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我为王 >

第695章

隋末我为王-第695章

小说: 隋末我为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李建成率军逃回太原,李元吉因为排行第四,当时又只有十五岁,就听众人相劝,把太原大权移交给了他的长兄李建成。”宇文歆接着说道:“但很快的,李元吉就觉得后悔了,想要从李建成手里拿回太原大权,又仗着他之前执掌太原权力在军中有着众多心腹党羽,便背着他的兄长拉帮结派,前途架空他的兄长拿回权力,李建成对此虽然有所察觉,但他念在李元吉年幼无知和主动交出太原兵权的份上,对此多有忍让,还让李元吉的三个绝对亲信担任总管,掌握了一万五千多军队,在太原军中自成一系。”

    陈丧良听了大喜,忙又问道:“那李二郎呢?他现在和李元吉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具体情况下官不是很清楚。”宇文歆摇头,又说道:“但下官怀疑,世民公子和元吉公子很可能已经暗中缔结了盟约,联手抗衡他们的长兄建成公子。”

    “有没有证据?”陈丧良赶紧追问道。

    “有。”宇文歆答道:“李元吉好色,姬妾多达六十余人仍不满足,仍然还不时强纳民间女子为妾,李建成对此多有阻止劝说,二公子表面上对此不置可否,但他在与刘武周交战期间获得的两名美貌女子,却出现在了李元吉的后房之中。下官因为之前也颇得李元吉信任,可以时常出入他的府邸,无意中知道了这件事,所以下官怀疑,李元吉与二公子恐怕已经在暗中交好,准备联手对付大公子。”

    陈丧良满意点头,也十分认可宇文歆的分析——因为以李二现在的处境,想要从李大手里夺得兵权自己当家做主,与李元吉暗中联手缔盟无疑是唯一选择,历史想先干掉李二再干掉大哥自己当皇帝的李元吉为了自身利益,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和李二联手也绝对有可能。想到了这点,陈丧良忙又问道:“宇文先生,那我该如何下手离间?”

    “很简单,假称让李元吉独掌太原就行了。”宇文歆答道:“李元吉性格阴鸷骄侈,但野心并不是很大,下官看得出来,他只不过是想继续当太原的土皇帝,让人无法向李建成一样制止他的骄奢淫逸,并不象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样还有南下逐鹿念头,丞相你若是对李元吉诱之以利,赐予显爵许他世镇太原,他必然会接受丞相你的招抚收买,为丞相你所用,届时丞相你再驱使他发动兵变擒拿李建成,无论是否成功,太原军队都必然为之大乱,为丞相你创造进兵良机。”

    陈丧良听了大喜,先是鼓掌叫好,又仔细问了宇文歆许多太原军队的内情,对李家兄弟的内部情况有了深刻了解之后,陈丧良这才让宇文歆下去休息。然而宇文歆离开之后,陈丧良却又冷笑了起来,暗道:“毕竟不是穿越者,李元吉如果只满足太原一地那倒好了,这小子手段比他大哥狠多了,野心也不比他二哥小到那里。不过嘛,李元吉和李建成现在的关系,倒是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捻着唇上逐渐长出的微须盘算,陈丧良发现这事还是比较危险,离间李建成和李元吉肯定不难,但还得防着李二乘机坐收渔利,陈丧良不怕李建成当老大,更不怕李元吉那个有野心无能力的李元吉独掌李家军队,却对李二仍然还是警惕万分,所以陈丧良盘算了许久后,还是决定把这件事暂时搁一搁,准备等解决了东线问题腾出了手来后再说。不过为了未雨绸缪起见,陈丧良又觉得自己应该先和李元吉取得联系,方便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也立即盘算起了这件事。

    事实上就连陈丧良都没想到东线问题会被云老将军解决得这么完美,基本解决了安定、北地两郡的善后问题后,不敢久离大兴的陈丧良才刚下令率领主力班师,云老将军那边就派人送来了他已经成功让化及兄、李密和王世充三败具伤的喜讯,陈丧良大喜之余立即给云老将军加官晋爵,又让军队加快脚步返回大兴,准备着手安排下一阶段的平定天下战事。

