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隋末我为王 >

第192章

隋末我为王-第192章

小说: 隋末我为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学童答应,又整齐朗诵起那黑脸男子今天才教授的课文,那黑脸男子则揉了揉鼻子,信步走动监督学生背诵,尽职尽责的督导到了这些学童把书背完,然后才让他们散学回家。然后那黑脸男子又给自己熬了一锅稀薄麦粥,这才走出根本挡不住风的破烂房门,到了同样东倒西歪的小院中散步,享受即将落山的春日夕阳。

    阳光很暖,黑脸男子的心中却很凉,还眺望着东面的谯郡方向,心中喃喃,“小贼,你正在春风得意吧?你的命实在是太好,在运河上遇劫,徐世勣那个蠢货不知道你,让你跑了,杜伏威三万义师西进,麾下又出了苗海潮这样的叛逆,我知道消息时,他已经被你打退了,他如果能再坚持一下就好了,他如果能多坚持几天该有多好啊?”

    叹息着,院外突然响了声音,道:“就是这里,两位壮士,刘智远刘先生就住在这里。”然后,那声音又对院内叫道:“刘先生,有两位壮士找你,他们说是你的熟人。”

    黑脸男子没有急着答应,还很警惕先趴到了门上,透过门缝观察院外情况,结果让黑脸男子松了口气的是,院外并没有大队的官差或者军队,只有一个本村老人领着两个穿着普通百姓衣服的青年男子,再细一看那两名青年男子时,黑脸男子的心脏却又加快跳动了,还赶紧打开了院门。

    之前没有任何动静,然后院门又突然打开,门外的领路老人和那两名青年男子难免都被吓了一跳,再看清打开房门的人后,那两名青年男子顿时面露喜色,黑脸男子则赶紧向他们使眼色,让他们闭上嘴巴,然后才打发了那领路老人离开,最后又仔细观察了没有其他人尾随而来,这才关上院门,一声不发的把那两名青年男子领进了自己的房中。

    那两名青年男子也很谨慎,直到进房后确认了再没有第四人存在,年龄比较小那青年男子才微笑说道:“军师,让我们好找啊,如果不是我们恰好碰上了房玄藻,听说你改了个名字叫刘智远,在这里当私塾先生,我们还真找不到你。”

    “你们来找我干什么?”黑脸男子神情警惕的问道。

    “当然是找你帮我们报仇,替我们的大哥报仇。”年龄较小那男子回答,又道:“军师,别躲着了,出山吧,这次我们兄弟一定听你的,不会象大哥那样被李子雄蒙骗,不听你的金玉良言,反而去听那个老骗子的花言巧语。”

    “报仇?”那黑脸男子笑了,冷笑说道:“你们找谁报仇?杨广?陈应良?就凭你们两兄弟,怎么报?”

    “当然不只我们两个。”年龄较小的男子微笑说道:“军师,当初我和你一起逃出崤函道时,你曾经说过,我们如果还想东山再起,就必须等到暴君杨广再出昏招,或是再次大兴土木,或是再征高句丽,把百姓逼得无路可走,必须起来造反,现在,这个机会来了。”

    “机会来了?”黑脸男子全身一震,脱口问道:“暴君又干什么好事了?”

    “看看这个吧。”另一个始终没说话年龄稍长的男子把一卷纸扔给黑脸男子,冷冷说道:“我们从宛丘城门上抄下来的,暴君决定第三次亲征高句丽了,还要征调全国兵马,兵分百路北上。”

    手脚颤抖着打开那卷纸,见内容确实是说隋炀帝决定第三次亲征高句丽,那黑脸男子顿时就喜形于色了,还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喃喃道:“杨广啊杨广,你果然没让我失望,不仅没让我失望,还让我惊喜啊,这才几天,这才几天,你就迫不及待的又要自寻死路了啊。”

    “军师,别迟疑了,和我们一起走吧。”年龄稍长的男子沉声说道:“以前,我被李子雄那个老匹夫骗了,对你多有不敬,没听你的金玉良言,这次不会了,我发誓,只要你出山辅佐我们兄弟,我就一定什么都听你的!”

