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512章

枭臣-第512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东目前也要进行大规模的兵甲、军械储备,以备将来大规模扩军所需,暂时还不会大规模的将淮东兵甲运来淮东贩售。
    儋罗岛一役,除近七千名战俘外,淮东军还获得兵甲军械共两万余件,倒是没有必要费神运回去。
    高丽人之前也想打赢这一战,后期渡海来援的兵马,都是从关内郡、山南郡抽调的精锐步卒,兵甲坚锐。
    林缚只是将三千杆枪矛还给海阳郡兵,好东西都留了下来。特别是铠甲、弓弩、优质钢刀等,只给儋罗分了少许,多余的则打包卖给佐贺氏、近乡氏两家。。。
    将这批缴获兵甲卖掉,得银二十万两,差不多足能弥补这次跨海东征的军资开销。
    ***********
    “九州北的海寇势力,差不多有十五六家,你左家不是最大、最强的一支,便是壹岐岛的雷征明,麾下战船、兵马就与你不相上下,你知道我为何属意你来担任这个东州都督?”林缚站在济州港的长岬上,眼睛望着远处湛蓝的海面,与身侧的迟胄说话,赵虎、林景中陪在左右,更远处则是武卒戒备着,防备不相当人等靠近。
    “迟胄愚昧,只知对制置使的载培感激不尽……”迟胄说道。
    壹岐岛是不弱于南五岛的一支势力,但夹于对马岛、五岛与九州岛之间,近乡氏也明确表示放弃暗中支持壹岐岛,雷征明手里即使有近两千寇兵,又能有什么出路?
    雷征明最终选择投附佐贺家,迟胄也没有什么好难过的,毕竟雷征明手下的寇兵要多过东州兵,让他并入东州,迟胄还担心会有客大欺主的威胁。。。
    “若非形势所迫,我知道你不会甘心沦为海盗,”林缚说道,“与其他海寇势力以劫掠劫生为不同,你有经营南五岛的心思。雷征明除了两千寇兵、除了壹岐岛这个海盗窝之外,他还有什么?南五岛除了三营兵马外,你十数年来,从两浙、广南、江淮沿海陆续吸引贫户两千余户充实南五岛,这份心思是雷征明远远不及你的……”
    “什么事都瞒不过大人的眼睛,迟胄漂泊湖海半辈子,也不愿跟随迟胄这些年的兄弟们,到最终没有着落,却捞个身首分尸的下场,所以从迟胄到下面的兄弟,对大人都十分的感激……”迟胄恳切的说道。。。
    之前是慑于淮东军的威势以及林缚刻意提拔的恩情,迟胄对林缚怀有敬畏之心;这时候只是心里深藏的心思给林缚认同,迟胄心里又是另一番感受。
    对林缚称呼,也从“制置使”改为“大人”了,看到淮东军司如此的欣欣向荣,迟胄也有融入淮东的愿望。
    东州之地,说起来大不过一县,又处群狼环伺之间,只要投附淮东能保迟家富贵,东州之主当不当,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
    “佐贺家的事务,我不便多嘴;东州还是以扶桑人为主,这趟有近两千战俘给东州,我希望你能好生安置他们。”林缚也不多说,言尽于止,迟胄能领会最好,不能领会,日后还有手段。。。
    “谢大人提点。”迟胄倒是心有灵犀的回道。
    林缚也不管迟胄是真懂还是假懂,海东地区当前的权力格局对淮东最为有利,他还不能直接招揽迟家,岔开去说其他事。
    过去十数年,迟胄从内地招附流民以实五岛,才不过两千户。相比东州境内约一万六千户的扶桑人,内地迁户的所占比例很少。
    高丽人的两千青壮战俘安置好,就相当于往东州境内迁入两千户外来移民。在削弱东州地方豪族势力的同时,事实上也能在相当程度上减弱佐贺氏对松浦、平户地区的影响。
    “我离开海东后,赵虎便是海东行营守护、林景中是济州巡检司巡检,你若有什么事情,他二人都能替我拿主意”林缚说道。。。
    “我晓得。”迟胄说道。
    ************
    为了保证淮东对海东地区的影响力,为了保证淮东对海东商路的垄断,也为了应对来自高丽的军事压力,林缚必然要在海东地区常驻一支精锐战力。
    自三月下旬以来,林缚从亲卫营抽四营甲卒、从第二水营抽一营水军,从骑兵抽一哨披甲轻骑组建海东行营军,主要驻扎在济州城,由赵虎出任海东行营守护,总揽淮东在海东地区的军政事务。
    战前,淮东在济州驻兵仅有四百人不到,组建海东行营后,驻兵总数将近四千人,扩编近十倍。
    迟胄随后告退,长岬上留下赵虎、林景中陪同林缚看那夕阳。。。五六年前,谁能想到上林里三个毫不起眼的青年,今日仅掌握这些的权势?
