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808章

枭臣-第808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岸涡阳为战事缓冲区,除城垒附近有进行屯种外,大部分地区都荒置,只要洪水过境冲不垮城垒,损失总要比南岸溃堤少很多。
    站在硖石山头,能看着茫茫洪水,从掘开的堤口往北侧低洼处流淌,形成大片的湖泊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大湖域。
    刘庭州走过来,抽了长条凳,一屁股坐下,靴子里浸了水,脱下来,裤脚、袜头直淌水滴在廊檐下。
    “刘大人,水位确实退了?”元翰成转过身来问刘庭州。
    淮西经不起大的折腾,北岸泄洪,元翰成也特地从寿州城来赶来硖石山观看。他们站在山顶,能看到北岸掘堤后的口子溢洪成湖,但看不出山下淮水的水位起落情况,自然要问刚从山下爬上来的刘庭州。
    “降下去有三尺,只要信阳那边这两天不下大雨,南岸大堤应能保住!”刘庭州道。
    北岸泄洪虽损失少,但渡淮过去衔接涡阳等军塞的道路还要重修,总不成能一点损失都没有;关键还是保南岸。
    元翰成听得南岸大堤能保住,心头也是松了一口气,道:“真是谢天谢地,叫人能松一口气,心都是提交到嗓子眼了——数十万亩屯田都在大堤之下,大堤一垮,一年心血就要泡汤!”
    刘庭州故作轻松的笑了笑,道:“楚王爷还真是劳心,等秋后,要下力气修固大堤,总不克不及明年还这般提心吊胆……”
    “就是就是,”元翰成道,“淮东雇民役工,既然赈济了流难,又修筑了水利,又为将来广开税源,一举多利。该学的还是要学!”
    淮东只给这边两年的缓冲期,两年之后,淮西戎马的钱粮就主要要从南岸濠州、寿州、信阳三府张罗。
    事实上,就算淮东满口承诺淮西军的钱粮以后也都由江宁供应,在江宁军政、财务,都给淮东一手掌握的情况下,他们跟董原要真相信淮东的许诺,那才是愚蠢——想要不给淮东控制、牵着鼻子走,是要有本钱跟底气的。
    即是岳冷秋被迫只占有秋浦河西岸池州两县,这些日子来,也是大规模的清量田亩、打压豪户,强行在秋浦河西岸收缴了近十万亩官田转为屯种。
    要是戎马的吃食都给淮东控制在手里,将来还不是要将淮东捏扁捏圆任着心意玩?
    岳冷秋手里总计有五万戎马,控制两县土地,根本没有需要跟处所势力妥协什么。但对岳冷秋来,秋浦河以西两县,土地太狭窄了,秋浦、石城两县的人口加起来,甚至都比不上岳冷秋手里的戎马多,并且这两县山多田少。
    岳冷秋想要靠处所吃养是不成的,只能硬着头皮给淮东驱使着往西打江州——淮西这边的情况好一些,除北岸的涡阳镇外,在淮河以南、洪泽浦以西、淮山东北,还控制着三府之地。淮泗战事过后,濠寿流民逐渐返乡,再加上从河南等地有大量流民渡淮南下,滞留在淮西,如今淮西三府的人口,也有一百二三十万之众。
    一般情况下,一百二三十万人口所能提供的税赋,是远远不克不及支撑跨越十万人规模的庞大军备的,因为这些人口所生产的资源,会有大量给处所上吃地租的士绅官吏所占有。
    以土地大规模兼并条件下的佃农种植为例,一亩地的收成,五到六成作为地租给田主得走,一到两成作为税赋收归官府,佃农只得三四成自食。
    淮西的情况好就好在,在延续多年的战乱中,处所势力受到毁灭性的冲击,不存在庞大规模的中间食利层。只要淮西能恢复生产,可以直接将农民耕种所得的五到六成收上来养军,那样就能勉强能养十万军马。
