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牛男 作者:报纸糊墙 >

第79章

牛男 作者:报纸糊墙-第79章

小说: 牛男 作者:报纸糊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时候把豆子磨一磨,做成杂粮饼,怎么不能当饭吃啊?”才五十斤,够哪儿啊?
“那菜呢?”光一个杂粮就能成?
“把豆子泡一泡,过几天就长出豆芽来了。”豆芽炒一炒,可不就是菜了。
“行了,过几天再来买吧,又不是不来了。”东西都卖完了,到时候他还能拿什么吸引廉价劳动力啊?这得细水长流才行啊。

转眼,距离《百毒谱》出来已经有两天时间了,大湾村还是没什么动静,也没听说谁要回来的,罗蒙估摸着,他们村这些人消息没那么灵通,估计还得过两天才能有反应。
这天凌晨四点不到,罗蒙漱洗完了,照旧还是到他们家院子外头的小路上等肖树林。每天这个时间是肖树林来他们家院子练武的时候,罗蒙每回都要在小路边上等他,等到了肖树林,跟他说几句话,偷偷摸摸亲个嘴什么的,然后罗蒙这一整天就都有动力了。

这一天罗蒙比平常走得远一点,都快到村口了,肖树林还没来,罗蒙百无聊赖地蹲在田埂上,然后,他就听到小溪边的杂草丛里,窸窸窣窣地响。
罗蒙无声无息地挪过去,他现在五感十分敏锐,相对的,有那么一点半点的动静,自己都听得十分清楚,这会儿他要让自己消音,自然也消得比别人彻底。

罗蒙凑到草丛边去,伸长脑袋往里边看,只见草丛里盘着一条体型超标的菜花蛇,旁边蹲着一只黄鼠狼,另外还有一堆死老鼠,这不是黄大仙和两千五又能是谁?
“唧!”只见这只黄鼠狼细细地叫了一嗓子,把一只死老鼠往两千五跟前推了推。
“……”菜花蛇把脑袋扭到一旁,它不爱吃死的。
“唧!”黄鼠狼又叫了一嗓子,把死老鼠往那条蛇跟前又推了推。
“嘶……”菜花蛇吐了吐舌头,扭身就想走开。 
“嗷!”黄鼠狼火大了,一下跳到菜花蛇跟前,又把死老鼠撂它前边。
“……”菜花蛇看了看那只黄鼠狼,又看看那只死老鼠,不肯动弹。
“!”黄鼠狼锲而不舍,就蹲坐在那里盯着那条菜花蛇看。

过了不知道多久,罗蒙的腿都快蹲麻了,那条菜花蛇终于败下阵来,勉为其难把那只死老鼠吞到了肚子里。
“唧!”黄鼠狼高兴地叫了一声,然后又递了一只死老鼠过去。
“嘶嘶!”菜花蛇有些暴躁地吐着蛇信子,表示抗议。
“!”黄鼠狼警惕地退了两步,等过了一会儿,它又凑过去,再次把那只死老鼠往它跟前推了推。
“……”菜花蛇盘成一团,不肯动弹。
“唧!”黄鼠狼伸出爪子去扒拉了几下,催它快点。

“蹲这儿看啥呢?”肖树林这天早上起来,本想开车去大湾村,没想到车子出问题了,怎么都发动不起来,大清早的院子里的人都还在睡觉,也不是修车的时候,无奈,只好走路过来了。
“看菜花蛇吃老鼠。”罗蒙回头冲小树林笑了笑。
至于草丛了的黄鼠狼跟菜花蛇,早在听到肖树林的动静的时候就跑没影了,难得那只黄鼠狼跑路前还能记得把死老鼠拖上,一只没落下。 




82

82、福祸本相依 。。。 
 
 
这一天上午罗蒙没什么事;就给他之前的合伙人蔚卓洋打了个电话过去。
“呦;这会儿想起来要个我打电话了;我还当你这些股份都不打算要了呢。”电话那头的蔚卓洋还跟当年一样;一副漫不经心的阔少嘴脸,罗蒙跟他合作过;知道这家伙就是属于鸭子游水的类型,表面轻松;暗地里使劲,真干起什么事来可拼着呢。

