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221章

高科技军阀-第221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杨朔铭这样说,坐在他对面的陈乾声也是一脸凝重的点了点头。
    “伤亡情况怎么样?”杨朔铭皱了皱眉头,向前来报告的龙永华问道。
    “尚未有死亡报导。在曹府内被打者为驻日公使章宗祥,因其当时身着外交官礼服,因此被误认为是曹汝霖,因而被打,受伤甚重,幸当时***记者中江丑吉在场,奋力救护,才没有弄出人命。”龙永华答道,“等到军警正式捕人时,那些攻打曹宅用力过多的人,这时多半已经筋疲力尽地跑回学校休息去了。剩下少数维持秩序、零星掉队或围观的,在警察包围下就擒。被捕学生共计32名,其中北大20名、高师8名、工业学校2名、中国大学和汇文大学各1名。”
    “抓他们有什么用?这些学生又不是纵火打人者。”陈乾声摇了摇头,恨声道,“真是混蛋啊!”
    “外界喧传学生被执者有数百人之多。当晚7时,游行学生被捕的消息传遍九城内外,各校学生纷纷举行集会,紧急商议营救策略,因有传说被捕学生将被‘军法从事’。其中北大三院的集会气氛最为紧张,所幸蔡元培校长出席讲话,对学生的爱国动机表示同情,又向当局指明,为军警所执者,未必即为打人毁物之人。昨夕,已有人为之向警厅取释,以免再激动群情……”
    听了龙永华的回答,杨朔铭默默地点了点头,而此时他的心里,却远非表面上那样平静。
    他根本没有想到,在他原来的历史时空中的那场本该发生在1919年5月4日的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以另外一种差不多的形式,发生在了1920年的6月4日!
    “曹总长怎么样了?”傅孝信问道。
    “曹总长在学生破门而入前,便从后门离开,未同学生照面。听闻曹总长的父亲和夫人有些受了惊吓。曹府被烧毁了一大半,现已不能居住,黎大总统正安排曹家全家转到团城居住压惊。”龙永华答道。
    “他这一次的亏吃得可是够大的。”坐在一旁的闽南镇守使傅鸿儒冷笑了一声,说道。
    “据说曹总长当时听到学生在院外喊叫时,并不在意,时警察署吴炳湘总监在座,令署多派警员前来卫护,曹总长还说‘几个小孩子,让他们闹一闹吧,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谁也没想到学生会纵火烧宅。”
(二百二十六)远东阴谋
    (二百二十六)远东阴谋
    “章宗祥的伤很重?”杨朔铭想了想,问道。
    “章公使全身受伤约有五十多处,头部遭到重击数次,幸得***记者中江丑吉救护,送入医院诊治,目前尚未脱离危险。”龙永华说道,“章公使闻听肇事学生被捕,还委托其妻代其本人具呈保释学生。”
    “他章宗祥在这件事上表现得倒还是蛮有风度的。”傅鸿儒听到章宗祥重伤之下还想着保释学生,惊讶之余,也不由得暗暗佩服。
    “那个***记者中江丑吉,为了保护章公使,也受了伤,但所幸都是皮肉伤,并不重。”龙永华说道。
    “这个***人是什么来路?为什么会在曹总长家里?”杨朔铭问道。
    “这个中江丑吉是***哲学家中江兆民之子,曹汝霖留学***的时候,就住在中江兆民的家里,很受中江兆民遗孀的照顾,并和中江丑吉结为至交。”龙永华回答道,“他出现在曹家应该是很正常的。”
    “这个中江丑吉和别的***人不同,他很喜欢咱们中华文化,一向主张对华友好,反对***政府的对华政策,”陈乾声苦笑了一声,在一旁说道,“算是***的亲华派了。”
    “原来如此。想不到***人也有亲华的。”杨朔铭点了点头,“那学生们是怎么想到要去曹宅放火的?”
