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112章

高科技军阀-第112章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这支大约有2000人的部队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通过城楼前,河本大作的脸变得苍白起来。
    只要稍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这是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部队。
    河本大作听着不远处的一位中国官员的介绍,他这才知道,刚才他看到的,是中华帝国禁卫军皇家卫队(前身是总统府特别卫队)。
    “这是中国最好的部队之一。”美国公使芮恩施感慨的对英国公使朱尔典说道,“可惜并不是所有地方的中***队,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
    “中国皇帝陛下组建的准备开往欧洲参战的部队已经完成了整训,作战能力基本接近帝***队的水平。”朱尔典点了点头,说道,“帝国政府都期待着中***队能够为协约国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朱尔典说完,象是不经意的看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日本公使小幡,小幡面无表情的看着受阅的中***队从前方经过,时不时的掏出手绢,擦拭着嘴角。
    “中国参加协约国事业的诚意是很明显的,我听说中国参战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就是中华帝国的皇储殿下本人。”芮恩施瞅了一眼小幡,说道,“而与此相反,到现在为止,日本仍然拒绝派出陆军到欧洲。”
    “日本一心只想从这场战争中捞到好处,而不想付出代价,”朱尔典冷笑了一声,说道,“他们以后会明白,这么做的代价会是什么。”
    由于日本人在战争期间的种种表现让英国人十分不满,英国政府内部已经有人提出来“在适当的时机解除英日同盟关系”的论调。而日本人当然对此也有所耳闻。
    “有美国和中国的加入,战争的胜利,已经有了保证。”芮恩施说道,“日本将来是会为他们当年的愚蠢而感到后悔的。”
    “虽然中***队的总数很多,但能够用于欧洲战争的兵力仍然有限,帝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最为期待的,仍然是美***队的帮助。”朱尔典对芮恩施说道。
    “中***队缺少的不是士兵,而是武器。”芮恩施说道,“美国正在为中国生产武器,相信很快便会有更多的中***队投入战斗。”
    两人的目光重新回到了站在主席台前向受阅部队频频挥手的袁世凯,此时的袁世凯一张圆胖的脸上红光满面,写满了笑容,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1917年6月14日,第一批美***队到达法国。
    1917年6月15日,中华帝国参战军改名为中华帝国远征军,袁世凯任命皇太子袁克定为远征军总司令,陆军上将王士珍为副司令,陆军次长陈宦为参谋长。7月4日,第一批中***队在法国登陆。
    “老袁到底还是把他亲儿子派上去了,呵呵。”
    躺在椅子上的段祺瑞看着报纸上刊载的关于中国远征军出征欧洲的消息和远征军总司令袁克定陆军上将的大幅戎装照片,脸上现出了揶揄的笑容。
    “这位太子殿下根本就不是那块料,我都不敢想,他来指挥会是个什么样子。”陆军次长徐树铮笑着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皇上也不怕他在欧洲把命丢了。”
    “不是有王聘卿和陈二庵在吗?”段祺瑞哼了一声,不无讥讽的说道,“王聘卿是北洋元宿,陈二庵素有能将之称,参战军装备又是全国第一,飞机大炮铁甲战车应有尽有,这仗要是还打不赢,可就没天理了。”
    听了段祺瑞的讽刺,徐树铮嘴里的一口茶险些没喷出来,侍立在段祺瑞身边的段宏业也禁不住笑了起来。
    “咱们中华帝国后继有人,真是幸事。”段祺瑞继续说着反话,“咱们这些老的,早就应该退下来了。”他看了看儿子段宏业,煞有介事地吩咐道,“你一会儿就给我拟个辞呈递上去,我要让贤。”
    听了段祺瑞的话,徐树铮和段宏业脸上的笑容都是一僵。
    “总长,您这……不是开玩笑吧?”徐树铮小心地问道。
    “当然不是。”段祺瑞点了点头,给出了肯定的表示,“我去意已决,你们不用多说了。”
    听了段祺瑞的话,徐树铮和段宏业默然不语。
    “他黎宋卿都能舍得亲王不做,我还有什么舍不得的?”看到徐树铮和儿子眼中的疑惑,段祺瑞不动声色的笑了笑,“这弘宪朝的官儿,不是那么好当的。”
    “您要是走了,我这个次长怕是也干不长了。”徐树铮有些难受地说道。
    “你别学我,又铮。”段祺瑞说道,“你和我不一样,你现在必须要坐稳这个副手的位子,咱们才能看好戏。”
    徐树铮象是明白了段祺瑞话里的意思,面色变得舒展开来。
    “是啊,咱们都走了,到时候谁来给他弘宪皇帝收拾这个烂摊子?”徐树铮笑道,“蔡松坡都没走,可能也是这个意思。”
    “蔡松坡这个人深藏不露,和那个杨瀚之一样,行事都令人难测。”段祺瑞看着摆放在屋内桌子上的一支霰弹枪,若有所思地说道。
    “昨天皇上已经下诏,封杨皙子为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了。”段宏业说道,“听说通商大臣有意让那个杨瀚之出任。”
    “不可能的。”段祺瑞笑着摇了摇头,“你不了解老袁,这样的事,他是不会做的。”
    听了段祺瑞的话,徐树铮和段宏业的脸上再次现出了惊讶之色。
    “何以见得?”徐树铮问道。
