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天下 >

第127章

天下-第127章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叹息一声,续道:“千年以来,我大和民族,一直为西边那片陆地的附庸。大化年间,孝德天皇就曾经对遣唐使说过,对唐帝国务须言语必和,礼意必笃,毋生嫌疑,毋为诡激,堂堂天皇,竟要如此卑躬屈膝,何其令人感慨!”

小西行长的神色越发肃穆,腰身挺得笔直,凝神听着他说的每一句话。
“日本虽小,胜在生机勃勃,反观唐土,如今的明国经过两百多年,已经形成日渐腐朽之势,他们的官员,成天只想着讨好皇帝和捞钱,他们的皇帝,有的沉迷于女人,有的沉迷于道术,现在在位的万历皇帝,听说倒是雄心勃勃,可惜国内弊病丛生,就够他喝一壶的了,他们的军队腐化落后,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振作起来。所以,弥九郎,统一日本,只是一小步,却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也并未意味着你们的成功,日本需要崛起,大和民族需要崛起,希望就在朝鲜,就在唐土!”
他顿了顿,看着手上的黄叶,慢慢攥紧手指,把叶子揉入掌心,想是在对小西行长说,又似在对自己说:“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地图!”
小西行长无疑被他这番话所感动,任何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将领,都不能不为丰臣秀吉的这番话所感动。他蓦地弯下腰,伏地身体,额头在地上重重叩了一下。
“弥九郎誓死追随大人!”

就在此时,侍女跪在门外禀告,说有一位尼德兰商人带来重要信函,说想求见大人。
区区一个佛郎机商人,怎么有资格来觐见自己。
丰臣秀吉皱了皱眉,却没说什么,还是接过那封信,打开。
不过片刻,他的表情就从不耐烦转而露出笑意,小西行长暗暗惊奇,也不敢吭声。
丰臣秀吉笑道:“想要睡觉,就有人递上枕头,真是天助我也,你且先下去吧,我要会会这位使者。”

来者身材高大,一头红发,不是侍女以为的佛郎机人,而是当时被明朝称为红夷的尼德兰人,也就是后来的荷兰人。
对方不会说日语,所以随身带了一位翻译,进来之后按照日本的礼仪鞠躬,问候,跪坐,显然事先练习过,这让丰臣秀吉又多了几分好感。
“很高兴来到这里,在下是明克?范德里恩,感谢尊敬的摄政王在百忙之中拨冗接见我。”
丰臣秀吉挑眉:“我只是关白摄政,不是王族,不用称呼我为摄政王。”
明克笑了笑:“在明国,大人这般的地位,大权在握,连天皇都要对您俯首,只有摄政王这样的称呼才配得上您。”
好话人人都爱听,虽然丰臣秀吉没把他的话当真,但这无疑不会让人反感。
“你在信函上说,你有值得我接见你的价值,会为我提供我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明克狡黠一笑:“大人希望得到什么?”
丰臣秀吉并不着急:“那就看你们能给我什么了。”
“我们能给大人的,绝对比您想象之中的还要多。”明克接过侍女递来的茶,道了一声谢,目光在对方露出半截的雪白颈项上停留了片刻,才恋恋不舍地挪开。

“大人,我虽然只是一个商人,但是您知道,我的身份,不仅仅是行商,有时候也可以代表尼德兰。”
丰臣秀吉点点头:“我知道,我曾经与你们国家的商人打过交道,从他们口中听说你的大名,然则照你信上所说,你们希望占据明国的濠境,那么你应该去和明国的朝廷打交道,让他们把濠境从佛郎机人手里拿过来,日本距离濠境不止千里,与我说,又有何用?”
明克哈哈大笑:“明国人有句话说得好,叫打开天窗说亮话,大人,我听说您有攻打朝鲜之意,实不相瞒,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可以为您提供更加精良的大炮和火枪,助您一举攻下朝鲜!”
 

