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696章

高科技军阀-第696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不够用,等回来的时候,一个个都是蓬头垢面,风尘仆仆,身上穿的皮大衣因为坐在后面一磨一磨的,都磨穿了很大几个洞。”
    杨朔铭看着面色有些憔悴的女儿,想到女儿近来所受的苦,不由得心痛不已。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六百零七)雪国奇兵
    欢迎大家来到——:。
    “按照规划,我们这个小队要从天山的库尔勒以东一段,一直普查到西边的喀什,有几千公里的距离。//——更新快//每天早晨一起来,就坐上汽车赶到天山脚下。戈壁滩上特别广阔,看起来很近,可汽车走一两个钟头才能到达山脚下。随后按一公里一个找矿员把人都放下来,找矿员沿着一条三四公里的线朝北走,按规定须跑完这条线上每一个点,并全部做好记录。检查时一条线三个人,一个人拿仪器测,一个人是搞地质的,拿着罗盘,找方向,指定路线,还有一个人是警卫,专mén背着一ting轻机枪。我们配的是****。当时大家每天出去都ting紧张的,上面特别强调说,笔记本上记录的线路的放shèxing情况,是国家秘密,不能丢,丢了就是严重泄密。另外,检测仪器要是碰上特殊情况,比如说敌人的间谍或武装人员,就要把它砸烂。”
    “刚开始因为不懂,所以一点一滴都完全照着专家要求的去做,有时不免过于死板。找矿员沿指定路线检查时,碰到高山,再高也得往上攀援,碰到河沟,再深也得下去,从这沟壑里通过再爬上去。所以,看起来三四公里的距离,对于体力的耗费却非常大。有时碰到沟太深了,没有办法,天山里面的深沟比高有四五百米,找矿员便只好在悬崖上平着走,保持原先方向不变,而这个悬崖上的道都是黄羊走的道。沿着线走的时候往下一看。头直犯晕。不敢看,往上面也不敢抬头,只有在山坡中间沿黄羊道冲着那个测点走。光那么战战兢兢走还不行,必须一边走一边测点,看是否有异常。爬了一天回去以后,人人jing疲力竭,还得小结汇报,看今天有何情况,有无保密问题,完了才能休息……”
    杨朔铭将nv儿抱在怀里。可能是杨兰妤太累了,她说着说着,便伏在父亲的怀里睡着了。
    看着nv儿睡得香甜的样子,杨朔铭在心里隐隐生出了想要将她调走的冲动。
    杨朔铭的目光转向nv儿的房间。当他看到在周围的壁柜中,陈列着的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矿石标本时,不由得叹息了一声,打消了这个主意。
    他小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从中得到快乐和收益。而他身为一个从后世来的穿越者,同样也是后世教育体制的牺牲品,他知道,那种被压抑的痛苦的滋味。
    nv儿现在已经实现了她幼时的理想。他有什么理由去剥夺nv儿的快乐呢?
    看着睡梦中的nv儿,他仿佛又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中国的未来,是属于千千万万的她这样的年轻人的。
    想到那些目前还在战场上浴血拼杀的年轻人,他的心又变得坚定起来。
    因为自己不遗余力的加快中国核武器的研发进度,目的就是要让这些年轻人以最少的流血代价,达到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的目的。
    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杨朔铭在心里想着。
    此时,在地球的另一端,另一群和杨兰妤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正踏上前所未有的征途。
    这是一个晴朗的傍晚,“野鹅队”的4名成员登上了飞机。7点钟。指挥员赫尔卡和飞行上尉萨通驾驶着飞机来到了北海上空。4小时之后,飞机来到特勒马克地区预先设定的跳伞地点。此时天气晴好,飞机开始急速下降。明朗的夜空中,野鹅队的成员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家乡面貌:蜿蜒曲折的河流、巍峨的山脉、深邃回旋的山谷、冰雪覆盖的大地……他们可以看到住户里和汽车上发出的灯光,也许其中一些亮灯之处就是他们的亲人或朋友家。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怎么样了?他们还活着吗?他们会不会被关进了集中营?保尔松、黑尔贝格和豪格兰的心情更是复杂。如果他们当时没有逃出挪威,那么他们现在正被关押在特勒马克附近的苦寒地区哈尔达格维达的集中营里。
    哈尔达格?维达地区是一个方圆3500平方公里的寸草不生的地方。每当冬天到来的时候。这个地方就会因为冰雪太厚而对外封闭6个月。哈尔达格到处是luàn石和湖泊,虽然偶尔可以在那里发现驯鹿、松ji、雷鸟和雪狐,但那里的自然环境太恶劣,不适宜任何动、植物生长。只有爱好冒险的人们才会涉足那个地带。
    乘飞机飞越哈尔达格地区是个紧张刺ji的历程。在如此晴朗的天气下,哈尔达格看起来好像南极地区,又好像加拿大的极北地区,视线所及到处是漫漫冰雪和luàn石。当地惟一的人类迹象是沿湖所建的几个小猎屋。从空中俯视,下面成百头驯鹿组成的鹿群在那宽广的冰雪地带看起来不过像几个小点。通常情况下,哈尔达格地区看起来让人望而生畏,但对于“野鹅队”的成员们来说,能返回故乡为祖国的自由而战是兴奋而ji动的时刻。
    哈尔达格地区是人们选择冒险的地方,但没有多少人能在那里生存。当德国人占领挪威之后,德国巡逻队曾经来这里搜捕,找寻参与抵抗势力的挪威平民和英国伞兵。为了确保能在天黑之前赶回去,他们通常只行进半天,然后立刻掉头返回。对德国人来说,那里是冰冻地狱,但对4名成员野鹅队的来说,那里即将成为他们的新家。
    皇家空军的希尔军士打开了机舱地板上的跳伞孔,跳伞的时间到了。4名勇士的心脏因为兴奋和恐惧而开始剧烈跳动,他们自己的战争即将开始。4个人排队站在跳伞孔前,一切准备就绪,夜晚寒冷的空气进入了机舱。夜里11点20分。希尔军士把装载着给养设备的6个包裹扔下了飞机。紧接着,4名队员一个接一个地跳了下去:首先是保尔松,接着是豪格兰,然后是谢尔施特鲁普和黑尔贝格。
