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不笑浮图 >

第76章

不笑浮图-第76章

小说: 不笑浮图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墨非心中一惊,推开木门就冲了进去,不待那对夫妻反应,就将小孩抗在肩上,让他的腹部靠在她的肩关节处,上下冲击,这样几次之后,卡在小孩喉中的异物终于吐了出来。
 
  
 
  
 原本那男人见到一个陌生男子突然冲进来,二话不说就扛起他的孩子,正要上前阻止,却不想这么一折腾,孩子竟然有呕吐的迹象,他这才明白这个陌生的男子正在救他的孩子。
 
  
 
  
 墨非将孩子放下,小心地喂他喝了几口水,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孩子的娘却笑起来,抱着孩子不住地嘀咕着什么。 
 那男子上前对墨非抱拳,道了声:“谢谢。”
 
  
 
  
 墨非微有些楞,对方说话的口音竟然陌生无比,若非隐约能听出是“谢谢”二字,她几乎怀疑自己又穿越了。 
 刚才一番动静,引得周围邻居纷纷跑来围观,见到墨非这样一个陌生的男子出现,都十分好奇。虽然他一身狼狈,可是气质温雅,皮肤白净,一看就与村野之人不同。 
 
 
 “我叫因丹,不知这位,这位小哥怎么称呼?”
 
  
 
  
 墨非大概琢磨了一下,明白对方在询问自己的姓名,她回答:“我叫‘浮图’。”
 
  
 
  
 “‘佛徒’?”因丹口音不清,将“浮图”念成了“佛徒”,墨非也没在意。
 
  
 
  
 因丹冲着自己的妻子喊道:“柔娘,去把锅里温着的食物拿出来,好好招待一下咱们宗儿的救命恩人。” 
 柔娘应了一声,带着孩子走进了屋子。 
 
 
 “恩人请坐,咱乡野穷户实在没啥好招待的,还请不要嫌弃。”因丹虽长相有些吓人,但眼神纯善,看起来是个朴实的汉子。
 
  
 
  
 “谢谢。”墨非也没有拒绝,一直以野果充饥,她实在饿得不行了。
 
  
 
  
 “大伙都散了吧,别吓着我们的客人了。”因丹对院子外的村民们叫了几声。 
 村民这才议论着离开。 
 
 
 这时柔娘端来一碗飘着花香的白粥,说是粥,却不是她常见的大米或豆子煮成的。她舀了一勺,吹凉后放入口中,细嫩柔滑,清甜淡香,非常爽口。
 
  
 
  
 墨非又吃了几口,忍不住问:“不知这时何物?”
 
  
 
  
 因丹刚开始没听懂,重复几次之后他才理解,回道:“这时水沐珠果,小哥没见过?咱们沐村后面的池塘中长着一大片,每家每户都有。”
 
  
 
  
 “水沐珠果?”墨非心中好奇,道,“待会能带我去看看吗?”
 
  
 
  
 “当然,只要小哥不嫌脏。”
 
  
 
  
 墨非看了看自己,道:“我想我已经够脏了。”
 
  
 
  
 “哈哈。”因丹豪迈地大笑几声,“小哥看起来似乎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咱们村差不多数十年没有外来者了。今晚就在我家休息吧!”
 
  
 
  
 墨非道了声谢,心说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这个村子看起来很穷,可是每个村民的精神状态却很好,身着粗麻,居于陋室,吃食别致。 
 墨非很好奇,这个不种田的小村落,是如何做到人人温饱的?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作者写上章的时候,突然想,若是就这样把女主写回现代,将文完结,不知道大家会有何反应? 
 后来想想很惊悚,我若真这么干了,很可能吃饭噎到,河水呛到,出门被豆腐撞到。睡觉恶梦不止……作者必然结局凄惨……于是,还是老实地按部就班地更文好了……
 