    奢家据闽东一隅,最多时能养二十余万戎马,事理也就在此——朝廷想要财力充沛,抑制中间食利层、抑制豪户、抑制土地兼并,经常是新政的核心思想。
    在元翰成、刘庭州、丁知儒等人看来,林缚能据淮东而崛起,也无非是这些手段,董原恰恰也是以治政闻名。
    董原进入淮西之后,最紧迫做的一桩事,就是收地屯田。
    董原来淮西时,处处都是抛荒的无主之地,屯田倒不怕没有土地。
    屯田可养卒,屯田可足用。
    淮西屯田,屯卒支领钱粮,屯种所得知归官有;屯户耕种,则缴半数收成缴官。
    永兴帝返回江宁之后,江淮闽赣,都相对陷入寂静,白了各方势力都在争取时间。
    淮东争取时间完全的控制江宁,淮西、池州、荆湖、湘潭等藩镇则争取时间增厚自保的本钱。
    淮西的时间还太紧,徐州战事过后,淮西才开始大规模的屯种,才有一年的时间。
    并且淮西要向屯户、屯卒提供需要的种子、农具以及耕牛,这些资源的紧缺,限制了屯田规模的扩大。
    还在去年年中之前,得盐商支持,董原手里才有较为充沛的资本,得以从维扬、江宁等地购入大量的农具、耕牛、种粮,将淮西屯田总规模在一年时间里扩大四十万亩。
    四十万亩的屯田规模还远远不敷,要想将十一万众的兵备撑起来,要有延续打一两场大规模战事的储蓄,至少需要直接控制两百万亩的屯田。这样才能将税银节约下来,去做兵甲、战船打造及供养官吏等事务。
    林缚从二月下旬开始在江宁整治盐事,致使大量盐商子弟携家财逃来淮西。
    短时间看去,盐商子弟携来大量的金银,对淮西极为有利。盐商子弟要在淮西安设,购置宅院,购置荒地募民耕种,都有利于淮西处所进一步的恢复生产。淮西行营通过出售无主荒地以及举荐盐商子弟出任处所官吏,就能直接获得大量的金银,以弥补财力的匮缺。
    可是,不是没有严峻的后果。
    盐商势力给打压下去之后,维扬府就变得平庸,即使后任知府是沈戎推荐,但孤木难支。除给江宁提供税赋外,维扬府再难有其他作为。
    江宁厘金局的成立,将维扬府、东阳府都并入其中,实际上使得之前从维扬府通往淮西的水陆通道,也都置于淮东的控制之下。
    如今淮东与江南七府、两浙及闽东等地之间的物资商流,过税降到“三十税一”的低水平,这是林缚给江南七府实质的好处,江南的粮铁价很快就滑落下来,民众都获得实惠,局势平稳了许多。
    可是,在江宁厘金局的控制之下,运往淮西、池州等地,税率立马提高到“五税一”的高位,铁器、骡马耕牛的过税厘金更高。
    要扩大屯田规模,必定需要大量的农具、耕牛以及种粮,比之以往盐商势力控制之下的维扬府,淮西此时要购入这些物资,至少要多付出近四五成的金银——盐商子弟逃来淮西所携金银,大概撑不了多久,就会给耗光。淮东的阴狠,直叫人生出许多的无力感来。
    淮西也有铁煤,也可以开山挖掘,但首先要将淮山之中的残匪清剿干净,另外开山挖矿前期投入也是巨大。
    除屯田之外,淮西戎马的兵甲军械战船,以后都要自筹。
    就算工部所辖的工坊没有在战事中给摧毁,淮东也断不成能将精良兵甲送到淮西来。
    淮西戎马、眼下是兵甲齐全,但没有储蓄。一旦产生大规模的战事,兵甲弓箭消耗极大,淮西要自行打造兵甲进行弥补,一缺铁料,二缺工匠。
    元翰成与刘庭州坐在廊檐下谈淮西军政,越谈越寒心:若是有十年八年的时间,也许能慢慢的将这些事情理顺过来,但淮东会给他们十年八年的时间吗?燕虏会给他们十年八年的时间吗?
