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我为王 >

第616章

隋末我为王-第616章

小说: 隋末我为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可能,但现在殿下除他兵权和捕拿于他的事,已经被他知晓,他深恨之下,必然不会再接受殿下你的号令钧旨。况且他反意早露,又涉嫌****后宫,奸污公主,闻知江都兵变之事,必然在大兴另立朝廷,与东都朝廷武力对抗,绝不可能拥护殿下你登基称帝。”

    说到这,元文都顿了一顿,又说道:“李密此举确实不怀好意,想要借殿下之手斩杀他的仇人陈应良,但陈应良的才具能力却远在他之上,又坐拥关中山河之险,手握永丰、常平两仓,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他一旦效仿李渊老贼在大兴拥立新帝篡权起兵,为祸必然远在李密贼子之上。两害取其轻,殿下还是先杀更加危险的陈应良,然后抽调关中兵马,东进平定李密,这才是上上之策。”

    杨侗沉默,元文都又说道:“还有一点,殿下你还可以乘机收编李渊残部,使李建成与李世民二贼为殿下你所用,将来若是与李密战事又起,殿下你就可以调动他们南下攻打李密,二孺子就算胜不了李密,也可以消耗他的不少实力,殿下便可坐收渔人之利。”

    杨侗稍微点了点头,又皱眉说道:“但现在祖父遇害只是传言,李渊父子杀害代王,罪不容诛,本王若是仅凭一条传言,就赦免他们死罪,给他们封官加爵,还命令他们与屈突卿联手处死陈应良,能否成功姑且不论,倘若将来查明传言为假,祖父仍然在世,那本王又如何向祖父交代?又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无妨,臣有一计,可以两全其美。”元文都连眼皮都没眨一下,马上就微笑说道:“殿下不妨如此行事,一边暗中招降李家兄弟,乘机与屈突通取得联络,做好动手准备,一边等待江都消息,静观其变。”

    “倘若江都谣言为真,那么殿下你立即在东都登基继位,诏布屈突通与李家兄弟依计行事,计杀陈应良,调动关中兵马来救东都。倘若江都之事为假,那么就借李密之力与陛下取得联络,向陛下禀明情况,说明原因,征求陛下圣意裁夺,李渊老贼已死,代王殿下之仇已报,李家两个孺子不足为虑,想来陛下也不会计较殿下你招抚李家二子之事。”

    又盘算了许久后,杨侗终于点头,道:“此计甚妙,就如此办。”

    敲定了主意,杨侗和元文都立即召来徐师誉,同意在李密的帮助下联络招抚李二,徐师誉大喜,赶紧又说出李二的使者任瓌其实就在金镛城中,并且愿意拜见杨侗请求招抚,杨侗和元文都听了更是欢喜,重赏徐师誉之后,又命徐师誉立即前往金镛城召任瓌来见,而当徐师誉返回金镛城向李密奏报了拜见杨侗等人的经过之后,李密更是放声大笑,立即派人护送任瓌前往东都皇城拜见杨侗。而这一切行动为了保密,不管是李密还是杨侗和元文都,全都有意避开目前主持外城防务的王世充,进出皇城都是走直通城外的龙光门,正在拼命训练军队王世充也始终没有察觉。

    …………

    就这样,在李密的亲自撮合与牵线搭桥之下,反陈丧良联盟已然悄悄成形,虽然没有公开缔结盟约,一张生满毒刺的天罗地网却照样已经笼罩到了恶贯满盈的陈丧良头上。然而李密却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针对陈丧良的天罗地网固然是已经如愿张开,一把淬满毒液的锋利匕首,也同时悄悄的抵在了他的耀眼之上……

    就在任瓌悄悄潜入东都皇城拜见杨侗的同时,告假外出的王玄策也领着两个李密的亲兵,打马来到了东都城南二十里外的净土寺,托佛教已经在中土逐渐兴起的福,不管是官军还是贼军都多少相信一些因果报应,所以距离洛阳很近的净土寺虽然屡经刀兵,却始终没有被战火摧毁,寺里的僧人也还没有全部逃光,还有几个大大小小的和尚在寺中艰难度日,打坐参禅,焚香拜佛。

