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42章

高科技军阀-第42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战不足以促和平!非战不足以挽民心!非战不足以立威权!”杨朔铭看着袁世凯,用无比恳切的语气说道,“初辛亥功成,南北议和,国家名义上归为一统,实际上各地方自行其是,而我大总统旬月即讨平赣宁之役,雷震虎步,威加海内,国是由此遂定。如果说赣宁之役是逆党奉送给我大总统一次绝好的统一之机,那么日本人这回的‘二十一条’,其实也等于给了我国政府收拾人心,巩固威权的良机。”他转过头看了看段祺瑞,又对袁世凯接着说道,“哪怕是战事不利,只要人心尚在,便仍有光复之机。而如果签了此约,则如同段总长所说,哪怕能苟安于一时,民心势必由此尽丧,不特我大总统从此‘卖国贼’骂名加身不得洗脱,在座诸公及政府亦声名扫地,从此无力振作,则我中华不亡而亡矣。”
    听了杨朔铭的话,袁世凯和所有的与会者们都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段祺瑞紧紧地盯着袁世凯的脸,此时袁世凯的脸色阴晴不定,显然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是啊!这字只要一签,我袁某人从此便得被人指着脊梁骨骂成卖国贼了……就象当年的李中堂……”此时的袁世凯突然间老泪纵横,吓了杨朔铭一跳。
    杨朔铭有些好笑地看着袁世凯眼泪汪汪的样子,一时间猜不透他是真的在那里以李鸿章自喻而伤心落泪,还是故意装出的这么一幅可怜相。'(m)無彈窗閱讀'
第六十四章 北京街头的飞机
    “如今我身负四万万国民托付之重,决不为亡国之民!”袁世凯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猛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看到袁世凯表了态,陆军总长段祺瑞激动得率先鼓起掌来,紧接着周围的与会者也纷纷的跟着鼓掌,一时间室内掌声雷动。
    袁世凯稳定了一下情绪,摆了摆双手,等到大家的掌声一点点的静了下来,他便马上将话题转到了具体的操作细节方面来。
    “此次日本一意逼迫我国,又送这最后通牒来,可谓无礼蛮横之极。”袁世凯的目光扫过众人,“彼使限我政府明日下午六点之前应诺,当如何回复?”
    “到时将最后通牒退还日使,称不接受即可。”陆征祥想了想,当先回答道,“不必予文本回复,让他们碰一个软钉子好了。彼若宣战,则由他去,我国只要不向彼宣战,彼亦无可奈何。”
    “是,如此谁是真和平,谁是假和平一目了然,可使列国周知,此次和谈不成,非衅自我开。”曹汝霖也说道,“彼若先向我开战,彼即理绌,于国际上当陷于孤立被动,则日后回旋之主动权可在我手。”
    袁世凯点了点头,目光随即落在了陆军总长段祺瑞和一直没有说话的海军总长刘冠雄身上。
    “如今山东、奉天一带,已遍驻日兵,如我拒绝签约,退还通牒,彼军即长驱直入,我将如何应对?”袁世凯又问道。
    “此前数月陆军部已预作调度,目前各省兵马已经陆续前来者十余万人,分驻各要地,防犯日军进犯。”段祺瑞说道,“各省将军已得部令,均整军备战,现已基本就绪。”
    “海军业已整备完毕。日舰势大,我海军难以正面相抗,预备以布雷船舰携新式水雷封锁航道为主要手段,阻止日舰来犯。”刘冠雄象是不经意的看了杨朔铭一眼,对袁世凯说道。
    听了海陆军总长的话,袁世凯的心略略放平了一些,他喘了口粗气,重新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此次经过反复权衡利害,而不得已决心拒绝接受日本最后通谍之要求,做出如此之决定,是何等痛心!何等艰难!此为我民国自创立以来之最大危机,常言‘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日本所提之‘二十一条’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举凡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力求刷新,预定计划、定年限、下决心,群策群力,期达目的。则朱使所谓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或可尚有希望。若事过境迁,因循忘耻,则不特昔日之奇耻巨创无报复之时,恐十年以后,中国之危险更甚于今日,亡国之痛,即在目前。”袁世凯的目光扫过众人,用沉痛的声音说道,“如今我以一人担此天大干系,纵然粉骨碎身,只要国家能平安度过此厄,心所甘愿。但国之兴,诸君与有责,国之亡,诸君亦与有责也。”
    听了袁世凯这篇声泪俱下气势还算很足的演讲,杨朔铭不由得点了点头。
    “从今日起,大家要日以‘亡国灭种’四字悬诸心目!激发天良!屏除私见!各尽职守!共赴国难!”袁世凯沉声说着,他的声音,很快便被室内再次雷动的掌声淹没。
    尽管所有的与会者都很激动,但杨朔铭却仍然显得很平静,他的目光转向了窗外,此时晴朗的天空已经变得阴暗起来,一片巨大的乌云遮住了太阳,似乎在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暴。
    几乎与此同时,在北京的一家外国人开的西餐馆,一位在北京多年的外国资深记者看到了这片巨大的乌云,不无讽刺之意的笑着对坐在桌旁的美国驻中国大使芮恩施说道:“当我们在这儿欢乐的时候,中国的主权却象这朵云一样,向东方飘去了。朝鲜的戏剧现在又重演了。”
    “是啊!现在这朵云,很快就会飘到东京了。”坐在芮恩施身旁的顾维钧转头看着这朵越来越黑的乌云,露出了一个无比苦涩的笑容。
    听了顾维钧的话,芮恩施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在几个月来的交涉期间,一直对中国抱有好感和同情的芮恩施可以说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他的努力所得到的结果,却连他自己都十分失望。