    黑脸男子有些迟疑,那年龄较小的男子则说道:“军师,你如果不想跟我们走也行,我们这就出去大喊,蒲山公李密就是刘智远,刘智远就是朝廷通缉的要犯李密!”

    “七将军,你急什么?”李密苦笑了,道:“我又没说不答应你们,我只是在考虑,我们该如何起事。”

    “太容易了!”两个男子一起说道:“暴君三征高句丽的诏书颁布后,整个淮阳郡都轰动了,到处都有百姓在唱《无向辽东浪死》歌,到处百姓在商量如何逃避兵役,我们兄弟和你只要把真正身份一公布,马上就有无数人的响应我们!我们……。”

    “错!”李密赶紧打断,冷冷说道:“三将军,七将军,这点你们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可以起事,但现在绝对不能对外你们的真正身份,不能让人知道三将军你是杨玄挺,七将军你是杨积善!”

    “为什么?”杨积善大奇问道。

    “因为,淮阳郡的旁边就是谯郡。”李密慢条斯理的说道:“如果陈应良那个小贼知道是你们和我在这里起兵,就一定会马上调动军队前来镇压,不会给我们任何的坐大机会!所以,我现在必须还得叫刘智远,你们也必须改一个名字,用其他的名字起事,等我们的队伍壮大到了一定程度,然后再公布真正的身份不迟!”

    “用得着那么麻烦?”杨玄挺不耐烦的吼道:“了不起我们走远点,到其他地方去起事!等攒够了实力,然后再回来找陈小贼算帐!”

    “错!”李密大声喝阻,还把腰板停得笔直,冷冷说道:“全天下都有助纣为虐的暴君走狗,到那里起事都免不了与暴君走狗周旋!与其多耗力气浪费时间,倒还不如就在这淮阳郡境内起事!而且还用不着故意远离陈小贼,我们大可以直接在谯郡的周边近处起事!”

    “军师,你没说胡话吧?”杨积善吃了一惊,道:“我们在谯郡的周边近处起事,那岂不是很容易就让陈应良小贼发现我们的踪迹?!”

    “七将军,三将军,还记得我对你们说过的一句话么?”李密笑了,还笑得无比的轻松和自信,道:“那句话是,灯下黑!”



第142章 欺软怕硬

    重要农作物棉花的提前出现,并没有改变大业十年的历史走势,卖力表演花样作死大全的隋炀帝不顾百姓疲惫,民变四起,悍然在二月初三这天宣布准备发起第三次亲征高句丽,要求文武百官商议进兵事宜,然后一连数日,朝廷之上竟无一人敢说一句话一个字,直到隋炀帝大发雷霆,扬言沉默者立斩,文武众臣方才勉强开口,支持隋炀帝第三次亲征,又顺着隋炀帝的心意制订了调动全国兵马北上的征讨计划。于是乎,到了二月二十这天,隋炀帝也就毫不犹豫的下诏征发全**队参战了。

    消息传开,天下震动,应调参战的隋军士兵害怕又到辽东白白送死,纷纷逃出军队流亡他乡,不少人还直接落草为寇,宁可当通缉犯当强盗也不愿到辽东参战,不堪苦役的丁男百姓逃亡更盛,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大隋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县,几乎无处不在高唱《无向辽东浪死》歌!

    和前两次征讨高句丽一样,隋炀帝的这个决定马上又引发了新的一****规模民变,不堪重负的农民百姓纷纷揭竿而起,高举义旗反隋造反,天下烽烟四起,尤其是民变重灾区青徐一带,那更是大小盗匪多如牛毛,起义队伍犹如过江之鲫,无数野心家阴谋家乘机兴风作浪,几乎所有的之前已经起兵的义军流寇乘机壮大队伍,疯狂扩张实力,隋军地方队伍东西奔走,四处镇压,却仍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顾此失彼,根本无法遏制贼乱蔓延的势头。

