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491章

大明1937-第491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里,冲着明军欢呼了。
    有的百姓直接冲上前去,搂着明军士兵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喊着:
    “啊……你们可来啦……你们怎么才来啊……我们让那些狗日的作践死啦……家里什么都没有了,都让砸个精光啊……天哪……”
    更多的老百姓也都哭起来,有的跑到明军队列中去,抱着士兵的肩膀拼命拍打着,好像多少年没见面的兄弟一样,有的就混在队列里、跟着士兵往前走,一边哭一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明军士兵们开始都紧张得不得了:这不是暴露目标吗!万一哪扇窗户里有个狙击手,一*过来就死翘翘了。
    但是后来明军士兵们普遍发现,不但建筑物里没有狙击手,就连正面抵抗都很微弱≮是各条大街上的部队就不再像开始那么腥逍∷低翼翼了,而是放开速度,往前冲。
    进城一个半小时之后,城内已经占领了90左右,只事最后一个东北角还在坚守了。
    后续进城的大量步兵正在挨家挨户地搜索残余清军。已经俘虏的清兵,估略算下,已经有一万五六千了,都抱着头,正在被明军宪兵押送着,源源不断地从占领的几座城门送出去。
    但是目前为止,只发现了两百多个军官,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战斗中被击毙了,只有四十多个是被活捉的≈在这四十多个清军军官已经被带出城,由人民卫队集中看押。
    目前城内已经俘虏和击毙的清军,加起来差不多是一万七八千的样子。这已经比明军事先估计得要多了。但是按照清军通常的官兵比例,这么多兵力,即使不算士官,军官数也应该在千人左右。但是现在只见到两百多个。也就是说,军官基本上都被压缩在那一个东北角。
    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仗打到这个时候,越来越难打了。一个腥逍∷低的东北角,也就一平方公里多,聚集了800名左右的清军军官。他们知道被俘也是必死,因此正在拼死顽抗。
    明军的伤亡开始急剧上升,甚至损失了一辆坦克。
    更棘手的是,这八百多个清军军官挟持了一批老百姓,躲在这个街区的几座建筑内,一边拼死顽抗,一边又在喊话,要和明军谈判。
    明军坦克一旦靠近,对面建筑窗口里就飞出一个燃烧瓶,“啪”地砸碎在街上,燃起一片大火。看来,这些军官搜集了不少瓶子,还有汽油。
    明军想开炮,但是就有一个老百姓被推到窗口前,当挡箭牌。
    ……
    “我们要谈判!我们要谈判!”
    窗口里,一个声音吼叫着,传到马路对面明军这里。
    明军士兵躲在坦克后面,抽着烟,嘀咕着:
    “谈判?不用谈就知道,他们无非就是想保命,咱们又要处死他们……这玩意儿,怎么谈啊。”
    “我们要谈判……”对面的清军军官继续喊着,“只要不杀我们,我们就投降!就放了平民!不然决不投降!我们就和这些平民一起死!”
    声音凄厉绝望,回荡在大街上。
    这些明军士兵也不想死,他们也知道硬攻的话,自己伤亡就会很大。清军的要求和伤亡报告一次又一次地被报告回了师部。张海涛看着这些伤亡报告,也犹豫了。他跟向小强发了电报,把清军的要求报告给了他。
    ……
    南京,向小强看着电报,“哼”了一声,扔一边儿去了。转脸对李根生说道:
    “这时候想活命了?做梦。当老子先前的警告是空气啊?现在是棘手,但现在饶了这些人,今后那些清军还会不断干这样的事,真正棘手的时候还在后边呢!……现在伤亡多少人了?”
    李根生又拿起电报看了一下,说道:
    “大人,已经阵亡2人,负伤405人了。”
    向小强这时候有经验了,先看看两边,然后小声说道:
    “不是我不在乎弟兄们伤亡,是因为‘拯救平民令’刚推出来,这‘第一案’一定要办的结结实实,真正杀掉一批人,才能威慑住后面那些清军……现在弟兄们是多伤亡了一些,但是今后的顺风仗就会多很多……清军只要不挟持平民,就会很容易投降。今后更多弟兄们的命,要靠今天这一场硬仗保住呢!”
    李根生点头道:
    “大人说的是,确实是这个道理。那我们回电,命令强攻?”
    向小强点头道:
    “强攻!”
