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664章

枭臣-第664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短一天多时间里,就能打得大溃啊!
    奢飞熊心痛如绞,待富阳一万精锐点齐后,乘浙东水师残部战船连夜进发,于十六日凌晨奔赴浦阳江口,得知会稽城已然失陷。
    奢飞熊所率仅一万精锐,而会稽境内一片hún乱,也不晓得山yīn、诸暨两城有无失陷,还有多少兵马可用,但淮东军能轻易送两三万步卒渡入曹娥江进入西岸。
    想以快打快,从有防备的淮东军手里夺回会稽城,可能xìng甚微,奢飞熊只得率部先避入萧山,等候从婺源、淳安、临水的援兵过来……
    而在十六日入夜前,敖沧海率九千精锐沿曹娥江而下,从老塘浦渡江进入西岸,镜湖南岸驻营;而浙东行营约三十营步卒主力,也都渡过曹娥江进入西岸,以会稽城为中心,沿镜湖北岸,向浦阳江进逼。
    会稽县乃会稽府首县,府治所在,与山yīn县隔镜湖而峙;北接萧山县(在战前,萧山隶属杭州,与杭城隔钱江相望);镜湖以西,有浦阳江从上游诸暨流下,汇入镜湖,出镜湖往西北流去,汇入钱江;浦阳江口往上,即是富阳地界。
    若以浙南地形作比较,会稽就好比乐清城。
    淮东军进占乐清之后,浙闽军在浙南的兵马就给分割成永嘉与台州两部,要从西边翻山越岭多走三四百里山路才能相互援应——淮东军占据会稽城,一旦成功将浦阳江切断,浙闽军在浙西的兵马,就只能走钱江上游的桐庐,从水急流浅的兰溪江溯水而上,从衢州借道,才能进入东阳县,同样要多绕三四百里路;要进一步接援到山yīn县,还要从诸暨借道,还要多走一两百里狭道。
    更何况,会稽城失守之后,除浦阳江上游的诸暨之外,山yīn、萧山会直接沦为战区,每年要损失四五十万石的粮赋收入。仅六月过后的夏粮收入,就要损失十七八万石米粮——老塘浦之败,才真正令奢飞熊及浙闽军诸将感到切肤之痛。
    奢飞熊无法去指责老二的用兵得失,但他晓得会稽不能失。
    截止到二十二日,集结于萧山的浙闽军兵马包括浙东水师残部约近四万人;同时奢飞虎也从东阳县调兵,经诸暨进入山yīn,使得浙闽军在镜湖以南的兵力增加到两万有余。
    但同时,淮东军在陈渍、张季恒所部抵达后,进入曹娥江西线的兵力,仅步卒就达到六十营三万六千余众,还不包括林缚紧急从明州、昌国等地调来协助守城寨的辎兵两万余众。
    由于从老塘头要挖开贯通镜湖与曹娥江的水道非数日能成,靖海第三水营毅然通过牛拉马拽的笨拙方式,在数日时间里,将百余艘战船从曹娥江硬拖入镜湖,使得三营编制的水军得以进入镜湖,能够配合镜湖南北两岸的步卒作战。
    由于会稽境内的镜湖水位本身就浅,集云级以上的大型战船,也无法进入镜湖作战;而艨艟舰这类的中小型战船,即使是覆铜甲的朦艟舰,空船净重也就两万多斤,动用二三十头牛或上百名辎兵一起用力,从浅淤的河道硬拉过去,也不是什么难事。
    真正的会稽之战似乎才要一触即发。
    ************
    淮东在会稽境内的兵马分南北两营,南营以敖沧海为主将,以长山营三旅九千精锐步卒为主要战力,在老塘浦以南筑营,以备浙闽军在山yīn的兵马。
    北营林缚亲自主持,集结包括唐复观、张季恒、陈渍、韩采芝、陈魁立、左光英诸将在内,包括崇城步营两旅精锐、浙东行营军三十营步卒以及靖海第三水营三营水军,以会稽城为重心,沿镜湖北岸筑营,以备浙闽军在萧山集结的兵马。
