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梁山伯与马文才 作者:用用你的脑小甜饼 >

第41章

梁山伯与马文才 作者:用用你的脑小甜饼-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恼了?逼我们示忠?”

“不……”梁山伯忽地明白了,“他是要你成一枚暗棋。豫州势力不稳,之前一直是谢家的,直到谢万坏了事。氐人一时半会打不进来,韬光养晦。他比桓冲聪明。”

马文才没有说话。毕竟郗超的意思只是让他当个小司马。

梁山伯冷下脸来,“这事你得听我的。”

马文才纠结了片刻,笑道,“现下我也是骑虎难下。”

梁山伯爬起来,“我给桓冲写封信,想来他会明白的。”

53、

梁山伯只记得桓温快死了,却忘了某个短命的便宜皇帝。

咸安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惶惶不可终日了半年的司马昱一夜病倒,一连下了四道诏书召桓温入京。

消息传到书院大伙儿俱是人心动摇,陈夫子痛心疾首,当今圣上的意思竟是江山任人采撷了么!大部分人则是等着国祚改姓桓。

梁山伯听得消息便懵了,一时想起了许多事。桓温拒不入朝,司马昱遗昭令桓温效周公辅政,王坦之撕毁遗昭……

他走神一日,夫子说的什么都没听进去,箭术课上也是心不在焉,好在夫子们也无心上课,整个书院笼罩在一股神游的氛围之下。

“想什么,别想了。”马文才走到梁山伯身边,一手搭在他肩上不轻不重地一拍,一手按住他的右手猛力一拉,“架势。”

梁山伯龇牙道,“你倒淡定。”

马文才笑笑,“不是早和你说了,我才不管这是谁的天下。”

梁山伯抿着唇射出一箭,偏得不行,心下微微放松。也是。

“你是不是眼睛不大好?”马文才不由分说掰过他的脸来查看。后排的学子们一个个奇葩地看着他们俩。

梁山伯面红耳赤地打开他的手,“可能有点近视……”两人收了弓往后面走,梁山伯不爽地警告道,“在人前可收敛些。”

“哦。”

“哦什么哦!说好啊好啊!”

马文才:“……”

傍晚放了课,梁山伯对马文才说,“你写一封信给桓温,还有郗超,赶紧的。叫他们派个人入京守着。”

马文才一愣,“郗超不是叫我别回信?”

“是说,他现在位极人臣的,哪里有时间管你。你写就是。”

“况且就是写了……他们也不会听我的。”马文才想了想,问道,“你是说……入京冲司马昱施威?”

“司马昱早已是惊弓之鸟了。只是你想想,现在京都里陪在他身边的都是什么人?”

“谢安……太原王坦之,琅琊王彪之。那又如何?难道他们有胆篡改天子遗昭?”马文才玩笑般地说了一句,忽地变了脸色,“还真是……”

“我就是想不通,桓温既然都废了废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现在又立什么贞节牌坊。哦对不起……”

马文才失笑,“没事。”

梁山伯疑惑道,“他不是你偶像吗?”

路秉章腮帮子一动一动的,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文才还有偶像?”

“不过是少不更事,我早就不崇拜他了。”马文才淡淡道,“桓温北伐只是沽名钓誉,竟使东晋多年来喂敌养仇。这也罢了,他两番不听郗超劝告,讨伐前燕大败而归,将我徐兖精锐部队损失殆尽。更甚,此后他不好好带兵,反而推诿责任于袁真,逼他谋反,剿灭寿春……且不说损我一员大将,其间死伤多少?又寒了多少人的心?他才干不比慕容恪,心胸不如苻坚,魄力不及王猛……”

梁山伯从未想过他竟想得如此透彻,叹道,“我明白了。桓温几番推辞丞相之位,我只当他是谨慎过头。这样看来拥兵割据,其实是另一种威胁。他是想逼皇帝主动让贤,他名正言顺,让司马昱背对不起老祖宗的骂名。”

路秉章道,“想得太美。”

梁山伯点点头,继续说道,“因此他也一直在试探王谢的意思。谢安王坦之那帮人,一时卑躬屈膝……”

