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407章

枭臣-第407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梦得脸上有苦色,他一向认为,比起雄奇伟峻之构想,手里的银子才是最坚实的基础。
    由不得林梦得心痛,林缚转头就对他说道:“我打算将战俘都编入工辎营,鹤城寇兵降后,工辎营的规模将扩大至八千人,补给按辅兵降一等供应,暂不计饷资,我打算让敬堂领工辎营,但是更大的压力是在你肩上……”
    “我能说什么,总不能挖坑填之。”林梦得无奈说道。
    “……”林缚笑了笑,不理会林梦得的怨念,跟孙敬堂说道,“一军得以竖立,必以基层武官为骨架,这也是我在崇州建战训识字班的原缘。将作为骨架的基层武官都抽出来另外监押,普通的晋安老卒对奢家或许还有依念之情,但也有限。我从各营抽旗头、伍正百余人给你,补入工辎营为都卒长,以为工辎营的立军骨架。但是你要记住几点,对这些战俘可使劳役改造之,但不得轻慢、侮辱之。你对各都卒长也要循循善导,不要在工辎营搞对立。愿为崇州效力者,做工役积极不怠慢,需奖赏之,可拔擢为伍正、旗头以为表率。立军与改造战俘的道理没有绝对的隔阖,馒头与大棒尔——工辎营筑塞修路之余,简单操训也不能停,日常之时,需多宣扬奢家之恶、崇州之优待。这些战俘用好了,另有奇效。”
    孙敬堂点头应承,神情却颇为凝重,不觉得他要承担的担子比林梦得轻。
    若能顺利使困守鹤城的两千寇兵弃械投降,工辎营要接管的战俘将达到七千余人,超过江东左军扩编后的战卒兵额。
    这些战俘时,有部分是江东、两浙出身的海盗,更多的是忠于奢家的晋安老卒。
    立国之初,东闽可以说是蛮荒之地,才立晋安、建安、泉州三府,八姓入闽后,才使得东闽在两百余年时间里得到真正的开发,所以八姓在东闽的影响力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换成李卓只怕也不敢将七八千战俘集中起来当作苦役使用,万一出乱子,将是大乱子,很难收拾。但对底子极薄的江东左军来说,这么多的廉价青壮劳力,又不能不用,编入工辎营也许是最好的手段。
    一是能以军队的严格手段集中管制,二则工辎营多随驻军运动,若是生乱,能够及时调驻军镇压。至于林缚所说的奇效,孙敬堂这时还不管奢想。
    从军山下来,林缚就乘船直接到东衙,并没有时间急着上山去。
    由于吴梅久告病不出,而战事也刚刚进入相持阶段,崇州县诸多事务还都集中在东衙署理。
    外线战事如火如涂,崇州秋粮征收却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此时已经顺利完成。
    减免丁税以及各种人头摊派,崇州县少了一大块损失,但是半年以来的清查田亩,使得崇州入籍田亩数激增近五十万亩,达到二百万亩,这一块能增加很多的收入。
    但是等秋粮征收上来之后,田赋收入还是远远超乎之前的预测以及大家的想象。征粮及折赋银以米粮计总数达到十八万石——今年夏秋时涝灾比往年要严重,而此前崇州县正常年份的田赋丁税年总收入也只有七八万石。
    清查田亩,打压隐户、隐田的地方乡豪势力是重要因素,四月崇城被屠,旧有官吏一空,补选官吏都能尽职任事,极少贪鄙从中盘剥是一个因素——归结到一点,就是林缚将控制崇州的触手已经深入到崇州的每一个角落。
    除了秋粮正赋之外,以运盐河、西山河等崇州境内主要河流为中心的公田清查也基本结束,查得公田二十四万亩。
    这些公田虽绝大多数均为易涝废地,罚租赋以下田计,但是累租以年收成的三成计算,累计罚征五年,也得米粮及折赋银共计三十六万石——那些侵占公田的崇州大户这次算是给彻底的狠狠的抽了一次血。
