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曹贼 >

第237章

曹贼-第237章

小说: 曹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我还不是很在意,可现在看来………海西县吞下三万海民,其声势已经骇人。今年秋收,我不应该大肆宣扬。百万斛存粮,虽说令海西粮价跌至每升三十钱,却招来了他人眼红。”
    “可是,海西百姓对老爷却是感激万分。”
    邓稷苦涩一笑,轻声道:“我打压粮价,他们固然感激;可我若为他们找来战事,他们还会感激吗?六千兵马……吕温侯此次对海西,看样子是势在必得。一场恶战,怕在所难免。”
    胡班没有接话。
    事实上,秋季丰收,也怪不得邓稷张扬。
    百万斛的存粮,不仅仅是让邓稷有些忘乎所以,甚至包括濮阳辏г谀诘男矶嗳耍参朔堋
    唯有一人,当时曾阻止邓稷打压粮价。
    理由很简单:海西县粮价每升七十钱,看似很高,实际上相比其他地方,已经算是很低了!诸如同样丰收的许都,如今粮价也是在每升一百一十钱,而下邳等地,粮价高达三百钱。
    以七十钱的价格,稳定海西,目前刚好合适。
    如果再压低粮价的话,势必会造成他人对海西县的窥视………”
    只可惜,这样一个建议,在当时被许多人所忽视。为此,主簿戴乾甚至与那人激烈的争吵。而邓稷当时虽然没有发言,可是从态度上来看,无疑是站在戴乾一边,最终还是打压了粮价。
    也许,那个人可以为老爷解忧?
    “老爷,其实您也不必忧虑。”
    “呃?”
    “潘文珪有万夫不挡之勇,周县尉同样是身经百战。
    咱海西县,也不是任人欺凌之地。老爷在海西威望甚高,只需要振臂一呼,哪个敢不相从?
    至于吕布的六千兵马,何不向人请教?”
    “谁?”
    胡班不禁笑了,“老爷的同族兄弟,可不是等闲之辈。
    还记得当初来海西的时候,公子曾多次打听他的情况,显然是对他非常看重。当初他曾谏言阻止打压粮价,足以说明他有先见之明。何不向他请教一下,说不定能有应对的办法。”
    邓稷眼睛一亮,“你是说,伯苗?”
    精神在刹那间,顿时振奋许多。
    “不错,咱们这就去伯苗家中求教。”
    “可天色已晚……”
    “没关系,我想伯苗此时,断然还没休息。”
    邓稷力匆走下塔楼,早有随从牵马过来,胡班搀扶着邓稷翻身上马,而后才跨坐马背之上。
    一行人,在漆黑的夜色中,沿着湿涔涔的街道急行。
    在快到北集市的时候,拐进一条小巷,在一处宅院门口停下。胡班先下马,搀扶着邓稷从马上下来。然后三步并作两步,便跳上门阶,伸手抓住门环,蓬蓬蓬。p击三下。从门内,传来脚步声。
    “邓先?”
    门打开了,从院子里走出一名四旬老者,手里还拎着一支灯笼。
    邓稷有些呆愣。
    只因这老者衣衫整齐,看不出是匆忙起身的迹象。
    他刚要开口,就见老者一躬身,轻声道:“大公子,我家公子在书房,已恭候多时。”
    “这么晚了,伯苗还没有歇息?”
    “公子说,大公子一定会来,所以一直在书房里等待。”
    邓稷闻听,心中不禁一震,连忙迈步走上台阶,跨入宅院。
    胡班和那老家人邓先,则在偏房里歇息。看到偏房床榻上已收拾好的行李,胡班心头一咯噔。
    “老邓,你们这是………”
    “少爷说了,如果大公子今天不来,天亮之后,他就会告辞离开。”
    胡班激灵灵打了个寒蝉,“老邓,你们要去哪儿?”
