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我为王 >

第441章

隋末我为王-第441章

小说: 隋末我为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棋子了,拍着棋台气急败坏的大吼,“跳梁小丑!想不到竟然能跳到这一步!杨广暴君,也亏你敢这么用人!”

    刘文静惊问原因,再接过李渊递来的李二书信仔细一看后,刘文静也是大吃一惊,“暴君竟然任命陈应良为东都留守?陈应良小贼才二十岁啊,就敢对他托付如此重任?”

    咆哮怒吼了一阵,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后,李渊再稍一盘算,又铁青着脸说道:“暴君的任命虽然大胆,但不得不承认,这个暴君还是有些识人用人之能,陈应良这个小贼虽然可恶可恨,却是一个十分适合担任东都留守的人选。”

    “国公,情况不妙啊。”刘文静低声说道:“暴君以卫玄为大兴留守,樊子盖为太原留守,本来就堵住了你的东进道路,现在又任命陈应良为东都留守,等于就是在卫玄、樊子盖两个老贼的背后放了一支可靠援军,蜀中又较为宁静,南下极难,国公你再想有所动作,难如登天了。”

    李渊并不说话,只是继续翻看李二送来的各种情报汇总,而当看到隋炀帝临时决定在洛口仓修筑关城这一条时,李渊的心中不由微微一动,下意识的想起了对洛口仓威胁最大的关东诸路义军,也立即想起了早已经在瓦岗寨公开抛头露面的李密。又稍微盘算了片刻后,李渊问道:“肇仁,你的妹夫李密这个人,如何?”

    “有本事,也有野心,是个人才。”刘文静顺口答道:“虽然他先后辅助的杨玄感和孟海公等人都被陈应良小贼所败,但那些人根本就不听他的良策妙计,不然的话,陈应良小贼未必是他对手。”

    “不错。”李渊缓缓点头,道:“记得大郎曾经在闲谈中说过,陈应良小贼自己也承认,你那妹夫是唯一在战场上骗过他的人,如果李密单独领军与他决战,将是一场极其精彩的龙争虎斗。”

    “国公为何突然提起此事?”刘文静好奇问道。

    “肇仁,你可敢潜出关外,与你妹夫取得联络?”李渊低声问道。

    “国公与他联络作甚?”刘文静大惊反问。

    “鼓动他西进东都,袭取洛口仓。”李渊恶狠狠说道:“你对他介绍天下大势,指出暴君已经必然要败亡,再指出他困守瓦岗迟早只是陈应良小贼的笼中鸟,砧上肉,劝他乘着陈应良小贼还没有坐稳东都留守,也乘着东都洛阳的兵马还没有得到陈应良小贼的悉心操练,先下手为强,拿下东都的命根子洛口仓!”

    “如果他愿意,我们还可以暗中给他一些帮助。”李渊阴森森的补充道:“东都城内,还有不少关陇门阀的官员,可以暗中为他提供一些军情计划之类的帮助。”

    刘文静的脸色有些变了,盘算了片刻之后才说道:“国公,小人受你厚恩,为你赴汤蹈火那是理所当然,本不应该推辞,但小人现在是逃犯的身份,没有身份文堞,通行关文,如何能过得了潼关、虎牢关这些天下雄关?”

    听到这话,李渊连眼皮都没眨一下,马上就伸手到了面前的棋台之下,也不知道按动了什么机关,厚实的木制棋台侧面立即弹出一个暗屉,三天两头与李渊同用这张棋台对弈的刘文静目瞪口呆间,李渊已经从暗屉中拿出一叠身份文堞,随意拿了一份扔在刘文静的面前,道:“自己填一个你喜欢的名字和出生年月,通行公文我晚上就让成纪县令给你,到了东都后,可以先去见见世民,他主意多,肯定能帮上你的忙。”。”李渊恶狠狠说道:“你对他介绍天下大势,指出暴君已经必然要败亡,再指出他困守瓦岗迟早只是陈应良小贼的笼中鸟,砧上肉,劝他乘着陈应良小贼还没有坐稳东都留守,也乘着东都洛阳的兵马还没有得到陈应良小贼的悉心操练,先下手为强,拿下东都的命根子洛口仓!”

