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432章

高科技军阀-第432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4艘驱逐舰组成一队,4队组成一支水雷战队,进行分队作战。这一点也需要我们注意。”
    “再说说日本人的驱逐舰。这是照片。”一位军官打开了幻灯机,将经过处理的照片放在了上面,“‘吹雪’级大型驱逐舰可以说是由日本海军技术人员投入心血精心设计的产物,其设计主持者是‘鬼才’藤本喜久雄,不过据我们刚刚得到的消息,这个人已经离开了日本舰政本部了。‘吹雪’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1700吨,大大超过此前日本海军最大的‘睦月’级驱逐舰(‘睦月’级为1300吨),航速达38节,主炮由120毫米增至127毫米,鱼雷发射管亦改为9具,比之以前的‘睦月’级驱逐舰提高了一半的战斗力。此外再加上增大干舷、提高凌波性,使得其航海性能卓越,该级舰的舰桥和桅杆也采取新造型,外观流线且精悍。大家知道,美英驱逐舰规格多为装备4门102毫米炮、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排水量多在1000吨左右。而现在,无论在吨位还是在战斗力方面,‘吹雪’级都远远凌驾于其对手之上。此外,为了减轻舰体重量,‘吹雪’级的舰体大量采用了焊接技术,以代替铆接。”
    “看起来不错。”有人说道。
    “‘吹雪’级驱逐舰共计24艘,它们和随后建造的4艘‘晓’级驱逐舰又被合称为‘特型驱逐舰’。与‘吹雪’级相比,‘晓’级驱逐舰减少了一座锅炉,前烟囱变细。由于舰桥构造及炮战指挥机构呈复杂化的趋势,因此上层建筑体积变得巨大,在复原性方面肯定是有问题的。”
    “这是‘初春’级驱逐舰,更加集中地体现了强化武备的思想。该级驱逐舰排水量1490吨,航速装备5门127毫米炮和9具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在前部以背负方式布置了一座双联炮塔和一座单装炮塔,二号、三号鱼雷管也以背负方式布置在中部。此外,就驱逐舰而言,‘初春’级首次配备鱼雷再填发装置,为了布置该装置,必须将2号烟囱由中心线向右舷移动,两座烟囱的倾斜角度不同。”
    “这个‘初春’级驱逐舰,看上去可是很有新意的啊”
    “但是,这个‘初春’级驱逐舰也存在问题,你们看,在排水量比‘吹雪’级小300吨的情况下,硬塞进与其同样多的重型武器装备,还要保持高航速,在复原性方面自然会出问题。”
    “没错,1933年9月18日,‘初春’级二号舰‘子之日’号在下水后进行全速转弯测试时,其最大倾斜角达27度,比旧有的驱逐舰大10度,不得不在竣工之后立即回厂进行船腹改造。去年3月发生海难事故后,又进行了大幅度修改,现在应该是强不少了。”
    就在军官们讨论的时候,坐在他们当中的一位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却坐静静的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从军衔来看,这位年轻军官的军衔无疑是他们当中最低的,他只是一名海军少尉。照理说是不太可能参加这样的会议的,而且还一副“沉默是金”的样子,但令人惊奇的是,他的面前,和其他人一样,放着厚厚的文件和图片资料。
    “现在关于日本海军如何对付咱们中华海军的情报还没有到手,但从日本人造的这些军舰上面,咱们也大致能猜他个**不离十。”一位军官看了看这个陷入沉思当中的年轻人,笑着问道,“是不是,小杨?”
