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笑傲大明 作者:有艺术品位的猪头 >

第15章

笑傲大明 作者:有艺术品位的猪头-第15章

小说: 笑傲大明 作者:有艺术品位的猪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了衡山派的支持,那他赵阳就是一个死人。
死人,对左冷禅而言,是没有利用价值的。

第三卷 互利结盟 第一章【冰河大明】

追回五十万两白银后,刘正风窘境缓解了不少,加上债主赵阳目下是衡山城的风云人物之一,商界的新秀,自然有不少人卖面子,延缓追债。度过了财政危机的刘征风似乎有些心灰意冷,整日在家调养身体,或者虐待弟子,衡山派的事务不再关注,而是放给赵阳来处理。
赵阳接管衡山派的日常事务后,着实繁忙了一段时日,主要就是调整了衡山派的一些章程,开始加大对弟子的训练力度,采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刺激相结合,每月就举办一次派内弟子间的PK,第一名优胜者可以获得衡山优秀弟子的称呼,在一月内可以向任何一个能够碰到的师门长老请教武学,还有一千两银子的大红包。
按道理,赵阳也可以收徒了,不过赵阳自知自己技艺尚不完善,对衡山派的许多武功法决以及武学常识都不甚了了,收徒无疑是胡闹。
教育,无论什么教育大致可以分成两种:填鸭式教育与诱导式教育。江南七怪教授郭靖,是填鸭式教育,棍棒加汗水加呵斥加激励,最终是事倍功半;马钰、周伯通教授郭靖是诱导式教育,形象加兴趣加诱惑加鼓励,当然是事半功倍。如果没有马钰,估计郭靖仍是一个人见人摇头的大傻蛋。
赵阳颇有自知之明,如果现在让他教徒弟,他只能按部就班,规规矩矩,不可能针对不同特性的徒弟制定切合的他们的计划。填鸭式教育赵阳最为痛恨,自然不希望将这种痛苦强加到这些弟子身上。
在衡山派山门内,赵阳制定章程,规划衡山派发展的未来三年计划,编纂最为基础的训练大纲,撰写师门忠诚教育的教材……忙活了大约二十多日,方才有机会下山。自那日刘正风回刘府后,就很少与赵阳来往,赵阳登门,也时常扑空,令赵阳无奈。
你想放权给我,但也不比如此之彻底,你这不是摆明告诉大家,偶刘正风和你赵阳心生怨隙,不共衡山吗?
今次赵阳再度扑空,无奈下只好告诉米大年,待刘正风回来后转告一声,衡山派的事务请刘正风多多照看,赵阳打算近日出门去福州一趟。因为左冷禅的异变,使得赵阳对未来充满了疑虑,这已经不再是他所熟悉的笑傲时代了,不知道是因为他的到来还是什么原因,这个时代的情况已经发生了转折。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还存在着信息优势,其中一个的问路石就在福州城。
从衡山城到福州,骑马的话,大概也就是二十余日的路程,虽然没有学过骑马,但武功在身,对付一匹蒙古马,还是没有问题的。除蒙古马外,赵阳还在马市上看到了阿拉伯马,法郎西(法兰西)马等等,让赵阳大为讶异。
大明,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奇特的一个王朝,皇帝出身贫寒,唯刘邦能比;对外政策僵硬,不管你是什么少数民族,不管你祖先如何辉煌,敢来惹我,打!
打不过你?
俺也打!
皇帝被抓了?
俺继续打!
不死不休?
俺照打!