    “如果他愿意,我们还可以暗中给他一些帮助。”李渊阴森森的补充道:“东都城内,还有不少关陇门阀的官员,可以暗中为他提供一些军情计划之类的帮助。”

    刘文静的脸色有些变了,盘算了片刻之后才说道:“国公,小人受你厚恩,为你赴汤蹈火那是理所当然,本不应该推辞,但小人现在是逃犯的身份,没有身份文堞,通行关文,如何能过得了潼关、虎牢关这些天下雄关?”

    听到这话,李渊连眼皮都没眨一下,马上就伸手到了面前的棋台之下,也不知道按动了什么机关,厚实的木制棋台侧面立即弹出一个暗屉,三天两头与李渊同用这张棋台对弈的刘文静目瞪口呆间,李渊已经从暗屉中拿出一叠身份文堞,随意拿了一份扔在刘文静的面前,道:“自己填一个你喜欢的名字和出生年月,通行公文我晚上就让成纪县令给你,到了东都后,可以先去见见世民,他主意多,肯定能帮上你的忙。”



第296章 束手捆脚

    陈应良的东都留守之路起步其实并不错,有越王杨侗的支持,两个副手左右副留守元文都和段达也比较配合工作,再加上还有闻喜裴氏党羽和樊子盖旧部的支持,所以陈应良很快就融入了这个重要角色,能够象模象样的率领文武官员入宫拜见杨侗,也能够人模狗样的坐镇皇城,署理东都洛阳与河南郡的军政民务,仿佛就好象真的已经在东都洛阳当家做主一样。

    也就到此为止了,年龄和资历始终是陈应良的致命伤,即便在表面上保持着对陈应良应有的恭敬服从,但东都城里的大小文武官员心中不服陈应良这个二十岁留守的还是一抓一大把,再加上陈应良素来以温和宽宏的虚伪面目示人,性格手段远不及老伯乐樊子盖那么残忍狠毒——杀官杀百姓都是如同割草,对东都各级官员的威慑力不足,所以很快的,各种弊端就开始逐渐的浮出水面了。

    最大的弊端是政令不畅,陈应良以留守名誉颁布的各种法令政令,几乎很难得到如臂使指的执行,各级官员拖拉懈怠的情况十分,消极对抗陈应良的指挥命令,再加上元文都和段达也有意无意的捣乱使坏,故意以副留守的身份颁布与陈应良政令相反的命令,导致政令无法统一,即便有心做事的官员也无可适从,最终陈应良颁布的政令法规再好,出不了皇城、甚至出不了宫城,也是空余。

    毕竟已经是两世为人,这样的情况当然也早就在陈应良的预料之中,陈应良也没有急着采取行动,选择了暂时与这些人虚与委蛇,一边暗中收集各种需要的情报消息,一边全力笼络以卢楚、韦安石等人代表的樊子盖旧部,还有裴家兄弟留下的帮凶走狗,先巩固好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再图谋进取,树立自己在东都城中的残暴淫威。

    机会在等待中到来,八月中旬时,江都方面传来诏书,说是隋炀帝已然顺利抵达江都离宫,陈应良乘机唆使杨侗举行庆典,庆祝隋炀帝平安抵达江都,也遥祝隋炀帝龙体安康,长寿万年,杨侗听从陈应良的建议百官入宫庆贺,并且还把庆典会场安排在了大业殿门前,以表示对隋炀帝的尊重。

    和陈应良预料的一样,为了这点屁大的事也举行庆典,把百官拉到大业殿门前晒太阳,东都文武众官当然是要多窝火就有多窝火,尤其是那些存心和陈应良对着干的文武官员,少不得更是怪话连天,牢骚满腹。结果这也正中了陈应良的毒计,一边唆使杨侗当众朗诵房玄龄亲笔所书的贺隋炀帝圣体安康祝词,一边指使裴蕴留给自己的刀笔御史收集众官过失,尤其是收集那些故意与自己对着干的文武官员过失,那怕是放个屁打个喷嚏都当做罪名具表弹劾。