    要是十年之后,淮西、池州、湘潭、荆湖都还是这般样子,怕是没有人能阻挡林缚废帝自立了……
    董原往信阳视察水情,今日不克不及返回,刘庭州与元翰成也就离开硖石山大营,回寿州城去。
    寿州城这边,大雨早就歇了,刘庭州与元翰成车马进城,赶巧有驿骑从东南面驰来。
    刘庭州截住驿骑,驿骑禀道:“崇国公、枢密使日期前取道洪泽浦去了庐州,着令淮西遣人过去商议军政要务……”
    董原不在寿州,林缚的令函,自然是刘庭州来接收,他拆开来看过,又递给元翰成,道:“枢密使在徐州都停留了一个月,去了庐州才想到要我们这边派人去参议军政,难不成抵抗燕虏就是徐州能一力承担?”
    北燕眼下着力攻取关陕,使得两淮及南阳的压力大减,陈芝虎在河南就五六万军力,单单打南阳或河中府都不敷,自然难以对南阳、河中府以及淮西都形成什么威胁。
    “许是要解决襄樊长乐匪?”元翰成问道。
    趁着东虏无力南顾,淮西、南阳以及荆湖全力攻打罗献成,消除襄樊地区的隐患,也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事情。
    刘庭州对军事要比元翰成熟悉很多,摇了摇头,道:“难,没有钱粮,大军如何开拨?”
    大军开拔,不要等要大打出手,就会牵涉到驻营、后勤补给等诸多问题,消耗将远跨越日期常驻军——永兴帝东归江宁时与淮东所谈妥的,是卫戍防区的钱粮,戎马离开防区作战,则需要江宁另支钱粮。也确实需要另支,淮西当前的钱粮军资储蓄,根本就经不起战事的消耗。
    户部财务紧成那样子,短时间里,哪里能再额外支出几百万银子去打罗献成?即使有些宽裕,林缚必定也是要首先限制奢家在江西扎下根脚。
    平定了闽赣,即使叫燕虏占了襄樊,还能划江而治;闽赣依旧是占了江宁之后的淮东的心腹大患。
    驿骑传信,刘庭州就与元翰成直接去衙衙见丁知儒,要丁知儒派人去追董原,告之林缚在庐州相召之事。
    林缚好歹是枢密使,来函相召,淮西这边总也要派人去应付。
    丁知儒却是有想要找刘庭州相商:“淮东在徐州招募流难以为屯卒,不晓得消息怎么传到这边来,寿州这两天有数十户民弃地东逃,这桩事不克不及不察……”
    “哦!”刘庭州蹙着眉头,也觉得这事非同可,与元翰成坐下来,问清详细。
    林缚很早就在淮东大规模扩行减租减赋新政,兵卒家属的优侍更多,战功、伤残抚恤甚厚,这也是淮东军战力最核心的包管——淮西没有这个条件去学淮东。
    不过当世消息闭塞,淮东、淮西各成体系,相互间消息传播更加滞缓,要是这边民众在正常情况下还弃地东逃,那就很可能是淮东在里面拆台,故意派人潜进来散播消息、蛊惑民众。
    “往徐州标的目的还好一些,究竟结果给洪泽浦、淮河盖住,要是淮东在庐州也大规模的招募流民屯种,条件比淮西要好许多,就有些头疼了。”丁知儒道。
    沿东淝水而上,就是庐州,庐寿相距不过百余里,中间除低矮的丘山相阻外,没有其他的天然障碍。
    这眼下河南是完全的残了,淮西好不容易聚起来一百二三十万人口,也是淮西将来立足的根本。要是这些人不安于淮西,继续往南流动,淮西将会更羸弱。
    丁知儒把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抛出来,叫刘庭州、元翰成坐在那里大感头痛。
    派兵卒封锁边疆吗?那淮东也正好同时在庐州、东阳北侧广筑城垒,淮西哪有这个资源现在就跟淮东搞军事匹敌?
    “淮东总不克不及欺人太甚,实在不可,我去庐州。”刘庭州道。
    董原怕去庐州给扣下来难再返回,刘庭州倒没有这个担忧。
    “还是看副使什么意见吧……”丁知儒也不晓得刘庭州去庐州能起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