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曹贼 >

第221章

曹贼-第221章

小说: 曹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斟满的酒水,就很开心。
    “啧啧啧,实在是太惨了………”酒兴正酣时,曹朋突然听到旁边的酒客,低声的交谈谈。
    “李孝廉这好端端,怎么就死了呢………”“是啊,昨天我还看到他,在具区泽上与人泛舟来着。这一晚上的功夫,就死了……留下孤儿寡母的,着实可怜。”
    “听说,李孝廉生前存了不少典籍。
    刚才我路过李家的时候,还听李府的人说,准备把那些典籍都变卖掉。看那样子,她们好像不准备继续留在吴县了。”
    “李逸风虽说是孝廉,可他家里那些书,又能变卖几何?”“能卖多少是多少道……听说李孝廉死前还欠了不少债。夫人也有骨气,不愿落人口实,能卖多少是多少。不过我估计也当真值不得太多。李逸风的那些书,也算不得珍品。”
    曹朋心里一动:阚泽好书,可荀衍的那些书,又不可能给他。如今这什么李孝廉死了,家中变卖书籍。不如买来一些送给阚泽,说不定他就能表明态度?
    阚泽的态度,一直很含糊。
    此前曹朋已流露出了他的心意,希望阚泽和他一起离开江东。
    虽然曹朋并没有说出他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但聪明如阚泽肯定能推断出,曹朋家里的情况,应该不会太差。他不是荀家的人,却冒用荀家的名义。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荀衍的书僮。至少在某一方面,也说明了荀衍对曹朋的认可。只这一点而言,已经相当不错……
    如果阚泽忠于东吴,那么曹朋现在很可能已经成了阶下囚。
    如果阚泽不忠于东吴,面对曹朋的拉拢,他至少应该有一个反应。
    同意,或者不同意!
    可是曹朋友看不出阚泽的心意。
    “阿福,我记得德润好书。不如我们去看看,帮他买几卷?说不定那家伙会非常高兴。”
    不等曹朋开,甘宁抢先道。
    曹朋一怔,旋即笑道:“我也正有此意,不想被甘大哥抢了先。”
    而后,他和黄月英商量了一下,黄月英自然没有意见。三人吃罢了午饭,便找人询问了一下那李孝廉的住所。沿着一条小巷,拐了几个弯儿,很快便来到了那些酒客所说的“李府”,其实这李府就是一个小宅院。
    面积不大,甚至还比不上当初曹朋一家在棘阳桃林的住所。
    一座门厅,两边各有两间厢房,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加起来一共也就是七间房舍。整个李府算起来,也就是七八百平方的面积。从外面看去,似乎很简陋,但又有一种淡雅之风。
    李孝廉名叫李景,字逸风,年二十六。
    家中有一妻子,但并非吴县本地人。李逸风据说是富春人,后来迁居吴县。所以在吴县,也没有什么亲威。李夫人的年纪也不是很大,二十出头的模样,长的也颇有几分动人姿色。
    一身孝装,看上去很文静。
    她在门厅接待了曹朋等人,待问明了来意之后,李夫人便带着曹朋等人,走进了后院,……
    “夫人,李孝廉可是身体有恙?”
    李夫人一怔,摇了摇头,“亡夫身子一直很好,昨日出去前,气色很好,还挺高兴。可回来后,他就觉得有点不舒服。当时还以为他是喝了酒,身体不适,所以便早早歇息,但没想………”
    夫人言语悲戚,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官府可来查验过?”
