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1908大军阀 >

第814章

1908大军阀-第814章

小说: 1908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廉租公寓,哪怕很多人没有床位,但只要有一张不是那么薄的被子照样能够凑合过去,这总比要露宿街头好得多。
    赈济粥厂也如期开设,在城内城外流民聚居地一共开设了三十三处粥厂。粮食都是从地主、大户家里强行拖出来的,这些之前还是生活优越的人家,转眼间倾家荡产。
    对于临时政府和集团军司令部来说,他们不指望这些地主阶级能帮忙建设,更希望这些无法控制的人群赶紧滚蛋。至于之前在城内资本家们的几家工厂、纺织厂等产业,大不了由临时政府接管,然后重新引进原材料并且从流民中招募劳动力恢复生产。
    为了合理的运用这些流民劳动力,韦汝骢还提前安排了工厂招聘,虽然这些招聘的工厂目前都不存在,但先给这些流民一个工作职位不仅能起到极大的心理安抚,更能有效的控制人群,省的流民无所事事养成不好的习惯。
    不过在众多的招募人力活动中,还是有一些可以立刻投入劳作,那就是成为民夫队协助中队作战。集团军司令部不会白用劳动力,甚至还开出一定的福利待遇,比如在工作时意外受伤或者被敌人击毙,都会给其家庭相应的补贴。所有民夫包吃包喝,每天还有五毛钱的工资,当然是用共和币结算。
    北方第二集团军针对唐努乌梁海和阿尔泰诺乌梁海的进攻作战,前后一共进行了十五天时间。阿泰斯乌梁海距离另外两部乌梁海的本来并不算太远,可是因为天气寒冷,再加人生地不熟,导致进攻的步伐放缓了许多。
    然而,好在沙俄军队的顽抗根本不足为道,当后续部队渐渐赶来后,唐努、阿尔泰诺两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
    到了一个月底,中队完全控制了乌梁海三部地区,溃逃的沙俄军队全部撤入新西伯利亚,除了被动的防守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反攻的打算。乌梁海地区的成功收复,不仅对中国当局带来了新一轮的欢呼,同时对整个沙俄政府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当沙俄政府听说中队突然不宣而战,原本混乱不堪的政局顿时更加混乱。随着中队在占领区开展的平均地权、安抚平民的善政策渐渐传来,沙俄国内中下阶层的反应愈发强烈,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农奴,他们以此为对比,对沙俄政府的无能、残暴和绝望到极点,再也不对沙皇政府抱有任何希望。
    这种反差带来的效应不仅迅速,而且情绪化极其浓烈,沙皇在剥削人民,反倒是侵略者在解救人民,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局面。
    趁着中国大军入侵引发的一连串沙俄政治波动,俄罗斯社会工党加紧策划革命行动,从一月底开始便在彼得格勒扩大宣传力度。尽管工党内部存在一定的分歧,以马尔托夫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一直反对伤害俄罗斯资产阶级利益,但这股孟什维克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撼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
    正是因为社会工党的频繁动作,使得沙俄政府愈发感到无力,内患的程度已经到底不可想象的地步。
    为了确保能够阻挡中队的继续北伐,沙皇尼古拉二世决定将欧洲战场的军队撤回国内,并且以最快速度赶往新西伯利亚支援前线。
    当这个命令一经传出之后,立刻对欧洲战场的局势造成转折似的影响。
    协约国原本已经陷入非常严重困境,时至今日法国领土已经沦陷了三分之一之多,而长达三年的财政赤字让法国政府根本无力继续作战。现在又收到这样雪加霜的消息,哪怕英法联军根本不在乎沙俄军队的作为,可沙俄军队的撤军无疑造成了一种士气的打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协约国阵营将无法赢的这场战争。
第1142章,南亚议和
    这种理念不仅弥漫在国家政府之间,更是像梦魇一般在协约各队中扩散。
    为此,英国首相不得不连续召开外交会议,一边鼓励协约国阵营继续坚持作战,一边又在私底下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摆在他们面前的解决途径彷佛并不多,国家议会早就开始蔓延着一股尽快结束战争的气氛。
    除了沙俄撤军之外,在一月中旬印度发回的一封电报内容对英国政府的重创同样不轻。
    弗伦奇军团已经从暹罗撤回到印度,弗伦奇元帅本人详详细细的制作了一份报告,将南亚的局势进行了深刻分析,并得出一个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论,那就是南亚战争除非举印度全国之力对抗中国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得胜的可能性。
    并且弗伦奇元帅在这份报告里还提出一个建议,以出让暹罗、缅甸两地为价码,尽快与中国议和,结束南亚战争。这是减轻欧洲战场负担最好的办法,也能消弱与中国的矛盾,迫使同盟国之一的中国提前结束世界大战。
    至于沙俄方面,既然尼古拉二世已经决定撤军回援国内,那就索性由沙俄军队牵制中国在北方的战线。以沙俄国土面积和国家实力,理应可以将拖延中队足够的时间。
    就在弗伦奇发出这份汇报的同时,还没有等到国内的答复,他已经秘密派遣使者前往中国商议停战的事情。
    尽管这种做法在印度引起了许多争议,很多知道内情的高层官员纷纷不满,但考虑到印度的处境也只好默许了弗伦奇的做法。
