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仙侠电子书 > 天劫炼仙录 >

第569章

天劫炼仙录-第569章

小说: 天劫炼仙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你进步很快嘛,能够看穿此二物并非刚才变化所生,而是在你来这儿之前就存在的。”鸿钧老祖朝葫芦藤招招手,其中一根挂着四只金黄色葫芦的老藤飞到陶勋面前:“你探一探,看看认不认识里面的东西。”

陶勋放出仙识探过去,在葫芦外层就遇到强大的阻力,一种质朴、古拙而强大的古老法则生硬地弹开一切外来的侵入,他连试几次皆未成功只得尴尬地道:“此物奇妙无边,晚辈能否劈开来看?”

“你修炼功诀未竟全功才不能看透它的虚实。”鸿钧老祖拿手指冲葫芦比画了一下:“暂时还不能劈开它,免得漏气。我助你一把,你再看看。”

陶勋依言再度将仙识放出,一看之后便呆住了,过了一下猛地抬头,惊喜地道:“老祖,这里面是晚辈的混元心甲、六合仙衣、夺月珠、分光宝剑。”

“你认出来了啊,呵呵,你这四物质地差强人意,尤其缺少足够的砺炼,你的肉身消散在昧谷的时节我取来装进混元葫芦里,让它们蕴养一段时日,到时还是会还给你的。”鸿钧老祖挥手将葫芦藤唤回五色巨石上。

“混元葫芦也是您创造出来的吗?”

“老夫诞生之后不久就看见混沌中自然生出此物来,这玉清天里唯有此物和混沌不是老夫创造出来的。老夫构成这个天地的两大基础法则,时间与空间,其中的空间法则还从中借鉴良多。”

“请问老祖,昧谷的桑山上所长之物也是混元葫芦么?”

“正是,用它们盛装法则和创世本源物质绝对没有泄漏的可能,就象你现在所见到的一般,桑山的本体就是我身后的这块五色石,你在那儿看见的葫芦其实就是这块石上的葫芦。”

第十四章 混元妙法(上)

这一下陶勋真的惊愕莫名并且糊涂了:“可……那里是凡界,难道昧谷既属于凡界又属于玉清天?”

鸿钧老祖反问:“难道不行么?”

陶勋很老实地答道:“弟子无法理解。”

“玉清天是整个天地的本源之地,你可以理解为老夫这个天地间的一切世界都是建立在玉清天之上,它们也是玉清天的一分子。”

鸿钧老祖边说边随手一挥,四周的景象似被风吹过的水面般轻轻地波动,然后这些波动扭曲的景象集中在地上一粒小沙砾上,沙砾的影像开始在疾速放大,不过须臾之间便显露出一副奇妙的图景。

先是看上去光滑如镜的沙砾的表面露出凹凸不平的真貌,接下来突然变化成类似上清天的景象,无数团星云、无数个星系构成一个无比庞大的空间。

鸿钧老祖道:“看到没有,这里普普通通的一颗沙子就可以是一个世界,你所来自的凡界也不例外。玉清天是天地的源头,太清天之下另有三十五重天界,天界之下更有数不清的世界,他们既是互相独立,也以某一种独特的形态共存于玉清天当中。你在凡界到过的几个地方,譬如易戴之山、十三宗门的山门,无一不是纳须弥于芥子,与此于法则上实乃一脉相承的。”

“然则那些仙山妙境固然处于凡界,但是里面的东西完全独立于外界,哪能似这般本体既存在于界内,同时又存在于界外。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陶勋琢磨了半天,仍旧一头雾水。

“呵呵,好了,你初来乍到,许多事物都不明白,很多东西都不可能很快想得明白,以后真正晋升到下三十三天、中三天、上三天后就会逐渐明白这个天地间事物的奇妙。不然,你恐怕要在这儿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弄明白只鳞片爪,那个时候你所熟悉的世界和你很要紧的人早不存在了。”

陶勋听他如此说,赶紧放弃苦思,问道:“敢问老祖,晚辈明明在昧谷的那场大爆炸中灰飞烟灭了,为何却没有死反而来到上三天呢?”