    “已经查验过了,说是心疾发作,以至于暴卒。”
    “请夫人节哀………”曹朋倒是没有想太多,于是便没继续追问。
    来到书房门口,李夫人打开了房间,轻表道:“亡夫生前所藏书册,都在这里。公子若是看上什么,只管取出便是。也都是不值钱的书,若非准备返回老家,缺少钱帛,也不会作此有辱斯文之事………”黄月英轻声安慰,曹朋和甘宁已迈步,走进了书房。书房里有两个书架,和一张书案。书架上摆放着一卷卷竹简,曹朋走过去,从书架上拿起一卷书籍,打开来扫了一眼,便又放回了远处。都是些诗论典籍,也没什么值得挑选。阚泽手里也没什么藏书,估计这些书卷,他都会喜欢。
    曹朋盘算了一下,这书房里大约有百十卷书籍。
    他正要出去询问李夫人”这些书全部变卖,需要几多钱帛?
    眼角的余光,却突然间扫过了书案。曹朋的脚步蓦地一下子停下来”上前两步,走到书案旁边。
    “怎么?”
    甘宁疑惑舟问道。
    曹朋笑了笑,“随便看看………”他从书案上拿起一:wàp。3zcn。com文字版首发摞白纸,居然是那种很名贵的左伯纸。
    纸张上,有一层淡淡的染色,使得这种左伯纸看上去,有些发绿。
    有几张左伯纸上,还写着诗词。
    曹朋的目光一凝,登时露出凝重之色。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这不是诗经吗?”
    “是啊,我只是奇怪,谁会用这种纸张,书写诗经?”
    “这个……”甘宁笑道:“也许是人家有怪癖?反正这有功名在身的人,大都会有些臭毛病,也算不得什么。”
    “是吗………”曹朋突然笑道:“那当年甘大哥以锦缎系舟船,算不算怪毛病?”
    甘宁一怔,突然哈哈大笑。
    “贤弟,那些锦缎,并非我所有。”
    想起黄月英说过的那些话,曹朋一下子明白了。
    那些系丹船的锦缎,恐怕是甘宁纵人抢掠而来的财货……
    “大人,这里的书卷,我都要了。”
    曹朋走出书房,对李夫人说道。
    李夫人一怔,顿时露出欣喜之色,连连点头,“如此,就多些公子慷慨………”而后,她报了一个价钱,黄月英微微一蹙眉,刚想要讲价,却被曹朋轻轻拽了一下。扭头看去,却见曹朋一脸凝重之色,朝她摇了摇头。黄月英心里奇怪,可还是没有再发表意见。
    这百余卷书册,要收整起来”也非一桩易事。
    好在李府还有两个奴仆,立刻找来了箱子,把书卷放入其中。
    随后,李夫人又让人找来了一辆马车,准备把那书箱抬到马车上。
    就在这时,曹朋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一个意外的请求:“亡者为大……既然来了尊府,不知可否容在下祭拜孝廉公………”
第187章 惨案(二)
    李景生前是一个美男子!
    由于他是暴卒,所以连灵堂都还未准备好,尸体静静的安置在一间偏房。
    曹朋煞有其事的上前行礼,同时仔细的打量了几眼。然后便走出厢房,向李夫人告辞离去。
    “阿福,你怎么了?”
    在回去的路上,黄月英忍不住轻声问道。
    “李逸风不是心疾暴卒,而是被人毒杀。”
    “啊?”
    “这个李夫人,也有古怪。丈夫刚死,便急着变卖家产,想要离开吴县……”这里面一定有猫腻。”
    “什么叫猫腻?”
    “呃,就是古怪……”
    “也是中阳山的方言吗?”
    “呃,算是吧。”
    曹朋发现,不管是古代还是未来,女人们扯东扯西的本事,同样强大。本来在讨论李景之死…怎么这一眨眼,就变成了讨论方言?看着黄月英一副好奇的摸样,曹朋也颇感无奈。
    不过,由此也看得出,黄月英对这种阴圞谋诡圞计之类的事情,并不是很喜欢。
    曹朋没有再就这个问题讨论下去。
    只是这心里面,却存了一个抹灭不去的疑问。
    先把黄月英送回了葛府,在临别之前,曹朋道:“月英,我明天可能无法陪你了……”我要随休若先生去华亭…参加一场婚宴。”
    “那要多久?”
