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枭臣 >

第299章

枭臣-第299章

小说: 枭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缚留高宗庭、耿泉山在津海军营住了两天,主要是讨论平虏之事,最后送高宗庭、耿泉山离开之时,承诺道:“高先生告诉督帅,可请旨由津海都漕运司专门从海路负责蓟北镇粮食输供,我绝不会在这事拖你们的后腿!这也是我现在能够替督帅、替高先生做的事情。”
    '  '
第3章 海塘说策
    (第三更,给力的来了,兄弟们,投红票吧)
    林缚与曹子昂、宁则臣、孙尚望等人爬上海塘,眺望涡水河口忙碌的工地,指着左右说道:“在李卓对燕北防线进行有效整顿之间,我们都要提防东虏会在入秋后会再一次的破边入寇……”
    “是啊,破边如破豆腐,换作我也会每年来闹一回……”宁则臣感慨说道,要不是晋中军、邵武军以及他们跟东虏打了几次硬战,东虏此番入寇怕是连毛都不会掉几根,如今晋中军给打残、邵武军给打残,江东左营虽说风光些,但是实力还很弱小。
    “下一次也许就轮不到江东左营北上勤王了。”曹子昂微叹道。
    林缚深吸了一口气,他暂时能留在津海,是因为朝廷需要他留在津海协从组织海漕、往津海仓输粮,待京畿粮荒危机稍缓,江东左营就需返回江东驻守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捞到进京面圣的机会——林缚对这个也没有什么期待的,倒是林梦得等人期待这事,以江东左营四战大捷及协办海漕的功劳,特旨进京似乎是应享的荣耀——下一次东虏再破边入侵,能不能北上勤王,则要看岳冷秋的脸色了。当然了,兵部直调江东左营进京勤王也是可以的,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
    林缚担心的还是津海能不能在东虏下一次破边入寇之前建立起完善的防御体系来。
    “河间府治、津海县治、都漕运司、盐铁司诸衙门都将集到这里来,待京畿粮荒危机缓过,接下来就要在这里筑一座新城,”林缚跟孙尚望说道,“那临时所设的涡口巡检司职能就跟津海县重复了,会撤消掉,你若想在地方任职,我可以举荐……”
    “大人若不嫌尚望愚笨,尚望愿为大人记账抄录……”孙尚望不大想在地方上担任官职,他想融入江东左营这个群体,而非留在地方上勾心斗角,一直没有机会说出来,今天见林缚说起这事,孙尚望便直接提出请求。
    “这样啊,记账抄录是屈了你的才,”林缚沉吟片刻,说道,“那我给你按着‘协漕’的差遣,算是江东左营的属员,但我仍然希望你能留在津海,毕竟你对这里的情况熟悉……”
    “卑职既然是江东左营属员,去留自然任凭大人吩咐。”孙尚望说道。
    “那有什么分别?”宁则臣笑着问。
    林缚拿眼色制止他们讨论太敏感的话题,跟孙尚望说道:“我留在津海协漕的时间不会长,就会给调回江东去,但是协漕之事不能废,联络诸海商、船东之种种举措不能废。我们离开之后,此间事便以你为主……津卫岛与私岛无异,我要你不惜一切成本将其筑成坚垒要塞,我留一哨甲卒、一艘千石战船置于岛上,日常训练你无需管,若有急需,听你调用。此外,津卫岛储备粮、储备水,以万人一个月足用为限,做好东虏入寇、津海军民往津卫岛疏散的准备。我会与林续文指出要害,要他将晋中精锐集中留驻津海新城,战时,津卫岛要周家寨、津海新城互为犄角……”
    “大人对李卓平虏策不抱一点信心?”孙尚望疑惑的问道。