    '  '
第17集 无耻招数
    “苏联《消息报》0月5日的第二版的消息:
    “昨日凌晨,明帝国的军队未经宣战,突然开过明清边界,对主权国家大清发动了闪电式的武装进攻。一个小时之内,大清境内的上百个机场、部队营房、城市、居民点遭到了未经警告的大规模轰炸。还有包括大量民用设施在内的铁路、公路、桥梁、火车站也遭到了未经警告的大规模轰炸。据估计,约有0000…5000名清军指战员和平民在未经警告的轰炸中丧生。
    “在随后的大规模武装进攻中,明帝国军队跨过边界,占领了上千座城镇和乡村居民点,约有上百个居民点在战火中化为灰烬,据传,因明军袭击而无家可归的百姓达到了00万人。据观察,这些失去家园的百姓没有水和食物,只能眼看着明帝国军队的坦克从自己祖祖辈辈幸福生活过的家园上碾过。
    “在明帝国开战的当天上午,以南京为主的多座南明城市,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战群众运动。**的工人群众高呼反战口号,坚决反对这场由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发动的战争,高喊明军和清军都是由工农组成的,都是阶级兄弟。他们呼吁明军士兵不要把*口对准自己的阶级兄弟,应该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剥削者。
    “随后,**的工人阶级遭到了贵族和大资产阶级警察的残酷**。警察部队采用了高压水龙头、棍棒等暴力对**群众进行了长时间的驱赶和毒打,共造成十余名无辜群众受伤,几十名无辜群众被逮捕。
    “‘我们不消战争,’南京的一位市民Zhangan对记者抱怨道,‘当局这样做是不对的,他们发动战争,事先根本没让我们知道,也没征求过我们的意见,我们不喜欢这样的政府。’同时,另一位市民Lii也向记者悲愤地说道:‘我们向他们纳税,他们却用高压水龙头回报我们。难道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宪政国家?现在谎言被戳穿了,一切都是骗人的。’市民angu也向记者大声控诉,他们是来和平集会的,没想到在当局的残酷**之下,他全身都被水浇透了,现在还打了喷嚏,以至于明天不得不向公司请假休息。
    “据南明某知名反对派的革命领袖分析,政府由于发动了这场不得人心的战争,现在陷入全国一片反对声浪的尴尬处境。女皇作为头号的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即使在一贯‘爱戴’她的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中间,种率也在一路下降。赞成这场战争的,只有极少数发战争财的大军火商。‘侵略战争是不得人心的,’这名革命领袖信心十足地说道,‘经过这件事,南明帝国主义的统治根基被严重动摇了,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好日子很快就将到头。革命时代即将到来,让我们拭目以待。’本报驻南明记者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伊凡诺夫报道。”
    ……
    外交部内,大臣秘书拿着这份电文,一字一句地为大臣读了两遍。大臣贺子光坐在沙发里,眯着眼睛听着这份大明驻苏大使发回的苏联官报文章,仔细琢磨着其中的字字句句。
    “这么说……没有直接用上‘侵略’这个字眼?”
    他抬起眼睛问道。
    秘书回答道:
    “是的。没有直接用上。但是在最后的引用采访对象的话中,用了‘侵略战争’这个词。哦,还有一个词,是‘南明帝国主义’。”
    贺子光点点头,慢慢自语道:
    “‘帝国主义’倒没什么……苏联嘛,从来都把自己没有参加的战争称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欧洲大战,他们就称为‘帝国主义战争’。问题是……开战已经第二天了,世界各国报纸在第一天就做了很多报道,都在抢新闻、做跟踪报道……唯独苏联,一直拖到今天才出了一篇文章▲且……不是头版头条,而是副版副条。
    “另外……也不是在头号党报《真理报》上,而是在二号党报《消息报》上……是否表明,斯大林目前还十分纠结?他是否在用这篇文章试探我们的态度,看我们将做出什么样的回应……毫无疑问,战争的第一天,苏联高层就已经知道了的。但是他们拖到第二天才写文章……也就是说,昨天斯大林全天都在犹豫,不知道该如何定义我们进攻北清……”
    “大人,”大臣秘书笑道,“斯大林一定感到很突然。到目前为止,苏布三大党报上连篇累牍的都是谴责法西斯的,他们的注意力一直在西班牙。昨天才猛然发现,后屁股那边也出乱子了,呵呵……其惊愕可想而知。”
    大臣点头笑道:
    “不错,苏联的态度至关重要。可以说,苏联什么态度,是关系到我们统一战争最后打到什么地步的。是大胜还是小胜?是只取得保守胜利、还是彻底消灭满清统一中国?苏联对这场战争的影响力比日本还要大。也可以反过来说,苏联受这场战争结局的影响,比日本所受的影响要大得多。日本还可以选择坐山观虎斗,而苏联和中国却是有着漫长的陆地边界线的……斯大林肯定不消看到一个统一的中国。”
    “大人,您是说,苏联可能会干涉?”
    “不一定是武装干涉,”大臣淡淡地说道,“但对北清进行支援是很可能的。这是他们的惯用手法:实际支援先从道义支援开始。这不,第一篇倾向性报道已经出来了。”
    贺子光站起身来,慢慢踱到窗户边。窗外是草坪,草坪再往外边就是长平路大街≡面的帝国银行大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这几个字:
    购买爱国债券,种统一战争您将亲手参与解救江北人民一条长长的队伍从银行大门口排出来,形成一条长龙,拐了两个弯,总长足有二三十米。
    队伍旁边,还真有一个反战者举着牌子,在慷慨激昂的演说。他演讲得很投入,对着排队买战争债券的市民又是挥手又是跺脚的。但是,还是源源不断有新的市民加入队伍中。
    反战演说者旁边也围了一圈人在听,有的人鼓掌,有的人在嘘声,还有人只是从旁边匆匆走过,瞥了一眼,摇摇头,嘴里作出“B”的口型。一个记者在拍照。远唇个警察背着手,摸着警棍,盯着这里,一旦发现任何肢体冲突,便会立刻过去“残酷**”。
    贺子光望着街对面购买战争债券的人群,心中想着《消息报》的这篇文章。他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自己竟然无法从文章中找出一句完整的真话。倒是找出了两个“半句”的真话。
    一句是“昨日凌晨,明帝国的军队未经宣战,突然开过明清边界,对主权国家大清发动了闪电式的武装进攻。”北清可不是个主权国家,因此这句话只有前半截算是对的。
    另一句是“警察部队采用了高压水龙头、棍棒等暴力对**群众进行了长时间的驱赶和毒打,共造成十余名无辜群众受伤,几十名无辜群众被逮捕。”警察采用高压水龙头和棍棒驱散人群是真的,造成十余人受伤、几十人被捕也是真的,但群殴人群很快就被驱散了,并没什么“长时间的驱赶和毒打”▲且被抓的也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