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872章

大明1937-第872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面临两个实际困难。
    一是用燃烧弹的话,有可能引起大面积山林大火,结局难以控制。
    二是容易陷入道义上的被动。燃烧武器过于残忍,在日内瓦公约中,是和达姆弹、毒气等等一起禁止使用的。虽然现实战争中,各军队交战都难免使用一些燃烧武器,比如火焰喷射器等,但是毕竟使用规模很小,而且主要是用来清除碉堡工事之类,难以替代的。国联的海牙法庭也从来没认真管过这些“小打小闹”。但是,这次要是借助燃烧弹一下烧死几万人,那在国际上会带来什么结果,谁也不知道。
    “我们先说第一个,”向小强站在大地图前,用杆子指着太原附近,说道,“这一幅,是山西中部的地形图。这一幅,是放大的太原附近航拍图,主要是请大家看看植被分布。大家请看,山西的两座大型山脉——太行、吕梁,主要都是呈南北走向,而且几乎是相互平行的。但是在山西北部和山西南部,他们的结合紧密度是不一样的……这就像跳探戈,我们说跳探戈的一男一女,总是上面冷冰冰的保持距离,而下面却热情似火,四条腿紧密缠绕、几乎贴在一起……而这两座山却恰恰相反,下半部分保持距离,上半部分却几乎贴在一起……”
    会议室掀起一片哄笑声。向小强也笑嘻嘻地,偷偷瞥了一眼朱佑榕,发现她仍是面无表情,只不过红着脸,躲开了他的目光。
    向小强笑呵呵地,接着说道:
    “……上半部分,也就是北部几乎贴在一起,下半部分,也就是南部保持距离……那么它们的中间、也就是腰眼的位置,这个最关键的位置便修了一座城池,那就是太原。大家看,太原以北,两大山系紧密结合,差不多只留下中间一条狭长的走廊……太原以南,则是宽松得多的平原,简直可以说是一马平川……
    “那么我要说的来了。第一,现在这个季节是深秋、或者说初冬,整日刮的只有北风,风势从北向南吹,而不是相反。第二,太原南部是平原,既没有山,也没有林。火势烧到太原北郊,就会自然停止。大家请看这幅航拍图,看看太原附近的植被分布。”
    众人都伸长了脖子看,窃窃私语。向小强做了个手势,会议室黑了,一个小女军官用幻灯机把照片打到了大地图上。这下所有人都看清楚了。
    “向大人,”一个将领说道,“这件事不是闹着玩的,虽说按常理,这时候只会刮北风,可要是行动的那天不刮风,或者刮起了南风呢?这一点我们应该考虑到。”
    有人反驳道:
    “大冬天的,最多不刮风,怎么会挂南风。”
    那个将领哼了一声道:
    “那可不一定。赤壁之战曹操怎么败的?就是大冬天挂起了南风。”
    先前那个军官笑道:
    “拜托,那是小说家言,好不好。要说就说正史。”
    向小强笑呵呵地打断道:
    “这位大人说的就是正史。《三国演义》虽然虚构的够厉害的,但是赤壁之战,大冬天莫名其妙刮南风,可是正史《三国志》记载的。这我们得相信。呵呵,不过,这里是刚刚送来的未来一周山西气象资料,陆航首席气象师的结论是,未来一周,北风不会停止,而且会愈刮愈强。……这个可能性占70%……所以,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山火的问题。”
    又有人发问了:
    “好,就算我们不用担心山火的问题,那么道义的问题呢?这么大规模使用燃烧武器,无论如何说不过去。我们在美国的前期努力很可能告吹。”
    向小强点点头,笑道:
    “这个问题……请陆航李司令回答一下。”
    李国梁早就等不及了,一下跳到地图前,说道:
    “怎么,诸位难道认为,在这种天干物燥、草木皆枯的季节,只有燃烧武器才会引起漫山大火吗?”
    会议室里一静,然后“哄”地议论起来了。大家都反应过来了。是啊,难道只有燃烧弹才会燃起山火?就现在这种干燥天气,就山西那种干柴似的山林,一颗普通炸弹也能引起满山大火啊!
    向小强笑嘻嘻地接过来道:
    “……所以说,我们不必刻意安排‘火攻’,只要在可能埋伏敌军的区域‘正常轰炸’就行。现在别说炸弹,哪怕一颗手榴弹爆炸、甚至一发子弹近距离打在枯草堆里,都可能把整座山头点着。……呵呵,哪怕海牙国际法庭的调查团来太原周围实地调查,也只能找到普通炸弹的残骸,绝对找不到燃烧弹的残骸、找不到凝固汽油、铝热剂、镁粉这种燃烧武器的残留。这次进攻,在全世界的眼里,都将只是一次普通的军事进攻而已。……引起了山林大火,不好意思,很不幸,但这是意外,不是我们希望的。”
    会议室里又哄笑起来了。
    '  '
第88集 扮猪吃虎
    作战决心定下来了,统帅部迅速着手制定作战计划。[>;计划在一周后展开军事行动,代号为“陆游”。因为陆游有一首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此为“北定中原”的隐晦之意。
    这种情况下再发动进攻,等于只是在战争中发动另一场战役,军队都是到位的,后勤系统等等也都是健全的,只等一声令下、高速运转就可以了。所需时间要比从头发动一场战争短得多。
    11月20日当天定下来了之后,向小强下午在谈判桌上,就开始了“蓄意结束谈判”的准备。
    首先,明军代表团,都装作着急的样子,都说遭到了女皇陛下的责问,说女皇陛下不能再忍受这种无休止的谈判了,说大明可以再让一大步,只要北清同意实行“开放新闻、迁徙自由”这两条,那么大明不再提出更多的土地要求了。
    也就是说,什么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山西北部,大明统统不要了,只要北清接受这两个条件。
    向小强并且反复强调:这是大明的底线。
    南明这个态度,是永贵怎么也想不到的。不光是永贵,就连北京的广武,也想不明白,南明怎么就在这两条上扎下去、认准了,宁可为之放弃那么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思来想去,广武和北清高层官员都还是认为,南明这样无非还是做高姿态,在国际上赢得支持,并且把大清逼到墙角。可大清要是一旦接受了,那也就是宣告了满清政权灭亡的倒计时。
    但是,想来想去就是一条想不出来:南明把大清逼到墙角,它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吗?这不是标准的“损人不利己”吗?
