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634章

高科技军阀-第634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已经在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被某些人称为“最伟大的平庸者”的斯大林,没有希特勒那样的天赋和敏锐的直觉,也不会凭借狂热的情绪去歇斯底里地蛊惑人心但他有足够坚强的神经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来实现目标而不惜任何代价与牺牲;也有着足够灵活的手段来利用各种因素
    对斯大林来继承故去的列宁成为苏联的领导人并实现伟大梦想并不轻松苏联不像战败国德国那样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但这个生政权被整个西方世界仇视的程度却远远过了德国俄国在战前就远远落后于几乎所有资本主义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大规模残酷内战又带给她空前的毁灭固然,输掉战争的德国付出了700多万人的生命,工业产值下降了50%还遭到战胜国的勒索但战火毕竟没有蔓延到其本土,国家元气尚存,因此德国实际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损害最的欧洲大陆国家
    而在俄国,战火燃遍了全国吞噬了1400万条生命,城市和乡村被化为废墟国家陷入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当硝烟散尽,巨大国家的广袤大地上遍布着断壁残垣和来不及掩埋的尸体经济基础遭到无情的摧残,数百年来积累的财富几乎丧失殆尽活下来的人们生活在物资和食品的极度匮乏中,即便是得到特别供给的红军,每人每星期也只能得到1公斤长了绿霉,而且还掺着碎布片、绳头的黑面包而无数被战争剥夺了一切并变得来历不明的人-刑事犯、旧军官、贵族和孤儿-则在四处游荡,暴动、叛乱此起彼伏西方世界之所以放松了对红色俄国的进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认为遭到重创的俄国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
    面对这样一副烂摊子,苏维埃政权首先要做的是重建国家为此他们暂时和西方达成妥协,建立起国家关系,恢复经贸往来在国内,伴随着经济政策的推行,被老布尔什维克称为“杀不绝”的资产阶级和灯红酒绿的生活重出现在革命了的莫斯科街头但过渡是暂时的,在列宁死后,随着斯大林领袖地位的巩固,一个全的时代开始了斯大林在1927年的讲话成为时代的宣言:“的帝国主义战争,这一问题是现时的基本问题,这是几乎不能怀疑的了”按照20年代苏联军事理论,由于“存在两个对立的社会体系”,苏联将面临“一场长期的,残酷的竞赛,交战双方的全部经济和政治基础都要在这一场竞赛中受到考验”苏联与强大的资本主义敌人之间进行的将是一场长期的全面的战争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在政治、经济整体实力上的较量为此,苏联必须真正将国家的全部力量用于战争的准备斯大林在1933年一次秘密会议上过:敌人“随时都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因此“党不得不鞭策国家前进,以免错过时机,而能尽量利用喘息时机,赶快在苏联建立工业化基础……党不能等待和应付,她应当实行高度”(未完待续)
(五百五十四)斯大林的“东方”计划
    》要实现高的工业化,首先需要大量的钱对几乎一无所有的俄国来说,只有地里打出的粮食和原材料能够换钱但小生产者的农民不会轻易交出粮食,他们曾嘲笑亲自下乡收粮的斯大林:“你要给俺们跳个舞,俺们兴许给你点粮食”
    斯大林当然不会去跳舞,而是用铁腕建立了集体农庄在付出了巨大而残酷的人道代价后,粮食终于被控制在政府手中,并以源源不断地出口来换取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俄国的艺术品和沙皇的珍宝也被拿来从西方富豪手中换钱到1936年,为了得到伦勃朗、鲁宾斯等艺术大师的杰作,包括著名美国百万富翁古尔本、凯恩和美国前财政部长梅农在内的阔佬们付给了布尔什维克1亿多美元从各种渠道弄来的钱大都被用于大量进口机器和引进技术在1932年,英美两国全部出口机器设备的一半都被苏联人买去,大量失业的国外技术人才被招募到苏联同年,已有外国专家1810人,技术人员10655人在那里工作,西方经济危机为苏联创造了不少机会
    为了尽快建立强大的国防,工业建设重点被放在直接为军事服务的重工业上在战前13年,苏联国防拨款达1701亿卢布,而同期工业总投资也不过1850亿卢布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工业突飞猛进烟囱越来越多的同时日用品和食物却依然极度匮乏,“我们没有猪肉、没有牛奶、没有黄油、没有面包、没有菜汤,但我们有米高扬”的笑话到处流传在俄语中,上述各词均以m开头,米高扬当时负责国内供应在合住的房子里,人们得排队上厕所苏联人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德国和中国在亿万人民的努力下,斯大林所要求的高度得到了实现但这种在“高”中建立起来的工业虽然总量庞大,却是极不完善的
    和中国相比,苏军中训练有素的军官和军士却极为缺乏即使在只有10万陆军的时代,中国仍然保持有一支高素质军官、士官队伍的军队在1929年每1000名中**人中就有100名军官、30名中士和至少400名下士在军队编制之外,还有大量退役的军官在拿着高额退休金,各种民间军事组织在1935年以前就储备了700万后备人员,为建立庞大而精良的军队提供了保证