    林缚临时将府衙征用为行辕,夜深之时,官厅里灯光通明——战事一兴,除了兵事之外,粮秣、军械输送,最是累人。
    梁文展也赶到曹娥江西岸来,与高宗庭、叶君安等人连夜不休,在行辕官厅里处置政务,勉强将会稽的形势稳定下来。
    城外战鼓擂动,萧山集结的浙闽军不停派兵向会稽境内渗透试探,小规模的接触连日不断。要尽快开掘出贯穿曹娥江跟镜湖的水道,但时为炎夏,江湖水盛而雨频发,挖掘河道远不及秋冬枯水季便利——此趟收复会稽,暂时并入明州府管辖,静宁地方,甚至能让地方势力迅速为会稽战事出钱出力,梁文展还有诸多工作要做;叶君安代林缚草拟好给江宁奏报会稽战事的折子,高宗庭先看过,觉得无碍,与叶君安一起到偏厅来见林缚。
    林缚说是躲在偏厅里研究兵事战形,高宗庭过来一看,差点气笑,林缚早就歇下力,拉傅青河对案而坐,手谈消遣,棋盘上已经下成残局。
    内典书宋佳穿着一袭素衣,坐在林缚的侧后,拿着团扇替他扇风。
    “折子拟好了?”林缚看到高宗庭与叶君安走进来,捏着棋子停下手来,将叶君安代拟的折子接过去,示意他们坐下等候。
    军政事务日益繁重,紧张时,每天从林缚这边直接传出的令函就有十数封之多,以及各种信件,都是典书要承担的责任。
    高宗庭善谋略,但日常繁琐政务都压在他头上,压力也是极大。故而林缚这趟将有四明先生之雅称,擅政务谋算的叶君安调到身边,分担典书之职事,也算是将作为浙东地方势力代表的叶君安正式列入淮东核心人物。
    叶君安写一手好文章,林缚看过一遍他所草拟的折子,说道:“道墟埠之挫,教训深刻,军司内部要总结;但毛腾远死于战事,向朝廷请功,不宜将他漏去……傅叔,你觉得呢?”林缚将折子递给傅青河。
    常理说“兵贵精而不贵多”,林缚也一向走精兵策略。
    但除了精锐战力用于战事攻坚之外,随着淮东控制区域的扩张,还需要大量兵马卫戍地方。
    林缚单独设置行营军,hún编水步骑诸兵种,作为卫戍地方所用,但在投入的兵甲、军械、马匹等资源方面,都要逊于军司直辖的精锐战力。
    林缚实际是将行营军定位于军司直辖的精锐战力与工辎营之间的次级兵种存在。
    这也能保证淮东能更合理的配备军事资源。
    依照林缚的设想,行营军主要责任是卫戍地方,在重要战役上,配合军司直辖精锐战力作战。这次为了配合陈西言将董原调出浙北,林缚在准备不充足的情况,很突然的调兵进入曹娥江西岸作战。
    无论是长山营还是崇城步营两支精锐,都来不及调动进入预设,林缚只能完全让浙东行营军顶上当进攻的主力。
    事实上,林缚不仅优先将兵甲、军械供应军司直辖精锐战力,也优先将优秀的将领编入军司直辖,行营军将领则多少有些良莠不齐。
    唐复观是从东闽战事里成长起来、素来给虞万杲依重的优秀将领,甚至随他从建安军残部一起投附淮东的诸多部将军事素养也很过硬,毕竟是尸山血海里成长出来的将领,总不能差不到哪里去。
    韩采芝、陈魁立出身上林里乡营,又随流民军征战天下,最终投附淮东。在流民军里,他们军事上的素养,实要逊过张苟、陈渍,更不能跟孙壮、刘妙贞相比了。
    左光英原是在地方上捕盗捉贼的武官小吏,在浙南抵抗军里,势力最弱。当时淮东不给刘文忠、叶肃所重,只能尽力拉拢左光英,左光英也得以成为浙东行营军的重要将领。而实际上,左光英麾下李白刀、耿文繁两员部将,倒是更引起林缚的注意,有意加强培养。
    毛腾远本是投附奢家的明州府校尉,正由于他的投附,淮东军才能在去年春后刀不血刃的拿下明州府城。战后叙功,也是拉拢、取信地方,林缚将毛腾远列为四校尉之一,也没有将其部属解散,还由毛腾远率领。