    林缚能看到平虏策抄件,曹子昂、宁则臣、孙尚望等人自然也能看到,但也只限于这些人了。
    林缚转身望向湛蓝的大海,轻轻一叹,说道:“李卓其人有用兵之谋,平虏策不能不说是上策,却不大容易实施啊……”
    “怎么说?请大人赐教。”孙尚望问道。
    “陈塘驿惨败之前,朝中对东虏布局是外线防御,以燕山防线为依托,在外围层层叠叠的筑堡建塞推进,以压缩东虏战略空间,”林缚说道,“陈塘驿一败,边军退到燕山防线才站稳脚跟。为了扳回战略上的劣势,兵部对东虏的防御思路,还是停留在外线防御上,一直想继续在燕山防线外筑堡建塞,加深燕山防线的纵深。陈塘驿惨败之前,边军尚敢与虏兵野战,用外线防御思路建起的外线堡塞,能互为犄角。但在陈塘驿惨败之后,外线防御思路就有些失灵了,各守军都龟缩在塞堡里不敢出动,就失去互为犄角、连成一片的作用,也无法顺利推动军塞屯田,使得再构筑外线防御的耗银极高,也难有大的成效……”
    “……李卓所献平虏策,战略思路则与外线防御相反,是内线收缩防御。首先是稳固守住燕山防线,放弃向外线筑垒增加防御纵深的努力,在退缩固守的基础上,调集精锐,聚集在临榆(山海关)或者说是蓟州、津海、登州,形成内线纵深的防御之势——这便是我们看到的平虏策,但是在这个平虏策里,李卓还只写出他整体思路的第一阶段。你们看对面……”林缚手指向东北面,在海平面的背后是辽东半岛,“对面就是辽东、就是东虏敌后,若是照平虏策布置,形成重兵集结临榆或蓟州、津海、登州的三路布局,实则是对东虏形成三路打击之势。准备妥当之后,临榆或蓟镇集结之重兵沿辽西地往北推进形成针对东虏的正面战场,牵制东虏主力,然而两路偏师从津海、登州以舟师载兵直捣敌后辽东,攻击必救,即使不能一举溃敌,也能形成外线主动进攻之势态。这时候就算转变成外线防御战略,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平虏策所言,或许能成,即使一次不成,只要燕山防线稳固,还能对东虏实施第二次、第三次三路攻击,”宁则臣问道,“大人为何没有一点乐观的看法?”
    “当今圣上若真有雄才大略的明义,能坚定不移的坚持李卓,五年平虏或许能成,”林缚在曹子昂、宁则臣、孙尚望三人面前也不忌讳的说道,“以李卓的思路,第一步要弃子争先,彻底的放弃外线防御战略,这样才能将有限的力量集中到内线来整顿、蓄积。弃子争先是蓄积力量之必要,就像我们打拳,五指捏拳要收回来才能更有力的打出去。即使虏兵再次破边入寇,李卓在内线也能有一支建制完备且彼此信赖的强大部队与虏兵进行积极的作战,不会再出现晋中军被歼、蓟北军旁观的格局,甚至可以形成有利于我的内线会战格局——所以李卓平虏策初看是内线纵深防御的战略思路……”
    林缚继续说道:“……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很难解决,一是李卓的战略思路,与兵部以及郝宗成等人的战略思路相差极大,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如何说服兵部及诸边将不折不扣的执行他的战略思路?另外,都察院的言官们整天叫嚣着要收复祖宗故土、向外线推进,能不能承受李卓‘弃子争先’的第一步布局?第三就是李卓将有限的军事力量集到内线来进行整顿、蓄积,整顿蓟北军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见成效。最佳的方式就是将蓟北军推到燕山防线去,将李卓他自己在东闽一手创建的精锐陈芝虎部调到内线来进行加强,但是朝廷会放心将陈芝虎部调到内线给李卓使用吗?”
