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曹贼 >

第632章

曹贼-第632章

小说: 曹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介给了邦稷。
    蒋济在扬州时,也曾听说过邓稷的名字。
    特别是对邦稷在海西所创立出来的功绩”非常称赞。
    他千里迢迢来投曹操,但心里并没有太多的把握。毕竟,他并非那等名气多么惊人的名士在许都更没有许多朋友。陈群是他少有的几个朋有之一,在打听了郊稷的情况之后,蒋济决意暂时先投奔邓稷。毕竟这个时候就算他投奔了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曹操重用。
    再加上蒋济的身份还很特殊。
    他出生于江东还担任过江东的郡吏,难免会遭人怀疑。
    特别是刚生了一场刺杀事故,所以曹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会有许多的考量。
    若是跟随郊稷,倒也不差。
    先,邓稷以一残臂之人而任东郡太守”足以见曹操对他的信任。而在邦稷身后,还有曹氏一家庞然大物。曹汲是凉州刺史,曹朋更甚得曹操喜爱。蒋济若是投靠了邦稷,机会也将随之增加。更不要说,陈群出面引介,蒋济哪怕是看在陈群的面子上,也无法拒绝邀请。
    殊不知,历史上的蒋济,在建安十三年”出任了丞相府主簿之职。
    也就是这么一个阴差阳错,使得蒋济的命运,随之生了变化。邦稷得了蒋济”自然非常开心。蒋济随后”又向邓稷推荐了他的同乡,也是至交。同在江淮地区小有名气的人物,胡质。
    事实上,蒋济和胡质,在江淮有些名声”和朱绩并扬州三杰。
    只是朱绩的身份,比之蒋济胡质高很多。他是朱然丹阳太守朱然之子,所以被称之为三杰之。但相对而言”朱绩和蒋济胡质两人”关系并不是很好,这也是蒋济要来投奔曹操的原因之一。
    胡质,字文德,寿春人。
    蒋济投奔曹操之后,举荐胡质,招为顿丘令。魏文帝时,胡质官拜东莞太守,在东莞九年,政通人和。后升任荆州刺史,政绩卓著,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名臣。此人重视农业,对政务非常在行。胡质的到来,更让邓稷是万分高兴。
    总之,有此二人之后,邦稷也就工再唠叨。人十件村十肀件肀肀井料肀肀肀井十肀件肀肀井中肀料肀槽肀肀井肀肀井肀肀肀十件邦芝已经从濮阳动身,前来荥阳。
    估计也就是这几日,便会抵达荥阳,与曹朋汇合。
    所以,曹朋在荥阳,主要便是等待邓芝的到来。他回到荥阳后”立刻找到了郭永,请求郭永将之前由曹朋设计而成的八十三架八牛弩调拨出来。所谓的八牛弩,其实就是一种床弩。
    早在春林战国时代,便有相关记录。
    床弩的大规模使用,是在东汉时期。根据《后汉扒陈球传》记载,陈球曾以,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东汉末年的床弩,弩臂大约在两米以上,杀伤力颇为厉害。但是,在唐以前,这种弩机被称之为车弩,直至宋以后,统称床弩。
    曹朋前世,曾在一个科学探索节目中,看到过宋代的八牛弩介绍。
    根据他已经模糊的记忆,曹朋和黄月英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基本上将那近乎失传的八牛弩附院出来。
    他采用了多弓床弩的形式”张弦时少则5…7人,多则1oo人以上,才可以成功。
    瞄准,射,需专人司职。所用的箭矢,以木为杆,以铁片为翎,基本上达到了传说中那,一枪三剑箭,的形状。这种弩箭”其实就是一支枪矛。在宋代”称之为踏橛箭。成排射”可没入夯土城墙,而后攻城者可攀沿登城。同时,曹朋还设计出了寒鸦箭等不同的种类。
    原本他设计这种机动性极差的床弩,是为了配备给周仓的水军。
    曹朋当然希望能明出火药,可是在这个时代,他却做不到。因为这火药产生的过程,并不安全。至少就曹朋自己而言,是不想参与其中。当然”他更不希望黄月英跑去实验。他很清楚”以黄月英那种性格,若知道这么好玩儿的事情”必然会去尝试一番。万一出了事所以,曹朋还是决定,火药的问题,最好是等恰当的时机,再做研宪。
    把床弩配备道水军的船只上,可以增强水军的攻击力。试想”一艘楼船配上二十架床弩之后,在水战生时”将会产生何等巨大的威力?不过水军现在还正在筹建……用周仓的话说,没五六年的时间”断然不可能组建出一支水军。原因?很简单”曹操水军的基础,太差了!
    从造船,到水军训练,几乎完全是一个空白。
    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造船技术几乎被南方所垄断,集中于长江上游的巴郡、荆州的长沙郡,还有江东的柴桑地区。这三个地区,也是船只工业最为达的区域。相比之下,江北地区的造船工业非常薄弱。哪怕曹操决心兴建水军”可单只是造船,就足够曹操感到头疼。
    没办法,没有人,更缺乏船坞工坊。
    东陵岛水军虽然已经开始兴建,但薄弱的基础,注定了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就获得成功……
    试想一下,历史上曹魏水军一直处于劣势。
    直到西晋,历经了几十年的开,还有与江东的对峙,北方才算是有了属于自己的水军。
    曹朋原本想要把那些八牛弩送给周仓。
    但一来周仓那边的水军,还在筹建的状态之中;二来,曹朋觉得自己去南阳”也需要这样的武器。
    建安十一年十二月初一。
    吕氏汉国使团,在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之后,抵达渤海郡海河口。
    同日,曹朋终于等来了邦芝。
    与母亲和妻妾儿女好一番难舍难分之后”曹朋带领庞德姜圃和邦芝三人”领六百白驻兵和二百飞耻兵,浩浩荡荡离开了荥阳,踏上了前往南阳的征途。这一天,荥阳迎来了一场大雪……
    ┏━━━━━━━━━━━━━━━━━━━━━━━━━┓
    