    甚至就连钱粮情况比较好的谯郡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城父县的一些百姓因为惧怕到辽东服役,在城父以南的将军岭一带举旗造反,并试图联络邻郡的匪首王二黑合兵反隋,幸得陈应良反应及时,收到消息后立即派遣马三宝率领四个团南下讨伐,迅速扑灭了这股义军,同时勒令众县一旦发现民变立即镇压,这才没给民变扩大的时间和机会,但谯郡七县还是士兵民夫逃亡众多,很多百姓扶家带口离开家乡,到邻郡去投奔起义军队伍。

    也亏得陈应良的上司谯郡太守徐敏廉是个比较靠谱的官,平时里搜刮不算太过狠毒,多多少少给老百姓留了条活路,七拼八凑的辛苦努力之下,好歹凑齐了应调的民夫数目,又用八十亩均田为诱饵,补充满了五个团的府兵,由都尉方匡率领府兵队伍押解着民夫队伍北上,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任务,暂时满足了隋炀帝的无底洞胃口,也让谯郡境内暂时恢复宁静,但期间还是经历许多波折,闹出不少人命,又因为士卒与百姓的逃亡众多,无人耕种,刚刚下种的田地也被大量抛荒,入秋后钱粮赋税收入锐减成为定局。

    谯郡的郡域较小,有性格温和的徐敏廉处理民政,对老百姓多少还手下留些情,又有陈应良这样的著名刽子手坐镇,对民变贼乱毫不留情,稍露苗头就立即铁拳镇压,倒也勉强保证了郡内太平,没让境内出现大规模的民变叛乱,情况还算比较好,可是与谯郡接壤的几个邻郡就不行了,全都是盗贼蜂起,流民遍地,民变起义此起彼伏,地方官府焦头烂额,穷于应付。

    情况最严重的是彭城郡,虽然彭城留守董纯麾下的兵马远比陈应良为多,也比谯郡的新军经验丰富更能打,但是彭城郡本来就大,兼着左骁卫将军的董纯又必须眷顾旁边的琅琊、下邳与东海等郡,他麾下的万余兵马就注定不够支应了,乘着他的主力还被彭孝才牵制在琅琊境内的机会,不仅刚被陈应良创创的杜伏威乘机在下邳重新壮大队伍,史书上留下名号的张大虎和宗世模两大贼头也乘机起兵,劫掠彭城北部,让正在沂蒙山区和彭孝才打游击的董纯腹背受敌,狼狈不堪,不得不放过彭孝才回师来找张大虎算帐。

    南面的汝阴这边,靠着作死能手隋炀帝的帮忙,原先的汝阴小贼头王二黑乘机大肆招募流亡的百姓士兵,通过不断吸收流民逃兵壮大队伍,俨然已经成了气候,好在王二黑也知道陈应良难惹,没敢越过将军岭来给陈应良添麻烦,选择了南下袭扰颖上、下蔡等相对富庶之地,汝阴太守傅永亲自率军镇压,又两度打败王二黑,却因为兵力不足,始终没能剿灭这个贼头,同时最北面的颖阳一带又冒出了一个叫房宪伯的贼头,与王二黑南北呼应,联手作乱,把汝阴五县搅得是天翻地覆,鸡犬不宁。

    北面的情况同样糟糕,梁郡北部一下子冒出了王当仁、周文举和李公逸等好几个贼头,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王伯当也在与梁郡接壤的济阳县境内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好在他们举旗造反的位置都是在梁郡与济阴郡的接壤地带,距离谯郡比较远,一时半会还威胁不到谯郡安全。——顺便说一句,现在的梁郡通守不是别人,恰好就是与陈应良有过几面之缘的前国子监祭酒、杨玉环的曾祖父杨汪。

    正西方向的淮阳郡情况较好,但也好不到那里,同样因为隋炀帝强行发起三征高句丽的战事,境内同样是民变四起,叛乱不绝,听说还有人杀死了押解民夫北上辽东的官差,裹挟了两百多名民夫举旗造反,罪行相当恶劣。不过好在这些民变和起义的规模都不够大,也暂时还威胁不到谯郡的安全。

    在如此恶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