    “我明天就回淮东了,这边就交给你们二人了,”林缚说道,“高丽这步棋,东胡人迟早都会走的,津海粮道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我们甚至要认真的去考虑燕京被破、东虏铁骑推进到黄河北岸的情形,海东实是淮东的命脉,你们在这里一定要谨慎经营”
    赵虎、林景中都觉得肩上压力不轻,认真的听林缚详说经营海东的策略。
    “内地不是只有淮东一地能与海东商路相接,”林缚说道,“海东行营除了要严厉打击从闽浙而来海东的私商外,没有名义公然阻拦从平江府、山东及河间府出海的海船来济州进行贸易。实则上,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过来。不过有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淮东地区输出的生丝、茶铁等,都由集云社进行专营,也许后期可以让黑水洋船社参与进来,那等到以后再讨论。二是从其他地区运来海东贩售的生丝、茶铁,进行三到六成的实物抽分,生丝及丝织品为六成。三,除集云社与黑水洋船社外,海盐对其他海商一律实行禁运。四,从海东地区购买的马匹,一律只允许运往淮东贩售。我暂时想到四点,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上就是,尽可能一起想周全了,要向海商张榜公告,不要朝令夕改……”
    生丝这种高价值的货物,运往海东地区的利润最高,差不多有二十倍的厚利。一艘海船装上四百担生丝运到九州岛,就值十六万两银子。
    林缚不能费尽心思的打通海东商路之后,却让海虞陈氏等势力从中分得最大的好处。毕竟对陈氏等势力来说,造海船出海,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
    战前海东地区通过海盗、私商贸易,每年从内地大约引入三四千担的生丝及丝织品,才维持这么高的价位。海东商品打开之后,不加控制,生丝贸易量很可能会成倍的增长,价格自然也会大幅下滑。
    为了保证淮东的利益,保证淮东能从海东商路获得足够的养军之资,对暴利商品,在厘税之外,进行额外的高比例抽分,是必然要做的。
    林缚真要有能力将海东地区的贸易一条缝都不露的严密控制起来,仅生丝一项,淮东每年获利就能达到一百万两银以上。
    这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奢家在控制闽浙大部分区域之后,从明州、晋安到九州岛南部地区鹿儿岛的海上商路也就打通了。
    海东行营的另一重任,就是打击、封锁这条商路,限制奢家从海东地区的海上贸易里取利。
    '  '
第42章 回崇州
    四月十八日的鹤城热闹非凡,东征船队已经抵临长山岛,哨船先一步进港,就没有必要再封锁消息,鹤城民众都已经知道制置使今日将率东征大军抵临鹤城。
    普通民众浑浑噩噩,不关心国事,但迁来鹤城者,多受过流离之苦,好不容易安顿下来,对战事颇为敏感。
    大越朝近十数年来,给东虏欺压得连口气都喘不了,淮东军司能跨海东征、打得背信弃义投降东虏的高丽人丢盔弃甲,鹤城民众自然大有扬眉吐气之感。
    从消息传开之始,鹤城内外便如过节一般,洋溢着一股子难以抑制的兴奋欢腾气氛。