    
    ;
    ┗━━━━━━━━━━━━━━━━━━━━━━━━━┛
    【……第南阳太守(1/2……】a!!
第559章 拜相(2/2)
    第559章拜相(2/2)
    “郭奉孝,你知道你在做什么?”
    荀彧面色通红,冲进房间之后,朝着郭嘉愤怒的咆哮起来。
    一直以来,荀彧都给人一种温文儒雅的印象。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哪怕当初曹操打徐州时,吕布差点抄了曹操的老家。时留守于濮阳的荀彧,面对敌兵强势,也是一副风轻云淡模样。
    可是今天,他真的怒了。
    郭嘉正捧着一卷书,津津有味的阅读。
    荀彧冲进来,朝着他愤怒咆哮,让郭嘉不由得一怔。
    “文若,你这是怎么了?”
    “怎么了?”荀彧强压着怒火,指着郭嘉吼道:“今日凉州刺史曹汲、冀州刺史程昱、兖州刺史满宠、豫州刺史贾诩,还有河南尹夏侯渊、京兆尹曹洪,河东太守曹仁,渤海太守张辽,十数人联名上奏,请置丞相府,开设十三曹。郭奉孝,你可别告诉我此事和你没有关系。”
    郭嘉,笑了。
    “当然和我有关,此事是我一手推动。”
    “奉孝,你想要干什么?”
    “不干什么,只是重置丞相,开设十三曹而已。
    今陛下不问政务,需有能臣辅佐。我也知道,重置丞相府于情理不合。毕竟从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成皇帝置三公辅政以来,而今已二百一十四年。可文若你当清楚,本朝开国时,便有丞相之职。更有萧何、曹参、陈平等名相迭出,数次挽朝堂于危难之中。这也说明,丞相一职关系重大,不可以不置。而今天下大乱,诸侯林立。荆州刘表,汉中张鲁,巴蜀刘璋,江东孙权,皆乱臣贼子。这些人治下已久,非陛下可以应对。而唯一能治其人者,非司空莫属。如今重置丞相,正是为将来能横扫**,为汉室中兴想。文若何故恼怒?”
    “郭奉孝,你休要诳我。”
    荀彧大怒,指着郭嘉的鼻子道:“以我看,你才是那乱臣贼子。”
    郭嘉,却丝毫不在意,反而悠悠然坐下。
    “我是乱臣贼子?
    文若,你这话说的可真是有趣。人常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乃司空军事祭酒,所效命者乃司空耳。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皆可谓是为司空着想,这乱臣贼子,又从何谈起呢?”
    “你……”
    比辩才,荀彧不是郭嘉的对手。
    他怒视着郭嘉,半晌说不出话来。
    而郭嘉呢,依旧悠然而坐。只是那双明亮的眸子里,却透出一丝冷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友学所唱之词,却总是让人感触颇深。文若,我知你心思,但我也望你能看得清楚,今日之汉室,已非当年之汉室。今日之朝廷,已非当年之朝廷。
    之前我与友学闲聊时,他曾对我说:人这一生,其实就是不断的选择。
    我当时倒不在意,不过细想,却颇有道理。有的时候,你必须要做出一个选择,为自己,为家人,为苍生做一选择。若总是想左右摇摆,非但没有好处,反而落得个两面都不是人。
    文若,你的心思我理解。
    但我的决意,你也应该明白……
    重置丞相,非我之谋,乃天下人之意。若天下人不愿,我即便推动,也无法改变这个结果。而我,只是与他们提了一句。可结果……文若,事到如今,你难道还想再继续留守中间吗?”
    郭嘉的目光灼灼,凝视着荀彧。
    刹那间,荀彧的气势随之一落,颓然坐在椅子上。
    郭嘉的意思,已非常明显。
    这丞相府,开也得开,不开也得开……而且坐在丞相这个位子上的人,也只可能是曹操。
    丞相府一旦重设,则曹操可集天下之权。
    而汉帝刘协,也将因此而彻底变成一个傀儡,休想再有复起之日。除非有朝一日,曹操愿意将朝政还给刘协。可曹操真的会如此吗?设身处地,若是荀彧坐在曹操那个位子上,绝不会还政于汉帝。不还政,又集生杀大权于一身。那时候的曹操,会愿意甘做一个定远侯吗?
    未来是什么样子,荀彧可以想象。
    他必须承认,如果曹操成为丞相,对天下而言,有莫大好处。
    至少他不会再有衿肘,可以独断朝纲。但相对的,一旦重开丞相府,汉室的日子也就不多了。
    荀彧,自幼立下志愿,希望能做一个名臣。
    但他也知道,而今之天下大势,也许只有曹操可以统一天下。
    他一方面希望曹操能统一天下,另一方面又希望延续汉室的气运。也正是这种极为矛盾的思想,让他始终无法下定决心,做出一个最终的选择。郭嘉,等于在他面前,撕破了他最后的幻想。
    哪怕是曹操不愿意,郭嘉他们也绝对不会同意,有朝一日还政朝堂。
    到那时候……
    荀彧突感疲惫万分,抬起头来,向郭嘉看去。
    这位往日里极为熟悉的同窗好友,此时在荀彧眼中,却变得是格外陌生。那瘦削的面颊,透着一丝冷意。荀彧知道,郭嘉既然这么做,一定是有把握。重置丞相,非他荀文若可以阻拦。
    良久之后,荀彧突然一声长叹。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文若,你要去哪儿?”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