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国魂 >

第599章

国魂-第599章

小说: 国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纳粹主义依然存在,和平就不巩固。
    早些时候支持张伯伦的黑尔什姆勋爵,此时同意外相的看法。
    辩论开始了。
    斯坦霍普和毛姆两勋爵力主向捷克施加压力以接受希特勒的备忘录,温特顿勋爵则主张出于道义应拒绝其建议。
    由于内阁意见大相径庭,张伯伦力图恢复内阁的秩序。
    他说,此时谈论接受或拒绝希特勒的条款,或觉得受辱,都是错误的。
    接受或拒绝,主意该由捷克人拿。
    内阁会议刚刚在不和中结束,张伯伦又碰见了一件伤心事。
    捷克大使扬。马萨里克来访,提出了严重抗议。
    他说,希特勒的备忘录之内容,使他的政府“目瞪口呆”。
    这份备忘录实际上是最后通牒,剥夺了捷克斯洛代克保卫其民族生存的任何一个权利。
    “我的政府反对这些新的残酷的要求,必然会奋起尽力反抗。
    我们将这样做,让上帝保佑。”
    当晚,法国代表团又返回伦敦,以讨论局势。
    代表团团长达拉第宣布,法国不承认希特勒有权占领苏台德地区。
    对张伯伦所提的问题,即“若希特勒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将一边界强加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头上,你法国是否会宣战?”他的答复却含混不清。
    张伯伦催他明确表态,达拉第回答说:“在进行一个时期的集中后。
    法国可能会在陆上试图进攻。”
    为了让张伯伦与内阁磋商,会谈中止了半个钟头。
    “对避免战争的可能性,能挖掘的而未挖掘,本人是不会甘心的。”
    他对其阁僚说,“所以,本人建议,以本人与希特勒先生的会谈为基础,以我私人名义致函希特勒。”
    这封信建议成立共同委员会以决定如何将捷克业已接受的建议付诸实施,由霍拉士。威尔逊爵士转交给元首,“若希特勒先生对此信拒不作答,霍拉士。威尔逊爵士便有权代表本人转达如下意见,即是说,如本呼吁遭到拒绝,法国将参战,若如此,我们似乎也应卷进去。”
    次日上午,9月26日,被希特勒称之为“对犹太人怀古感情”的威尔逊爵士,带着这封信前往柏林。
    元首心平气和地听着,但越来越坐立不安。
    当他听到他在戈德斯堡备忘录中所提条款使英国公众震惊一语时,不禁喊了起来:“别再说了,再说也没用!”这并未止住威尔逊爵士——尽管希特勒“不耐烦地叫喊着,还打着讨厌的手势”——他让翻译施密特继续将张伯伦的信完,当施密特到“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认为,这个建议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时,希特勒一跃而起,朝门边走去,嘴里还念念有词:“再说也无用。”
    “这种情景是很特别的”,施密特在日后回忆说:“尤其是,当他走到门口时,他似乎醒悟到自己的行为是何等的无礼,又像个不听话的孩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他好不容易才耐住性子,让施密特将信完。
    此时,阿道夫。希特勒已怒不可遏。
    在外交场合他如此愤怒,译员施密特从未见过。
    希特勒喊道,日耳曼人所受的待遇,有如黑鬼一般,对土耳其人,人们也不会这样对待。
    “到10月1日,我要捷克斯洛伐克怎么办就得怎么办!”他喊道。
    如果法国和英国想打,那也请便,他毫不介意。
    希特勒恢复平静后,表示同意与捷克人谈判。
    然而,他却坚持要在48小时内接受戈德斯堡备忘录内所列的各条款。
    他补充说,无论如何,德军将于10月1日占领苏台德。
    当日下午的愤怒一直延至当晚——且延至到了体育馆。
    希特勒少有的如此大放厥词,满口喷毒。
    他的主攻对象是贝奈斯:“这不是捷克斯洛伐克的问题,而是贝奈斯先生的问题!”一心想毁灭日耳曼少数民族的是他;让他的国家为布尔什维克效劳的还是他。
    “他现在掌管大权,和还是战!要不是现在就接受我们的条件,最终将自由归还给日耳曼人,否则,我们将自行取得这种自由!”全体日耳曼人——“与1918年时的情况有天渊之别了!”——都与他团结一致。
    “我们的决心已下!让贝奈斯先生选择吧!”希特勒刚坐下,戈培尔便跳了起来:“有一点是肯定的:1918年永不会再重复!”这句话一出,元首又站了起来。
    他右手猛击讲台,喊了一声“不错!”重又坐下。
    他的头发沾着汗水搭拉到前额——他精疲力尽了。
    他的谈话使抱有和平希望的人士绝望了。
    在伦敦,工人们在白金汉宫附近挖掘战壕;还贴出了提防空袭的宣传画。
    罗斯福的私交布里特大使从巴黎打电话至华盛顿说:“我认为,从星期五午夜起,百分之九十五是战。”
    美国总统从驻伦敦大使约瑟夫。肯尼迪口中听到这些消息后,连忙致电希特勒,呼吁继续进行谈判。
    张伯伦以在报上发表声明的形式也再次向元首呼吁。
    他说,只要德国不使用武力,英国将保证让捷克履行其从苏台德撤军的诺言。
    次日上午,他的特使威尔逊带着这个新建议,再次来到德国总理府,但希特勒却拒不讨论。
    捷克人只有两条路可走:接受或拒绝德国的建议。
    “如果他们宁愿拒绝,我就将捷克斯洛伐克打得粉碎!”他威胁说,贝奈斯若不于次日下午两时前投降,他就将部队开进苏台德。
    霍拉斯爵士猛然起身,大声朗一份声明。