    借口烧香把故意带来做掩护的李密亲兵留在了门外,王玄策独自一人进到了大雄宝殿,陈旧的佛像面前,一个与王玄策同样年轻的青年僧侣正在闭目诵经,看到那僧侣熟悉的身影,王玄策心中一阵激动,但并没有开口呼唤,规规矩矩的上前给佛像上了香,行了礼,然后才坐到那僧侣侧面的蒲团之上,面对青年僧侣微笑说道:“高僧,今日是为何人诵经?”

    轻轻睁开眼睛,青年僧侣也不转头来看王玄策,消瘦的脸庞上毫无异常神色,只是平静说道:“为天下人,愿战火早歇,诸生皆得安宁。”

    瞟了一眼自己带来的两个亲兵,见他们都已经到了院中游玩,王玄策这才说道:“想不到你还没走,我还一直担心你已经去了大兴,与你兄长团聚去了。”

    “俗家兄长确实派人来接过小僧,但小僧绝了。”青年僧侣平静答道:“因为小僧知道,你一定会来寻找小僧。”

    “你知道我一定会来找你?”王玄策好奇问道。

    青年僧侣点头,低声说道:“贫僧知道你不是背主之人,你的恩主也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所以他曾经来找过小僧,告诉小僧说,他已经泯灭了你在东都的一切痕迹,你如果拉寻找小僧,请小僧告诉于你,让你放心,他随时等你归来。”

    王玄策的心头又是一阵澎湃,面向堂内的右手悄悄入袖,拿出一道书信,放在了蒲团之下,低声道:“给他的,拜托你了。”

    青年僧侣毫无动作,平静说道:“放心。”

    王玄策笑笑,问了一句古往今来全世界最最多余的废话,“道路遥远,路途多险,你不害怕?”

    青年僧侣轻轻闭上眼睛,重新低声念诵起了佛经。中游玩,王玄策这才说道:“想不到你还没走,我还一直担心你已经去了大兴,与你兄长团聚去了。”

    “俗家兄长确实派人来接过小僧,但小僧绝了。”青年僧侣平静答道:“因为小僧知道,你一定会来寻找小僧。”

    “你知道我一定会来找你?”王玄策好奇问道。

    青年僧侣点头,低声说道:“贫僧知道你不是背主之人,你的恩主也知道你不是那样的人,所以他曾经来找过小僧,告诉小僧说,他已经泯灭了你在东都的一切痕迹,你如果拉寻找小僧,请小僧告诉于你,让你放心,他随时等你归来。”

    王玄策的心头又是一阵澎湃,面向堂内的右手悄悄入袖,拿出一道书信,放在了蒲团之下,低声道:“给他的,拜托你了。”

    青年僧侣毫无动作,平静说道:“放心。”

    王玄策笑笑,问了一句古往今来全世界最最多余的废话,“道路遥远,路途多险,你不害怕?”

    青年僧侣轻轻闭上眼睛,重新低声念诵起了佛经。



第404章 喜极而泣

    正如李密一伙人的分析,皇甫无逸和韦义节要杀陈丧良,陈丧良还把他们礼送出境,其中一个重要目的,确实是为了争取时间,为最后那一步做准备。

    借口解释自己的忠君立场,陈丧良把手下的重要文武官员逐一找来交心,结果令陈丧良很有一些张口结舌,不仅没有一个重要部下对他与杨侗反目表示不满,大部分的文官武将还乘机劝说陈丧良多考虑一下将来的事,反过来暗示陈丧良应该去走那一步,也乘机向陈丧良表示忠心,愿意追随陈丧良到天涯海角,海枯石烂。在关中大战中表现最为出色的刘黑闼,还举出了李道宗的例子,力劝陈丧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最棘手的还是报****,这支精锐是以效忠隋炀帝为宗旨组建,还是陈丧良亲手组建而来,陈丧良想要报****将士跟着他造隋炀帝的反,革隋炀帝的命,无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陈丧良把报**的问题放到了最后,直到基本上摸清楚了麾下众文武将官的态度,这才专门抽出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亲临报**营地,与报**众将士交心。了解他们的立场态度。