    “回老家”其实在来海西之前,我家公子听说巴西太守庞羲好士,已有意前往巴西投奔。只是大公子来信,邀请公子来海西共谋富贵,公子才改了主意,带着我来这边,之后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大公子在海西很顺利,公子感觉大公子有些张狂,所以不是太满意。
    如果大公子今天不过来的话,那公子就不会再留下来,帮助大公子了。”
    好家伙,险些误了大事!
    胡班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自己想到了这位,否则的话……
    不过听邓先的话,这一位邓公子,莫非已有了破敌之策?心里的一块大石,顿时放回肚中。
    若如此,海西无忧矣!
    与此同时,邓稷迈步走进了书房。
    书房中,点着两根大蜡,十公分长的火苗子噗噗直跳。
    在书房正中央,悬挂着一副地图。地图前面,一个身着大红色锦袍的青年,正负手而立。
    他背对着房门,长发披散于肩头。
    听到脚步声,青年转过身来。只见他肌肤白暂,面如敷粉,剑眉朗目,透着一股子英朗之气。
    看是邓稷进来,青年也出了一口气。
    “大兄,你总算来了。”
    邓稷看着青年,半晌后上前一揖,“悔不听伯苗之劝阻,以至于海西有今日之祸。我知道我之前有些张扬,可是还望伯苗你能看在昔日情分上,助我一臂之力,保海西一个清明………”
    青年连忙上前,“大兄,你这又何必?”
    他微微一笑,“若吕布亲来,友是张辽统兵,我说不得会劝大兄你让出海西,退往东海郡。不过,区区一个宋宪,即便是有六千兵马,在我眼中,也不过土鸡瓦狗耳,大兄何虑之?”
    邓稷眼睛一亮,“伯苗,计将安出?”
第200章 邓芝(1/3)
    邓芝看了一眼书房正中间的地图,轻声道:“宋宪,一莽夫耳,不足为虑。
    我只问大兄,可曾想过若击溃宋宪之后,下邳虓虎,又会有什么反应吗?他会坐视宋宪之败?”
    邓稷闻听,倒吸一口凉气。
    这一点,他还真没有想到。
    “我有一计,可不费吹灰之力,令宋宪六千武卒,灰飞烟灭。
    可问题是,宋宪走了,吕布会继续攻击。到时候,海西还是不可避免的要遭受战乱,而叔孙你一年来的心血,也就要付之东流。我相信,不仅是你,包括友学也不愿见到此等状况。”
    “那你的意思是………”
    “宋宪,必须要打;海西,必须要守。”
    “怎么打?怎么守?”
    邓稷糊涂了。
    他一个修刑名的人,虽说这一年来见识等各方面前有极大提高,可在军事上,却非他所长。
    以至于邓芝说出这一番话后,邓稷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邓芝喝了一口水,拉着邓稷走到地图前,“打,很容易;守,却很困难。所以我的意思是………”
    他说着话,在地图上画子一个圈,然后用力一拍。
    “咱们在这里守。”
    邓稷看清楚了那地图上的地名,顿时愕然。
    他沉吟半晌,猛然抬起头,看着邓芝道:“你的意思是,咱们主动出击,攻取曲阳县吗?”
    “正是。”
    “可是………”
    “此战一启,最多十日,必有变数。”
    邓稷呆呆看着地图,半晌后一咬牙,用力一点头,“我明白了……伯苗,咱们立刻回县衙,商议此事。”
    邓芝微微一笑,“如此,大兄先行。”
    他等这一天,已经足足半载。
    失了先机,再想要赶上,并非一件易事。
    邓芝心里明白,只有漂亮的击溃宋宪,使海西渡过此一危机,他才算是在邓稷手下站稳脚跟。
    从一开始,邓芝就留意到海西县最大的一个破绽:没有策士。
    勿论濮阳辏Щ故谴髑懈ㄕ埽次弈被拧6庋幕肪常∏「堑酥ニぶΑ
    历史上的邓芝,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最终至车骑将军之位,恰恰属于策士范畴。
    邓芝的到来,正好补足了海西县的最后一块短板。
    “公子!”
