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惊世大预言 >

第3章

惊世大预言-第3章

小说: 惊世大预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世纪连绵》里,诺斯用了狠大篇幅去描写两个人,第一个是拿破仑,第二位是希特拉,前者是法国人,後者是德国人,而而人都是欧洲崛起、令生灵涂炭的政治魔君。
    对於诺斯这欧洲人来说,尽管能透视未来,可是对於将来的事,尤其在欧洲地区以外所发生的一切,终不及对欧洲本土的熟悉。例如当时还未发明的飞机,他预言未来时只能借用飞蝗或草蜢这类名字;「飞弹」则形容为使大地变成焦土的长矛,「化学武器」则说使人呛塞的东西。
    所以预言诗中何以这麽隐晦,在某一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点出拿破仑的名字我不知道他用甚麽方法去知道将来某人的名字,可能只是「听」到一个声音呼唤那名字,他再音译在他的预言诗里,所以虽是接近,却与正式写法不同,有了这样的了解,下面这一首诗可会令你心阻俱寒:
    破、拿、卢仑、大多於血伟大的会逃往河流交眶处他拒绝进入拼庞迪朗斯河将拒他们於外纪八.一最惊人是第一句,诺斯借法国西部的三个小镇「破」
    PAU,「拿」NAY和「卢仑」LORON点出了拿破仑NAPOLEON的名字,确令人触目惊心,不要以为这是撞个正著,对希特拉他同样地卖弄了他透视将来的异力。
    河流交汇处指的是法国的瓦朗斯,该地是罗纳河Rhone和伊泽尔河Isere交沥处,在那处庇护六世在一七九八和九九年间被囚死,迪朗斯直至一七九一年仍属教会的土地,但教皇并没有到那里去,或者如此就是被拒於门外。
    魔王降世请再看这一首:
    一位国皇将生於意大利附近他会令国家付出惨痛代价他们会说当看到他的盟友时他较像屠夫而不太像王子纪一.六十拿破仑生於意大利科西嘉鸟的阿雅克肖,他的南北征战,确使法国人命流失,男儿们抛头颅洒热血,母亲失去了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单梦里人」,法国为了战争的光荣,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他的盟友或者指他一手捧出来成为拿玻里、西班牙、荷兰等征地封王的亲兄弟们,要完成这种伟业,正是由於他屠夫的手段。
    破天荒的平民帝君一个任何法皇也没有的名字从没有一个霹雳比这更使人战栗他特别喜爱异国女郎纪四.五十四一向以来法皇都反覆叫著路易、享利、查理斯、法兰西斯等名字,只有拿破仑别出一格,唤作庞纳贝Bonapartere。他的所作所为确是史无前例的霹雳,他的两位妻子和情妇都不是法国本土人。
    滑铁卢战役.要说拿破仑,当然不会疏忽使他身败名裂的滑铁卢。
    在书中纪一第二十三首预言诗、诺斯写道:
    在第三个月份在日升时野猪和豹在战培上会合当疲倦的豹仰首望天时将见飞鹰翱翔於太阳近处纪一.二十三这是《世纪连绵》里最动人和精确的其中一首,充满了艺术性的意想力。
    第三个月份指的是一八一五年的六月,因占星学以白羊座三月中的春分点为起始第一个月份,而滑铁卢战役发生在六月,恰是第三个月份。
    另一个说法是拿破仑三月才从厄尔巴岛潜回法国,至今刚好是第三个月,这两个说法,以前者较佳。
    野猪是指普鲁士的军队,豹便是因此役垂下千古不朽威名的威灵顿将军了。
    威灵顿在滑铁卢战役之初被迫苦守,等候普鲁士军队到来会盟,共抗大敌。
    威灵顿向南布阵,恰好可以看到拿破仑绣上象徵皇室的飞鹰旗帜在日照下随风飘舞。
    当一日快结束时,普鲁士军奇兵出现,拿破仑的气数於此而尽。
    不能翻身的惨败太阳和飞鹰向胜利者一显颜色一个一无所有的答案属败者所有号角和叫喊并不能使兵士停下来自由与和平通过死亡而得到纪一.三十八这几乎是不用演绎的一首诗,完满地刻划了滑铁卢惨烈和悲壮的一幕。