   第八十一章 路遇
 饭后,墨非跟随着因丹去看水沐珠果的种植地。从村后绕过,沿着山路爬上后山山腰,刚转过一个山坳,墨非就感觉一股沁人的馨香随着清风扑面而来,带着些许水汽,令人精神瞬间舒爽。 
 待仔细看来,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宽有近五十米的瀑布,崖壁平直呈90度,银色水带于绝壁之上腾空而下,轰轰之声显示其恢宏之气,浪花飞洒,水雾迷蒙,透过阳光的折射,五彩缤纷,美不可言。 
 水流落下幽潭,而后顺着梯形地势层层流过,最后化作一条河流蜿蜒隐入山的另一边。 
 墨非很快见到了因丹所说的水沐珠果,就在瀑布的另一边,引河偏流,在那里出现了大片浅水湖,湖面上藤蔓缠绕,巴掌大的绿叶层层叠叠,摇曳生姿,绿叶间生长着如黄色珍珠串一般的水沐珠果,玲珑可爱,装点着碧色淡装。 
 墨非快走几步,来到湖边,伸手轻划几下,这里的珠果与她吃到的白色颗粒有些不同,表面包裹这一层黄色外皮,手感比较硬,不过这种作物的产量真不小,这样一片湖起码能产出两三百斤。 
 
 
 墨非饶有兴致地询问了许多关于水沐珠果的问题,意外地得知,这种作物竟然能一年收割三次,而且不脱壳的话可保存两个季度。 
 若是能将水沐珠果的种植方法传播开来,将能解决多少人的粮食问题? 
 有了这个想法,墨非开始向因丹讨教水沐珠果的种植方法,待到两人回到村中,墨非问:“不知大哥能否送我一些水沐珠果的种子?” 
 因丹很爽快地答应:“没问题,不过得等几天,待这一季的水沐珠果成熟后,我才能帮你采集种子。” 
 墨非连忙向他行了一礼,因丹大说不敢当,但墨非心中却知道,这水沐珠果是她流落这偏远之地的最大惊喜。 
 黄昏十分,墨非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标下了沐村的位置,然后又在笔记本的后面绘制了水沐珠果的图像,并将其种植、采集、储藏、防害的方法都记录了下来…… 
 
 
 因为要等待水沐珠果成熟,墨非便在因丹家暂时住下,白天时跟村民一起劳作,或上山采摘野菜山果,或入林捕猎,或下水捞鱼,又或看村姑纺麻…… 
 这段时间的生活,大概是墨非过得最舒畅的时候,虽清贫,却无庙堂之烦恼,无战争之阴霾。村民热情淳朴,与世无争,对待墨非就像自己的亲朋一般。脱去一身华服,穿着粗制麻衣,闲暇听村民高歌,观山中美景,饮甘甜清泉,悠游自在。 
 但是墨非知道,自己不能永远生活在这里,心底总有一些事情放不下,也许到了累了倦了的时候,她会回到这里,以山为伴,隐居一生。 
 
 
 “小哥,种子都采集好了。”因丹将一袋种子递给墨非。 
 墨非小心地将这袋有1斤多重的种子收进包中,数量虽少,却意义重大。 
 “这些日子多谢大哥的照顾,我实在没什么可回报的。”在墨非看来,沐村的人除了钱财之外,拥有世上所有宝贵的东西,而钱财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可有可无的俗物。 
 “小哥说哪里话?”因丹连忙摆手道,“不说你是我的恩人,村民们可都很喜欢你。” 
 这段时间墨非也并非全无付出,除了跟村民一起劳作之外,每当太阳落山,她还会抽空教村里的孩子习字,当然,不过是教他们写自己的名字或一些日常用字而已,重点是教会了他们武艺和下棋。 
 征得湛羿的同意,墨非将部分武艺传给了这些孩子,若他们能坚持日复一日地练习,将来定能成为不亚于湛羿的高手。 
 这大概也是目前墨非唯一能为这群可爱的村民所做的事。 
 