“咋样啊?咱们工厂里的人跑完没有啊?”罗蒙嘿嘿笑了两声,他回家大半年了;这才是他第一回给这个合伙人打电话,说起来确实是挺亏心。
之前蔚卓洋倒是给他打过电话,好几个月以前了,那时候罗蒙刚买了一群牛,人手又不足,成天起早贪黑累得够呛。那天晚上蔚卓洋十点钟给他打电话过来,对他们那个城市的生意人来说,晚上十点钟,夜生活刚刚开始。
罗蒙就不同了,他那会儿早都睡下了,手机响了拿起来看了看,发现是蔚卓洋打过来的,就眯着眼睛摁了接听键,然后没几分钟,他又再次睡过去了,当时电话还没讲完。
这蔚卓洋的心眼比针眼还小,之后的几个月都没给罗蒙打过电话,罗蒙一方面是因为太忙,一方面是因为肖树林太招人,一直也就没想起来要给他打电话。

“跑完了又怎么样,你还回来干活啊?”蔚卓洋说道。
“那不行,如今兄弟我已经在故乡扎根了,再也不走了。”何况还有肖树林呢。
“那你还管工人跑没跑完?”
“那啥,要是人都跑完了,咱就把那些机器收拾收拾卖了,一人也能分个万儿八千的不是?”
“呦,你这是想散伙儿了?”
“散个屁,啥都不干白拿分红的日子老子还没过过瘾呢。”

“放心吧,咱给的工资高,他们不舍得跑,年底的分红照样有你的。”
“那你这么说,我可就放心了。”
“话说,你丫到底打算吸老子多少血啊?”
“着什么急,好歹让我先把今年的分红领了。”这个厂子的股份早晚是要卖出去的,这事罗蒙一早就想好了。

“你那些牛养得怎么样了啊?不行还回来跟我干吧,如今市场形势可是一片大好。”
“老子这边的形势也是一片大好啊,现在又闹上《百毒谱》这一出,以后就更好了,咱搞的可是纯生态啊。”听罗兴佑说这两天他们网店的订单大增,除了罗蒙家的瓜子豆子,村子里的咸菜酸菜之类也都卖出去不少。
“就凭你那几头水牛?”罗蒙那边接下来的形势好蔚卓洋也知道,但是种地这回事他不懂啊,这块肥肉他就啃不动了。

“你可别门缝里瞧人,老子现在不仅是养殖大户,还是种植大户呢,等过几天给你邮点咱们家的土特产,让你也跟着沾沾光,尝尝纯天然无公害的农产品是啥滋味。”一个人经营一家厂子不容易,好歹也寄点吃的过去,犒劳犒劳。
“这个可以有,这几天我家老太太让我回家里去吃饭,一到饭点,就不停跟我念叨这个有毒那个不能吃的,听得我耳朵都起茧子了。”

“呦,回家吃饭了?那我多给你弄点菜,我跟你说,我爸弄的那个咸萝卜,绝了,还有我姐腌的那些小菜,到时候也给你整点,我们镇上的人都快抢疯了我跟你说,还有不少外地人开着宝马大奔过来买的,嘿,多了还不卖。”
“你就吹吧。”蔚卓洋不以为然,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国产的进口的,啥好东西他没吃过,还能被他们家那几个小菜给震住了?

“你等着,哥儿们就提醒你一句,到时候悠着点,别把舌头给吞肚子里去就成。”罗蒙大言不惭地放话说。
“那你赶紧的吧,别抠门不舍得快递费,就照最快的发。”从前的罗蒙就跟钱罐子似得,只进不出,有几个钱都得存起来,卡里有个几十万了,也不说买个车开开,成天吃快餐坐公车的,蔚卓洋就没少为这个事说他。
“放心吧,今天给你发,后天就能收到。”按罗蒙的本性来说,就算现在有点资产了,该省的还得省,他决定这次先大方一回,等以后这小子再要,就给他走物流。

挂掉电话以后,蔚卓洋也没太把罗蒙的吹嘘当回事,他就是有点好奇,这小子回家种地,到底种出来了些什么东西。
这地要是种得好了,以后的前景倒也是不错,如今全国上下都因为一个《百毒谱》闹得沸沸扬扬,正是一些农场村庄树立品牌的好时机,这个品牌要是树得好,以后钱途大了去了。

如今种田这个行当确实是隐约已经可以看到一点钱途了,这一天一大清早,罗兴佑一开电脑就看到那个蓝色小头像在那里猛跳,如今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自助网购了,也不谈价钱,直接把东西买了,罗兴佑就管发货,特别是一些回头客,爽快得不得了。
一般需要咨询的,大多都是改运费,偶尔也能遇到还价的,这回这个就有点不太一样:“老板,你们村的人就卖这些东西吗?还有没有别的?大米都没人卖吗?”

