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1908大军阀 >

第736章

1908大军阀-第736章

小说: 1908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甲,再派遣工程队跟随火车,沿途修复和铺设铁轨,利用火车炮直接轰进咸兴。”
    众人不由自主的觉得有些诧异,尽管列车炮现在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早在两年前中国兵工厂在大量引进外国大炮技术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大型兵器的资料。做为盟友的德国在这种武器上的开发运用是非常积极的,而中国曾经尝试用价格便宜的列车炮代替海军炮,当然最终未能如愿。
    早在南北战争时期,广东兵工厂已经生产了一辆武装列车,当初的计划是打算利用南北铁路的交通线,让列车炮发挥威力。不过南北铁路刚刚接通不久,武装列车还没有投入实战运用,随即北洋政府就宣告瓦解。
    武装列车除了担任总统府专列的护送任务之外,如今已经没有太多作用。
    这次张宗光异想天开的突然提出使用武装列车突击,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拿下江界有了铁路,从国内输送物资到朝鲜前线已经变得方便快捷,更不用说让一列火车开进来!
    徐永昌赞叹的说道:“这倒确实是一个办法。”
    张宗光继续说道:“一旦攻破咸兴,我们就占据了日军第二道防线一个起始点,到时候无论是从咸兴横穿第二道防线扫清障碍,还是直接通过铁路继续南下,都是没有问题的。”
    众人立刻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推测各种可能性和战场风险。
    有人问道:“时间够吗?我记得我们的武装列车可在南京,北上的话必须绕道京汉线,这前前后后可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到这里。”
    张宗光摇了摇手说道:“我们的武装列车已经在北京了。九月份时用飞艇分拆运上来的,当时是准备把三百三十毫米口径的主炮拆下来单独使用,不过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底座,所以就在北京搁置下来了。”
    徐永昌说道:“竟有此事?那真是天助我也。”
    这时,一直在听取众参谋官意见的蔡锷站起身来,他说道:“就按照这个办法来做,不过我们首要的战役任务不是摧毁日军第二道防线。”
    蔡锷的后半句话让全场再次诧异起来,如果不是为了摧毁日军第二道防线,那还花那么大的心思用列车炮袭击咸兴做什么?倒不如就在日军第二道防线前面与其对峙就好了。大家顿时显得疑惑不解。
    蔡锷不疾不徐的走到主席台前,却没有看向地图,转而面向在场众人说道:“我希望诸位不要忘记,即便我们现在已经达成突出部作战的战略任务,但是新义州、惠山两地依然有两个师团的日军在拼死抵抗。只要一天不能根除新义州、惠山的日军,我的战线始终会受到拖累,因此这次进攻咸兴的目的是拖住日军的主要资源,迫使新义州和惠山的守军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之后三十三师和三十五师各抽调一部分兵力从后方进攻新义州,十五天之内必须攻克新义州,全歼第七师团。”
    大家当然明白蔡锷的意思,可是转而又有了另外一个疑问。
    如果三十三师和三十五师不能配合国防军第四师,集中优势兵力强攻咸兴的话,单凭国防军第四师能顺利突破咸兴吗?