    施密特译得很慢,且抑扬顿挫,目的是要让希特勒掌握其主要之点:“如法国为了履行其条约义务积极卷入对德的敌对行动中,那末,联合王国认为它自己不得不支持法国。”
    希特勒大怒而道:“英法两国若要打,那就请便。
    我完全不在乎。
    我已为一切可能性作好了准备。
    今天是星期二,到下星期一,我们全在打仗了。”
    威尔逊想继续谈下去,汉德逊忙示意他不必。
    在告别前,威尔逊爵士与元首单独呆了片刻。
    他重申,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一场灾难。
    “我设法叫那些捷克人清醒清醒。”
    他保证说。
    “这我是欢迎的。”
    希特勒说。
    他再次强调,英国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那样的好友。
    晚上,在希特勒发表演讲的体育馆内的群众热情洋溢,但体育馆内未出现战争狂热,群众很和善,好像没听懂阿道夫。希特勒的话是什么意思。
    星期三下午黄昏时,一师摩托化部队开过柏林城。
    下班的人们不但没有欢呼,且大都遁入地铁,少数未下地铁者,也只默默地看着。
    这再次说明未出现战争狂热。
    魏德曼上尉也注意到了公众缺乏热情的情况。
    当步入总理府时,他大声说:“外边简直像是在送葬!”“嘘!”一副官小声说,“他就坐在窗前。”
    希特勒看着队伍,沉思着。
    后来,有人听见他在自言自语:“我还不能对这个国家发动战争。”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种想法,他才向张伯伦发出一份照会——就他而言,这是一份妥协照会。
    在远较德国未作战争准备的英国,张伯伦首相正准备向全国发表广播演说。
    在英国,批评他的绥靖政策的怨声日高,而他自己也受怀疑的折磨。
    上午8时,就在他走上讲台前——与宣布英国舰队总动员的同时——他说:“我到处乱走,步履蹒跚。”
    接着,他公开暴露了他的恐惧:“多么恐怖,多么不可思议,多么不可置信!只是因为在一个遥远的国土上,在我们素不相识的人们之间发生口角,我们便想戴上防毒面具!尤其是,一个业已在原则上解决了的口角,竟成为战争的话柄,这更不可能!”接着,他便告诫人们为作出更大的让步作好准备:“在我心灵深处,我是爱和平的。
    在我看来,国家间动干戈,是个梦魇;但是,一旦我确信某个国家已下定决心用武力独霸世界时,我觉得,我们便应抵抗。
    在这种统治下,相信自由的人们是无法生活下去的。
    但是,战争确是可怕的,在走上战争道路前,我们对此应有明确的认识。
    必须是在千钧一发时才能交战!”两小时后,希特勒的信到了——这便提高了首相的希望。
    与通常一样,这封信一开头便破口大骂捷克人;之后,它便闪烁其词地建议,让张伯伦继续努力,“叫布拉格在最后时刻回心转意”。
    在处于绝望中的张伯伦看来,差距似乎缩小了。
    他于是便匆忙草拟了一份答复,请求再次与元首会见。
    “本人深信,我们能在一周内达成协议我不相信,只是为解决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而多耽搁几天,您便愿意承担发动一场可能会毁灭文明的世界大战的责任!”   
第六百七十八章 捷克危机!
    9月28日,星期三,这是可怕的一天。
    在危机的核心地区柏林,这天是在狂乱中开始的。
    早晨8时,法国大使弗朗斯瓦。本塞便打电话给威兹萨克,紧急求见元首,说要提出新建议。
    威兹萨克急忙赶至凯撒霍夫旅馆——他的上司住在那里。
    然而,“由于自己的一手有可能遭到破坏,且是巴黎搞的!”才从莫斯科回到柏林的里宾特洛甫大发雷霆。
    “这应留给元首决定!”里宾特洛甫喊道。
    说完,两人带着情绪,一同去了总理府。
    上午10时,即希特勒的最后通牒到期前4小时,弗朗斯瓦。本塞给汉德逊去了个电话,说他怕事情不妙。
    他求见元首之事尚未获准。
    很明显,元首今日不似会见各国使节。
    汉德逊答应从中帮忙。
    首先,他打电话给戈林说,希特勒拒不见弗朗斯瓦。本塞,而本塞却身怀是战是和的新建议。
    戈林打断了他的话。
    不久前还是维也纳的侵略者,他现在却充当起调停人的角色来了。
    “你一个字也用不着再说了。”
    他说,“我立刻去见元首!”在总理府,施密特从未见人们这样忙碌过。
    “匆匆赶来求见元首的部长和将军们,带着各自的党员,随从副官,各级军官或各部门的头目,或坐或立,比比皆是。”
    希特勒东奔西跑,详细地阐述他的观点,对人家的劝告则一概不听。
    待戈林前来讲理时,元首已回到了冬园。
    戈林发现前外长牛赖特也在客厅,便邀他一同去见希特勒。
    然而,一进入会议室,辩论的重负反落在牛赖特身上了。
    “我的元首。”
    他说,“不管情况如何您都要发动战争吗?当然不行!”里宾特洛甫在冬园外徘徊,希望元首请他入内。
    戈林从园内出来,怀着敌意朝他大步走去,大声喊道:“冯。里宾特洛甫先生,假如战争爆发,本人将第一个告诉德国人民,是你把事情搞到如此地步的!”当着一群群副官的面,这两位高级领导便开始唇枪舌剑,又是恫吓,又是辱骂。
    里宾特洛甫指责对手怕战;戈林吼叫着反驳说,只要元首“进军”一声令下,他将乘坐领头的飞机出发——条件是,里宾特洛甫必须坐在他身后!“若不是局势如此严重”,魏德曼对身边的人说道:“这两个‘神经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