“大米怕是不多,这些年各家各户都种得少,基本上就够管自家吃的。”
罗兴佑一边抹脸一边敲键盘,昨天晚上他跟赵夏萍都睡得挺晚,主要是晚上网购的人比较多,虽然那时候已经不能给他们发货了,但是他们夫妻俩还是会把当晚的订单打包出来,这几天他们都是一车一车地从牛王庄拉豆子下来,罗蒙那边就记个总数,具体哪个人买多少,他都不管。

“你帮我问问呗,价钱好商量。”对方很快就回复了。
“那也不划算啊,我实话跟你说,之前我们村的人种稻谷,也同样得用农药化肥,不然谷子长不好啊,今年情况好一些,但是我们村现在的米,最晚也就是去年秋天收的了,今年的谷子还在地里没收回来呢,新米没下来,你要是舍得钱,干脆到超市里买好米去吧。”罗兴佑一是一二是二,也不藏着掖着的,都给人家照实说。

“老板你是不知道啊,现在那些米贩子多坏,照咱农村里的,一般谷子打回来不脱壳存在谷仓里,放个一两年也不容易坏,那现在这些成品米呢,都是脱了壳卖,脱了壳的米才能放多久啊?哪有不坏的,坏了咋办,丢了?不可能我跟你说,加工加工,照样接着卖。《百毒谱》你看了吧?现在好多生意人都坏得没边了,啥玩意儿都敢往吃的东西里边加。我找你买米吧,其实就是想买一个放心,咱农村里种出来给自家吃的谷子,怎么着都不会太离谱不是?”

“你说得也有道理,我一会儿帮你到村子里问问看吧。”罗兴佑听对方说得也挺在理,就答应帮他问问,反正一会儿他还得上村子里其他人家去配货打包,问一下倒也不麻烦。
“那麻烦你了。”
“你大概要多少?”
“先要五十斤吧,可以走物流吗?”
“可以啊,价钱你觉得多少合适?”价钱不好的话,村子里的人大概是不怎么想卖。
“我觉得三块多钱都挺合适,具体你定吧,最好不要超过四块。”
“那行,我大概中午给你回复。”

之后罗兴佑又陆续接待了几个客户,把待会儿要上村子里其他人家打包的单子都整理出来,接着赵夏萍就起来做早饭了,罗兴佑吃完早饭就先到村长家去打包,顺便跟他们提了一下卖稻米的事。
村长罗全顺和他婆娘曹凤莲,听说有人愿意出三块到四块的价钱买他们村的稻米,也都有些动心,这些年粮食的价格虽然涨了,但是他们村的余粮卖到镇上,一斤大米也就两块多一点。

一块稻田,从春天的翻地整地,育苗插秧,到夏天的除草施肥,再到秋天的追肥收货,要经历大半年的时间。
这些时间里农民们要时刻注意稻田里的情况,下大雨了要及时放水,以免田坎被冲垮,干旱少水的时候更是天天都要到地头上去巡视,检查哪里是不是漏了水,上下坎的人还得有商有量,下坎的人想要水,就得从上坎的稻田过,从前穷苦的时候,村子里的人没少因为这些事起口角。

就这样辛辛苦苦种出来稻谷,一亩地有时候还收不到一千斤谷子,晒干了脱了壳,大概还能有个七八百斤的样子就算不错,年景不同,收获也很有出入,碰上天气不好的年份,颗粒无收都是有可能的。
这七八百斤稻米,一斤两块来钱,扣去种子钱肥料钱和农药钱,不计人工成本,一亩地大约能挣个一千块?

这就难怪现在的人都不愿意种地了,尤其是在山区,又不能引进机械化生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