    英国政府在阅读过弗伦奇元帅的这份报告之后,起初非常震惊和震怒,认为弗伦奇元帅是犯下极其严重的畏敌罪行。可是随着法国战场前线发来的种种战报,不少议会大臣都感到恐慌,随即对弗伦奇元帅的报告进行重新的考量和论证。
    摆在这些政府高官面前的局势前景非常不妙,中国还在源源不断的向南亚战场增派兵力,越南也在积极组织军队蠢蠢欲动,而英国方面却已经没有更多兵力支援南亚了。考虑到印度殖民地的重要性以及它的安全,在必要的时候放弃缅甸和暹罗并非不可以。
    另外与中国达成停战协议,从实际战略意义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从协约国国际外交政治却又有另外的不利影响。这势必会让协约国其他成员国认为,英国已经没有能力再应付中国,也意味着这场战争开始迈向失败的终点。
    这正是另外一次对全体协约国士气的打击!
    一月二十九日,中国已经进入农历新年前夕的节日气氛当中。
    就在这一天,吴绍霆于昆明元首行营接见了弗伦奇军团外联官罗哈德少校。
    罗哈德少校前前后后经过了十多天的时间,这才以外交人员的身份被中队送到昆明。之前还在南亚战区司令部待了两天,被中国特工审问了长达十四个小时。原本吴绍霆对此事根本不知情,不过后来在王长龄的汇报时才知道这个消息,然后安排了这次会面。
    吴绍霆自然是不会轻易相信什么“弗伦奇军团的外交人员”,更不会相信通过这种非正式渠道见面的议和谈判。不过随着弗伦奇军团从暹罗撤退,中国大军已经兵临曼谷城下,战场早已确定了足够的优势,他不在乎英国人会耍什么花招,相反倒是想借此机会试探一下印度方面的虚实。
    双方在元首行营小型会议室见面,除了罗哈德之外还有两名随员,不过特勤局只允许一名随员跟随罗哈德进入会场。
    罗哈德在会议室稍等了片刻,随后吴绍霆与七、八名政府幕僚一同走进了进来。
    不等对方起身行礼,吴绍霆雷烈风行的向罗哈德说道:“坐下,罗哈德先生。时间紧迫,我不想在这里浪费过多的时间。”
    罗哈德只好坐了下来,这样开门见山的对话实在让他显得很被动。
    吴绍霆没有落座,只是站在会议室另外一边,背负着双手用审视的眼光看着两名英国人,略等了一会儿之后又开口说道:“说说,你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罗哈德调整了一下坐姿,他实在不习惯在谈判的时候对面是站着审视自己,随后说道:“正如之前我向中方官员交代的那样,我是奉弗伦奇元帅的命令,希望能与贵国达成停战协议。虽然这不是一次正式的外交会谈,但我相信这次会谈结果依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吴绍霆忍不住笑了起来,他戏谑的说道:“是吗?弗伦奇元帅居然还兼顾外交权力?我凭什么相信你们军团可以执行停战谈判?”
    罗哈德保持着自己的耐心,说道:“弗伦奇元帅目前是南亚最高军事长官,他虽然没有外交的特权,但却对外交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当然,如果元首阁下您认为战争可以继续下去,让更多无辜的人陷入战乱之中,直至达到您心目中的结果,我相信这场战争最终会演变成一场极其严重的灾难。”
    吴绍霆故作好奇的问道:“是吗?这么说,如果我不接受停战,你们英国人会拼尽全力顽抗到底,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扩大战争规模,直至造成两败俱伤的境地?”
    虽然对方没有这么说,不过从之前那番话的口气和暗示里,不难想象就是这样的意思。
    罗哈德脸没有任何表情,依然用那种一丝不苟的语气说道:“虽然现在看来,贵国的军队占了优势,你们每进一步,我们只能后退一步。可一旦我们到了退无可退的时候,我们就会拼尽全力顽抗到底,甚至不惜做到以二换一的战场伤亡。到时候就算贵国仍然侥幸获得胜利,我相信这也是一场刻苦铭心的战争,而你们胜利之后也未必能得到应有的利益。”
    吴绍霆哈哈大笑起来,他毫无顾虑的说道:“连二换一这么悲壮的决心都下得出来,你们大英帝国还真是看得起我们中国人。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你们现在还能退,那我为什么不继续前进?就算真到了你们退无可退的地步,你怎么知道我就没信心让这场战争大获全胜?你们打算二换一,我偏偏要你们四换一,倒要看看伤得了谁的元气。”
    他故意这么说,目的就是要让罗哈德知道中国现在是有实力的。
    当然,他同样很清楚,一旦英国和印度决心拼死一战,到时候自己是绝对做不到四换一的伤亡对比,甚至很有可能只是一比一的伤亡。毕竟英国和印度下一心,再加英国不像暹罗、缅甸那样,一旦有了亡国的危机感,必然会是全民皆兵,倒头来当真是一场极其困难的作战。
    事实,在“亚洲战略”的计划当中,吴绍霆从始至终就没打算拿下印度。
    首先一点是拿下印度没有任何好处,印度受英国文化侵略太严重,根本不会心甘情愿成为中国的附属国,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的反殖民反侵略运动会愈演愈烈,到时候印度迟早还是要独立的。
    其次中国一旦在亚洲扩张的太过分,必然会引起世界各国列强的警惕。明明吃不下的东西非要硬塞着吃下去,到头来体重过胖反而没办法利索的施展拳脚。
    之所以要进攻印度,只不过是遵照与德国的约定,在南亚分散英国的注意力,为欧洲战场争取最大的帮助。吴绍霆最终目的是为了世界大战能够大获全胜,而中国在世界大战中付出的努力,必然会赢的战争结束之后和平谈判时的高级地位。
    “元首阁下,您应该是一个明白人,您对战场的估计实在太乐观。不管怎么说,我是带着一份真诚前来与您会谈,并且期望能借此进入正式的停战谈判。中国发动南亚战争的最终目的我虽然不知道,但能确定一点那就是印度绝不在贵国的目标范围之内,既然如此,那么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