    “他老袁现在是在养着杨瀚之这头老虎,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撒手放出去,所以老袁是不会让他真的去当文臣的。”段祺瑞说道,“这样的年轻将才,老袁是不会放着不用的,哪怕是为了牵制咱们这些老兄弟。将来老袁还是会让他回到武职上的。”
    “不错,当初他任用蔡松坡,又想让黄兴出任陆军总长,就是为了牵制住北洋这帮老兄弟。”徐树铮叹息了一声。
    “所以这也是他杨瀚之和蔡松坡高明的地方。”段祺瑞说道,“他们俩都明白老袁的心思,所以都不着急,全在那里等着。”
    “他们俩不着急,可还有人会着急的。”段宏业突然说道。
    听了段宏业的话,徐树铮不由得愣了一下。
    “噢?你说说看?谁会着急?”段祺瑞象是猜到了儿子的答案,笑着问道。
    “前***长梁任公。”段宏业自信地说道,“杨皙子当了首相,他可就不好安排了。”
    “好戏其实已经开场了。”段祺瑞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北京,新华宫。
    “难得他张雨亭竟然有这份儿孝心。”
    袁世凯抚摸着面前的碧玉龙床,脸上满是欣喜之色。
    “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宝贝,东海龙王睡的床,怕也不过如此呢。”袁世凯最为宠爱的洪贵妃在一旁笑着说道。
    摆放在袁世凯眼前的碧玉龙床长305厘米、宽165厘米、高280厘米,全部采用碧绿的岫岩玉制成,共计20多个大型玉雕件和数百个小块玉件构成,其造型为晚清家具典型的小开门款式床,并以清宫的金鸾宝座上的龙纹为饰,所有的花板均以宫廷板的龙样雕成,镂雕花纹涵盖了龙凤呈祥、福(蝙蝠)寿(寿桃)双全等各种传统纹样,以龙为主纹。床前垂挂宫灯、璎珞等饰物,也均是由碧玉雕成。玉床构件之间则采用精铜螺丝连接,非常坚固。
    整个玉床用料全部为碧绿色的纯正岫玉,整张床净重1。5吨。共用料近5吨,不但用料考究,而且相关的陈设也富丽堂皇,厅檐高悬白瓷镶嵌对联,玉床前置玉香炉一对,床两侧设西洋座钟一对,厅右首置雕工书橱一件,厅柱旁置宫廷式龙椅一对。整体设计完全是宫廷式样,象这样的玉床,连自号“玉痴”的乾隆皇帝也不曾拥有。
    在袁世凯称帝后,各地方大员纷纷向新皇帝进献各种奇珍异宝,在这些珍宝当中,数张作霖送的这张碧玉龙床最为贵重。
    当然,袁世凯的心里也明白,张作霖给自己送这么贵重的礼物,用意是什么。但现在袁世凯还不打算让张作霖这么快就遂了心愿。
    帝王驭人之术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制衡,对于刚刚当上皇帝的袁世凯来说,这套他现在已经可以说玩得炉火纯青了。
    “皇上,段总长递辞呈了。”梁士诒急匆匆的走了进来,给袁世凯鞠了一躬后,将一份文件从皮夹内取出,交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接过段祺瑞的辞呈只略略扫了一眼,便将它抛在了桌子上。
    看到袁世凯的脸色起了变化,袁世凯的妃嫔们齐齐告退。
    “他这是在向我表示不满呢。”袁世凯冷笑了一声,“他以为我离开了他们这些老人就玩不转了,我还真就不信这个邪了。”
    “段总长这一阵子一直抱病在家,皇上不如亲自去探望一下,再做决定。”梁士诒建议道。
    “用不着了。”袁世凯冷笑了一声,摆了摆手,“我上次去他就给我来了个卧床不起,还把我送的东西都扔掉了,怕我在里面下毒害他,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不识抬举,我也懒得和他计较,他段芝泉不当这个陆军总长,有的是人想要做。”
    听了袁世凯的话,梁士诒不吭声了。
    “我打算让梁卓如重新出任***总长的消息,你透露给他了没有?”袁世凯问道。
    “回皇上,已经告诉他了。”梁士诒答道。
    “他的反应是什么?”
    “他没有表态,我看他似乎是不太愿意出任***长。”
    “我知道,他是想要当首相。”袁世凯点了点头,有些无奈地叹息了一声,“卓如追随我多年,文章功夫厉害,从政么,比起杨皙子来,还是差了一些,要是让他当首相,怕是不服的人会更多。”
    “司法亦非梁卓如所长,我看不如将教育部长一职也交给他好了。”梁财神在旁边出了一个大大的馊主意。
    “好吧,你再去和他谈谈。”袁世凯说道,“希望他能够满意。”
    “好,我这就去。”梁士诒答道。
    梁士诒走后,袁世凯坐在碧玉龙床上歇息了一会儿,然后起身来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批阅起当天的文件来。
    过不多久,窗外突然传来了隐隐的雷声,袁世凯有些奇怪的抬起了头,看到本来晴朗的天空突然间阴云密布,一轮红日很快的被掩盖在了大片的雨云之中,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见到暴雨将至,两名宫女(太监制度让袁世凯给废掉了,新华宫的服务人员全是女子)进来开始依次将窗户关好,然后向袁世凯施礼后退出。
    “天儿变得可是够快的。”袁世凯小声的嘀咕了一句,继续的批阅着手头的文件。(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一百三十四)欧洲战场的中国坦克
    (一百三十四)欧洲战场的中国坦克
    1917年7月16日,法国,巴黎。
    下了火车的黄兴被拥济的人流裹胁着走出了火车站,刚刚出了站门口,便听到远处便传来隆隆的炮声。
    黄兴和几名同行的中国人本能的想要找地方躲避,但却发现周围的人流依然故我,两名嘴里叼着香烟的法国女人用轻佻的目光打量着这几个衣着朴素的中国人,脸上现出了讥讽的神情,似乎是在嘲笑他们的胆怯。
    和这两名妓女一样,面对这隆隆的炮声,周围的人们没有什么异常的反应。
    和黄兴在其它地方看到的一样,此时巴黎的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声音。
    几年来的流血、饥饿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