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曹贼 >

第695章

曹贼-第695章

小说: 曹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待曹昂和曹丕死了,曹彰又迅速崛起。
    虽才十七岁,却贵为北中郎将,护乌丸校尉,权柄甚重。
    至于秦朗,年纪尚有,不足为虑。
    而刘备呢?
    长子刘禅刚降生,还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
    刘封身为刘备的假子,又有一定的能力,必定会在将来,给刘禅造成一定的威胁。这也是刘备对刘封有所顾忌的一个重要原因。再加上关羽、诸葛亮等人对刘封都不是很看重,也使得刘封在刘备帐下,颇有些难熬。此前,诸葛亮带着刘封马良前往襄阳,劝说刘表出兵,刘封意外与儿时好友刘聪相遇。那刘聪,早已被贾诩所收买,概况上经营生意,但实际上却是秘密为贾诩刺探情报。他是长沙刘氏族人,自然不会被人留意,所以做起来倒也顺风顺水。
    与刘封相遇之后,刘聪敏锐的觉察到,刘封而今的苦闷和尴尬。
    他能被贾诩看中,自然有他的能力……就在和刘封重逢后的第二天,贾诩就获得了刘聪的密报。
    贾诩那是什么人?
    怎可能觉察不出这样的一个机会?
    正愁着不知道如何刺探刘备的情报,而今有这么一条路,他固然格外重视。
    于是,刘聪通过各种体例,和刘封密切联络。刘备弃新野,而守樊城,更使得刘封刘聪二人,往来密切。
    “兄乃寇氏子,焉得称他人父?”
    在一次极为偶然的机会中,刘聪劝说小封道:“刘玄德不过沽名钓誉之辈,所到之处,城市带来厄运。他当初收你为义子时,不过是想要拉拢寇氏。可现在,他有了儿子,你这地位可就变得尴尬起来。你做的好,他会心生忌……惮;你做的欠好,他对你则会有轻视之心,焉能重用?
    名为义子,实一家奴耳!”
    到封感同身受,却又无可奈何。
    刘聪在这时候,才流露出了自己的身份。并劝说刘封,归宗认祖,投靠曹操。
    “曹丞相奉天子以令诸侯,乃汉室中流舐柱。
    想寇氏昔时,也是名门望族,于朝廷有着莫大功劳。今何故弃朝廷,而助逆贼乎?若从之愿意,我可以为从之引介。贾豫州算无遗策,曹南阳才调卓绝。若从之能得二人之助,日后必能青云直上,光耀寇氏门楣……总好过寄人篱下,名为公子,实为家奴,效那无君无父之举。”
    刘封,怦然心动!
    也正是在刘聪的劝说下,刘封下定决心,投降曹朋。
    在随同赵云来到襄阳之后,刘封第一时间,悄悄联络了刘聪,并且在赵云夺门之际,反戈一击,将那二百白眊兵,尽数干失落。可以说,曹朋能阻止刘备阴取襄阳,刘封是首功一件。
    曹朋自然不克不及怠慢了刘封,在花园中设宴款待,令刘封感激涕零。
    刘封……不对,而今刘封已重归宗认祖,改回寇姓。他详细的向曹朋说明了樊城的状况,并给予了一些需要的建议,令曹朋喜出望外。
    刘备想要篡夺荆州,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也许日后不会再有这么一个名词,应该是刘玄德之心,路人皆知……刘备手中,而今尚有戎马数干。关羽马良,在江夏协助刘琦,抵抗曹军攻势。而刘备的手下,尚有张飞赵云,陈到吕吉等
    人。这些人,皆非轻易之辈,即即是那吕吉,久随陈到,比之昔时也有很大进步。
    所以说,刘备手中的实力,还是不成小觑。
    “以从之之见,刘玄德下一步将会如何?”