    正月下旬,陈丧良率领着主力顺利回到大兴,向名誉上的自己老大义宁帝杨行基献俘,然而在庆功朝会上,连陈丧良都有些措手不及的是,他的几个死党房玄龄和魏徵等人突然跳了出来,联名向杨行基上奏,说陈丧良功高盖世,德配寰宇,理当进位为王,然后还没等震惊万分的陈丧良回过神来,包括屈突通和庞玉等前朝老臣在内的文武百官都已经纷纷附议,一起奏请给陈丧良加封王爵,陈丧良与长孙小箩莉的媒人庞玉还干脆恳请杨行基赐予陈丧良九锡,直接把陈丧良推到曹老大司马老贼的位置上。

    虚岁只有七岁的杨行基连话都说不利索,只能是把求助的目光转向陈丧良,陈丧良回过神来后假惺惺的谦虚了几句,结果又遭到了文武百官齐口反对,不少官员还明白表态,如果陈丧良不接受王爵,他们就要撞死在这金銮殿上!陈丧良被迫无奈,为了挽救这些正直能臣的宝贵性命,也只能是十分勉强的接受了百官好意,却十分坚决的谢过了九熄之礼——这玩意太招摇了,太过有损陈丧良的忠臣形象,所以陈丧良暂时还不想要。

    再然后当然是讨论陈丧良的王爵名号了,文武百官不知陈丧良心意,都不敢随便开口,杨行基也请陈丧良自行决定。陈丧良只犹豫了一下,很快就开口说道:“那就唐吧,先帝在遇害之前,最后一道旨意就是改封我为唐国公,先帝圣旨不可违,就还是唐吧。”

    “恭喜殿下受封唐王!唐王殿下千岁!”

    佩剑着履站在小小皇帝杨行基的身旁,昂首挺胸接受文武百官的行礼,陈丧良思绪万千,不由想起种种往事与旧人,更想起了被自己假借杨行基名誉碎尸而葬的李渊,心中唏嘘,暗道:“老李啊,这就是命啊,你放心闭眼吧,相信我,我一定会替你开创一个更加辉煌、也更加伟大的,大唐盛世!”了东线问题腾出了手来后再说。不过为了未雨绸缪起见,陈丧良又觉得自己应该先和李元吉取得联系,方便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也立即盘算起了这件事。

    事实上就连陈丧良都没想到东线问题会被云老将军解决得这么完美,基本解决了安定、北地两郡的善后问题后,不敢久离大兴的陈丧良才刚下令率领主力班师,云老将军那边就派人送来了他已经成功让化及兄、李密和王世充三败具伤的喜讯,陈丧良大喜之余立即给云老将军加官晋爵,又让军队加快脚步返回大兴,准备着手安排下一阶段的平定天下战事。

    正月下旬,陈丧良率领着主力顺利回到大兴,向名誉上的自己老大义宁帝杨行基献俘,然而在庆功朝会上,连陈丧良都有些措手不及的是,他的几个死党房玄龄和魏徵等人突然跳了出来,联名向杨行基上奏,说陈丧良功高盖世,德配寰宇,理当进位为王,然后还没等震惊万分的陈丧良回过神来,包括屈突通和庞玉等前朝老臣在内的文武百官都已经纷纷附议,一起奏请给陈丧良加封王爵,陈丧良与长孙小箩莉的媒人庞玉还干脆恳请杨行基赐予陈丧良九锡,直接把陈丧良推到曹老大司马老贼的位置上。

    虚岁只有七岁的杨行基连话都说不利索,只能是把求助的目光转向陈丧良,陈丧良回过神来后假惺惺的谦虚了几句,结果又遭到了文武百官齐口反对,不少官员还明白表态,如果陈丧良不接受王爵,他们就要撞死在这金銮殿上!陈丧良被迫无奈,为了挽救这些正直能臣的宝贵性命,也只能是十分勉强的接受了百官好意,却十分坚决的谢过了九熄之礼——这玩意太招摇了,太过有损陈丧良的忠臣形象,所以陈丧良暂时还不想要。

    再然后当然是讨论陈丧良的王爵名号了,文武百官不知陈丧良心意,都不敢随便开口,杨行基也请陈丧良自行决定。陈丧良只犹豫了一下,很快就开口说道:“那就唐吧,先帝在遇害之前,最后一道旨意就是改封我为唐国公,先帝圣旨不可违,就还是唐吧。”

    “恭喜殿下受封唐王!唐王殿下千岁!”