    结果同样让陈丧良有些意外,虽然是有许多的报****将士表示仍然效忠于隋炀帝,还建议陈丧良率军南下,迎接隋炀帝回返国都,结果马上就有人反驳道:“把陛下迎回来做什么?再在大兴周边修建二十三座行宫?第四次去打高句丽?再带着我们四处巡游,十几年难得回家一次?”

    反驳的报**是大战杨玄感之后补充的右武卫精锐,被陈丧良洗脑的程度不深,又受够了隋炀帝的滥用民力军力,所以忍不住说了几句心理话,结果这些话很快就招来了不少同伴的谴责,起了一些口角。陈丧良不愿自己麾下的第一精锐内部出现矛盾,赶紧打断众人的争论,道:“静一静,静一静,都别吵,听我说。有很多弟兄都劝我南下迎接陛下返回大兴,我也很想这么做,但是没办法,陛下之前已有旨意,决定迁都到长江以南的丹阳城,永远不回北方,所以就算我们去了,也迎不回皇帝陛下。”

    大部分的报****将士都已经听说过这个传言——陈丧良之前故意让人在报****队伍里散播的,但只是将信将疑,没有立即相信,借着这个机会,很多报****将士都向陈丧良问道:“陈记室,陛下真的打算迁都丹阳,再不回北方了?”

    “千真万确。”陈丧良点头,很是无奈的说道:“这是江都郡丞冯慈明带来的消息,皇帝陛下还已经派遣了我的叔父黎国公裴将作去了丹阳,主持修建丹阳宫殿,准备迁都。只是丹阳宫城还没建好,所以陛下暂时还没有公开下诏迁都。”

    之前坚持忠于隋炀帝那些报****将士纷纷闭嘴,也纷纷摇头叹息,资格最老的郭峰和陈祠二人也是神情黯淡,情绪沮丧,陈丧良忙又说道:“各位将士,不必沮丧,不管皇帝陛下迁都定都那里,都与我们关系不大,重要的是,我们还是他的臣子,只要陛下一道旨意给出明示,我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与国都定于何地没有任何关系。”

    报****将士纷纷默默点头,情绪仍然不佳,陈丧良又乘机下令,让人准备好酒好肉犒赏报****将士,还主动留了下来,陪同报****将士共饮美酒,结果是酒量素来不佳的陈丧良这次难得大获全胜,在席间灌倒了不少报****将士,还让许多的报****将士在酒后说出了心理话,“虽然皇帝陛下待我们是恩重如山,但是这大隋天下,还真是皇帝陛下自己给搅乱的,这朝廷政令不变,我们再怎么的拼死拼活,也救不了这大隋江山。”

    报****酒量最好的郭峰也喝得酩酊大醉,抱着酒坛连话都说不清楚,还当众流下了眼泪,哭泣道:“志宏兄弟,我对不起你,你把凤姐托付给我,可我和她一直都是聚少离多,我对不起她,也对不起你,这仗什么时候才能打完啊?这天下,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太平啊?”

    闻弦歌而知雅意,报****将士的这些情绪反应让陈丧良很是兴奋了一把,明白报****将士其实对隋炀帝也早蓄不满,只是碍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表现出来而已。所以陈丧良私下里估计,假如江都兵变没有发生,隋炀帝真的听了杨侗谗言下旨要自己的命,报**绝不可能所有人都依旨行事,至少有一部分人会跟着自己走。而江都兵变如果真的发生,宇文化及兄弟如果真的干掉了隋炀帝,那么……,呵呵。

    其后,陈丧良还抽时间了解了一下大兴城内杨氏皇族的情况,发现东都那道假檄文中提到的杨侑堂侄杨行基,居然还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傀儡皇帝人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