不管大明在政治上如何的黑暗,但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却是异常的强硬,有仇报仇,没仇找抽,俺非抽死你不可,不给俺上贡,俺就抽你!
蒙古的大汗,是明王朝册封的;梳着辫子的小丑,也是期盼明王朝的册封……周边的少数民族,不管其祖先如何辉煌,在明王朝打了再说、边打边说、说了也打的政策下,不得不委屈地向明王朝低头进贡。
正由于明王朝的强硬,才确立了中国在亚洲的核心地位,成为所谓的中央之国,天朝上国。否则,单凭那些一年不洗澡的斗大的字不识的满清蛮子,他们能建立起什么天朝上国来?
如果明王朝运气好点,没有碰到小冰河期,没有年复一年的大灾荒,那么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崇祯虽然不怎么英明,但也不是彻底的废物,总能重整河山,还中华一片蓝天。
小冰河期,是相对而言较冷的时期,但是比主要的冰期还要暖和,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但小冰河期在中国影响的时间却比欧洲长了数百年,当欧洲仍处于中世纪暖期时,中国就已进入长达数百年的冷期。
在南宋期间,气候曾经一度回暖,但是仍旧偏低,而且维持不久。元、明、清三代大多属于寒冷的年代,明代中叶及后叶,气候寒冷干旱,16世纪中国旱灾发生次数高达84次,居历史上各世纪之冠。
旱灾,意味着歉收。在对付鞑子的关键时刻,当政者自然会不遗余力,尤其是对那些图谋中原的少数民族,明王朝有着刻骨的仇恨,不共戴天,生死取一。
如果没有小冰河期,那么崇祯就不用面对因加饷而此伏彼起的农民起义,不用将本已匮乏的物资消耗在内部,导致对外无力。当然,明王朝的没落,政治上的党争,地方上的自保,军阀的投鼠两端,崇祯帝的多疑及刚愎自用……不可否认,小冰河期的存在,尤其是在崇祯帝即位后的几年内,频繁的旱灾,给崇祯的雄图大略笼罩了浓重的阴影。
天灭大明?
还是上天也看不惯中华文明遥遥领先于世界,特意用小冰河期作为手段来给予世界保持平衡?
如果没有小冰河期,那世界的格局将因此而改变。西方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其著作《大国的兴衰》中提出,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同时他也提出,当明王朝背离世界时,世界也抛弃了明王朝。
虽然明王朝专制,明王朝腐败,明王朝没落,明王朝死气沉沉……
但至少,明王朝的君权没有那么的黑暗,宦官当政偶尔有之,更多的则是皇帝被大臣赶进了内宫,无所事事下只好研究女性生理构成或者生起了做艺术家的梦想,国家大事则被内阁垄断,这与西方的君主立宪何等的相似。
但至少明王朝的科研风气浓厚,火器制造方面世界领先,其它方面也引进欧洲的先进学术,比如数学之类。学者方面既出现了徐霞客也出现了李时珍、徐光启等一大批的专家或者通才。
但至少明王朝不会对外奴颜婢膝,各地赔款,更不会出现说出“宁与外人,不与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贼。
……
也许偏颇,但赵阳决定了,赵阳找到了,赵阳发现了自己的庄严的历史使命:找到努尔哈赤的祖先,干掉他!
找到慈禧太后的祖先,干掉他!