    拿破仑的飞鹰在胜利者威灵顿前一败涂地,再无翻身之望。
    被放逐小岛的命运拿破仑败回巴黎,在一八一五年六月二十二日被迫退位,後被盟军放逐往圣赫拿勒乌,病逝时年仅五十二岁。
    伟大的王国很快被一个小地方代替但很快又恢复壮大在一个更小的地方他放下了君权纪一.三十二这是拿破仑一生的写照。他攫夺了法国大革命的果实,成为法皇,然後穷兵黩武,将帝国大幅扩展,重画欧洲地图,於一八一四年初尝败*,被放逐往厄尔巴岛(伟大的王国狠快被一个小地方代替),在一八一五年三月一日潜离该岛,二十日柢巴黎重新夺权,先击败普鲁士军(但根快又恢复壮大),再遇滑铁卢,被放逐往圣赫拿勒岛,惨渡馀生(在一个更小的地方放下军权)。
    诺斯对第一次世界战的预言,远不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数量和精细,这是可以理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上还是一伤大欧战的规模,美国只是在最後期加入,所以远不及第二次大战的规模,而武器更不在话下。
    二国同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的背景主要是欧洲的强国分化为两大阵形,一是德、臭、意的三国同盟;另一边是英、法、俄的三国协的,两方剑拔弩张,一条导火线便引发了大战。
    诺斯在纪二第四十三首如此描述:
    当…的星出现时三个伟大的王子会对抗敌人危如悬卵的和平被天所击那「保」、风吹的「铁巴」,放在滩上的毒蛇纪一一.四十三最後一句使人摸不著头脑,三个伟大的王子一向认为是指德、奥、意的三国联盟。第一句应是说一颗彗星,当二个联盟在一八八一年形成时,并没有甚麽特别显著的彗星出现,这是首令人难以肯定的诗。
    大战期间的瘟疫接著的一首却明显得多,而且连时间也点了出来:
    可怖的战争在西方开始翌年瘟疫降临年青、老人、动物均难幸免血、火、水星、火星、木星在法国纪九.五十五最後一句说的是火星、木星和水星同度,那发生在一九一七六月,所以这清楚说明了发生在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八年那次可怕的流行性感冒,死人无数。诺斯用间接的手法,说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确实存在。
    开辟新战缕向著阿基坦,英人发动攻势渗透进去雨和严寒令地域毫不安全向「塞连港」猛攻纪一一.一法国和英国的军队一九一五年在西线陷进苦战里,在邱吉尔提议下开辟新战线,进攻土耳其,「塞连港」代表君士坦丁堡,即是土耳其,所以这里说的是该场战役,当时的天气确如诗中所说非常恶劣。「阿基坦」是法国西南部历史性的著名地方,代表西线的战事。这是首毫不含糊的预上盲诗。
    希特拉的名字诺斯的《世纪连锦》里共有九百四十二首预言诗,就像其所有预言一样,必须事後才知意何所指。一方面是因为预言诗隐晦难明,更重要的是诺斯不但蓄意地把预言诗的先後次序打乱,他甚至把地名人名字母的排列掉转,例如巴黎的PARISS便给写作RIPAS,原为HERNERIC写作CHIREN,所以看起来便要玩猜谜游戏了,他为何要这样做?是否真的有天机不可泄露这回事。
    他的预言并非全部准确,很多时会含糊兼有差距,不过只是准确的部分,已足令人瞪目结舌,究竟是甚麽动力令一个人能坐下来写了九百多首这样奇怪的预言诗,请看以下这使人震骇莫明的首:
    饥饿的猛兽令河流颤震大部分土地会置於希斯特之下在铁笼襄伟人被拉曳德国的子女视法律如无物纪一一.一一十四诗文内的希斯特HISTER与纳粹魔君希特拉HITLER惊人地酷肖,而最後一句点明是德国,更使人不得不怀疑诺斯描述的正是希特拉。