作者有话要说:注:
1、历史上丰臣秀吉统一日本,是在1591年左右,攻打朝鲜,想进军中国,也是在那之后的事情,本文因为情节需要,所以提前了,麻烦盗文的朋友也要转载下这段话,以免有人被本文误导,以为这是真实的历史时间。

2、“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地图”这句话,确实是丰臣秀吉说的,当时日本人习惯称呼中国为唐土,因为他们还记得唐朝的强大,就像现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他攻打朝鲜,目标就是为了进军中国,统治亚洲。丰臣秀吉还说过:日本国之事自不待言,尚欲号令唐国。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发生在真实历史上的万历朝鲜之战,也把张居正留下来的那点国本都消耗殆尽,直接导致明朝衰落下去,所以这场战争,明朝打得是损人不利己。在几百年后,日本的“精英”们继承了丰臣秀吉的“遗愿”,再次提出征服中国,统治亚洲,可谓贼心不死,所以出于这些原因,俺对日本人,从来就没有多大的好感。为什么有民族?就是因为群体有共同的语言和习惯,而日本这个民族在骨子里的某些东西,其实是很难改变的。

谢谢yf18797418482、金针刺肥牛、dai134401、439615、筏子、阿尔法多、伪装的孩子童鞋的地雷,多谢jixiao9112、hfanny0896童鞋的手榴弹,多谢大家留言和支持!

字数少了,明晚咱继续。



136

136、第 136 章 。。。 
 
 
丰臣秀吉出身农家,而非世家大族,这决定了他行事风格不会拘泥于身份,有时候一着急上火,说话甚至会带上他的尾张方言口音。——这个习惯一直被京都的贵族暗地里所诟病和耻笑,但这些细枝末节,并不影响他身为一个枭雄所具备的素质:聪明、野心、气魄。
他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头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尼德兰的火器闻名于世,那我们呢,日本又需要付出什么?”
明克笑道:“大人只需要付一点小小的报酬,比如说派人骚扰大明沿海,与我们一道攻下濠境。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做过详尽的调查,自从濠境被葡萄牙占据之后,明国就彻底放手不管了,而如今濠境的仅有五十名葡萄牙火枪兵和一百多个能上战场的葡籍士兵,无论如何不会是尼德兰的对手,在战舰和巨炮下,他们只会化为灰烬。等我们成为濠境的新主人,接手了这条从日本到明国,途径苏门答腊的黄金航线之后,尼德兰将会成为日本最好的贸易伙伴,我敢担保,届时日本每年的收入,会比现在多一倍,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无论是丰臣秀吉,还是当时的明朝大多数人,他们的目光仅限于自己所能看到的那片前景,对于他们来说,濠境这个不过巴掌大的地方,有什么好争的,葡萄牙人要,给他们就是了,犯不着大动干戈,谁知道现在又来了个尼德兰,想要跟葡萄牙争这个小小的地方。
但如今明克的这番话,无疑透露出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他们为何要与葡萄牙争夺濠境。
在当下的欧洲,葡萄牙、西班牙不思进取,将海上贸易获得的黄金白银全数投入在上层贵族的奢侈用度中,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视而不见,其结果是海权被削弱,被新兴的尼德兰追赶上来。
强大起来的尼德兰,同样把目光投向远东,这片让葡萄牙攫取了巨额利润的土地,于是濠境这个不被当时东方人重视的地方,就成为尼德兰人最理想的中转站和港口。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现在的明朝水师还不足以抵抗尼德兰舰队,要趁明朝没有意识到濠境这片地方的重要性时,先把它拿下来,否则以后庞大帝国一朝觉醒,这种难度必然加倍。