第三卷 互利结盟 第二章【福州收徒】

“福威镖局”座落于福建省福州府西门大街,门前有两座石坛,石坛中各竖一根两丈来高的旗杆,杆顶飘扬青旗。右首旗上黄色丝线绣着一头张牙舞爪、神态威猛的雄狮,旗子随风招展,风中的雄狮更显得活灵活现。
雄狮头顶有一对黑丝线绣的蝙蝠展翅飞翔。左首旗上绣着“福威镖局”四个黑字,银钩铁划,刚劲非凡。大宅朱漆大门,门上茶杯大小的铜钉闪闪发光,门顶匾额写着“福威镖局”四个金漆大字,下面横书“总号”两个小字。
站在“福威镖局”门前,赵阳思绪万千。林平之,这个笑傲中的苦命人,打抱不平惹出事端,给青城派提供了灭门的借口;所救之人非人,反而中了他人的圈套,成为他人棋子任人摆布;原本是侠肝义胆的阳光少年,最终成为愤世嫉俗的阳光下的阴影。
林平之的命运,何尝不是这个社会的缩影。
好人未必有好报,坏人未必受天谴!
自古由来一句话,自强方能免被欺!
进门处两排长凳上分坐着的八名劲装结束汉子,见一身背大剑的青年站在镖局门前喃喃自语,却没有上门通报,不觉诧异,互相对视两眼,一个大汉从门内走出,向大剑青年拱手施礼:“此处正是‘福威镖局’,不知公子到此可有贵干?是托镖,还是押运,请公子明示,好让在下为公子介绍镖局章程。”
赵阳点点头,看来这镖局实力暂时不咋地,但在为人行事上还是很到位的。赵阳冲那大汉一笑,报上自己家门:“衡山派赵阳求见贵镖局的林平之公子。”
衡山派赵阳!
壮汉大吃一惊,“福威镖局”只是一家三流镖局,本身实力并不出众,靠得是祖辈的影响与手腕的灵活。林震南为了拓展镖局业务,也曾多次与一些大派进行交往,但一般没有什么结果。衡山派作为五岳剑派之一,在江湖上也是大大有名,比镖局要显赫得多,怎么会来拜访镖局呢?
赵阳是什么人,是衡山派的长老,最近名声鹊起的一代高手,尤其听说他单人独剑连败湘西二十八名宿盗,挑了十五处山门,为得只是出口恶气,出口被人拦路收要盘缠的恶气。赵阳洗劫了这十五处土匪窟,弄了大批的钱财,也不周济穷人,而是全数运回自己老巢,让江湖大开眼界,明白何为真正的土匪。
听说,一个侥幸逃脱的土匪后返回山寨想偷点东西,结果发现山寨之内空空落落,比山洪过后还要干净!
更何况,即使拜访镖局,那也应该是赵阳拜访林震南才对,毕竟林震南不仅是林平治的父亲,还是镖局的掌柜。哪有来了不见老子,专见儿子的道理?虽然林震南可能不够资格,但是,林震南毕竟是林平治的爹啊!林震南尚且不够资格,那林平之算老几?
壮汉虽然脑子一瞬间转了数千圈,但面上却没有迟疑,惊喜交加,用充满了惊喜的口吻大声招呼:“原来是衡山派的长老赵阳大侠驾临,欢迎欢迎。”
壮汉身后几人也是机灵无比,听得壮汉招呼,急忙从凳子上站起,除却一人进去通报外,其余人等则列队相迎。
衡山派的长老来拜访镖局,那对镖局本身就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鼓舞。
镖局的接待人听到传报,也赶出来将赵阳迎进客厅,奉上香茗,侍立在一旁,随时等待赵阳的询问。片刻后,一个中年人急匆匆赶来,身后跟着一个十五六岁的白脸少年郎。
中年人正是林震南,笑开了花,要知道他每逢节日,都会给一些名门大派送些礼物,指望他们照看,可是七八年持续下来,也没见哪个门派派弟子回访的,更别提有些门派根本就不收林震南送过去的礼物。
衡山派林震南也送过,可他压根没有指望过衡山派会正眼看镖局,所以也没有亲自拜访,只要他们不为难镖局业务,林震南就心满意足了。可现在,衡山派的长老竟然回访镖局,那可真是无上的光荣啊。
见主人进来,赵阳急忙起身,还未说话,林震南就极为热情地迎上来,将赵阳又按回座位,在赵阳一侧坐下,问长问短,问得赵阳大汗淋淋,叫苦不迭,估计前世去丈母娘家也没有这么狼狈过。
废话林震南就说了不下半个时辰,赵阳按耐不住,指着立在林震南一侧正好奇打量赵阳的少年问道:“林镖主,这位可是贵公子林平之,真是一表人才,气质不凡,不知年庚几何?”
林震南一脸自豪:“赵长老果然目光如炬,这是小儿平之,年方十六,平日爱弄拳舞棒,花拳绣腿聊以自娱。”
赵阳探手让林平之过来,在他身上抓捏了几把,也不知道抓捏什么,只是做样子而已,然后正色对林震南道:“林镖主,我曾听闻贵公子根骨甚佳,是习武的好苗子,所以这次特意过来瞧瞧。今日一见,贵公子的确是适合习武的好苗子,如果林镖主不介意,我想将他引入衡山派门下,不知镖主肯否?”
林震南精神一振,林平之也是大喜过望。关于林平之的问题,林镇南夫妇也曾多次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