    轴心国德、意、日在一九三九年间,希特拉本人从诗中推敲出这是对自己的预言,於是广为宣传,希望别人相信自己确是真龙托世,毫无花假。这本自从初版以来便从未断过版的书,竟以另一方式影响著他那预言中的世界的发展,亦属异数。
    请看有关希特拉的另一首诗:
    离开云尼斯VENUS不远处亚洲和非洲最伟大的两位与莱茵河的希斯特哭喊声起於马耳他和利古里亚海岸纪四.六十八云尼斯指的是威尼斯,不远处是布伦纳罗山日希魔与墨索里尼三次会晤之地。非洲指入侵非洲的墨魔,亚洲指另一轴心国的日本。最後一句指对马耳他和热那亚的轰炸。
    希特拉的魅力书中对希特拉的落墨,是除拿破仑之外最详尽的一环,而且贴切透彻,就像诺斯曾超越时空,耳闻目睹数百年後发生的事那样。
    深入西欧处一个孩子生於穷家只是他的演说便打动了千万人的心甚至在东方他亦声誉日隆纪三.三十亘希特拉生於奥地利的布劳恼,可算是深入西欧,他的家境虽不算富有,可是亦属小康,所以穷苦家庭并不贴切。不过在当时诺斯的心态来说,不出身皇室贵族,可能已应被列入穷家的分类。
    可是希特拉靠演说起家却又是不争事实,东方的日本与他结成轴心联盟,正代表了他在东方的声威,所以这首诗虽未如前述两首那样清楚分明,但亦可作为参考。
    希特拉与墨索里尼自由不会被得到她将被一位黑色、高做、凶狠和没有公义的人据为已有当教宗的事被希斯特打开威尼斯的共和国将波涛汕涌纪五.二十九这首诗说的是墨索里尼和希特拉在一九三四年至三八千问的结盟,他们在威尼斯会谈,而墨索里尼正是该共和国的独栽者。他们的会晤代表道消魔长;黑色或者是法西斯的黑色服,将自由占据者,两人均不相伯仲,「教宗的事」指的是教宗被迫与墨索里尼签的教务专的,没有希魔的支持,墨魔岂敢如此猖獗?
    大战开始时的形势诺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和其中的细节都下了一番功夫,以不同的方式描述出来。虽然它们分布在书中不同的位置,却是有迹可寻;将它们放在一起,就像砌积木游戏,清晰的图象立时呼之欲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最直接是希魔藉「帮助」为名,进侵波兰,容忍了希魔一次又一次的英法等国,终於忍无可忍,揭开人类历史上最惨痛浩劫的序幕。
    达契亚、英国、波兰和捷克组成新联盟为了通适宜布罗陀海峡西班牙和意大利人展开冷酷的阴谋纪五.五十一一九三九年二月英国与巴尔干半岛的国家结成盟国,九月德国人侵波兰,而在整件事上,意大利和苏联,以至以中立自居的西班平都要付上责任。
    在这里,让我简略交待一下大战前的形势:
    一九三六年七月,西班平发生内战,佛朗哥领导的国民军在德、意支持下胜了受英、法支持的另一方。同年十一月德、意正式结成「罗马——柏林轴心」,而德、日亦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後意国加入,使这最富侵略性的三个结成联盟。
    一九三八年德国吞并奥地利,稍後侵略捷克,翌年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同年八月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一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军人侵波兰,英、法於九月三日分别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於是爆发。
    有了这样的了解後,便可以把握诺斯在以上这首预言诗里惊人的预知方,直布罗陀是战略性的重点,战争一旦开展,将成为海运的命脉,所以保持畅通至关重要。
    马其诺阵线不堪一击战争一开始,有备而战的希魔立时发动全面攻势,进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