“所以我说我写信也是无用。桓温不会改变既定政策,不会冒冒然派人。纵使要派人,派谁呢?派到皇帝边儿上太明显,恐遗昭一出遭人排议,依旧是名不正言不顺。派个不起眼的,又凑不到皇帝身边。”马文才笑笑,自以为将了梁山伯一军,心情特别好。

梁山伯笑笑,“你现在写信,寄也不一定寄得到,寄到了他们也不会听。所以才叫你寄。”

桓温注定当不了皇帝,他还没那胆改变历史潮流。

马文才和路秉章都变成了问号眼。

梁山伯奸笑道,“这时候就要发挥神棍本尊的作用了咩嘿嘿。”

当晚梁山伯大笔一挥,写了封总数不过百字的信,叫马文才抄了两份寄出去。

六日后司马昱驾崩,年仅11的太子司马曜继位。原先司马昱的遗昭让桓温摄政,还道“少子可辅者辅之,不可,君自取之”,被王坦之一把撕毁。再拟令桓温效诸葛亮、王导,辅佐孝武帝。

桓温等了多年,希望皇帝主动让贤,起码也让他当个周公摄政,闻讯一掌拍碎了木榻,大骂王谢。不久孝武帝在王谢谏言下征兆桓温入朝辅政,加羽葆鼓吹,虎贲六十,桓温愤懑推辞不受。谢安亲赴姑孰,桓温称病不见。

郗超依旧稳坐他亦正亦邪的高位,整日和和气气。马文才的那封信自然是被桓温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郗超却在司马昱驾崩第二日翻出了这么一封看似无关紧要的书信。

“速速遣人入京……王谢加持帝阍,周公也成诸葛……遗昭先写了两次,谁又拦下褚蒜子?”

郗超被这寥寥打油诗看愣了片刻,一阵心悸。不禁想起了郭璞的谶言“赖子之薨,延我国祚;痛子之陨,皇运其暮”。桓温的字便是元子……

怎么又扯上了褚蒜子?郗超捋须沉吟,宣告遗昭,册封天子的功劳均被王彪之王坦之揽去了,谢安竟一点声音也没有,异也。褚蒜子是当今太后,更有一层身份,是谢安的外甥女。

脑中灵光一闪,他忽地想明白了。谢安派褚蒜子下诏封桓温,二王不许。

啧,谢安这两面三刀的家伙。合伙指使司马昱改了遗昭,现在又装孙子安抚桓家?

他倒没反应过来,没想到马家这小子……

八月初十又是祝英台的生辰,她本尊却一点不快活。现下就连大哥都写信来催,说她再不嫁就成老姑娘了!家里俱是盘算着把他嫁给那中郎将的脑残儿子,她要再不回去这事儿可就定下了!

第一日。

“你秋闱一中就过来提亲。”祝英台楚楚可怜。

荀巨伯:“好。”

第二日。

“你秋闱一中就过来提亲!”祝英台凶神恶煞。

荀巨伯:“好~”

第N日。

“你秋闱一中就过来提亲!!!”祝英台歇斯底里。

荀巨伯:“好QAQ”

怎么有种良家妇男被霸王硬上弓的即视感?!

谁知这回可不是书信这么简单了,祝英台她娘亲自出马,带着两个壮汉,看那架势就是要把祝英台强带回家。

祝英台一见到娘亲,眼圈儿直接就红了,一个飞扑过去蹭来蹭去,“娘~~~~”

荀巨伯毫无预兆地见了丈母娘,整张黑脸都炸了!祝英台把母亲扶进屋子里叽叽咕咕,银心颤颤巍巍地缩成一团听墙根。

不一会儿祝英台开门,“荀巨伯,进来!”

荀巨伯鼓起勇气走进去。

路过的梁山伯马文才路秉章颜如玉一行人挨着银心听墙根。

不一会儿一声暴喝:“登徒子!”荀巨伯狼狈地被捻出来了。银心被揪着耳朵拎进去,一行人风风火火地开始收拾行李。

梁山伯诧异道,“你不会告诉丈母娘你知道英台是女子了罢?!”