明克的话让丰臣秀吉大大心动了。
他不是一个目光狭隘的统治者,恰恰相反,他的野心非常大,而客观地说,统一日本,征服朝鲜,进而再盘算中国的这种策略并没有错误,只不过丰臣秀吉本身太过心急,而在丰臣秀吉之后,又没有一个人拥有他这样的魄力和目光。把一件几百年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压缩到十几年内就希望实现,这显然是最大的错误。
不过眼下,明克提出的方案,丰臣秀吉觉得眼前一亮。
对方提供精良火器,这无疑是对日本有利的;而帮他们占据濠境,事成之后所得到的利益,必然不止于十倍百倍,这更是不亏本的生意,而且到时候,可以和尼德兰共同执政的名义,占据着那块地方,以后等他蚕食了朝鲜,要向明国进军时,濠境就会成为一个遥相呼应,重要的补给站。

他摸摸脑袋,问明克:“你们可以提供多少火器援助?”
明克夸张地比了个手势,笑道:“大人想要多少,我们都会竭尽全力地提供,这是我们的诚意。”
西洋人说话就是直白,丰臣秀吉很满意,又问:“据我所知,濠境那个地方,还比不上明国一个行省的十之一二,难道你们这样就满足了吗?”
明克反问:“据我所知,朝鲜国贫瘠得很,国土也比不上日本,难道大人这样就满足了吗?”
两人相视一眼,心照不宣,都哈哈大笑起来。

北京城,兵部衙门。
戚继光与赵肃正站在一方地图面前,凝神细看。
这副地图还是两年前刚刚绘就的,动用了工部、户部数十能人之手,集合了几乎所有的古籍县志,赵肃早年走过那些地方记录下来的图纸,连同搜刮了范礼安等泰西人的知识范畴和书籍资料,才终于制成这副新的大明一统舆图。
其中对于北面边关和南面海疆,赵肃又特别作了交代,要详详细细标注出来,一切找得到的地方都不能放过,包括一个小小的岛屿,以至于如今这份舆图,虽然还比不上后世的地图,但大致该有的地方,基本都有了。
“北方九边,甘肃、宁夏、宣府、大同、辽东、延绥、固原、蓟州、太原。”说到一个地方,戚继光的手指就在地图上点一下,“蓟辽总督吴兑,此人擅统筹,麾下有李成梁、贺子重等将,宣大总督俞大猷,他是我的老部下了,征战数十年,对兵事也熟稔,无碍,其余诸地,统帅纵然说不上雄才大略,也是守成有余。”
赵肃道:“俞志辅的能力,我自然信得过,但他年纪也大了,只怕心有余而力不足,届时边将调动,宣大总督的继任人选,还需费一番思量。”
几年前,朱翊钧下令在京师开演武堂,让各地将领推荐人选入读,让谭纶、戚继光等人亲自执教,言明务必培养出一批文有韬略,武能治兵的将才来。现在短短几年时间,倒有两批人毕业,分别到各地任低级将领,但要说成效,还看不大出来。
戚继光笑道:“我晓得,你放心,我已经在暗中留意人选,李成梁倒是不错。”
赵肃颔首:“我想着,如果能提拔原宣大将领更佳,李成梁本身戍守辽东,还是对辽东的情况更熟悉一些,而且我现在更担心的是辽东。”

北面的隐患不仅有辽东女真,还有海洋那边的日本,赵肃知道万历三大征,这其中就有朝鲜之战,日本攻打朝鲜,明朝出兵援助,结果打掉了自己大半个国库,直接导致国力衰弱。眼下有了这几年的经营,明朝国库日渐丰盈,朱翊钧也不是那个昏庸无能的万历皇帝了,这样的历史会不会有所改变,这仗还打不打得起来,会提前爆发,还是比历史上的时间晚?这些都是赵肃吃不准的事情,所以他只能让人密切留意动静,好在戚继光与他多年默契,对军事的敏感度很高,早就在朝鲜安插了细作,一旦有风吹草动,朝廷立马能够知晓。
戚继光道:“辽东诸将都熟于兵事,假使现在有战事,也不必过于忧心,倒是先前你提过将来要收复濠境,我这几年都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