    江东左军在军事上所获得的巨大胜利,也压制了崇州境内以及郡司可能跳出来的反对声音。
    此外最大的一块就是屯田及公田的田租收入,林缚率江东左军进驻崇州,通过彻查通匪案,清查僧院寄田,使崇州入籍田亩大增的同时,也获得大量直接归属江东左军的屯田。
    这些屯田加上清查出来的公田总数超过四十万亩。这些田虽说以薄产的中、下亩为主,林缚在崇州开展的减租、减赋运动,又使收租比例降至三成,但这一块也凿凿实实的为江东左军提供近十二万石的秋粮收入。
    普通官吏只知崇州秋粮正赋为十八万石,就已经瞠目结舌,而林梦得、孙敬堂、孙敬轩、胡致诚、胡致庸、李书义、李书堂等少数人却清楚这次秋粮征收的实际入仓数达到六十六万石——换作别人知道这数,怕是舌头都要吓掉了。
    即使把罚赋部分扣除,秋粮收入也达到三十万石,加入夏粮,崇州县一年租赋收入将超过四十五万石粮,折银超过二十万两。
    加上江东左军在崇州的其他产业,以一县之地供养一万精锐还将绰绰有余。
    林缚对这样的结果并不觉得意外。
    东闽多地,有“九山一地”之说,奢家最鼎盛时,控制东闽大部分土地,若以良田计,实际还不如海陵一府很多——奢家能供养十万精锐在东闽跟李卓相持了十年。
    拿奢家经营东闽的标准来计算崇州的潜力才是适宜的,关键是要有能力将崇州的潜力挖出来,不使税源流入乡豪大户以及贪鄙的官吏手里。
    '  '
第120章 兵户总册
    (第二更,求红票)
    林缚回东衙,先接受县里普通官吏的道贺,了解秋粮征收及筑城工事的进程,之后就摒弃杂人,只留林梦得、秦承祖、孙敬堂、孙敬轩、胡致庸、胡致诚等人,便是李书义、李书堂也拿杂事遣开。
    这时候,林梦得亲自捧来一大摞册子,说道:“以屯田、公田安置流户,在户籍田册之外另行造册,与西沙岛安置民众合并一册,实计流户两万六千六百二十七户,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丁壮男子四万五千七百三十一人。此事甚秘,抄录者皆为可信之人,也只是各录一册,总册除在座诸位,只有我与子昂、傅先生见过……”
    最上面的册子写着“流户总册”四字,林缚拿起来翻了翻,说道:“与屯田册子一样,各处只存分册,总册藏入山间,不为外人道也……想来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这一摞册子的分量,也知道我为何一定要在年前行清淤之事。”
    秦承祖长年守长山岛,这边的事情参与并不多,甚至不知道这边的工作做得如此之深刻、透入,林缚之下,林梦得等人的内政之才也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这些册子统计的是安置流户详细,与屯田、公田之细账一样,可以说是比江东左军支销公帐、内府库藏详细更机密、更见不得光的文件——这些册子要是落到政敌手里,给林缚按个意图谋逆的罪名都足够了。
    林缚在崇州清查所得屯田、公田,均佃于流户耕种,又在屯田、公田之上,率先推广永佃权,使佃种屯田、公田之流户能在崇州落根,又推动减租、减赋、减免丁税及人头摊派诸事,使这些流户直接受益,江东左军兼之能积极救济灾事,使其能借薄产之田勉强生存于崇州……
    这两万六千六百余流户实际要远比崇州当地民众,更依赖于江东左军,也更忠诚于、更拥护江东左军。
    江东左军集流民而成军,根基就建在西沙岛流户之上,这一摞册子,明面是“流户总册”,实际是江东左军的“兵户总册”,是江东左军在崇州基业的根本,也是林缚要另行造册的根本。
    这些册子的厚薄,决定了江东左军的潜力,也是指导江东左军诸项军政事务的根本,当然是一等一、绝不能入外人之眼的绝密之物。