    然后很自然的,到了第二天,那些故意与陈丧良对着干的文武官员很快就傻眼了,在证据确凿的御史弹劾面前只能是乖乖伏首认罪——对隋炀帝不敬可不是什么小罪名,陈应良也乘机大开杀戒,把两个与自己对抗得最严重的官员直接罢官,削职为民,又一口气收拾了十几个对自己阳奉阴违的官员,降职的降职,罚俸的罚俸,乘机往一些关键职位安插听话的自己人,然后还把情况写成奏章,派人奉送江都奏报隋炀帝,让这些人连喊冤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手下来,东都百官也总算是见识到了陈应良的阴损狠毒一面,开始明白笑里藏刀的陈应良或许比当初的东都土皇帝樊子盖还要难缠,对陈应良阳奉阴违的情况也大为减少,东都政令条文的颁布执行也逐渐变得通畅起来。陈应良则趁热打铁,又利用段达性格软弱胆小的弱点,一边将收集来的段达过失暗中让他知道,以示威胁,一边拼命拉拢段达,各种利益输送交换不断,结果软弱的段达也果然很快开始听话,另一个副留守元文都孤掌难鸣,对陈应良的威胁更小。

    努力巩固权力的同时,陈应良当然也不会忘了对军队的重视,时常亲临军中指挥训练,也借着练兵的机会让自己的亲信旧部担任临时统帅主持训练,以便将来架空云定兴、皇甫无逸和跋野纲等东都将领,不过在这件事上陈应良也不敢过于放肆,基本上只是加强对二线军队的控制,云定兴和跋野纲等人麾下的精锐队伍陈应良都暂时没有动弹,避免过于刺激他们,所以陈应良在短时间内能够真正掌握的军队仍然还是自己的谯彭旧部和一部分右武卫精锐,对其他军队的控制力度并不算强。

    此外,陈丧良自然也少不得着手开发新式武器,除了让袁天罡继续主持武器开发之外,陈应良又在袁天罡的发现和房玄龄的举荐下,发掘出了一个叫做崔弘丹的天才工匠,也因为这个崔弘丹能够制造十四人操纵的投石机和八连发床子弩(史实),陈应良顿时大喜过望,立即为他举荐了一个少府官职,收入麾下帮助袁天罡制造武器,以备将来之用。

    有朋友肯定要问了,云定兴不也是一个工艺天才吗?陈应良为什么不让他也参与进新式武器的开发制造?答案有二,一是云定兴现在的官职过高,再让他去干工匠有些不太合适,二是陈应良对云老将军的人品实在有些不放心,不敢让他知道自己的秘密底牌,所以陈应良特别交代袁天罡,只能在细节方面向云定兴求助,而不许让云定兴知道袁天罡究竟在制造些什么东西。

    忙碌间,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九月,和李密预料的一样,隋炀帝的龙舟船队所经之地,果然马上就是遍地烽烟,不堪苦役重税的百姓在连过冬之粮都没有的情况下,纷纷揭竿而起,举旗造反,就连陈应良曾经主政的谯郡境内也是民变贫发,局势一片糜烂,高举反隋义旗的瓦岗军则乘机大肆扩大队伍,拼命招揽吸纳小股义军,壮大瓦岗军规模,李密也因为献策得当和游说友军加入瓦岗接连成功的缘故,益发得到了瓦岗首领翟让的信任重视,逐渐成为了事实上的瓦岗军第二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与某一方面已经秘密取得联络的李密当然沉不住气了,为了更进一步壮大瓦岗,也为了掣肘陈应良这一可怕对手的发展壮大,李密找了一个机会与翟让长谈,向翟让指出道:“大王,而今四海不宁,民变沸腾,我们主要活动的梁郡、东郡和济阴一带,人口已然大为减少,土地也几乎全部抛荒,我们的兵马虽多,却没有一个稳定可靠的粮草供给地,兵民用粮都只能靠劫掠通济渠补给,时常会出现粮草不足的情况,长此以外下去,我们的情况必然不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