    看到邓芝和邓稷出来,邓先连忙上前相迎。
    邓芝道:“邓先,我随大兄前往府衙,你在家守好便是。”
    “喏!”
    邓先是跟随邓芝父子两代人的老仆人,也算是从小看着邓芝长大。从这一句话当中,他便听出了其中的意味。邓芝,决意留在海西了!于邓先来说,他自然希望邓芝留下来。不管怎么说,邓稷和邓芝有同宗之谊,是堂兄弟。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也算是人之常情。
    老家人看了看邓芝,又看了看邓稷。
    随后和胡班微微一笑,也使得胡班,如释重负。
    夜色正浓,气温很冷。
    秋雨在后半夜,丝丝缕缕飘落下来,给这寒夜又增添了一份寒意。
    邓芝深吸一口气,催马跟随在邓稷后面。不过,他心中旋即又生出一个古怪的念头出来……
    看那曹友学走之前的种种安排,焉能不清楚海西的缺陷之处?
    濮阳辏А⒋髑涸鸬闹饕悄谡屯吞锸乱耍恢懿趾苌僭诔侵校团髓耙黄穑涸鸹樗窖巍A饺怂溆邢匚局床恍邢匚局稹:N飨氐木拢故钦莆赵诘损⒌氖掷铮损⒉⑽蘧虏拍堋币簿褪撬担芘罄肟N鞯氖焙颍桃饬粝乱桓霾呤康目杖保蔷褪窃诘茸约汗绰穑
    想到这里,邓芝先前的喜悦,一下子熄灭了。
    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震惊和骇然。
    若真如此,那曹朋却是一个知我之人……
    建安三年八月二十八,吕布下令征伐海西。
    宋宪骑在马上,看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沿官道行进,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在他眼中,此次征伐海西,简直就是唾手可得。到时候夺了海西的百万斛粮草之后,吕布定对他更加看重。
    还有……
    那个小贼曹朋,去年时在下邳长街,杀了宋宪的战马。
    为了这件事,宋宪在过去一年里,几乎无法抬头。就连他最好的朋友,魏续和侯成见到他,也会调笑几句。如今还小贼虽然不在海西,可那海西令却是曹朋的内兄,到时候看了邓稷的人头,也可以出胸中一口恶气。嗯到这里,宋宪突然有些急不可待,下令兵马加速行进。
    从下相出兵,至曲阳可说是一路坦途。
    宋宪命侄儿宋广,也就是前盱眙长为前锋军,率一千兵马开路。
    他自领五千大军,随后跟进。出发两天后,抵达曲阳,并在曲阳休整一日,补充辎重之后,向海西进发。
    从曲阳至海西,大约有一天路程。
    时值九月初一,天气越来越冷………
    一夜小雨后,使得道路变得泥泞起来。大军行进速度变得缓慢许多,至正午时分,才行进三十余里。
    宋宪见此情况,不禁有些头疼。
    “传我将领,大军加速行进。”
    “将军,这种道路,怎可能走的快呢?再说了,海西百万斛粮草,他们一天也不可能吃的干净。倒不如徐徐行进,反正那海西跑不了。”
    有亲随劝说,试图令宋宪减缓行军速度。
    哪知道宋宪闻听大怒,“尔不知兵贵神速吗?
    我等早一日到达,海西就少一日准备。君侯与我兵马,可不想我在海西这弹丸之地,损兵折将。”
    从道理上讲,宋宪说的倒是没有错误。
    兵贵神速,他们越是早一曰抵达,海西就少一分抵抗。
    “可是………”
    “不用说了,告诉儿郎们,攻破海西,任他们掳掠兰日。海西县,据说现在可是富庶的很。
    下邳距离海西县并不远,并且同在淮北。
    这一年来海西的变化,下邳人又怎可能不清楚?
    且不说那百万斛粮草,单只是那边开设盐引,便使得无数商人趋之若骜。其富庶程度,未必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