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秦末魏武帝 >

第122章

秦末魏武帝-第122章

小说: 秦末魏武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况惨烈至极点。
    “好一员上将,无愧是蒙恬的徒弟!”曹操见轩辕少昊勇不可挡,眼中闪烁着欣喜的光芒。
    这大将有好几种,其中有勇将、猛将、智将、上将。** ***
    勇将好比白起、英布、彭越,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错,在战场下有精通战术,将战术和神勇结合。
    猛将好比项羽、吕布、典韦、许诸,他们擅打硬战,不屑计策谋略或不通计策谋略,以自身的神勇激励己方的大军。撕裂敌方军队。
    智将好比孙武、曹操、韩信、范蠡,他们本身没有骄人的神勇,只是凭借战术武略让敌人闻风丧胆。
    上将就如同吴起、伍子胥、蒙恬还有张辽一般,他们有过人的骁勇,但却知近晓退。他们和军队共同进退,不冒进也不居于后方,而是将一支军队的整体力量发挥起来。
    勇将、猛将、智将、上将这四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差距,也没有前后,并不是智将一定胜过猛将。他们有地只有个人水平的高低。没有等级的差距。
    正如猛将中有项羽这类千百年也无可比拟的猛士,勇将中有白起这类的杀神。智将中也有孙武、韩信这类的兵之将,上将照样有吴起、伍子胥这类的惊世奇才。
    当然,以轩辕少昊之能还不能跟伍子胥、蒙恬相比,但也是属于同类型的将领。是一个值得重用的人才。
    看着曹操地神色,张、尉缭、李左车三人登时明白,他那爱才之心又再荡漾了起来。
    张笑道:“让蒙恬将军真心归顺武王并不容易,但让轩辕少昊归顺却不困难。”他得意的笑了起来:“轩辕少昊是个拥有热血和抱负地青年,他不是秦人也没有蒙恬将军的那种死忠秦国的情操,只要武王能够激发出他对往来的憧憬,他绝对会心甘情愿地为武王效命。”
    “孤王本就拥有此心,不然孤王又何必将他跟蒙恬分离?”曹操得意的笑了起来。
    张、尉缭、李左车三人互望一眼皆是会心一笑。
    此刻,战场上又有了变化。右翼郦商所领的骑兵队也在韩信的指令下,迂回刺向己方的左翼部队。
    战况已经明了。汉军除了左右两翼的骑兵队和中军的一万兵卒以外其他都是新兵蛋子,只要掐断左右两翼的骑兵,韩信必败无疑。
    曹操立刻传令骆甲迎击汉军右翼的郦商骑兵队,此外又命万余曹家兵支援李必、骆甲,利用兵力上地优势来杀伤汉军骑兵。^^ ^^
    在这个时代,骑兵的主要用处还是在于奔袭、奇袭,出其不意地利用冲刺的力量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一但骑兵失去了冲击力,所能发挥出的实力远远比不上步卒。
    曹操以骑制骑,用骑兵对冲来瓦解对方的冲击力,然后在派步卒上前绞杀。
    如此调派虽然使得中军的兵力弱于对方。但敌方中军皆是新兵蛋子。曹操麾下的精锐完全可以以少胜多。
    见骆甲一见缠上了郦商的骑兵队,曹操暗道:“是全面总攻的时候了。”他传令给了后方战鼓手。命他们敲打起全军突击的鼓声。
    左翼的骆甲已经成功地制止了郦商骑兵地冲力,迫使他们下马来战,因为兵力上的优势魏军以取得到全面地胜利。
    右翼的境况相差无几,只是樊哙是名勇将,有着不错的军事才干,凭借着优秀的指挥才能暂时抗住了李必的攻势。
    “看来,武王的推测已成事实。”尉缭见韩信的反应,微笑着对曹操说道。
    “恩!”曹操心有所思的应了一声,处在这种情况之下,韩信并没有派兵支援即将溃败的左右两翼。^^ ^^
    这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己发现了他的弱点,若在这个时候派中军支援左右两翼,中军将会更加的薄弱。
    “不过,这话说回来,韩信还真是厉害,凭借着几万精锐便将我军河东军打的连连溃败。”李左车对韩信的才能也是由衷的叹服:“若此人才能为我军效命,那等于凭添十万大军啊。”
    听李左车此言,曹操脑中浮现了八个字:“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记得历史上,韩信手中很难有精锐之师,一旦他练成,刘邦便会收了他的兵权。所以,韩信战无不胜,更是难得。
    刘邦的彭城之败使得汉军精锐尽失,萧何不得已动用汉中的老弱助阵。韩信在这种情况下迂回北进打开了局面。
    他用兵靠的不是精锐,而是智谋。
    是以,这一点更让曹操奇怪,因为天下三分,不同于历史。此刻刘邦对韩信是言听计从。试问如此,韩信打这么关键的一战,这么可能不尽出精锐?
