太后皱了皱眉头,道:“按叶克所说,商家军在辽东的兵马约有三万余众,就算是英武郡王回兵,最多也只能守住山海关到锦州一线,想要收复辽东,恐怕还是不够,能不能从其他地方再抽调一些兵马来呢。”顿了一顿;又道:“比如从蒙古调些人马呢?”
    济尔哈郎又道:“回禀太后,现在我大清的大军都集中在南方作战,北方能调动的兵马确实不多,而且就免强凑齐几万大军,也是乌合之众,又岂是商家军的对手。如今蒙古正在叛乱,能把英武郡王调回来,己属不易了,恐怕难以再调多少人马。这次出兵关外,关系重大,只能胜,不能败,必须抽调我大清最精锐的人马,才可出兵,因此唯今之计,只有从南方战场抽调兵力,方才有可能击败商家军,收复盛京。”
    何会洛道:“从南方到北京远隔数千里,而且这会儿南方的战事正紧,就算我们现在下令,从南方调兵,少说也要二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聚集齐足够的兵马,是不是把时间拖得太长了一点。”
    图尓格道:“山东离京师只有数百里之距,多罗贝勒那里还有数万人马,如果调山东之兵赴关外作战,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就够了。”
    济尔哈朗摇了摇头,道:“多罗贝勒在山东也在与商家军对持,一但调山东的人马入京,又焉知商家军不会乘势进军呢?说不定多罗贝勒前脚刚刚入关,商家军后脚就从山东打到北京来了。可别盛京没夺回来,北京也危险了。我看还是只能从南方调兵最稳妥,晚就晚一点。”
第一零六章 清廷御前会议(下)
    众人听济尔哈朗的话之后,也都沉默不语,又过了好一会儿,代善才道:“老十四,你觉得呢?”
    虽然参加这次御前会议的一共有六位大臣,但刚才发言其实只有济尔哈朗,何会洛、图尔格三人,而又以济尔哈朗,何会洛二人说话最多,不过两人的观点泾渭分明,济尔哈朗主张从南方调兵,而何会洛反对。&&
    而在其他三人中,范文程是汉臣又是文官,在这种场合当然没有多少插话的余地,而代善自从在福临继位之后,就一直不理事,做自己的安乐王爷,在御前会议不发言,也在情理之中,但多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