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680章

高科技军阀-第680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命令:“恢复原先的态势。”凌乱后撤的部队接到新命令后,既无法进攻。又无法防御。而华军察觉了这种混乱,对第8和第27集团军的接合部实行突击并突破了防线……这些消息并不能增强国防委员会主席的信心,他既不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又找不到一条正确的行动路线,以便赋予各战略指挥机构在那些悲剧性的日子里迫切需要的信心,使它们能够坚定不移和深思熟虑。
    在蒙古首府库伦,呆在名为“鹰巢”的东线华军最高统帅部里的中国总参谋长蒋百里在得知斯大林的讲话内容后表现得非常高兴。在他看来,斯大林的号召将为中**队毫无顾忌的对俄国平民采用暴力提供借口。而坚壁清野将把苏联人自己饿死。蒋百里对此的评价是:“多亏斯大林提出毁掉一切的口号,现在千百万人注定要挨饿了。”至于俄国人响应斯大林的号召反抗中**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蒋百里和他的将军们相当重视。但他们相信,苏联已经注定要失败了。游击战争也改变不了这一结局。
    对此深信不疑的蒋百里,早在7月8日就开始安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命运了。他决心把这两座苏联城市连同数百万苏联军民一道夷为平地。蒋百里估计:“到8月15日将进入莫斯科。到10月1日,将结束俄国战役。”这种情绪并不只属于他一个人。中国国防军统帅部的一位官员也在6月29日的私人信件中估计,再有14天就可以进入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了!由于担心自己的估计太保守,他又加了一句:“不过。可能比我们设想的更快。”
    中国方面的看法不是没有依据的。他们虽然也充分认识到了俄国人的顽强和技术力量的强大,但还是对自己的胜利深信不疑。因为苏联军队和他们的装备遭受的损失是如此巨大,要恢复元气是几乎不可能的。对此,中国国防军统帅部7月4日的作战日记是这样评价的:俄国人损失了这么多飞机和上万辆坦克。他们一定所剩无几了。当天蒋百里告诉中国将军们:“实际上,他们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一开始我们就消灭了俄国的坦克和空军,这再好不过了。俄国人在这方面是不能恢复元气了。”蒋百里在这里也是在为自己表功,因为正是他选择了这么一个绝好机会。出于同样的目的,在保持了一个星期的新闻沉默后,在6月29日,蒋百里下令发布了10项胜利公报——每小时发布一项。真可谓风头十足。
    徐元锦元帅当天也在工作日记中记录了对形势的分析:“被我方查明的敌人164个步兵师中有89个师已经全部或大部被消灭,在战场上有作战能力的俄国步兵师还有46个,另外18个师被牵制在其他地方,在后方作为预备队的显然还有11个师,被我方查明的敌29个装甲师中有20个已大部或全部被歼,9个师还有充分作战能力,敌人凭这点兵力甚至在最重要的正面也无力构成稠密的正面。我坚持认为俄国战役在两周之内已经取得了胜利。”
    中苏战场上华军的节节胜利使苏联周边的形势也变得非常不利。这一时期德国和意大利对苏联的援助还主要停留在酝酿阶段,
    苏联战场的形势紧张起来。虽然从6月29日开始,苏军就从欧洲地区调动足额的陆军师到东部作战。但在华军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远东苏军的兵力在1944年内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从210万减少到了不足100万人。