    难道说他本性犯贱,喜欢用一群新兵蛋子打战,来突出自己的智谋?
    韩信还不至于愚昧至此吧!
    那么汉军的精锐究竟在哪?
    是在成皋防着项羽吗?
    没有道理,根据可靠消息,项羽已经被范增说服,悄悄地离开了成皋,攻打齐国去了。
    曹操问向了张。“汉军总共有多少兵马?”
    张略一沉吟道:“彭城外一战后,汉兵存有九万精锐。随后。他们攻克了河南,得到了英布的投奔,随后又广幕兵将,但同项羽连连激战又损失不少。所以目前汉军的兵力在十四万之间。其中精锐之师八万,新兵六万。”
    “如此说来,汉军还有两万精锐不知所踪?”曹操点头询问。
    “可以这么说!”张赞同。
    刘邦、项羽私下联盟,但成皋却不得不防,两万兵卒必不可少。风陵渡口关系汉军粮食命脉,守卫那里的一万人马必是精锐。
    最后,包围安邑的汉兵一共是九万,六万是新兵,还有三万精锐。
    依照常理。镇守成皋的兵卒十有**因是精锐,所以不管怎么算。汉兵就是少了两万人马。
    如此想来,汉军那消失的两万精锐,一定是韩信最关键的棋子,不可大意。
    正当,曹操陷入沉思的时候,一阵金锣之声,将他惊醒过来:韩信在指挥上本就比不过曹操老道,兼之士卒上地劣势,更让他难以扭转乾坤。
    终于,吹起了鸣金的号角。传令全军撤退。
    曹操略胜一筹。也未敢乘胜追击,那两万埋藏在暗处地精锐兵卒。便如同芒刺一般,领人忌惮。
    却说韩信大败回营,清点战果,损失兵马三千,重伤五千,轻伤近万。并非是伤亡惨重,但也足以让人忧心。
    樊哙心直口快率先说道:“元帅,从曹操的布阵来看。他们已经知道我军外强内弱,如此下去,恐怕对将来的战况不利。”
    “无妨!”韩信依旧成竹在胸笑道:“曹操此人有些多疑,在我军那潜伏的两万精锐未出现以前,他是不敢妄动地。他看了樊哙一眼,“本帅用兵,每一招、每一步必有用意。本帅明知在阵战指挥上略逊曹操半筹又为何会跟他打这一战?”
    樊哙露出惊讶之色:“元帅这是故意让曹操摸清我们的底细?”
    “无错!!!只要曹操根据表面信息,算到我军潜伏的人马只有两万后。那么,胜利必是我汉军。”韩信志得意满,他再布一个局,为了这个局汉国上下几乎付出了一切,不成功,便成仁。
    不过,韩信并不相信自己在这一次会失败,因为,曹操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看透他的这次胆大而又逆天的布局。
    还有半月,只要半月时间,北地的格局将会取得巨大的变化。
    此时此刻,在魏**营曹操帐内,丝毫没有胜利的喜悦。
    曹操闷头苦思,韩信的两万兵马究竟在哪?
    韩信究竟有什么打算?