    张宗光立刻把这个疑问提了出来,并说道:“元帅,其实新义州和惠山已经是瓮中之鳖,拿下这两个地方是迟早的事情。北线指挥所甚至做出承诺,一个月之内必破惠山。眼下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在更前面的地方才是,集中兵力,一鼓作气,直接打到平壤。”
    蔡锷郑重其事的说道:“如果我们能把压在新义州和惠山的四个师都调集到前线,到时候岂不是更能一鼓作气直接打到汉城了吗。”
    听到这里,大家这才有所觉悟,如果说张宗光认为集中兵力攻克咸兴是目光长远的话,那也仅仅是战役意义上的目光长远,而蔡锷则是以战略层面的高度来考虑问题,势必要大举挥师扫除整个朝鲜境内
第1021章,黄海海战
    临近秋末的天气对于北方来越来越凉,整个辽东半岛到朝鲜都已经有了冬季的样子。
    在黄海海面上,辽海支队遵照东三省统帅部的命令,护送一批军用物资前往南浦。
    自从空军陆战队与海军陆战队在南浦会师并且夺下沙里院之后,南浦一直是中日双方在后方的重要战场。日本很清楚既然中队占领了沙里院,开辟了敌后战场,那么距离沙里院最近的南浦港口正是中国唯一的后勤交通线。
    因此在沙里院告失之后,日军一直在不断的发动反攻,压制南浦港口。
    同样,中队也不会忽略南浦的重要意义,如今沙里院陷入了前后夹击的局面,如果失去南浦这个生命通道,五个旅的部队迟早会被困死在这里。
    即便是冒着日军大股部队的强火力压制,海军陆战队和空军陆战队依然严防死守,前后投入两个旅的兵力阻挡日军的反扑。
    从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经历了二十多天的激烈作战,中日双方在南浦终究还是保持僵局。日本控制南浦北岸和东部的部分县城,中国则死死坚守着南浦南岸。
    尽管南浦南岸的区域有限,可好歹捍卫了与海军联系的立锥之地,不至于彻底让日军切断海岸线。中日双方的战火在南浦西边的内陆地区持续不断,情况时好时坏。
    对于中队来,他们缺乏有效的重型火力,偶尔当海军赶到时才能依靠海军炮压制敌军,大部分时候只剩下迫击炮和口径榴弹炮。
    不过反过来,当日本海军抵达南浦时,同样会给中队带来一轮强大的压制。
    此次辽海支队前往南浦正是收到日本海军最新情报,南清舰队已经在三天前返回日本本土,准备协调运输日本本土士兵增援朝鲜的事宜。好不容易能避开战斗力强的日本军队,自然要抓住这个时机为沙里院提供援助。
    辽海支队旗舰“中华”号装甲巡洋舰在最前方领航,此时辽海支队总指挥官萨镇冰正站在舰桥的栏栅后面,一副思绪万千的表情,仿若心事重重的样子。做为国防部海军部联席参谋长之一,在辽海支队成立之初原本没有打算带领这支临时性质的舰队,即便辽海支队装备了目前中国最先进、吨位最大的军舰,但从政治意义上来讲仍然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最显而易见的道理,这支舰队不是自己的,而自己一旦加入这支舰队,那就是属于舰队的。{zzzcn/。首发文字}做为从北洋开始就保留旧有思想的人来,这个道理很难服自己。
    若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或许真应该推辞这个职位。
    就算抛开政治原因不去计较,辽海支队也是一支太过年轻的舰队,中国已经很久没有操作四千吨位以上的大型军舰了,如今辽海支队编制中的几艘前日本第二舰队的装甲军舰,几乎凝聚目前中国海军所有人才。但是还是因为政治原因,担任这些军舰的指挥官们清一色的是元首嫡系部将,诸如杜锡圭、高广征、任宗元等青年将领。
    关于辽海支队人选的问题,他曾经亲自致电奉天行营,并且推荐了几名有丰富经验和资历的海军将领。尽管元首有回过电报,但所告知的情况仍旧是中国海军需培养新鲜血液。
    萨镇冰心里很清楚,做为青岛战争之后的战绩荣誉,元首是不希望交给外人来触碰。
    微微叹了一口气,他不再去多想这些琐事,如今的中华民国早已不是以前的样子,如今执掌天下大权的人也早已不是以前的人。正如海面上徐徐折动的波浪,后浪推前浪,只要这个步调还在前进之中,或多或少能给自己几分安慰。
    就在他准备转身返回舰桥指挥室内时,瞭望塔上突然传来哨部大声的嘶喊声:“前方发现敌舰,前方发现敌舰,左舷二十度大约二十海里。”
    萨镇冰眉头立刻紧皱了起来,在这个时候发现敌人海军?这怎么可能,情报已经确认南清舰队三天前就返回日本本土了,怎么还会有敌人舰队突然出现?