    苏联当时迫切希望日本进攻中国,并希望其在亚太地区扩大侵略,以牵制美国和中国的力量。深受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影响的斯大林相信日本联合舰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日本人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不是用它孱弱的陆军来和中国争夺亚洲霸主的“荣誉”。在这一点上,早期德国驻日武官们对日本陆军不高的评估显然也发生了作用。(出于公平,应当指出的是。被斯大林看重的日本海军却看不起苏联。在他们眼中,那是一伙专门哗众取宠的流氓,而受到藐视的日本陆军却对德国陆军国崇拜得五体投地)。
    可是这种形势却没有像蒋百里、徐元锦以及其他中国将军的结论所预言的那样来临。俄**队虽然遭到沉重的打击,可还完全没有被消灭。就在中国人相信他们已经胜利的时候,庞大的苏军战略预备队已经开到了战线。这些本来用以对华军实行战略反攻的部队,现在则被用以组织防线以挡住华军的进攻。
    为了防止华军突向莫斯科,预备队主力被投入到了东方方向。早在6月25日,苏军就已组成了以内战时代的骑兵英雄布琼尼为司令员的最高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7月2日上述部队被编入东方方面军。而原来准备调给东南方面军的第16集团军也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展开。在更深远的地区,第24,28军也在作着准备。
    被分散而匆忙投入战场的预备队显然不足以改变苏联军队所处的劣势,但他们能够稳定住战场上的局势,使华军暂时无法向苏联的心脏部分推进。而在这些战略预备队的背后。红军正在急速扩充。到7月1日,已有530万人入伍。诚如中国方面所估计的那样,这些新兵无法在短期内被配养成合格的战斗部队,但他们将通过自身的巨大牺牲一点一点的消耗中**队的力量。
    对蒋百里和中国将军们来说。战争其实才刚刚开始。
    当最后一丝日光脱离了杨静怡的视线,远处战线的景物慢慢溶入了夜色。吃力地背着满是尘土的苏制“**莎”冲锋枪。杨静怡开始爬出散兵坑。一路上都是废弃的钢制弹壳、炮弹碎片,还有炸碎的枪械零件和瓦砾。上面夹杂着无法辨认的衣服碎条。
    “一个星期了……不,还有9个小时,增援的部队该反击了吧?”杨静怡疲惫地边爬边想。
    离杨静怡不到100米,在满是瓦砾的建筑中隐然可见一辆“灰狼”式坦克的炮管正寂静地伸向前方。“嘿,这家伙还活者!”杨静怡喜悦地看着还健在的同伴,爬行的方向改为坦克设伏的阵地。要是没有它,敌人也许早就在昨天冲过杨静怡和战友们设伏的阵地了。
    当杨静怡沿着建筑物墙壁站起身的时候,她忍不住向后方城堡的中心看去。“更多的建筑物被空袭摧毁了,不知道今天晚上有没有增援。”杨静怡正在呆呆地看着城堡的轮廓,试图找出那高高的水塔还在不在。
    “进来吧,别在门口晃悠,小心敌人的冷枪。”一个瘦高的坦克兵冲杨静怡打招呼。
    “慌什么!”杨静怡不满地嘟囔着,人却快速地转进坦克掩体。
    “怎么就你一个人?”另一个坦克兵冲杨静怡问道。“老刘他们呢?”
    “哦,他的腿受伤了,动脉打断,下午被医疗兵弄下去了。其他人……,都牺牲了。”
    “再不来人,我们都要拼光了!”瘦高的坦克兵有些黯然。
    “今天他们一定会到的,我听说围歼战已经结束了,一共歼灭了敌军70万人呢。”杨静怡安慰他们道。
    “他们是吃掉了70万敌人,可我们面前的敌人却越来越多。”坦克兵苦笑着,叹了口气。
    自从杨静怡决定留下来坚守这座苏军的秘密军事基地后,这里的战斗就一刻也没有停歇,苏军一直拼命的发起进攻,试图夺回这座基地,但在华军伞兵和特种部队以及当地逃亡土著组成的志愿兵的阻击下,始终没有得手。
    “有增援了!”站在门口的瘦高个坦克兵欣喜地向杨静怡们喊道。
    当杨静怡抢到门口时增援的人员已经爬上了斜坡,十几个人背着大大小小的箱子。其中一个人还扛着一具反坦克火箭发射筒,另一个魁梧的人大概背着自动榴弹发射器。人群小心地越过满地翻转破碎的牵引火炮残骸朝杨静怡们快步走来。
    “怎么只有这么少的人,晚上怎么能挺过敌人的反复冲击啊?”杨静怡心中不满地想着,一阵饥渴疲倦的感觉涌上心头。杨静怡已经有一天一夜没有睡觉了。只吃了一块压缩饼干,水壶在下午老刘——也就是刘汉良上尉受伤后就挂在他的担架上。
    “这里情况怎样?”打头上来的增援部队军官冲杨静怡们问道,看军衔是个中校。
    “还好,有三个人。”在杨静怡身后向敌人阵地观察的坦克兵回头说道。
    “哦?”中校迟疑了一下。“其他人呢?”
