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40章

高科技军阀-第40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训练质量也很高。
    当一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所有,自己的家人安全和幸福生活而自觉的行动起来时,所能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而在训练场上的这些接受训练的人,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主动意识。
    想到自己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带给赣西地区的变化,他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只是每当他想到即将要开始的征程,他还是禁不住的感到肩膀上有些沉重。
    想要战胜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他现在所能依靠的,就是眼前的人们。
    还有……
    杨朔铭走下了高台,来到了正用担忧的目光瞅着训练当中的异母弟弟的黄韵芝身边。
    “一会儿训练结束了,给晟云点儿水喝吧。”杨朔铭转头看了黄晟云一眼,对她说道,“他今天表现得很不错。”
    “嗯。”黄韵芝高兴地点了点头。
    “完事了你带他回家吧,我还有点事。”杨朔铭说道。
    “好,你早点儿回来。”黄韵芝看着他说道。
    杨朔铭点了点头,转身上了自己的战马,和几名卫兵一起飞奔而去。
    此时,在一间不大的仓库里,一张张巨大的长木桌上,摆放着一颗又一颗圆圆的海胆一样的巨大钢球,钢球的表面伸出一个个象海胆刺一样的突起装置,有的还带有一圈刀刃一样的东西,一位检验员试着用一根木棍捅了捅那圈刀刃,伴随着一阵电机运转产生的吱轻响,刀刃飞速地转动了起来,一下子将这位检验员手中的木棍切成了两断。可能是刀刃旋转的威势吓了他一大跳,他不由自主的打了一个趔趄。看到他有些微狼狈的样子,另外几名检验员都笑了起来。
    “碰上这玩意儿,什么样的防雷网都是白搭。”史选侯看着旋转的刀刃一点一点的停止,说道,“弄不好真能把日本军舰都炸沉呢。”
    “这些水雷只能算是一时应急的东西,是没有海军的小国对付海军大国的偷袭武器。”林郁箐叹息着说道,“总依靠这些投机取巧的东西是不行的,发展强大的海军水面舰队才是王道。”
    “又来了。”史选侯不屑地撇了撇嘴,“你还是先把手头的事干好是正经,只要国家有了休养之机,巨炮大舰都不成问题。我不象你,日本人弄的那些垃圾,我才没当回事呢。”
    “你竟然说日本人弄的那些船是垃圾?”林郁箐说道,“日本人新建成的那艘‘金刚’号战列巡洋舰,就和我的设计差不多,现在要是咱们和日本人打的话,这一艘军舰就可以消灭咱们中国海军所有的舰船。”
    “在老子的‘突击战列舰’面前,战列巡洋舰全都是不值一提的垃圾。”史选侯冷笑了一声,说道,“什么‘速度就是防御’。”
    向往常一样,两人再次开始了争吵,而就在这时,杨朔铭推开门走了进来。
    “我记得好象英国人挺看好日本人这艘‘金刚’的,想要借用,但日本人没舍得给。”杨朔铭笑着说道,“你们说,要是一旦打起来的话,日本人会不会把这条船派到咱们中国沿海来?”
    “日本人一向瞧不起咱们,应该不会把这样的大家伙派来。”史选侯想了一下,说道,“最可能的是派几艘巡洋舰或老式战列舰过来。”
    “现在日本在青岛海面的军舰,这样的大舰应该是没有。”林郁箐说道,“也就是一些巡洋舰和炮舰而已,但就这些船,要是真打起来的话,也够咱们忙活的了。”
    杨朔铭点了点头,目光随即落在了桌子上摆的一颗颗水雷上。
    “按照您的要求,进行了多次实验,已经确定能够达到实战要求。”史选侯说道,“当然,咱们都是在河里进行的试验,最好能在海里试试。”
    “怕是来不及了。”杨朔铭叹息了一声,看了看墙上的日历,有些郁闷地说道。
    日本,东京,外务省,会议大厅。
    “不是告诉过你们,千万不要走漏消息的吗?”
    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看着桌子上的美、英、法三国驻日公使送来的质询书,有些恼火地向外交大臣加藤高明问道。
    就在几天前,各国报纸全都全文刊载了日本向中国秘密提出来的“二十一条”的全部内容,结果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舆论和本国政府的压力下,美、英、法三国驻日公使向日本政府提出了质询,本来就心虚的日本外务省既不敢公然否认,又不敢全部承认,只能含糊不清地承认了“二十一条”第一、二号共计十一条内容的存在。
    即便如此,此时的日本政府也已经陷入到了相当尴尬和被动的局面当中。
    “消息是中国人故意泄漏出去的。”加藤高明用沙哑的声音说道,“他们想要用这种办法来拖延时间,引起西方国家的干涉。”
    “可我得到的消息是,早在你们向中国人提出交涉之前,中国人就已经知道了即将开始的交涉的详细内容,并且把它们泄漏了出去。”大隈重信看着加藤高明说道,此时他的脸拉得老长,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现在的他,离爆发只有一步之遥,“他们是怎么知道这样的机密的?”
    “这不可能!”加藤高明立刻大叫了起来。
    “但它确实已经发生了。”大隈重信冷笑了一声,说道,“我真的很奇怪,连老头子们都不知道的事情,中国人是怎么知道的。”
    大隈重信说的“老头子们”,是指日本的政坛元老们。在大隈内阁上台后,为了能够更好的施展拳脚,加藤高明蓄意破坏了自1898年以来向日本元老传阅外交文书的惯例,取而代之的是事后简单的汇报。象这一次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加藤高明并没有跟元老们商议,甚至连具体的条文都没有给元老们看。之所以这么做,除了不想让元老们掣肘内阁的行动之外,高度保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连日本元老们都不知晓的内情,竟然出现在了外国的报纸上,怎么不令大隈重信感到光火呢?