    “小杨想到什么了,能说说吗?”。有人问道,尽管问话的人在微笑,但周围的其他军官知道,他对于这个年轻人并没有任何轻视的意思。
    “日本人虽然努力的在发展航空母舰,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航空制胜论’者,”年轻的海军军官说道,“日本人骨子里,还是沉迷于‘大舰巨炮’的威力。这个‘九段作战’的最后,以战列舰和美军舰队决战,就是证明。”
    “说的是。”问话的军官点了点头,眼中闪过赞许之意。
    杨兆中——那位年轻的海军军官,财政部长杨朔铭的长子——看着墙上的日本军舰照片,说道:“但是在未来,海战的方式将会发生变化,飞机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无论日本制定什么样的计划对付我们,只要我们把握住正确的方向,胜利就是我们的。”
    “小杨的意思,就是未来的海战战场,将是飞机的天下。”另一位军官笑着说道,“我忘了,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是航空制胜论者,我这样铁杆的‘大舰巨炮党’,已经过时了,呵呵。”
    “小杨是航空制胜论者,是受了他父亲的影响。”一位军官笑着说道,“毕竟造飞机比造超级战列舰要省钱嘛。”
    “小杨算过没有,一艘先进的八万吨级战列舰,需要多少飞机才能干掉?”另一位开玩笑似的问道。
    “二百架足够了。”杨兆中说道,“当然,这些飞机得配备威力足够大的炸弹和鱼雷。”
    (三百九十三)小杨才露尖尖角
    (三百九十三)小杨才露尖尖角,到网址
(三百九十四)碧空响翼
    收费章节(20点)
    (三百九十四)碧空响翼
    “二百架?”有人惊讶的叫了起来。
    “是的,在性能优异的新式飞机面前,战列舰将是靶子。”杨兆中迎上了众人的目光,肯定地答道。
    “要是二百架飞机就够了的话,超级战列舰可真是危险了。”那位军官笑了笑,显然不太相信杨兆中的结论,“不光是日本人的那个什么‘超战舰’,咱们造舰委员会那帮人要求建造的十二万吨级巨舰,也可以休矣。”
    “建造十二万吨的巨舰纯粹是浪费国力,根本没有必要。”杨兆中听出来了那位算是他长辈的军官的话中的不以为然,脸色微微一红,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巨型战列舰是无用的摆设,顶多作为海军精神的象征,起到振奋士气鼓舞人心的作用。”
    “小杨这个‘战列舰无用论’,和我们说说就行了,可不要对一线的将士们说。”那位军官笑着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慈爱之意,“要知道,当初‘共和’级和‘光荣’级退役的时候,可是有人叫嚷着要杀掉徐大总统和各部部长的。”
    听了对方的话,杨兆中点了点头,又恢复了沉默。
    “当年徐大总统和杨总长对此十二艘巨舰退役也是非常舍不得的,要知道这十二艘巨舰是徐大总统和杨总长耗费巨资和无数心血才弄出来的,就象是他们的孩子。”一位军官回忆起昔年的往事,声音竟然有些哽咽。
    他现在还记得,杨朔铭在码头观看战舰退役降旗仪式时那泪流满面的样子。
    “徐大总统和杨总长当年需要从全局考量,万不得已才出此下策的,当时政府和国会都进行过讨论,认为有这个必要。这不是一两个人能负责的事。”另一位军官说道,“我们虽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也能体会个中的艰难,自古就是乱喊口号容易,老成谋国难。那些青年还是受布党言论毒害太深,凡是理性一些的,不难想明白这当中的缘由就是了。”
    “是啊布党政权现在仍然能够在世界上生存,说明他们那些口号的诱惑力尤其对年轻人来说仍然很大,但咱们的小杨,怕是已经百毒不侵了,呵呵。”一位军官看到杨兆中又有些失神的样子,笑着说道。
    “苏维埃政权必然灭亡。”杨兆中说道。
