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224章

龙啸大明-第224章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见敌军杀出,商家军的士兵并洠в型O铝私挪剑褂萌瘟淅从鞯芯蔷僮徘辜绦宸妫⑶乙槐咝∨埽槐呖股浠鳌U錾焦戎校⒖滔炱鹆艘涣鹎股浠鞯纳簦蛭皇桥徘蛊肷洌虼艘蚕缘迷勇椅拚拢词谴似鸨朔恢本透霾幌欤路鸶揪兔挥兄卸弦谎6逶谧钋懊娴牡芯膊欢系谋换鹎够髦械沟亍
    不过在射击完了之后,火枪兵们并没有停下来留装弹药,而是端着枪继续冲锋,因此对敌军造成的打击并不算很大,而西军显然也还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并洠в斜簧碳揖骼!
    童大勇亲自带领着一个排的士兵,向敌军冲锋,沈无双等向导也都跟着他们,只能双方相接,进行白刃作战。
    而就在双方相距只有三四十步距离的时候,童大勇猛然大吼一声:“准备投弹。”
    整个队伍马停了下来,士兵们以两人为一组,一人从自己的背包里拿出一个手榴弹,而另一人则拿出火燫来打火点线。童大勇也拿出一个手榴弹,他身边的一个团部警卫兵给他点燃了手榴弹的引线,然各前冲了两步,用力一甩手,将手榴弹扔了出去。而其他士兵也都纷纷将点燃了引线的手榴弹扔出去。一个排的士兵,一次就扔出去二十多个手榴弹。
    商家军虽然和西军交手多次,但很少使用手榴弹,因为商家军基本只用火枪火炮就能把西军打败,双方几乎也没有进行什么像样的白刃战。这次才是第一次对西军大规模使用手榴弹,因此西军都还不知道,商家军还有这么一种武器,他们只见商家军扔出了二十多个就像一个大爆竹一样大圆筒,每一个都在带燃烧的烟雾,在空中打着翻滚,向自己这边落了下来。
    虽然他们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武器,但也知道,商家军把他们扔出来,绝不会是什么好东西,于是有人把盾牌顶在头顶遮挡,也有人左躲右闪,不敢被击中,还有人干脆用双手抱住了脑袋,蹲下了身子,先护住自己的要害再说。
    “轰——轰——轰——轰——”
    手榴弹都先用落地爆炸,出巨大的轰鸣声,而伴随着爆炸,并射出无数的铁片铁矿,只要是在轰炸点方圆十步的范围内,无论是釆用怎样姿式躲避的敌兵,都不能逃脱,被击射而出的铁片铁砂射死射伤。而其他几支冲锋在前的商家军小队也都纷纷投出了手榴弹,因此在山谷之中;手榴弹的爆炸声立马取代了枪击声,而且弥散出大量呛人的硝烟。
    在三十步以內近距离的战斗中,手榴弹的作用比火枪要大,这以经在商家军以前的战斗中得到了证实,虽然黑火药的爆炸威力并不大,但西军的护甲也很差,因此手榴弹还是能够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一颗手榴弹至少能炸死三四名西军的士兵,而最多的时候一次可以炸死七八人,甚致是十佘人。商家军一共投出了三百多颗手榴弹,西军被炸得死伤无数;惨号哀号之声,马就响成了一片。
    连沈云英等人都觉得十分震憾,火铳她们到是都还见过,而且商家军也没有用三段连射的战术,因仇到不觉得有什么出奇,但没想到商家军还有这种扔出去爆炸的武器,一下子就把贼兵炸得落花流水,怪不得商家军能够有这样的威名。
    扔出了手榴弹之后,童大勇拔出背在身后的一对短柄双刃斧,大吼一声:“杀呀。”率先冲杀了去,身后商家军的士兵,还有沈云英等人也都纷纷举兵器,跟着一起冲出去,双方这才算正式展开白刃作战。而童大勇身先士卒,轮开一对双刃斧,左右开弓,一连砍杀了好几名敌兵,贼军之中,竞没有能敌他一合之人。