    他想不通,也想不明白,但却非常清楚,自己不能有任何大意。
    就比方说韩信打地井陉之战,这一战韩信以三万对赵国大军近二十万。这一战,韩信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二十万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赵王歇,灭亡了项羽分封地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须知这一战最关键之处便是授命奇袭赵营的两千名轻骑。
    两千埋伏的骑兵在韩信手上能有如此大的效用,那么两万呢?岂不是能产生十倍的效果?
    韩信,真是一个让人头痛的家伙。
第一百八十五章 刘邦的魄力
           河西绛县以北五十里外,一支雄赳赳,气昂昂的铁血大军正由北往南悄然行军。领军者正是威震天下的大将蒙恬。
    他身着始皇帝赠送的龙鳞宝甲,头戴红缨,端是威武不凡,一把乌黑发亮的宝刃横挂马上,上面竟隐隐呈现暗红的光芒。
    这是他的战绩,是他父亲蒙武送给他的宝刀,因为痛饮敌血千万,鲜血渗入刀内洗刷不去,以逐渐掩盖本来的黑色,隐隐呈暗红状态。
    “前面便要进入河东,诸位将士谨而慎行。”蒙恬低声传令,他麾下此刻有十万兵马,一人说上一句,便可声传数里。
    这用兵之道,唯谨而已。
    以谨慎,防范于未然,只有不给敌人有可乘之机,才能寻得敌人的破绽,取得胜利。
    对于蒙恬的传令,无人不服。
    因为在此之前,蒙恬已经着他们打了异常辉煌的胜战。
    蒙恬本来对曹操多有抵触,但自从见到曹操麾下的百姓,麾下的兵卒以后,方才明白过来。
    这曹操却有他的能耐,他麾下的兵将竟不逊色秦国的虎贲之师。论民心之所向,更是远胜始皇帝在位的秦国。
    蒙恬曾和曹操彻夜长谈,竟然发觉曹操是一个全才。
    说兵法,自己说不过他,他编写的一本《孟德新书》,让自己呆立半响。演阵战,也演不过他,那八阵图,暗合九宫八卦之势。妙不可言。说政治,更加不能与其相比。
    最后,他们谈到了始皇帝。
    始皇帝是蒙恬心目中的神,对于始皇帝他自当是赞赏有加。
    而曹操却是冷静的将始皇帝的功过逐一表现,逐一叙述。
    简单的说便是功大于过,曹操说始皇帝建筑长城,以御匈奴,乃是千古伟业,但另造骊山陵墓,修筑阿房宫却是不智之举。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废封国,立郡县,使得华夏一统,是功高至伟。但也因急功近利,想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华夏分裂,毁掉地各国古籍,命民间只允许留下关于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结果。非但没有取得料想中的效果,反而更加引起了六国的仇视。
    他说的好几点,对于始皇帝的功,他毫不吝啬的用出各种赞美之词,但对于始皇帝的过也不加以掩饰。
    更令蒙恬无话可说的事情的是。面对曹操对始皇帝地评价,他竟然找不出任何话来反驳。因为他说的都是事实。
    当时,蒙恬又问:“难道武王便没有做过错事?”
    “当然做过!”曹操丝毫不隐瞒,零零散散的说了几件,被让他后悔的便是逼死了荀。蒙恬不知荀是何人,但从曹操的神色他可以看出对于荀他确实怀有万分的愧疚。
    此夜过后。蒙恬对曹操的形象大为改观,内心隐隐也有些赞同张的想法,暗忖:“若由曹操来治理天下,也许真的要胜过始皇帝。”
    念及此处,他索性放开胸怀,心道:“既然自己已经答应了扶苏公子,那便遵守诺言好好去干吧。”
    他通过以往地交情亲自拜会东胡王约定和他一起攻打匈奴。
    东胡王直接出兵攻打匈奴王庭,匈奴闻讯撤兵。
    这依照约定,本来蒙恬应该立刻南下实行计划。但是军中对于蒙恬的出现或多或少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