    短短一瞬间,警报拉响了,“中华”号立刻进入临战状态,所有作战人员纷纷跑出舱室各就各位,几名军官跑到甲板前沿拿起高倍望远镜向前方海面观察。没过多久,萨镇冰的副官从甲板上跑了上来,略有几分紧张的道:“司令,果然是日军舰队。”
    萨镇冰保持着镇定,冷冷的问道:“是南清舰队?”
    副官连忙回答道:“目前能看到是十二艘战舰的编制,或许后面还有其他舰只,从航行速度和轮廓来判断,每一艘战舰的吨位应该在四千以上,甚至还有两艘体积超过其他战舰两到三倍的重型战舰。南清舰队可没有这样的大型战舰,也许……也许是第一舰队。”
    萨镇冰心头一冷,据悉第一舰队在两个星期前才从台湾返回日本本土,昨天收到的最新情报显示,第一舰队的主要任务是护送三个日本本土师团增援朝鲜,怎么可能突然出现在黄海?不过他知道现在没有考虑这些问题,不管怎么这是情报部门的重大失误。
    瞭望塔上的哨兵再次喊道:“已经逼近,敌舰逼近,大约十五海里,已经进入最大射程!”
    萨镇冰马上下达命令:“通知后方货运船只全速撤离黄海,我舰队进入迎战阵型。”
    副官虽然很想告诉萨镇冰,以辽海支队战斗力和军舰数量,根本不可能是日本第一舰队的对手,可是他知道既然双方已经进入最大射程距离,现在调头撤退根本是不可能的。
    没等副官应话,萨镇冰紧接着又交代道:“发无线电到威海卫,告知我舰队遭遇的情况。我们会尽量掩护商船撤退,然后等风向和天色转变时迅速撤退。”
    副官郑重应道:“是。”
    只不过如今的舰载无线电的信号一直不稳定,时常还要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根据以前利用无线电的通讯记录,几乎有两成的电讯被遗失,三成的电讯残破不全,另外大部分无线电讯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延迟,最晚的一次还是舰队抵达港口后才收到信息。
    旗舰“中华”号上打出的旗语很快传遍全辽海支队,十二艘军舰立刻遵照指示摆开阵型。
    由于辽海支队的军舰数量不多,而且是担任护送任务,因此舰队从一开始就是以“人”字型队列前进,由最前方的军舰担任侦查。只可惜侦查距离始终过短,再加上天气风向的原因,使得日军舰队进入最大射程后才发觉过来。
    此时为了应付迎面而来的敌军,舰队则直接由“人”字型队列开始转向打横,意欲抢先占据优势的进攻阵型。
    然而战斗阵型还没有调整完毕,前方的日本舰队则突然分出一支三艘战舰搭配四艘驱逐舰的纵队,向辽海支队的西南侧面快速奔来。
    萨镇冰意识到日军是要凭借军舰数量的优势,从正面和侧翼分别抢占最佳战斗位置。
    如此一来不仅没办法摆成“t”字战术阵型迎敌,甚至还有可能导致辽海支队沦入不利的横向战斗位置,最糟糕的莫过于被两个日军纵队夹在中间。
    二十世纪初海军阵型通常是让舰队排成若干平行纵队前进的,相对而言,这一队形机动性更高。若干较短的纵队能比一字长蛇阵更快地转向,同时也能更快的将旗舰(通常位于中心纵队之首)的信号通过探照灯或旗语传递给整个舰计队。而在一字长蛇阵中,位于纵队之出的信号往往需要花10分钟甚至更多时间才能被传递到纵队最后的舰船,这是因为战舰烟囱中的冒出的黑烟使人们很难辨认前后发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