“修炼成《混元妙法》的人岂会那么容易死去,那种烈度的爆炸对于你的身体来说还造不成伤害,只不过强行将你的身体送进空间乱流当中,而空间乱流反而催动你的身体重新凝聚并且跳跃进仙凡通道来到上三天。”

“《混元妙法》?这是何物?”

“《混元妙法》又可称为《混沌诀》,老夫开辟这个天地之后即创造了这个天地间的天道法则,一边以之不断开拓混沌世界,一边回溯自己从自混沌中孕育到诞生的经历,当三十六层天界创造完毕时吾亦大有心得,遂制出《混沌诀》,它是这个天地间除老夫之外的生灵修炼天道的万法之源。”

陶勋一下懵了:“《混元妙法》是万法之源、天下修道法诀之祖!”

“老夫造三十六层天界后,初时天地间并没有生灵,是法则自行推动物质产生生命之物,又历无数岁月不断进化成有灵之生命,后来许多生灵追求天道,老夫遂将《混元妙法》传布于世,供有灵之物修炼大道。”

陶勋的脑子有些混乱,问道:“为何此事弟子从未听说过?”

“此法乃吾借鉴自混沌中孕育诞生的经历而创,修炼至大成可以直接成为上清天天仙,能够长生不死,拥有踢天换日、移山倒海、无穷变化的巨大法力。混沌诀入门容易,基本上每个有灵智的生命都可以修炼它,但入道容易得道难,修到小成需要花费的时间以万年计。这还须得天时、地利、人和等诸般条件皆尽合适,修炼过程中更出不得半点差错。

例如最上等的修炼条件是在混元始气的环境下,但出了上三天外再无此环境;用功诀将太初元气还原成混元始气也勉强用得,然则中三天之外哪里觅得太初元气;其余的天界的仙灵之气实则是太初元气与天地玄气之间的过渡物,由此须得层层提炼,每多一重其艰辛且不说,只要有一丝不小心就会导致前功尽弃,甚至身死灵灭的后果。”

“是忒难了些。”陶勋不由自主地点着头道:“时间太长、风险太大,能够耐心坚持到底的就不多了,更不必说能够成功得道的了。”

“不错,世人急功近利,不耐烦等那么长的时间,更不愿意冒那么大风险,于是便有一些侥幸小成晋入上三天的天仙在混元妙法的基础上加以修改,另辟蹊径创造出种种不同的修道功法,并且流传到世上取代了混元妙法。无数岁月过去了,世上早不闻混元妙法之名也不奇怪。”

“敢问道尊,后来的道诀功法同混元妙法相比有何差别呢?”

“差别太多一时说不清,我拣最紧要的说吧。世间流传的功法最初改动的幅度不大,后来渐次退化成以天地玄气为基础,盖因天地间绝大多数世界是以此特质为基础。诸般功法走的夺天地元气以为己用的方式,修炼者入道和得道的确容易得多,然而夺天地之灵气私钟却是违拗天道的,因此这些功法在将修炼的时间缩短到了数百年至两千年不等的同时,也累积下天道的反作用力,故而修炼过程中各种劫数不断出现,尤其需在功成飞升之时经受一次大天劫的绞杀。”

陶勋有些明白了:“有得便有失,此亦天道之一也。为何修炼混沌诀至小成就可直接飞升上三天?”

“呵呵,孺子可教也!”鸿钧老祖笑了笑,继续解说道:“混沌诀走的是先破后立之法,大致上的过程乃是先吸收天地元气行功改变自身体质,复从天地元气中炼出一点混元始气,以此混元始气为本由里向外将身体尽数分解还原成混元始气状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还原至混沌状态,经过以万年计的时间的孕育,就可在混沌中凝聚成形,直至功成破开混沌而出就算小成。由于这种修炼方式是以天地元气为引将自身由末返本再由本至末地化为天地元气的一部分,不违天道,因此也不会经历天劫了。”

“如何能大成?”