    “据称是学生队伍游行至使馆区为外国兵队所阻后,群情激奋,无处发泄,当中有人提议前往赵家楼曹宅抗议,游行队伍遂改行前往,以后至有焚宅殴人之事。”同样是学生出身的龙永华似乎也对学生们的行动有所不满,“这也可以说算是意外吧。”
    “不,这当中肯定有蹊跷。”杨朔铭眉头紧锁,摇了摇头,轻声说道,“绝不是什么意外。”
    听到杨朔铭竟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座的所有人全都大吃一惊。
    龙永华有些紧张地看着杨朔铭,一颗心竟然不由自主的悬了起来。
    作为同杨朔铭最早相识的人,他一直对这个救了自己一命并带领自己走上另外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的和自己年岁相仿的年轻人,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崇敬。
    如今的杨朔铭,已然成了威震一方的军阀,那种言谈之间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凛然之威,经常让龙永华感到莫名的畏惧。
    此时会议厅里静悄悄的,只剩下了人们略有些粗重的呼吸声。
    “俄国人搞的那个‘远东共和国’,有消息吗?”杨朔铭问道。
    听了杨朔铭这句和刚才谈论的关于北京城内火烧赵家楼事件内容完全不搭边的话,屋子里的人们又是一愣。
    “远东共和国”是苏维埃俄国不久前宣布在远东和西贝加尔湖地区建立的一个共和国,这个所谓的共和国名义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完全由苏俄操控。
    与会者没有想到杨朔铭的思维怎么会突然跳跃到这个所谓的“远东共和国”上来,一时间还没有转过来念头,龙永华也是一样,他反应过来之后,立刻答道:“还没有。”
    “欧洲战事已然结束,咱们可以抽出手来,好好的解决掉这个麻烦了。”杨朔铭突然发出了一声阴沉的仿佛从地狱深处传来的冷笑,让会议厅里所有的人都感到一阵不寒而栗。
    “瀚之这话的意思,是你决定要北上了?”听到杨朔铭的这句话,陈乾声立刻明白了他要做什么,不由得有些焦急地说道,“这边的事业,才刚刚起个头啊,你难道……”
    就在几天前,杨朔铭接到了北京政府给他的转任东三省军务督办的电令。
    在这份电报中,北京政府对他迅速平定南方叛乱的战绩和发展两广云贵地区经济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给他加了个“胜威上将军”的荣衔,然后要他北上就任东三省军务督办,负责组建“东三省边防军”(即协约国要求中国组建的西伯利亚干涉军),两广巡阅使一职则被取消了。
    对于这个电令,徐元锦、唐璟、陈炯明、程璧光、顾品珍和傅鸿儒等将领全都表示了反对,认为这是段祺瑞的阴谋,绝不能服从。但杨朔铭并没有明确表示要拒绝和服从。
    “底子已经打下来了,有你们大家在,我没什么好担心的。”杨朔铭明白陈乾声的意思,淡淡一笑,说道。
    “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和大家多商量一下的好。”傅鸿儒看着杨朔铭,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给老徐、惊天、竞存、恒启和顾将军他们拍个电报,花不了太长的时间。”
    “不用了。”杨朔铭摇了摇头,说道,“到时候告诉他们一声就行了。”
    “我不明白,瀚之为什么这么急着回北京。”傅鸿儒一改和杨朔铭在天云山相遇时的沉静儒雅,显得有些焦急地说道,“到底有什么要紧的事?你要放弃自己的根基?”