    没有人能预测接下来几秒钟可能发生的事。当勇士们跳出机舱16英尺后,降落伞将自动打开。由于飞机的飞行速度是每秒钟200英尺,跳伞者们必须一个挨一个地连续跳下去。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在跳下去的时候犹豫几秒钟,那么当你着地之后就会和同伴间隔好几百码,甚至有可能错过跳伞区。所有的野鹅队成员都在接到跳伞命令后一两秒内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
    当大家从机舱下面的跳伞孔往下跳的时候都很紧张。当他们跳下去之后,看到挪威就在我们的下面,立刻又兴奋起来。希尔在勇士们都跳下去后又抛下两个包裹。然后关上了跳伞孔。当飞机掉了个头准备往回飞的时候,皎洁的月光下,他可以看到12个降落伞在空中依次排开。飞机指挥员赫尔卡在飞行报告中记载道:“到达跳伞地点后,他们一个接一个跳下去。毫不犹豫。最后一个包裹在700英尺至1000英尺高的上空抛下去,方向偏南(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的大地)。我们在离开之前看到前面11个降落伞安全着地。”
    成功卸下跳伞者们之后,飞机飞到斯塔凡格散发了成千上万的传单,然后才掉头飞回英国。跳伞者们和给养物资重重地摔在粗糙的地面上,“尽管地面上luàn石林立,但幸运的是,着地的时候我们都没有受到严重伤害。”保尔松在他的日记中写道。4名勇士一着地就立刻解下降落伞,因为他们都清楚,一阵大风袭来,降落伞有可能会把他们拖出很远。摔断他们的骨头。黑尔贝格在着地的时候伤到了胳膊,那伤口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全康复。
    接下来的4个小时里,他们在四周搜寻飞机放下来的8个包裹,那是他们用来执行任务和野外生存必不可少的。漆黑的夜sè和复杂的地形给搜寻任务带来很大麻烦。凌晨4点钟,搜寻工作仍在进行中。到达后的第一个夜晚,他们在距离降落点不远的地方宿营,大家在一个巨大的岩石后面展开睡袋准备休息。直到这个时候,保尔松才告诉其他3名成员他们此行的目的:他们要为以后赶到的英国部队充当先遣队,共同炸毁维莫克水电站里的某种储备。
    “在开始训练之前,我才从威尔逊上校那里得知这项任务的重要xing。德国人有可能利用重水制造一种炸弹。其威力能炸毁半个伦敦。”保尔松对大家说道,“我不知道什么是重水,我也不相信有这样的武器存在(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人们很难想像居然会有大于500磅威力的炸弹)。但我们为了祖国,也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
    野鹅队每一个成员朝着不同方向寻觅飞机抛下来的8个包裹。他们huā费了两天时间才在冰雪覆盖的崇山峻岭中找到了所有的给养物资。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在最后一个包裹里才找到了滑雪设备,如果他们能一开始就找到这些设备。那么他们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寻觅任务。在当地的环境下,没有滑雪设备简直是寸步难行。
    这两天天气一直很好,当他们终于确定了自己所在的方位时都大吃了一惊。他们降落在弗吉尔福特的山东面的地方,距离他们原本计划降落的地点向西偏斜了10英里,这样一来,他们距离维莫克大概有20英里的距离。在通常情况下,对于这些滑雪专家来说,这个距离根本不成问题。但问题在于他们随身携带着重达700磅的物资,包括一个月的食物、无线电设备和武器。他们决定把半数物资藏在一个隐秘的地方,以备行动后去取。但他们必须带上足够的口粮,因为他们不能和当地人接触。更麻烦的是,他们无法立刻穿越山地,因为他们的取暖炉在空投过程中被摔坏了。没有火炉来烘干衣服和做饭是个很大的问题。野鹅队的成员最后决定,他们将在低地处多停留一段时间。以便找到一些木柴来生火取暖。
    在他们抵达挪威3天之后。一场暴风雪袭击了哈尔达格地区,严重阻碍了野鹅队成员们到达预定地点建立基地的计划。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严寒便降临了。
    挪威探险家阿méng森和南希之所以在去南极探险之前来这里训练,原因就在于这里有强烈的暴风雪。这里甚至比南极更危险,因为这里是一个高原,高原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座山脉,哈尔达格山海拔3000英尺高,周围全是平地,无遮无拦,因此山风的强度非常大。尤其是一边刮风一边下雪的时候,温度一下能降到零下30摄氏度。暴风雪中,人们连眼前几英尺近的距离都看不清楚,因此很容易走失、mi路。这样恶劣的气候就连经验丰富的老登山者都胆战心惊。
    哈尔达格山上的暴风雪非常恐怖。它能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把十几个人一起活埋。丰富的登山经验、先进的登山设备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挖雪窖、搭窝棚等技术都是由老一辈游牧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用在这里很恰当。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一定的胆识和丰富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野鹅队里的年轻人都具备以上素质。公平地说,只有挪威人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执行如此艰巨的任务。
    为了抵御暴风雪,黑尔贝格和保尔松扛着所有行李向附近一个山谷行进,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