    种种因素,造成即使在浙东行营军之中,毛腾远所部战力也是最弱的现实。
    在瞬时万变的战场上,毛腾远在击溃最初拦截的守军之后,看到又有援军奔袭而来,意志不够坚定,出现犹豫,未能果断将兵力展开而遭致惨败,细想想,也不是那么令人意外。
    要追究责任的话,林缚也难脱其责。林缚就当时诸部所处位置进行部署调整,而没有认真去考虑诸部之间的战力差异,也是考虑不周。
    毛腾远战死不说,三千余卒大多数人都没有接战,就在hún乱中给赶下曹娥江。
    幸亏有战船正掩护侧翼而运兵木船也没有远去,及时参与搜救,才避免三千余卒淹毙曹娥江的惨剧发生。但即使如此,也有六百余卒来不及搜救、溺水而亡,而往道墟埠逃散的兵卒,也在hún乱中给杀两百余人,浙东行营一旅编制近乎给打残,殊为可惜。
    道墟埠之挫,因素很多,林缚也不会将责任都推到毛腾远一人身上;再说毛腾远亡于此役,当世有讲究“入土为大”的规矩。
    傅青河大略看过叶君安拟的折子,说道:“请功折子是不能将毛校尉漏了,不然会寒了人心……”
    “我这就去添上……”叶君安说道,他因与毛腾远同出明州地方,为避嫌,才刻意将毛腾远的名字从请功名单里漏掉,毕竟道墟埠之挫,也败得太难看了些,很难替毛腾远推脱责任。林缚亲自说添上毛腾远的名字,叶君安自然照办。
    叶君安拿着折子去修改,林缚又拿起棋子,继续跟傅青河下棋,还与傅青河、高宗庭分心说事:“这一战,我们赢得有几分侥幸啊,看来以后我们要坚定在正面战场投入精锐战力作战的决心……”
    “也是,要是韩采芝所部在湖塘头抢滩受阻,第一次渡江很可能就无功而返。”高宗庭说道。
    林缚说道:“我打算对浙东行营军进行进一步的调整——调唐复观任崇城步营副指挥使,将进入会稽的陈渍、张季恒所部都调给他统一指挥;提拔冯衍、黄祖禹二将为指挥参军暂代旅帅职,调陈白刀、耿文繁二人及所部加强冯衍、黄祖禹两部战力,各任营将,将在会稽的崇城步营扩编到四旅二十营,这样我在北营也有一部能直接调用的精锐战力存在……”
    “不等这一战打算再调整?”傅青河问道。
    “奢家两位公子在会稽集结的兵力,不足以强攻我,”林缚笑道,“我在会稽集结的兵力,也不足以强攻他们——难不成他们还要指望我这时候将兵马拉出去跟他们野战?如今情形,无费是耗着,他们能耗得过我不成?”
    “得了便宜便应要卖乖,”高宗庭说道,“于镜湖之北,会稽地势要远重于萧山,守军在会稽城储备军粮达十万石,萧山所储,就应该远少于此数;如今奢飞熊率四万兵马集于萧山,军粮会很快耗光——到时且看他们动作即可!”
    '  '
第136章 屈意逢迎
    时至六月下旬,正值伏夏天气,江宁城如蒸如烤,站在东华门外,远远的看去,城头似乎有热汽蒸腾而出,使壮哉巍峨的东华门城楼看上去也有扭曲。有闲来好事者将鸡蛋磕碎抹晒石上,须臾间即熟。
    除了河畔柳荫偶有行人歇脚外,东华门外的驿道半天都看不到车马的影子经过……
    这时候,远远的腾起烟尘,虽隔着远还听不到声音,但有经验的守城老兵晓得有快马从远处驰来,心想:这么热的天气,还如此纵马而行,便是人吃得消,马也吃不消。
    五匹快马由远驰近,蹄声急于奔雷,五人皆是褐甲挎刀、背负大弓,兜鍪系了一圈青黑带子,甲下着土sè兵服,是从外地进京的传驿快骑——看着驿骑来势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