    林缚揭过流民总册不提,又与诸人商议起迫切要立即开展的清淤之事。
    占领嵊泗诸岛对崇州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使崇州成较为安全的内线。
    只要生产不受大的影响,崇州一县的夏秋粮正赋年收入将达到三十万石以上的水准,江东左军能从中获得超过二十万粮的养军之资,这是朝野官员所不敢想的数字。
    除此之外,总数超过四十万亩的屯田、公田,沿运盐河、西山河等河系分布,也将是江东左军最重要的军资来源之一。
    这些多为易涝、薄肥的中下亩,可种耐涝的水稻(产量也低),但无法在秋收后复种小麦,安置流户耕种,以三成租赋计,考虑各种灾免,一年打实了也就能获得十万石左右粮租收入。
    运盐河清淤之事,利在通航大船,使崇州外围地形因开阔河道通行战船而具有攻守兼备的战略,使鹤城、九华、崇城、江门四地浑然为一体、水陆相通,军事上的意义自不成言,另一种重要的意就是排涝减灾。
    运盐河因百年失修,积淤严重,而崇州北境又缺少能排涝的大河,崇州每年进入四五月就是多雨季节,使得崇州北境的灾情达到“十年九涝”的程度。葛司虞计算过,实施清淤之后,运盐河排涝能力将提高四五倍之多,基本能消除北面的积涝灾情。
    清淤运盐河不仅能使崇州北境的农田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提高夏秋粮正赋收入,而清淤所挖出来上千万方的河底泥,对农田来可以说是肥力极足的珍宝,通过排涝与积肥、填土堆高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更能将沿运盐河两岸分布的大量公田、屯田改造成夏稻秋麦复种的中上等良田。
    除了能大幅度改善佃种屯田流户的生存条件、使他们更加紧密的依附、拥护江东左军外,也能直接成倍的提高公田、屯田所能提供的租赋收入。
    由于清淤运盐河对江东左军扎根崇州的意义如此重要,正如嵊泗诸岛是必守之地,运盐河也是要赶在年前必须要动手清淤的。
    这些事情做好之后,林缚与江东左军才算是在崇州真正的扎下了根基。
    秋粮收入如此之巨,又从地方大户头上狠狠的收刮了一大笔,折赋银总计达三十二万两,但是新增秋粮收入都要用于清淤运盐河一事上,甚至还从公账上额外拿出八万两出来补其不足,也难怪林梦得脸上依旧是愁云密布。
    公帐收入要得到改观,必须要等到明年夏秋粮征收之后,那时才可能稍稍的缓一口气,眼下糟糕的账面看一眼都觉得有跳江的冲动。
    虽说十月中旬集云社从江宁河口以及江、津海粮道分肥得银六万余两,但是扣除筑城、清淤之资,经过这长达月余的战事消耗,公帐上就剩下六万两银子不到。
    虽说缴获了大量的兵甲、战船,也只是说以后在兵甲及战船投入上能少花些银子,但不能使眼下的究迫有所改观。
    与海虞陈家的兵甲以及联兵交易,也仅仅使这边不需要往嵊泗防线投入太多。
    崇州这边靖海第一水营要扩编正卒辅兵达一千八百人。
    骑营要扩编到一千两百人,补充八百匹普通骡马,扩编的六百人也仅仅能当马步兵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骑兵,林缚已经没有财力去添置八百匹优质战马。
    长山秘营要改编成长山步营,由敖沧海出任营指挥,扩编到一千两百人。
    这样,除嵊泗驻军外,崇州大本营的驻军也将超过五千人规模。
    秦承祖暂时接替傅青河总教习的位置,林缚调赵虎接替敖沧海担任亲卫营指挥。
    考虑北线吃紧,林缚无力支援北线,也无需直接派大兵支援北线,军力已扩充到十营精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