    “小杨对于在那些‘**青年’当中流行的列宁主义,有什么见解?”一位军官象是想要考较杨兆中的学问,笑着问道。
    “列宁主义者本质上都是机会主义者,他们取得政权之前都是言必称民主,列宁说,‘多一点光,让党员知道。’这句无耻的谎言欺骗了无数理想青年。取得政权后,列宁只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他那时又抛出了一句的名言:‘要无情的行动起来,无需考虑民主’。布哈林的话更直接:‘我们也许有两党制,但两党中一个当权,另一个进监狱。’布尔什维克曾经的同盟军——社会**党就是这样的下场。登上权力宝座的布尔什维克立刻翻脸不认人,历史已经让所有信奉列宁主义的国家都来了一次生灵涂炭。”
    杨兆中似乎想起了什么,一双眼睛竟然好似有烈火喷出,让周围的人都吓了一大跳。
    “陈乾声先生告诉我说:所谓无产阶级**,根本没有这种东西,它只是党的**,结果也只能是领袖**,任何**都和残暴、蒙蔽、欺骗、腐化的官僚政治是不能分离的。列宁的一切罪恶,乃是无级**制之逻辑的发达……若不恢复民主制,继列宁而起的,谁也不免是一个**魔王。”杨兆中说道,“陈先生的预言极为准确,现在苏联继列宁而起的斯大林,是比列宁还要可怕的**魔王。”
    “陈先生的见解一向很有见地。”一位军官点了点头,“小杨能得其所学,也是很幸运了。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他们这些小的,会因为布党的蛊惑想不开,走向国家民族的反面。”
    “没脑子的毕竟只是少数,现在的年轻人,可不象以前那么好糊弄了,给个什么‘主义’就起来。呵呵。”
    “是啊他们是伴随着科学民主自由思想起来的一代,和咱们那会儿是不一样的。”
    听着这些叔叔伯伯们对自己这一代人的议论,杨兆中想起了那个和自己一起长大的现在供职于总参谋部的儿时玩伴,不由得微微一笑。
    在结束了会议之后,杨兆中驱车离开了海军部情报局,他看了看表,又抬头看了看天气,驾车向郊外驶去。
    过不多久,杨兆中的车,在一家名为“金飞燕”的航空俱乐部前停了下来。
    杨兆中下了车,一位工作人员笑着迎了上来。
    “您今天来得早啊,杨少。”对方笑着接过了他的会员证看了看,说道,“今天飞什么?”
    “还是‘云雀’。”杨兆中微微一笑,说道。
    “就知道您会选‘云雀’。”工作人员笑着说道,“不过,不光是您,现在来这里的不少人,都喜欢飞‘云雀’的。”
    杨兆中和工作人员所说的“云雀”,是中国著名的“北洋航空”出品的高级教练机。
    很快,做好的准备的杨兆中来到了机库的一架“云雀”前,他看着机身上涂有漂亮的金色飞燕图案的飞机,眼中闪过一丝亮色。
    换好飞行服的杨兆中钻进了飞机的座舱,工作人员帮助他发动了飞机,他熟练地驾驶着飞机驶向跑道,在跑道上跑了一会儿之后,他拉动操纵杆,以一个无比纯熟的动作,将飞机拉了起来。
    此时的杨兆中,想到家里的母亲知道他又飞到天上疯时那担心的表情,不由得苦笑了起来。
    在家里,父亲是一向支持自己参加这种运动的,但爱子心切的母亲却一直是反对的,虽然她不敢公开反抗父亲的意志。
    虽然在父亲的影响下,母亲也学会了开飞机。
    事实上,中国的航空运动能达到差不多“普及”的规模,和自己的父亲身体力行的大力推广是分不开的。
    杨朔铭对于中**队的建设一直是十分上心的,虽然他现在并不主管军事部门,但却在中国海陆空三军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在杨朔铭的全力帮助下,蔡锷的军事改革计划顺利完成,蔡锷采取了“寓兵于民”的办法,通过加强教育和全民性质的普及军事训练,为未来的中**队储备了数量众多的掌握武器操作常识的合格兵源。在杨朔铭的蔡锷等人的努力奋斗下,中国群众性的国防组织如“中华国防和航空化学建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