    童大勇使用的这一对短柄双刃斧,是从清军那里徼获而来,每支斧长约四尺,斧刃长一尺八寸,为弯月形双刃,重约三十余斤,本来就是清军在步下作战使用的武器,不过一般的士兵都是使用一支,既使单手使用,也能双手使用。步战中用于猛砍猛劈,到是十分顺手。
    在商家军中,对士兵使用的武器都是有严格规定,因为士兵作战,讲究团体配合,而不是个人的武艺,戚继光在[纪效新]中曾言:斧、钺、锤、戈、戟、钩镰等胆大艺精者可用,用于独马冲杀敌阵,却不可教队兵,不可堂堂当大敌。因此商家军里,只有团级的将官才有自己挑选喜欢兵器的资格,其他营连级将官,都只能和士兵一样,使用长枪,最多配一把腰刀、短剑。
    而童大勇自幼就力大过人,觉得这种双刃斧的份量、尺寸都很对自己的胃口,而且还嫌一支斧使得不过瘾,结果弄了一对,也成为他的专用兵器。
    在小山村里的几个弟兄之中,童大勇算年岁较长,只比周少桓小几个月,但平时为人较为木纳,言语不多,没有周少桓的沉稳冷静,也不及成进、成钢兄弟活跃,更赶不段鹏机灵,但论起个人的战斗力,却远远高出其他人,就是因为他力大过人,由其是在步战中,整个商家军只有商毅一个人能够蠃得了他。
    而商毅也针对童大勇的这一特点,着重教他白刃格斗的能力,因为商毅虽然走的是近代军队的路子,以运用火器为主,但商毅也知道,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白刃战依然会是战场一个重要的战斗环节,事实一直到了二战时期,拼刺刀仍然是各**队中的一个重点训练项目。因此陪养几个猛将,在以后的战场领头率军冲铮陷阵,也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商家军南下之后,与流寇作战,基本只用火器就能够轻松取胜了,白刃战的机会并不多,往往只是在击溃敌军或追击敌军时,才会使用。真正双军对垒,展开白刃作战,还从来没有过,因此童大勇还一直都没有机会,能够施展自己的能力。
    而现在,在这种山区的特殊环境中,给了童大勇一个全力施展的机会。
第八十二章 道州之战(三)
    不过童大勇使用双斧;到不是不讲章法的一味乱砍,商毅教他的,除了一些基本的正劈、斜砍,反撩,削挑等手法之外,还有一些十分实用的招式。
    其中最有效的一招,起手式为左手斧高举,而右手平置胸前,将右手斧藏在左腋下,人以弓步站立。在与敌人对战时,左手斧向下直砍,右手斧侧从左胁下向斜削,敌人往往会被直砍而下的左手斧吸引,而忽视了向斜削的右手斧。而右手斧在挥出的过程中,正好挡在自己的胸前一片,还可以保护自己,这一招虽然简单,但却是集攻守一体,十分厉害。由其是在群战中,十分有效。
    童大勇为人虽然有些木讷,学射击十分吃力,到现在也十射有六七不中,但学起大斧到颇有几分天份,将商毅教他的这一招反复练习,就向士兵练刺击一样,练得纯熟无比,而且在他身边又有警卫兵保护左右,使他心无傍鹫,一意砍杀,将这一招反复使用,竟然也无人能够抵挡。只杀得西军的士兵无人能敌。
    当然商家军也不是全靠他一人支撑,其他的火枪兵和长枪兵也丝毫不逊色,在个人武力,他们获许不如童大勇,但却以班也单位,十人一排,组成排枪齐刺,每一次刺击,都是十人一齐出手,动作,部位、度都丝毫不差,就像是一个人一样,以集体的力量来弥补个人的不足。
    而且面对敌人攻来的武器,商家军的士兵根本不躲不闪,不招不架,动作永远都只有一个,就是刺击。一来是因为十人齐刺,敌军基本无从还手反击,二来也是商家军的士兵所穿的胸甲十分精良,护住了大部份的要害,既使挨一刀一枪,也都能够挡下来,因此西军的士兵那里抵抗得住,双方对战的结果,几乎全都是西军的士兵倒地身亡。