    “哦,我也觉得奇怪呢,为什么李卓在平虏策里会刻意回避陈芝虎部、主动要求领蓟北军?原来是防止给不必要的猜忌!”宁则臣恍然大悟。
    曹子昂在旁笑而不语,要是李卓在平虏策时提到要用陈芝虎部,平虏策根本就不可能浮出水面来。
    “第四,就算朝中同意李卓的弃子争先的内线纵深防御思路,那至少还要忍受一次虏兵破边入寇。毕竟弃子争先、弃外线之后,燕山防线太单薄,必须放虏兵到内线来进行防御性作战。损失之大小,就要完全看破边入寇时蓟北军的整顿进度了,”林缚指向北面的蓟北军军营,问宁则臣等人,“就这么一支军队,换作是你们去整顿,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整顿成堪野战的精锐、使虏兵不轻易破边入寇?又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形成从临榆、津海、登州三路同时反击的势态?”
    “两年时间吧……”宁则臣不确认的说道,“李卓治军闻名天下,也许不用那么多时间。”
    “就算是两年时间,”林缚说道,“但若是两年之后李卓的第一次反击受挫,虽然五年之约未满,你们以为朝廷会再给他组织第二次三路进击的机会吗?”
    曹子昂微微叹道:“以当今坐龙椅的那位的心胸,怕是连第二次虏兵破边就忍受不住,李卓很聪明的在平虏策里绝口不提这一点,怕就怕他给聪明所误……”
    “不,”林缚摇了摇头,“李卓应该能想到这一点,他毅然的站出来,是要争取‘弃子争先’、内线整顿并三路布局的时间,平虏策时提到的以夷制夷,也只是要争取更多的时间,也许第二次虏兵破边不能避免,他会被问罪革职,但只要后继者能继承他的这个战略思路,还是有成功的机会!至少能在对东虏的战略上扳回些被动。”
    孙尚望、宁则臣微微叹息,曹子昂也微微叹息,他也不得不承认,李卓为人之心胸要比侯爷更宽广一些,但是要实施他的战略思路太难了。
    (注:这章写过,书评区关于“李卓暗指袁”的争论应该可以平息了。小说角色取材于历史人物很正常,取其一处、两处,似是而非,但没有必要硬把整个角色往历史人物模子里去塞。)
    '  '
第4章 海塘问策
    (感冒加重中,摆可怜样,求红票)
    宁则臣、孙尚望有事先离开,曹子昂问林缚:“李卓使高宗庭来,应该不是简单来征询平虏策有无遗算,话虽然没有挑明,意思还是明显的。”
    “你也认为,津海这一路的布置,李卓将希望放在我们身上?”林缚问道。
    “……”曹子昂点点头,“登州、宁海、江宁三镇水师,水战或利,登陆步战则不利,李卓不会看不出来。以平虏策三路布置的构想,以蓟镇为主,津海、登州两路为偏师,但是这两路偏师均要跨海出击,需舟师渡之,需登陆步战。舟师与步骑相配合,不是那么好练的。以朝廷当前的状况,以登州水营为基础,派一员能臣干将,一两年勉强能得一路偏师,津海这边想无中生有出一路精锐偏师来却难……”
    “在外人看来,李卓将津海这一路偏师的希望寄托在晋中残兵身上,到时候大不了派一支舟师渡其过海罢了。”林缚说道。
    “那也只是外人看来。”曹子昂可不含糊。
    林缚轻轻一叹,大型海船近岸登陆是个难题,五千石海船半载吃水将近八尺多深,没有海港或吃水深又高矮适宜的天然深水峭岸可供停泊时,利用中小型河汊子口地形,以钉板、特制浮舟、铁索、巨锚迅速搭设登陆栈桥要是一件简单的活,林缚也没有为此专设工辎营的必要。
    西沙岛是积沙成岛,岸周围也是淤滩地形,当初为了往西沙岛运送大量的赈济物资,也是想尽了办法、吃尽了苦头。在沙岛上建江港码头不是一日之功,最终硬是不惜成本在观音滩北岸建了一座小型的抗浪能力较强的浮栈码头。这里面的技术是用银子砸出来的,是大匠们用脑子琢磨出来的。
    大越朝三支主要水师镇军登陆作战能力颇差,这是有目共睹的,李卓要用舟师渡海袭敌后,必须加强水师跨海登陆作战的能力。
    留在津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