 
 离开的日子终于到来,村民们送了墨非许多吃的用的,若非推辞了大半,她估计走不动了。 
 拜别沐村,墨非继续朝东方走去。听因丹说过,离沐村十几里还有几个村子,再往东走三四十里,就是东高镇,村民平时需要的一些生活物品就是从此处兑换的。墨非不知道这里到底有多偏远,炤国的钱币甚至不怎么流通,大多数人还在用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望着东边起伏的山峦,墨非心想,十几里路不算长,脚程快的话,明天就能到。 
 不过墨非很快就发现自己计算错误,虽然只有十几里,但重山复水,又没有一条清晰笔直的山路,要到达目的地……一个字,难! 
 行到第三日,墨非的鞋底磨破,脚指头也冒出了鞋尖。在终于到达新的村落时,鞋子正式与她告别,她赤着脚走进村子。 
 这个村子比起沐村少了一分娴静,多了一分纷杂。村民依然淳朴,并未因为墨非是外来者而表现出敌视,看得出这里也不曾经历过战火。此处山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河水多在山下,村民梯田种植山稻,灌溉不便,想来产量并不高。而水沐珠果也少有人种植。
 
 墨非受到村长的邀请,借住在他家。这个和蔼的老人十分健谈,不时询问外界的时局,在听到各国正陷入战乱时,他庆幸村民们能偏安一隅。接着他又向墨非叙述了很多关于村子的事情,小到母鸡生蛋,大到粮食收成……大概村里最大的事情就是粮食丰收与否吧,嗯,或许还有谁家娶嫁生子…… 
 墨非在这个村子休养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编织草鞋,可以就地取材的草鞋,无疑是她现在长途跋涉的最佳选择。 
 
 
 潦村。墨非又在地图上添上了新的地名。 
 村长带她参观了村子,并且热情地邀请她在此定居,要知道深山中交通不便,人偶繁衍是一大困难,村长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招新人入村。 
 墨非心中好笑,觉得这老人家真的很有意思。 
 两人行到梯田上时,村长突然感叹道:“若是能有充足的水来浇灌这大片田地,咱们村的人就能过得更好了。” 
 墨非仔细打量了四周的环境,道:“其实并不难。” 
 事实上潦村山清水秀,就是地理位置不太好,从山下引水不容易,但是储水却是很容易。 
 在山顶上建立蓄水池,储存雨水,还可将泉水引流,梯田之间增加坎沟,即可蓄水又可排水。在地势相对比较低的地方,可架设水车…… 
 
 
 墨非将方法一一向村长解说,村长听得连连点头,立刻就拉着墨非找到村里的巧匠商议。事实上,在山野之中,大多数男人都是全能,打猎、捕鱼、造房等无一不通。经过墨非的讲解,村民们很快行动起来,此刻刚刚立春不久,若能在夏季之前做好准备,今年的粮食估计能增收不少。 
 本来墨非没想多留,但既然开了这个头,她还是决定有始有终,帮助村民建设好这项灌溉工程,至少看着他们将基础打好。至于水车的制造,墨非画下了图纸,先让村民做好模型。 
 
 
 谁知这一待就是一个月,墨非天天跟随村民上山下山,耐心地指导工程的建设。她所知道的这些也是根据古籍的记载,重点在坚固和因地制宜。但实际有多少效果,墨非也不太确定。她只能根据情况不断地进行改进,一步步推敲,最终完成了整个工程的设计。 
 这段日子的忙碌让文雅的墨非多了一分稳重和成熟,她认真起来毫不在乎辛苦,村民们无不心生感激,干起活来更加卖力。 
 
 
 一个月后,工程的基础已经打好,接下来只要村民按部就班地完成就可以了。墨非收拾行囊,准备离开。 
 村民们依依不舍,却也没有挽留,他们知道这个山窝是留不住凤凰的。 
 临行前,村长说:“此去五十里便是东高镇,那里颇为热闹,但龙蛇混杂,望先生多加保重,一路顺风。” 
 墨非向他们行了行礼,转身继续她的行程。 
 村民们注视着她单薄的背影,短短月余,他们已经深深记住了这名男子的名字——浮图。 
 短发凤目,身着麻衣,背负行囊,脚踏草鞋,手执拐杖,跋山涉水,虽孑然一身,却胸怀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