    “这个……”
    寇封想了想,“诸葛孔明,一直在与江东联系,往来颇为密切。
    刘备对江夏也是虎视眈眈,此次命关羽前往江夏,依我看,甚有可能是想要阴取江夏……江东方面,似乎颇有些与刘备联合之意。只不过刘备而今尚无栖身之所,所以一直未能成事。
    江夏,刘备必取江夏。
    并且据我所知,荆州粮草辎重,多囤积于江陵。
    我曾听孔明说过,希望刘备能抢先占领江陵,把江陵粮草辎重,转移江夏……他这次阴取襄阳失败,只怕接下来,就会密谋江陵。”
    江陵?
    曹朋眉头一楚,禁不住陷入寻思。
    这江陵,位于江汉平原之上,也就是后世的荆州市。
    它西控巴蜀,北接襄汉,襟带江湖,臂指吴粤,是中原沟通岭南的要冲,号东南重镇,亦城市也。从年龄至今,曾为楚国国都。后世两晋南北朝,江陵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仅次于七大古都,是荆楚名地。
    曹朋听了刘封的解说之后,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刘备占领了江陵,倒真是一件大麻烦事。刘备占领江陵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引发荆南四郡的动荡。这样的状况,绝非曹朋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可,绝不成以让刘备,占领江陵。
    可问题是,他该如何阻止刘备呢?
    数阳的情况,而今扑朔迷离,需要仔细梳理……
    同时,曹操的主力尚未抵达,曹朋要想阻止刘备,就必须要说动蔡夫人以及蔡帽等荆襄实权人物才行。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措置。曹朋心知,他的时间已经不多,必须要加快速度。
    寇封颇晓得鉴貌辨色,见曹朋沉吟不语,于是果断的告辞。
    送走寇封之后,曹朋返回书房。
    刚坐下来,就见黄忠拉开房门走进,拱手向曹朋一揖道:“公子,可是为江陵之事而烦忧?”
    “是啊!”
    “忠有一计,请公子指点。”
    “汉升但说无妨。”
    “忠有一好友,名为赖恭,字伯谦,素有名望,就居住在江陵。”
    “蝴”
    “赖伯谦乃零陵名士,才具不凡,只是为人有些倔强固执……他当初曾为刘表所重,为交州刺史。后刘表命吴巨为苍梧太守,伯谦与吴巨不合,被逼去职,返还家中,后在江陵假寓。
    这人在江陵影响力颇大,甚得江陵苍生所重。
    忠不才,愿秘往江陵,游说赖伯谦,请他出面,控制江陵。如此,刘备即即是要攻取江陵,也绝非一桩易事。公子在襄阳,尽快取得兵权,而后出兵江陵,则刘备必难以篡夺江陵。”
    赖恭?
    曹朋一怔。
    他只是觉得,赖恭这个名字,实在是太过于陌生。
    不过黄忠既然如此看重这人,说明这个人也有些本领。如果黄忠真能说降赖恭,控制住江陵的话……
    曹朋想到这里,立刻拿定了主意。
    “那就请汉升辛苦一趟。”
    黄忠领命而去,而曹朋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轻松下来。在书房里徘徊片刻,曹朋一咬牙,走出版房,命人唤来了陆帽。
    “子璋,随我出去一趟。”
    “去哪儿?”