    ……
    就在向小强在谈判桌上提出新态度的同时,大明政府也同时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把这个新态度告知了新闻界:大明现在不要清廷的土地、不要清廷的赔款,只要清廷承诺,善待治下的人民,让北清的人民也享受到大明人民享受到的东西,就行了。这是唯一的要求。
    这个姿态,不可谓不高。全世界的“善良的人们”,都读着报纸,被大明感动的稀里哗啦的。
    不过话说回来,南明这也不完全是做高姿态,也是在进攻前给北清的一个最后机会。按照朱佑榕的说法,如果在进攻前,北清接受了这两条,那么进攻就取消。
    当然,女皇陛下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出言反对。在座的文臣武将都明白,北清绝对不会接受这两条。因此乐得顺着女皇陛下。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在谈判桌上,除了每天都必须争吵的“新闻、迁徙”两条之外,唯一的焦点就剩下了山西问题。
    很奇怪,南明不愿意跟北清谈山东、不愿意跟北清谈辽东,却唯一愿意跟北清谈山西。特别是,一旦永贵谈到了山西问题,向小强也就默认他把“新闻、迁徙”这个核心问题搁置在一边,和他一起谈山西问题。
    于是,外面每天的报纸上,谈判内容除了僵持的“新闻、迁徙”两条之外,最吸引人的就是山西问题。全世界关心明清战争的人,也都在关心山西问题的谈判。
    向小强每天故意在谈判桌上反复提起当初的“双方同时停军”,永贵也就顺着他说,也强调双方当初都做到了在山西“同时停军”,也强调山西北部是“真空地带”,山西南部只有明军,北部却没有清军,多么的不公平……
    因此,这个信息每天也反复出现在报纸上,客观上,让大家都看到了:北清反复赌咒发誓,山西没有我清军,我是多么的遵守诺言。
    到了11月26日,第二次闪击战——也就是“陆游行动”的一切秘密准备已经就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26日下午谈判的时候,向小强中途被叫了出去。过了好一阵子才回到谈判桌前。
    回来后,他二话不说,拍着桌子,声色俱厉地吼道:
    “永大人!你们是不是打算偷袭我们?”
    永贵一愣,心中“咯噔”一下,强笑道:
    “向大人……这,从何说起?”
    向小强拿出一份“情报”,自己又装模作样地确认了一下,一脸惊怒、紧张、恐惧的表情,摇晃着这张纸吼道:
    “我们刚收到情报,你们清军已经摸到太原了,距离我军只有五十公里了!”
    永贵脸有些变白。
    但是,他仍然强自平复心态,微笑道:
    “向大人,你这是从哪儿来的所谓情报啊?”
    向小强大声说道:
    “这你别管!太原情报!我们在太原的情报员给我们发来的!”
    永贵笑道:
    “向大人,请问,贵方的情报员受没受过训练?据我所知,目前太原城里除了警察,就只有两个营的宪兵。贵方情报员口中的‘清军’,是否就是指那两个营的宪兵啊?”
    向小强一愣,有些语塞,脸上一副有些窘迫的样子,片刻后,又喊道:
    “那……那……就算太原城里没有,那一定是埋伏在太原附近!”
    永贵这时候才算好歹松了口气,他知道明方并没有掌握什么确切的信息,多半是根据太原城里的一些流言,扑风捉影地搞了个所谓“情报”,就拿来诈自己。还好自己反应机敏,处变不惊,不然还真露馅了。
    永贵现在已经不怕他喊了,笑呵呵地,跟他和颜悦色地讲道理:
    “我的向大人啊……这种所谓的‘情报’你们也信?你们那个恐怕不是什么‘情报员’,就是在太原收买的老百姓‘线人’吧?”
    “什么人你甭管,你就说有没有这回事。”
    永贵笑道:
    “向大人,你说有没有呢?你们的飞机可是天天在天上侦查的,我们地面上调动一兵一卒,你们能看不见吗?”
    向小强想了一下,说道:
    “那,你们可以晚上调兵。”
    永贵嘿嘿笑道:
    “向大人,我们离太原最近的兵团就在京津。好,就算我们偷偷调兵去太原,我们不可能调少吧?几百人几千人肯定不可能,起码得几个师、十几个师吧?从北京到太原几百公里,不可能一晚上走过去吧?那白天呢?那么十几个师的大部队,就算多路并进,光行军队列就得几十公里,你们飞机白天在天上,会看不到吗?……我说向大人,这些最基本的逻辑问题,您,还有贵方的大人们,在指责我们以前,总得过过头脑吧?”
    向小强眯着眼睛,狐疑地打量着他。而永贵笑得很是坦然,一副完全经得起考验的样子。
    打量了半天,向小强又将信将疑地看了看手中的情报,慢慢地坐下了,点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