    尽管日本人严禁中国方面走漏谈判的消息,但芮恩施和英国公使朱尔典还是在最短的时间里知道了谈判的详情。在陆征祥的秘密安排下,每一次谈判结束,中国外交部的主要成员都会在一间小会议室里召开秘密的紧急会议,在会上,陆征祥和曹汝霖会将所有的细节告知顾维钧,顾维钧则会最迟在第二天早上,将谈判进展及详情告知芮恩施和朱尔典。在顾维钧的努力下,不光英美两国公使,连法国公使和俄国公使也都知道了“二十一条”的内容。
    为了摆脱掉日本人强加在头上的套索,中国的外交官们第一次将自己保不住密的毛病当成了武器,发挥得淋漓尽致。
    尽管西方列强知道了消息,但令中国方面失望的是,虽然西方列强对日本人背后下黑手的行为很是不满,但却显然不打算有什么作为。象俄国只关心他们在北满的利益有没有受到损害,法国在日本暗示不会侵犯法国在中国南方的势力范围后就不再多嘴了,相比于法俄两国,英国人的绥靖意图要更明显一些,在整个交涉的过程中,英国人只是装模作样地让驻日本公使“劝说”了一下日本政府,在日本人表示不会独占中国之后,英国人的舆论风向马上就偏向了日本。相比之下,美国人的态度显得更加积极一些,但也远远没有到为了中国同日本翻脸的程度。在交涉期间,芮恩施多次电告美国政府采取行动阻止日本人对中国的逼迫,美国政府随后对日本外务省进行了严厉的追问,迫使日本不得不对外公开了“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并向美方辩称第五号为“希望”而不是“要求”,在美国方面的压力下,日本被迫于5月4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取消第五号条款。但美国人所做的,也仅仅到此为止了。在日本人向中国“图穷匕现”的最后时刻,美国方面最终也仅仅是照会中日两国政府,“中日两国交涉及今后签订之条约,如有损害美国在华利益、门户开放政策以及中国领土和统治权完整者,美国政府决不承认。”
    此时的顾维钧,看着渐渐变暗了的天空,心情也愈发的沉痛。
    外援无望,打又打不过,和又和不起,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正当顾维钧忧急彷徨之际,天空中突然传来了阵阵怪异的轰鸣声。
    顾维钧有些惊异的来到了窗前,此时的他,看到了漫天的乌云当中,似乎有一个小小的黑点在快速的移动。
    芮恩施和外国记者也注意到了天空中的异常,纷纷聚集到了窗前,不约而同的向天空张望着。
    天空中的黑点在急速的变大,很快,一架双翼飞机的身影出现在了空中。
    顾维钧看着这架身影越来越清晰的双座飞机,他注意到了这架飞机的机翼和机身全都绘有一个黑红两色大大的“人”字徽标,而飞机的机首,则赫然描绘着一个张牙舞爪的狰狞龙头!
    龙头图案和人字徽标似乎让顾维钧想起了什么,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心里突然涌出的念头,此时的他,情不自禁的冲出了门,来到了大街上,抬头仰望着天空。
    飞机在天空中又低旋了一阵,象是在寻找什么,不一会儿,这架飞机便开始了下降,向街心猛地俯冲了过来。
    看到飞机象是要在大街上降落,街上的人们纷纷惊叫了起来。
    顾维钧呆呆地看着这架飞机呼啸着飞来,他眼瞅着飞机稳稳地降落在了街道上,发出巨大的轰鸣声,直直向自己冲来,一时间木立当场,手足无措之下,竟然忘记了躲避。
    驾驶飞机的飞行员显然也发现了呆立在正前方的顾维钧,他焦急地向顾维钧挥着手,示意他赶紧躲开,但当他发现顾维钧没有动弹的迹象时,便拼命的操控着飞机,想要避开街上的人们。
    飞机接着向前滑行着,直直的向顾维钧冲去,而就在眼看着飞机要撞上顾维钧的那一刻,飞行员猛地操纵飞机转向,飞机在宽阔的街面上打了一个转,然后在顾维钧面前稳稳地停了下来。
    飞机前座的飞行员看着仍然呆头呆脑站在那里的顾维钧,气急败坏地从驾驶舱里探出了身子,将带有风镜的飞行帽摘了下来,冲着外交部参事大吼起来。
    “……想找死吗?”
    听到了飞行员的叫骂声,顾维钧这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他并没有生气,而是微微一笑。'(m)無彈窗閱讀'
第六十五章 人心难测
    第六十五章人心难测
    顾维钧快步上前,来到了飞机旁边,用无比热切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飞机。
    “这是咱们中国制造的飞机吗?”顾维钧伸出手抚摸着机翼,问道。
    “废话!”飞机员不屑地看了他一眼,骄傲地用手指了指机身上的文字。
    此时周围的人们纷纷聚拢了过来,美国公使芮恩施也从餐厅里来到了街上,他的目光随即落在了绘着龙头的飞机机首处,不由得愣了一下。
    在那里,似乎安装着两挺机枪。
    此时顾维钧也注意到了机首的机枪,脸上的表情一点点的变得坚毅起来。
    1915年5月10日,日本,东京。
    “……昨天晚上6点,中国政府粗暴地拒绝了帝国政府的最后通牒。帝国政府不得不遗憾地宣布,我国同中国政府数月来的交涉,已经完全失败……中国政府拒绝日本的最后通牒,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日本和中国政府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一间传统的日式小屋内,一个留着两撇小胡子的英武但略显老态的中年人不声不响的合上了手中的报纸,在他的周围,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日本行将对我国用兵,先生以为如何?”有人问道。
    中年人叹息了一声,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