荀巨伯委屈道,“是英台自己说的。”

梁山伯整个人都斯巴达了,“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传出去多难听!你好歹再装个几个月,凸显一下你们同居期间的纯洁性好吗!再说是英台央你上门向‘九妹’提亲……”

荀巨伯继续委屈,“我们本来就很纯洁。”

众人:“谁!信!啊!”

“英台?”荀巨伯傻眼了。

祝英台五雷轰顶,“什么?!你们都知道我是女的?!”

“不不不,英台你听我说……我们绝对没有偷看你洗澡什么的……”梁山伯百口莫辩,“你要相信我们的人品!”

祝英台眼眶红红,想起过往种种,忽地就明白了,飞扑到梁山伯怀里,“二哥!”

梁山伯摸摸她的脑袋,“唉,回去好好劝劝你娘,卖个萌啊就过去了,不可任性,知道不?”

祝英台点点头,又转身抱了一记马文才,“大哥!”

她的行李被轰隆隆地拉出来,银心揉着耳朵抽泣。祝英台忍不住哭成了泪人,“谢谢诸位两年来的照顾……英台就此别过。”

“想什么呢。又不是见不到了。”梁山伯拍拍荀巨伯的肩膀,“成亲时可要请我们大吃一顿啊!”

祝英台羞红了脸,一拱手,转身去拜别夫子和山长。

以为她就这样领便当了?

呵呵。

54、

八月里郗超的门客又来了一封信。想来桓家内部也有分歧,比如桓熙与桓济,根本没把小小马家放在眼里,只将天下看做囊中之物,最高革命纲领就是扳倒小叔桓冲。桓冲是个识才的,因此给了马文才中郎将的承诺。郗超,作为桓温的最高秘书,则更为老谋深算。他想要在暗处慢慢提拔这么一名武将,塑造一个模棱两可不谙世事的形象,不必打草惊蛇。

马家自然是更倾向于桓冲的提案的。毕竟一上来就是中郎将,仕途通达,抱紧现下如日中天的桓家不松手。只是马文才虽相信梁山伯,也不能跟老爹说他夜观天象知道桓温快死了吧?他也提起过去豫州桓熙帐下当个司马,伺机而动,却被马誉怒斥了一顿优柔寡断。

梁山伯那之后不是没有和他提过此事,马文才也坦诚地给他看所有信件,两人商议着回复。只是梁山伯怕,马文才终究听不了他的。

之前梁山伯想了个法子,写信给桓冲,洋洋洒洒几千字,委婉地打着官腔,大致意思就是桓家内部有隙,马文才可以到豫州去看着点桓熙。

桓冲收到了信草草看了一遍,笑道,“马家小子可找了个军师了。”又仔细地读了一遍,心里一动,“这人……”提笔回了,也是繁复的几千字,圆滑地暗示桓家好得很,不必操心。

马文才看见那回信头也疼了,丢给梁山伯让他看完总结。梁山伯从字里行间也看出了些桓冲的性格,他和他哥桓温不同,对夺权没多大兴趣,也不很想北伐,有种总愿息事宁人的态度。不过这样也好,马文才跟了他说不定还能安然度过这阵政治派系的倾轧。

一来一去桓冲也懒得再绕了,回道:明白你的意思。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你便跟着贤侄罢。

梁山伯高兴了,马文才蔫了。

陈夫子近日来不问政治,大有隐世之意。他年少时一故交云游四海,此时来凤凰山传道。马文才自然是嗤之以鼻的。谁知这故交竟是王凝之的拜把儿兄弟,陈夫子又向来仰慕琅琊王氏的书法,便叫来书院里书法较好的几位学子,亲自上门拜帖,如若能请那么一尊大神回来指点,书院真是蓬荜生辉。

说到书法,马文才的行草倒有大将之风的。只是思及派系问题,夫子便没考虑他。思来想去还是选了大一届的梅坤和梁山伯。

马文才想到秋闱之后便要赴任,舍不得梁山伯,便要求一同去。看着夫子踌躇的模样,他冷笑道,“我就当护送山伯便是,进门拜访就算了。”

陈夫子不语。马家暗结桓家可大可小,他也不必如此纠结。于是大手一挥,干脆让他俩去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