    “从昨天晚上开始抬下六个重伤员,其他人……都牺牲了。”由于没有喝水,杨静怡的嗓音有些低沉沙哑。
    昨天晚上是杨静怡上阵地以来最艰难的一夜,天刚一黑敌人同时发动了立体突击。天上是俯冲轰炸机和战斗机在掩护,大量的炸弹落在阵地上。地面敌人投入了大约有一个团的装甲步兵混成部队向杨静怡和战友们这一线阵地反复冲击。敌人的每一次冲击还都有自行火炮予以炮火压制。增援的部队根本上不来。在坑道里捂着氧气面具躲避敌人航空和炮兵火力的时候杨静怡几乎认为这颤抖的坑道顶会随时坍塌下来,虽然上面有好几层工字钢保护着。
    “你们能从昨天晚上坚持到今天,只让敌人前进300米,可真不容易!”中校站在坦克旁用边用望远镜向外观察嘴里边说。
    杨静怡和战友们的阵地前有一条5米多深的短沟渠。临时被改做反坦克壕,现在几乎被炮火给轰平了。多亏工兵起先在上面架上隐蔽物予以遮蔽,敌人好几辆“T34”坦克掉在里面,剩下几辆坦克和装甲步兵战车从平坦一些的地方刚冲过来就被躲在沟渠反斜面的被反坦克手用重型火箭筒击中坦克炮塔后部和装甲车体薄弱的部位,顿时了帐;敌人在车外步行的步兵们也被杨静怡和战友们用机枪、冲锋枪和手榴弹死死地压制。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这段狭窄的阵地上,用航空炸弹、大口径重炮反复轰炸后居然还有人活着!但杨静怡和战友们却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一个加强连包括一个小队的反坦克手和三辆“灰狼”式坦克。现在只剩下杨静怡等三个人还完整。在拂晓的时候,杨静怡几乎挺不住了,她的“暴风”式突击步枪都打报废了。没有反坦克炮和火箭弹,要不是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重炮火力支援和这辆“灰狼”坦克不断变换阻击阵地连续击毁敌人4辆坦克和2辆步兵战车。这里早就被敌人突破多时了。
    “对了,中校先生。昨天晚上我们的重炮是在那里打过来的?是山那边的吗?以前怎么没有?”杨静怡疑惑地向军官问道。
    中校没有立刻回答杨静怡。他仍然在仔细地观察敌人的动静。“看来敌人的力量也消耗得差不多了,红毛子们正在调整攻击序列,连步兵战车和自行高炮都准备打头阵。”他自言自语道。中校回转身冲正在组装武器的士兵说道:“大家注意,今天晚上决不能让敌人从这冲过去。反坦克手和狙击手分散进入阵地,注意利用坑道保护。”
    “我叫宋玉刚,今天晚上和你们一起战斗。你们怎么称呼?”中校回头冲杨静怡和坦克手们说道。
    “我叫杨静怡”杨静怡说道。
    “原来你就是那位杀敌37名的那位女战斗英雄!”宋玉刚笑着冲杨静怡说道。
    “知道的很快吗,不过还得再加九个。”杨静怡也笑着说道。
    “我叫刘军凯,装甲9师**坦克团2连1排1班班长。”在坦克边站着的坦克手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