    西军的士兵那里见过这样的军队,这才明白,商家军并非只是靠火器犀利,就是真正拼白刃战来,自己同样也不是对手,于是斗志顿时全无,被杀得纷纷向着另一则的谷口败逃。
    沈云英使的是一口柳叶刀,带领着自己的家丁,虽然也斩杀了几名贼兵,但也觉得十分吃力,而看到商家军这样摧枯拉朽一样的攻势,也使她们看得目瞪口呆,心里也在不住的感叹,商家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强悍了,怪不得能将贼人打得落花流水。
    沈云英虽是女子,但她父亲沈致绪是道州的守备,也算是出身将门,从小就耳濡目染,喜好弄刀舞剑,不爱女红针线。而且又因为她的母亲早亡,沈至绪一直没有续弦,又只有这么一个女儿,难免有些由着她来,加公务多忙,也管不。
    而沈云英也常到军营,观看父亲练兵,又读过一些兵战策,平素到是以秦良玉为自己的榜样。等沈云英长到十三四岁的时候,在道州城中教训了一些地痞无赖,结果也小有名气,谁都知道沈守备的大小姐可是练了一身好武艺。而正因为如此,虽然沈云英到了婚配的年纪,却无人敢门提亲,等沈至绪这才现的时候,但也为时晚矣。一直拖到现在,沈云英都十八岁了,还没有定人家。这在明朝来说,都算大龄女子了。而沈无双到不以为然,沈至绪也无奈,只好自嘲:沈家养女如养儿。
    这一次沈至绪兵败之后,西军乘胜前来进攻道州城。而这时整个道州城中一片恐慌,连知州都差一点都要吊自尽,只有沈云英挺身而出,立刻招集府里的家丁百余人,又汇集城里剩余的官军三四百人,道:“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但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助我保卫家乡。”军民人等也深受感动,齐心协力守城,终于力保道州不失。
    但沈云英到底还是年轻,缺乏军事经验,西军撤退之后,沈无双立刻领军出城,想找回父亲的遗体,结果被西军打了一个回马枪,团团围住,如果不是商家军正好赶到,恐怕早就全军覆没了。
    不过现在看到商家军的作战时,沈云英这才明白,什么才叫做真正的无敌之师,父亲过去练兵虽然也颇为严格,但和商家军相比,简直就像是婴儿与成人一样,真不知道商家军平时是如何训练的,竟能练出这么强悍的军队来。
    而这时在另一侧,也响起了密集火枪的射击声,原来是周少桓的那一支部队也从另一则的谷口动了进攻,这时西军大都正向另一则的谷口逃跑,忽然现这里也有啇家军守卫,顿时军心大乱,而商家军的人马两路夹去,将西军杀待尸横遍野,血染山林,剩佘的人一见情况不对,但两个谷口都被商家军守住,己经无路可逃,也只得都弃械投降。
    童大勇和周少桓汇合之后,一面命人湥ㄕ匠。幻嫠蜒吧焦龋纯椿褂忻挥胁辛舻奈骶
    这里确实是西军的一个营地,不仅有一些临护搭建的房屋,还储藏着少量的粮食和生活品,以及十佘匹马,并且在一处营地中还找到了几十名被俘的道州明军,他们都是沈至绪的部下,在兵败之后被俘,原来都以为没命,就算不被贼兵杀死,也会受尽拆磨,结果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救兵,逃出了生天,因此不少人都喜极而泣起来。
    周少桓在统计战果,清理尸体,同时还收整俘虏的贼兵,而童大勇和沈无双等人则在被解救出来的明军还有俘虏的指引下,又找到了放置战死的明军尸体的地方,因为战事是昨天生的,因此尸体暂时只堆放在一起,并没有掩埋。而沈云英在几个家人的陪同下,在尸体中翻找,终于找到了沈至绪的遗体。
    终于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