    “我可没说要放弃。”杨朔铭看到大家都有些着急,笑了笑,说道,“我只是不想让那些居心叵测的国家有机可乘。”
    “瀚之是说***和苏俄?”陈乾声问道。
    杨朔铭看了看这个在原来历史时空中受苏俄蛊惑成为中国布党早期著名领导人的学者,点了点头。
    “***那里,我现在倒还不是太担心,因为海军那里,已经足以对付他们了。”杨朔铭说道,“我担心的,是苏俄对我国的渗透和破坏。”
    “苏俄成立未久,自保尚难,只怕未必有余力进犯我国。”陈乾声不以为然的说道,“何况,他们还想要和我国交好,去年其领袖列宁还发表宣言,说要废除沙皇俄国同我国之间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将沙俄强占我国之国土全部交还我国。”
    “他们那时候发表这样的宣言,目的是为了摆脱孤立状态,以有时间巩固内部。苏俄较之原来的沙俄,更为凶残和狡猾,对我国的野心,是不会因为什么主义而改变的。”杨朔铭明白陈乾声作为一个研究过社惠主义的学者,对苏俄那些诱人口号的好感一时不易消除,竟然说了一句糙话,“孩子都死了你来奶了,糊弄谁呢?”
    “别忘了,那时小徐将军已经收回了外蒙和唐努乌梁海,西方列强也答应战后取消不平等条约,他们只不过送个空头人情而已,当不得真的。”傅鸿儒也冷笑了一声,说道。
    “何况,这一次京城里发生的事,弄不好也和他们有关。因为一个混乱的中国,不光对***有利,对俄国也同样有利。”杨朔铭接着说道,“列宁主义从本质上说,就是以侵略为宗旨的,它既然奉行‘用暴力推翻一切现存的社会制度’,那么所有关于和平民主的说道,都只是力量不足时的权宜之计,是谋略,等到时机成熟,都可以统统抛弃掉的。”
    听到杨朔铭后面这句话,陈乾声有些明白过来,不自主的连连点头。
    虽然杨朔铭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比不上陈乾声,但他毕竟是一个“过来人”,对于后世共有主义带给全世界的灾难和苏联帝国对外输出革命的罪恶,他知道得要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得多。
    “瀚之说的有道理。要真是他们在背后唆使学生采用暴力对抗政府的话,就太可怕了。”陈乾声说道。
    “如果学生们真是受他们指使的话,那他们北洋系的麻烦可就大了。”傅鸿儒沉声说道。
    傅鸿儒虽然是绿林出身,但作为唐璟曾经的军师,对于类似的阴谋诡计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得要比陈乾声这样的学者清楚得多。
    “不错,我担心他们还会有更大的动作,所以哪怕是为了防止国家陷于无政府状态,我也要回到京城。”杨朔铭淡淡一笑,说道,“再说了,我老婆孩子还都在京里呢。我可不想看到她们出事。”
    “瀚之的意思,是不是说他们很可能还会继续鼓动学生,引出更大的祸端?”
    杨朔铭的话说到这个份儿上,陈乾声也完全醒悟了过来,不由得满心焦虑地说道。
    “这可以说是一定的。”杨朔铭点了点头,“一旦苏俄全面介入我国内政,国人受所谓‘主义’挑拨,溺于内斗不能自拔,仇恨与残忍与日俱增,我国今后必然战端频仍,学潮工潮不断,举国淹没于无尽血泊之中,成真正‘混战’之局。”
    听到杨朔铭的话,陈乾声和傅鸿儒全都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噤。
    “你回去也好。”此时傅鸿儒已经完全被杨朔铭说服,他也明白了为什么杨朔铭会如此坚定的决定回京,“而且,对瀚之来说,这次的学潮,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什么难得的机会?”陈乾声有些不解的问道。
    “主导中央政府的机会。”傅鸿儒自信地一笑,说道。
    在会议结束,傅鸿儒回到自己的居处时,天已经黑了。
    傅鸿儒刚在椅子上坐下,内室便有一个银铃般的女孩子的声音传了出来。
    “他这会也开得太长了吧?”声音里明显的透着不满。
    “九妹?”傅鸿儒听出了对方的声音,立刻站起身来,这时门帘一闪,一身俏丽汉装的唐九妹蹦蹦跳跳地溜达了出来。
    “他今天都说什么了?傅叔?是要回京城吗?”唐九妹以灵巧的步伐在傅鸿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