    而在苏联革命风暴早已消灭了俄国旧有的军官团,少量留存下来的军官也不受政权的信任,而制度下培养出来的红色指挥员还缺乏素养和经验财政上的限制以及劳动力的短缺使红军的地方部队有90%的人员不能脱离生产,每年只是接受短期集训,充其量只能算民兵
    苏联军队的扩充也受到了战前外交政策的影响在遭到整个西方仇视的苏联,为了防止“十字军东征”和彻底被孤立,任何军事措施都来得格外小心翼翼并严加保密作为这种韬光养晦的代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苏军总兵力虽然达到了200万人,却也仅相当于他们的德国盟友人数的一半而战斗力低下的地方师才刚刚废除
    1936年开始的大清洗对苏军战斗力的影响大大出上述因素4万多名作为军队骨干和精华的红军军官被迫害斯大林或许认为通过肃反可以巩固他的政权和军队,使之加坚强和稳固,但这一切所付出的代价之大却出了他的估计
    对于斯大林来说,资本主义国家全都是敌人,只是威胁程度不同而已德国征服欧洲的战斗顺利得让斯大林和他的将军们都感到不可思议德国的胜利刺激了苏联的野心,在中国和日本全面开战后,斯大林赶到机会来了,于是开始打算实施自己的雪耻计划他的计划不仅仅是要收复当年被中国占领的东方领土,而是消灭中国,建立一个“黄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
    斯大林如此急于消灭中国绝不是出于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他本人对此做出过解释:“今天我们武装的比任何时候都强大,但这种军备水平我们保持不了多久……总有一天中国人会闯进来,也许是**年以后,也许是一年以后”;“时间对敌人有利目前的力量对比只会向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中国人没有睡大觉”显然,斯大林意识到苏联潜在力量上的劣势和本质的缺陷以及中国蕴藏的巨大潜力如果等到克服了这些缺陷以后再进攻中国,苏联将丧失暂时的优势、失去统治世界的机会基于这样的判断,斯大林认为他不能等待;出于同样的考虑,他也不能等到德国消灭英国以后再进攻中国毕竟在1941年,不列颠岛国的力量不足以威胁德国在欧洲的统治,苏联没有必要为她而丢掉消灭中国的难得机会而且斯大林相信,“如果胜利,可能造成迫使英国媾和的形势”,同时“消灭中国之后就会大大增加日本在远东的力量”;不仅如此,整个世界都会因为中国的崩溃而“屏住呼吸”,这将为苏联夺取世界霸权铺平道路
    苏联入侵中国的计划有一个与之密切相关但却鲜为人知的计划:“东方”总计划该计划的细节没有多少人知道但和这个残暴的计划相比,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关于苏军侵犯中国公民的行为不受军法处罚的《占领地区特别管辖权和军队特别措施》以及据斯大林本人估计将饿死几千万人的对华经济掠夺政策都显得黯然失色根据现存的相关资料可以确认该计划至少要将中国西伯利亚、蒙古、东北和西北地区及其他一些地区的4600万至5100万居民驱逐或干脆**消灭在这些人曾经居住过的地区将迁入1400万俄罗斯人剩下1400万当地居民也将俄罗斯化按斯大林的一些私下讲话,活下来的人将被作为贱民他们中不能有知识分子,人们的文化只需认识公路上的标记或者能够数数到五百,而参与东线作战的苏联士兵将成为东方占领区优先的开发者,他们被允许保留武器以随时镇压当地人的反抗而“东方”总计划的内容应当还不止于此,而它的实施范围显然也就是苏联所能控制的范围斯大林本人曾表示,只要战争形势允许:“苏联的领土将扩大到白令海和南中国海”而如果真有那么一天,完全有理由相信苏联的种族屠杀也会扩大到这些地区
    斯大林从没有指望过在中国建立长期的和平但按他的估计,德国和西方之间的战争将持续很长的时间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波兰以及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大国的法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败亡万字旗在半个欧洲上空飘扬据说斯大林曾这样问他身边的人:“他们竟一点也不能抵抗吗?”斯大林的不安是有道理的:红军的战斗力并不像他过去所认为的那样强大在苏芬冬季战争中对芬军占有绝对优势的苏军被拖住了4个月只是在付出数倍于敌人的伤亡代价后,红军才勉强取胜军队的缺点在这场冬季战争中暴露无遗,而这一切都被中国人看在了眼里苏芬战争的纪录片成为中国将军们取乐的工具盛怒下的斯大林对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大加指责这位文化程度低、对现代战争一窍不通、据说只对在行、并把大量时间花在对着摄像机微笑的内战英雄确实很不称职但他在遭到斯大林攻击时的反驳也并非胡说:“所有这一切只能怪你自己消灭老一辈红军的就是你这个人,我们最好的将军都是被你杀害的”在斯大林发动的清洗中红军丧失了全部的军区司令、90%的军区副司令和参谋长、80%的师级指挥员三分之一的团长被指责,中、下级军官损失惨重,技术人员也未能幸免,仅空军就有5616名飞行员被清洗军队的基础遭到巨大的摧残为了弥补这些在短期根本无法弥补的损失,大批低级别军官被越级提升昨天的排长变成团长,营长变成师长甚至军长各种成班培养出的大量“成排长”也充斥着军队1941年初,苏军指挥员中仅有7.1%受过高等军事教育,55.9%受过中级教育,24.6%的人毕业于成班,剩下的12.4%则根本没有受过军事教育不管斯大林是否承认自己对此所负的责任在入侵中国的时间日益临近的情况下,要解决军队的诸多问题,显然不是靠撤掉伏罗希洛夫而以芬兰战役中表现突出的铁木辛哥替代就能解决的军队必须彻底改组,战争的经济工业准备要进一步加强而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为此斯大林必须借助德国人的力量完成自己的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