    “估计需两三日吧。”
    “嗯……”你早点回来,我爹这两天好像有意要离开,我担心…………”
    曹朋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的握紧黄月英的手…好像害怕她离开…两人从此再也无法相见。
    “那我和先生说,我不去了!”
    “不可以……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既然休若先生让你陪同前来,一定是有要务。这两天你一直陪着我,也没有好好做事。如果明天再推辞,定会让休若先生心生不快,与你无益。”
    曹朋道:“那怎么办?”
    “笨圞蛋阿福,我只说我爹爹有意离去,但是真要离去,哪有那么快?
    你早去早回就是”还有,我们的事情,你总是要和我爹爹说明白…难不成一直不见面吗?”
    说这番话的时候…黄月英低下了头。
    晚霞照映她的侧面,依稀可以看出那一抹羞红。
    曹朋顿时喜出望外……黄月英这一番话,岂不是在提醒他,向黄家提亲?
    他甚至不记得是怎么和黄月英分别,一路好像踩着棉花一样…返回驿站。当晚,正好又是阚泽当值…曹朋见到阚泽,总算是清圞醒了一些…让人把车上的书籍卸下来…放进阚泽的房间。
    “这是……”
    “阚大哥,知道你好书。
    今天我们偶然得知有一家人,变卖书册,所以就把那些书都买了下来。这些日子烦劳你照拂…也没什么礼物。这些书就送给你,权当是做兄弟的一番心意,你可万万不能推辞才是。”
    阚泽登时大喜,拉着曹朋的手,连连道谢。
    把书册都放进了阚泽的房间,曹朋便返回了住处。
    荀衍还没有回来,小跨院里也是静俏俏的。两个看家的家将和曹朋打了个招呼,便各自回房了。
    这些天…曹朋就忙着柔情蜜圞意来着,所以不免有些懈怠。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朋渐渐看明白了荀衍的心思。荀衍明里是走亲访友,实际上是在给孙策添堵。荀衍和曹朋说过,孙策此人轻狂豪爽,有大丈夫之气。凭借孙坚留下来的名望,还有他自身武勇造就出来的声威,所以非常轻圞松的在江东站稳脚跟,成就一方诸侯。
    但是,孙策在江东的统圞治,还有一个巨大的疏漏。
    他出身富豪之家…也算是会稽名流。但是和那些动辄百年的士家相比,孙家的底蕴终究薄弱许多。加之在征伐江东之初,孙策采用了极为铁血的手段,打击吞并士家部曲,也造成了孙策和士家之间,并非特别和睦。吞并吴郡会稽之后…孙策并没有立刻修复与士家之间的关系…稳固自己的地位。相反,他仍不断征伐,并借机继续吞并士家部曲,打击士家力量。
    如此一来,也就造成了孙策和士家的关系,越发疏离。
    别看孙策手下有不少士家子弟,但实际上他并没有获得士家的认可。
    孙策本身,又是个极为自傲的人。如果是普通的百圞姓…他反倒可能低头。但是对士家…孙策始终不愿意服软。
    后世常说…曹操大量启用寒族士子。
    可实际上呢?孙策同样是启用了众多寒门子弟。只不过由于他死得早,所以并不明显罢了。
    孙策不服软,不代表他不忌惮江东士家。
    荀衍不断拜访江东士家,就算孙策再大度,也会生出猜忌之心。
    可偏偏他无法阻止荀衍的作为,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孙策的猜忌之心就会越发强烈……到最后,必然会和江东士家…产生剧烈的冲圞突。这是一个阳谋,孙策就算心里清楚,也是无可奈何。总不能杀了荀衍?那样一来,不但得罪了曹操,甚至有可能造成天下士族对孙家的仇视。要知道…颍川荀氏,可不是一个祢衡,乃至于边让可比拟。
    荀家在士林的影响力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