    “咱们必须要加快行动,让蔡夫人尽早下定决心。”
    原本想多写一点,没想到晚上和家人争执几句,心情全无
第636章 梳理(三)
    曹朋手里还有一封信,一封给王威的书信。
    王威的职务不算特别高,并且声名也不太响亮。至少在荆州体系傍边,他的声名远比不得文聘。但如果因此而轻视这人,那可就大大的错了!三国演义傍边,王威没有登场。可是在真实的历史上,他却差一点给了老曹致命一击。那时荆州已经投降,但曹操尚未站稳脚跟。
    王威曾建议,趁曹操立足未稳,出兵偷袭。
    如若成功,那就是第二次宛之战的翻版。与那时的情况而言,这个计划执行起来,成功的希望很大。可惜蔡帽不是张绣,也没有张绣的那个胆略。最终,蔡帽否决了王威的主意,也使得蔡氏错失了最佳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曹操对刘氏和蔡氏在荆襄的影响力,产生了猜忌。最终,曹操把刘琮赶出荆州,给了一个列侯封爵,完全架空。
    王威曾经是邓稷的老上级。
    在曹朋出仕南阳的时候,邓稷曾写了一封书信,奉求曹朋转交王威。
    只可惜,曹朋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王威而今为襄城统兵校尉,说起来其实不是一个很显赫的官职。但就荆州而言,这襄阳统兵校尉,就类似于卫将军,执金吾的职务,负责襄阳治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务,甚至连文聘都无法担负。如果能够说降王威,就能够在极大水平上,促使蔡夫人下定决心。与曹朋而言,也可以通过王威,来加速他整合荆襄的脚步。固然了,一个王威还远远不敷,蒯越蒯良文聘这些人,都是极为重要的角色,不成以有半点疏忽。不过,事有轻重,曹朋认为,就目前而言,王威是最好的突破口。只因这王威是南阳人,与曹朋有同乡之谊,更曾为邓稷的上官。有这两层关系,可以有效的切入襄阳事命……最重要的是,王威手中有兵权!
    入夜后,襄阳开始夜禁。
    历经昼间风波,刘表的头七丧祭,仓促结束。
    过了今天,荆州也就进入了后刘表时期。面对着荆襄缭乱局面,襄阳城看似平静,实际上却是暗潮激涌。
    从王威府中离开时,眼见就快到子时。
    曹朋感到了莫名的疲惫,但心情却很是愉悦。
    和王威的见面,还算是愉快。
    特别是当曹朋呈上了邓稷的书信之后,也让王威的态度,马上缓和许多。王威是典型的荆襄系,却又不合于蔡帽张允这样的投降派。更多时候,王威是属于蒯越和蒯良一系,赞成荆州事,荆人治的主张。所以,他对曹朋的态度,在最初虽有些矛盾,但其实不算特别仇视。#2。#
    待看到了邓稷的书信之后,王威马上与曹朋亲近许多。
    “友学,叔孙而今可好?”
    “家兄尚好……此前获得消息,朝廷已任家兄为河东太守,年后就会赴任。他本筹算回来探望故里,不想家姐怀了身孕,家兄只得留在荥阳。他还派人与我交代,见到王将军,当执兄长之礼,不成怠慢。小弟早就想拜见将军,可是……而今终有机会与将军会面,总算是可以与家兄有一个交代。”
    曹朋这一番话,说得是条理清楚,隐藏寓意。
    你别担忧日后的前程,我姐夫可一直都记着你的好呢……以前之所以无法畅言,那是形势所迫,而今刘表已经死了,荆州如果归降了朝廷,我一家可以保你前程,远胜于今日职务。
    时于荆州是归降曹操,还是联合东吴自立,目前还有一些不合。
    不过总体而言,归降曹操的声音占居了上风。只是很多人,担忧在归降之后,身后事没有保障。就好比王威,他也担忧这荆州归附之后,会影响到他的前程。而邓稷的书信,无疑给了王威一颗定心丸。与曹朋推杯换盏过后,王威虽然没有明确亮相,但隐隐透出了心思。
    只要琮公子归降,我这边绝不会设置障碍!
    有了这么一个包管,于曹朋而言,已是极大的胜利。
    离开王府,曹朋带着陆帽往官驿返回。夜色深沉,不知在何时,升起了一层轻雾,将襄阳城笼罩这轻雾之中,视线变得格外模糊。寂静的长街上,不见人影。街道两边的店铺房舍,在入夜之后,便关门落锁。整个襄阳城,笼罩在这种奇诡的寂静之中。偶然间,可以听到远处巡兵的脚步声,以及从城门标的目的传来的刁斗声,更给这座古城,增添了许多莫名诡谪。
    王威,已经暗示愿意配合。
    接下来,就要看蒯越蒯良兄弟的态度……
    蒯氏的态度,基本上可以确定,他们也不会设置太多的障碍。只是,从蔡中蔡和那里传来的消息,蔡氏的态度,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