    “也许……是那些我们支持的中国革命党人里有中国政府派来的间谍……”加藤高明手足无措之下,竟然给出了这样一个听起来荒唐无比的答案。
    “那些革命党人,一向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大隈重信想起了众多流亡到日本的中国革命党领袖,眼中满是轻蔑之意。'(m)無彈窗閱讀'
第六十二章 最后通牒
    第六十二章最后通牒
    “那些家伙是完完全全的投机者,他们一直想用把满洲和蒙古转让给我们这样的条件,来换取我们的支持。至少现在,他们还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出卖我们。”想起了收到的那封民党领袖专门写给自己的长信,大隈重信重重地哼了一声。
    加藤高明有些惶恐地看着内阁总理大臣,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现在追究是谁泄漏的消息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大隈重信看着加藤高明说道,“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尽快逼迫中国政府屈服,不给英美等国以干涉的机会和时间。”
    加藤高明连连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
    “英国和法国的态度我们不用过多的关注,主要的麻烦,来自于美国人。”大隈重信接着说道,“可以承认第一号到第四号的内容,尽量向美国人否认第五号内容的存在,实在不行,就说第五号是属于‘劝告’性质好了。”
    “我明白。”加藤高明说道。
    “不要再给中国人更多的时间了,如果中国人还在故意拖延,就发最后通牒好了。”大隈重信又说道,“这一次我们的行动方针就是一个‘快’字,可惜已经被狡猾的中国人耽误了不少时间,要知道,如果不是欧洲的战争,我们是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的。”
    “请总理阁下放心,我会处理好的。”加藤高明保证道。
    大隈重信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大厅。
    大隈重信来到了街上,此时的天空变得分外昏暗,大团大团的乌云滚滚而来,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大隈重信抬头看了看天空,感觉着逐渐变强的风刮过脸庞,他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撑开了手中的雨伞。
    大雨很快的便落了下来,此时,另一个一身西装带礼帽的中国人和随从打着雨伞,正急匆匆地走进了中国驻日本使馆。
    “怎么样?”使馆参赞梅胜文向身上还在淌着雨水的那个中国人——中国驻日本公使陆宗舆问道,“日本元老们答应了么?”
    “他们竟然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陆宗舆阴沉着脸说道,“可恶!”
    “他们不是想推卸责任骗我们吧?”梅胜文吃惊地问道。
    “不是。”陆宗舆摇了摇头,“他们确实是不知道。大隈和加藤根本就没告诉他们。”
    “元老们怎么说?”梅胜文又问道。
    “他们倒是答应帮忙了,”刚刚完成了“秦庭之哭”的陆宗舆有些心酸地抽了抽鼻子,尽量不去回想那些惨痛的场景,他只是简单地回答道,“能起多大的作用,就不知道了。”
    “刚刚俄国公使派人前来密告,说第五号内容其实是‘劝告’性质。”梅胜文说着,将一张纸条递给了陆宗舆。
    “劝告性质?”陆宗舆看了一眼纸条,手立刻不由自主的攥紧,“该死的!”
    “既然是劝告性质,为什么还要这样的强逼我们全都答应?”梅胜文有些不解的问道。
    “他们对咱们骄横惯了,想要一口吃个胖子,才这么逼咱们的。”陆宗舆说道,“如果咱们屈服认帐了,他们就算捡着了,如果因为外国干涉而让步,就说是‘劝告’搪塞过去。”
    “那我们该怎么办?”梅胜文有些惊慌地问道。
    “马上给北京外交部发急电,告诉他们,第五号是劝告性质,万万不能答应,最好不要再和他们谈关于第五号的内容了。”陆宗舆说道,“前面的一至四号,还是尽量拖延,美英法三国公使已经向日本政府发出质询了,时间拖得越久,对咱们越是有利。”
    陆宗舆又向梅胜文强调了一些细节,在梅胜文转身去发电报后,陆宗舆看着手里的纸条,取过一个打火机,将纸条点燃后放进了一个玻璃烟灰缸内。
    纸条在烟灰缸内燃烧起来,陆宗舆看着纸条一点一点的化为灰烬,再次在心里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
    1915年5月7日,北京,中华民国陆军部。
    “他张敬尧到底是真病还是假病?”段祺瑞恼怒地将张敬尧的回电扔到了桌子上,大声咆哮道。
    “不管怎么说,他还是把兵派来了。”徐树铮对段祺瑞说道,“统兵前来的是赣西镇守使杨朔铭,带来了赣军新编第五、第六混成旅,共计一万一千二百人。全部是赣军中的精锐。”
    “什么精锐,别听他张敬尧胡吹大气!”段祺瑞苦笑着摇了摇头,看了看桌子上厚厚的一叠电报,“费了这么多天的劲,来的大半都是乌合之众,真要打起来,怕是连一天都顶不住。”
    “不过,这支赣军可不是乌合之众。”徐树铮笑了笑,说道,“我本来没想到他们能来。”
    “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新编新编,也就是民团拉上来凑的数而已。”段祺瑞冷笑道,“他张敬尧那两把刷子,也就是练练民团罢了。”
    徐树铮听了段祺瑞的话,笑着摇了摇头,他拍了拍手,一位军官拎着一个不大的木盒走了进来。
    徐树铮冲他点头示意,军官将木箱放在了桌子上打开,将里面的一支粗大的象短铳猎枪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