    佩剑着履站在小小皇帝杨行基的身旁,昂首挺胸接受文武百官的行礼,陈丧良思绪万千,不由想起种种往事与旧人,更想起了被自己假借杨行基名誉碎尸而葬的李渊,心中唏嘘,暗道:“老李啊,这就是命啊,你放心闭眼吧,相信我,我一定会替你开创一个更加辉煌、也更加伟大的,大唐盛世!”



第450章 李密守信

    花开数朵,各表一枝,就在咱们丧尽天良的陈丧良率领主力返回大兴的期间,咱们厚颜无耻的云定兴云老将军,也终于与曾经的好侄子宇文化及彻底撕破了脸皮,反目成仇。

    撕破脸皮反目成仇的原因当然是出在云老将军身上,金镛城大战时,其实只要云老将军及时出手,骁果军完全有可能获得决战胜利,即便是王李联军退兵时,只要云老将军愿意,同样可以帮着骁果军乘势拿下李密军营地,彻底击破李密军的主力,可咱们云老将军偏偏不去那根当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不仅一直躲在战场十几里外按兵不动,还抢在化及兄向他求援之前,带着可以左右战场胜负的军队开溜跑路,让化及兄的使者与他见面求援的机会都没给。

    事情到了这步,不要说老奸巨滑的李密和王世充已经明白了陈丧良的真正打算,就是咱们的化及兄也起了疑心,开始怀疑云老将军只是不想让他输,同时也根本不想让他赢。但咱们的化及兄也仍然还抱有一线希望,就又派来封德彝西进去向云老将军求援,要求云老将军帮他攻打已经元气大伤的李密,然而封德彝不但没有求来云老将军的援军,还乘势就留在了新安城中,又让随从给化及兄带来了一道辞职信,表示辞去他在化及兄军中的一切职位,要改换门庭到陈丧良开的新朝廷里混饭吃。

    真相彻底大白于天下,被当猴子一样耍了多日的化及兄恍然大悟之余,也彻底的暴跳如雷了,怒不可遏的下令向新安发起进攻,赌咒发誓要把欺骗他纯真心灵的云老将军和无耻背叛于他的封德彝一起抓回来,装进麻袋里用三千匹战马活生生踩死!

    然而这道命令却根本就没有得到执行,本来就已经在饱受严寒和伤病折磨,又在金镛城大战中伤亡惨重,元气大伤的骁果军现在只想尽快休整休息,那还有什么兴趣再去攻打早就被云老将军修得比铁乌龟还要坚固的隋军营地?所以司马德戡和陈智略等骁果军将领纷纷拒绝执行命令,还直接告诉化及兄,说他们麾下的军队就算派上战场,也绝无任何可能打得过蓄锐已久的关中隋军,相反还肯定会遭到大败和惨败。

    其实化及兄麾下还有金镛城守军这支生力军可用,但这支军队除了要守卫立足地金镛城外,还得要看押看守化及兄从江都带来的文武百官和公卿权贵,同时王世充和李密两个死敌又仍然还在一旁虎视耽耽,化及兄无论如何都不敢动用这支最后的预备队,所以在骁果军众将纷纷拒绝出战的情况下,化及兄虽然恨云老将军已经恨得入骨,却仍然还是无可奈何,不知道如何才能报仇雪恨。

    灭不了躲在乌龟壳里的云老将军,也灭不了携手缔盟的王世充和李密,金镛城远离黎阳仓粮草转运艰难,严寒和伤病又象两条绞索,不断在骁果军伤痕累累的身体上勒紧。走投无路下,化及兄又想出了一个颇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