    信船午时就抵达进了河港报信,不过鹤城东部海域有一道黄沙道,船队要从狭窄的黄沙嘴水道穿进来,耗时颇多,林梦得、秦承祖、孙敬堂等人也只能在塘堤上耐心的等着。
    朱艾、张苟今日恰好回鹤城公干,也与韩采芝一道到港口来迎接东征大军回师。
    日头西跌时,终于看到帆桅露出海面,人群欢腾呼叫,顿时沸反盈天的热闹起来。
    其时正行东南风,船行甚疾,排风鼓疾,片刻之后,整队舰队就出现在视野里。
    东征出海时,朱艾、张苟都不在鹤城,之后鹤城都没有大规模的水营船队集结,第一水营的主力整个冬春都驻守在嵊泗防线上,这还是朱艾第一回看到如此规模的船队
    事实上,第二水营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战船与兵卒给编入海东行营留在济州,加上伤亡,东征军返回时,规模缩小了约一半。
    即使如此,以三艘津海级战船、十艘集云级战船为主,包括运兵船、运马船以及同行返回的货船,整个船队将近一百艘船,总运力将近十万石。如此规模的船队,出现在视野里,仿佛一座浮游而来的大岛。
    林缚负手站在船头,眺望远处的鹤城。
    相比较鹤城,从鹤城往东延伸的捍海堤仿佛一条蛰伏的巨龙,更为雄伟壮观。
    “他们留在崇州,动作也不慢啊!”林缚眯眼看着捍海大堤,跟周普、葛存信笑道。
    历时半年之久,江门到鹤城段的捍海堤初步建成,堆土高一丈六尺,底宽三丈、顶宽一丈四尺,从鹤城往东南延伸到江门,将近百里长。
    从江门到清江浦南岸,整个捍海堤修下来有三百里长,计划是两年之内建成。江门到鹤城为南段,准备最为充分,此时才算是初步建成。接下来,还要在堤顶筑驿道,移种固堤柳树,在堤外还要种培植大量的防风防海林带。
    整个淮东地区从五月起就要进入梅雨季,一直到九月仲秋,都是多雨季节,而且夏忙秋种,差不多也都集中在这半年里,无论是工时还是人力,都不如冬春季充足。
    以这个计算,南段捍海堤的修造速度比计划中要慢了些,主要也是受元月大潮灾的影响。
    但是这个建造速度要传出来,却足以令江东郡司及工部的官吏吓掉下巴。
    刘庭州要算一员能吏,在盐渎任职时,就筹划着要修捍海堤,对修堤很熟悉。年前林缚在崇州召集诸官议修堤事,刘庭州就盘算着林缚要能在三五年间将捍海堤修成,就算了不起了,根本没有想到三百里捍海堤真能在两年里修成。
    当初工部侍郎陈钟年征三十万民夫修黄河大堤,工程量甚至不足南段捍海堤的一半,折腾了半年多时间,却折腾出修堤民夫大乱来。
    鹤城港也有内港、外港之分。以河闸石坝为界,石坝外为外港,是海港;过了河闸便是运盐河,南岸即为内港,是河港,鹤城内还有城港,要从北水门进去。
    由于海船都有高桅,能过河闸,却过不了城闸,林缚的座船也只能在河港驻泊。林缚与周普、葛存信等人登上岸,与留守崇州前面迎接的林梦得、秦承祖、孙敬堂、孙敬堂、胡致庸等人见面。
    即便朝廷及江东郡司对东征之事淡漠,但林缚东征得大捷而归,对崇州、对淮东也是一桩天大的喜事。再说林缚离开崇州已有四个多月,留守的官员,能离开的,差不多都到鹤城来迎接;提前知道消息的崇州士绅,也都赶过来相迎。场面十分的热闹跟壮观。
    百多人里,朱艾与张苟也轮不到说话的机会,他们仅仅是来凑热闹的。待韩采芝随林缚及其他迎接的众官员进入鹤城,朱艾与张苟便打算先回工段去。还有一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