“至太清天,以星云物质凝炼出星系就算中成,可入上清天;在上清天将星系在诞生到寂灭之间不停地演化,真到某一日破开我开辟的天地进入天地之外的混沌当中,就算大成了。”

“您是说天地之外仍有混沌?”陶勋震惊无比。

“那是当然,老夫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不停地拓展天地,甚至现在我一边同你说话一边仍在劈开混沌拓展天地,我想知道天地之外可还有天地,想知道混沌究竟可不可以用我的时间和空间来衡量。直到现在,我自己都记不清有多长时间了,我所拓展出来的空间里也早有了无数个世界,可在我的天地之外仍旧是一片混沌。”

“您创造混元妙法并传授给世人,是不是希望功法大成之辈进入混沌开辟时空,有朝一日能够在混沌中两个天地相连?”

“呵呵,是有此意,如果能够碰到一个同类,至少我便不会感到孤独了。”

“弟子留意到刚到玉清天时,您对我说‘又’见到我了,弟子初时理解为因地藏老人是您的残魂之一,故而可用又字,此时却觉得并非此意。您说弟子修炼过混沌诀,妄自猜度或许因为这个缘故见过,但听刚才的解说中修炼混沌诀无论小成、中成、大成并不能到达玉清天,莫非是在玉清天之外见过?您能为弟子解惑么?”

“你很细心,能够发现不同寻常之处。”鸿钧老祖道:“很久以前,因为某种原因你出现在玉清天,在我的注视之下修炼混元妙法,直到不久之前你又因为某种原因离开返回了凡界。”

第十四章 混元妙法(下)

陶勋吃惊地道:“我来过玉清天?我真的来过?是空间是怎样来的?又为何要离去?”

“不能修成大道者进不了玉清天,真正修成大道者直接破开天地进入混沌,也到达不了玉清天。无数年了,因为某些原因出现在玉清天的生灵极少,你的确是其中之一,彼时你以正在修炼混沌诀的状态来到这儿,灵智已闭,自然不知。我想,你真正要弄清楚问的这几个问题需要先回顾自己的身世经历。”

陶勋有些激动地道:“弟子对自己的来历一无所知。以前遇见地藏老人,他总是推说说时辰未到,时辰一到自然会有人告诉我,您是这个天地的主宰,您能告诉我我的身世来历么?”

鸿钧老祖笑了笑,忽然转换话题,问他:“在你来的路上紫极肯定问过你一个问题,修道的目的是什么,你路上可曾想过?”

陶勋有些失望,又不敢追问下去,遂勉力跟上他的节奏,仔细想了半晌,回答道:“这个问题若在以前定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弟子自太清天而来的路上见识颇多,又刚刚聆听道尊的教诲,才知道修道的最终目的应当是破开天地进入混沌中开辟自己的天地。”

“呵呵,非也,非也,你说的是我传授生灵大道修炼之法的目的,而不是你自己的目的,在你立志修道的时刻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天地并未囊括混沌,在你历经千辛万苦追求大道的过程中你也根本不知道自己一样可以成就开天辟地的不朽伟业,在你听我说过修道的目的之后你心中未必真心认同。”鸿钧老祖点着他的脑袋道:“我需要你说出你心中所想。”

陶勋再度沉吟半晌,方始答道:“许多人修道是为天地间唯我独尊、将天下踩在脚下、对任何人任何物任意予取予夺,还有许多人是为享受世上一切美好之事与物,此未脱世俗利欲二字,亦为天道法则之一途,然则弟子以为皆为小途,吾之所想是能逍遥天地,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寿。”

“嗯,长生不死,这个志向也不算小了。”鸿钧老祖问他:“那我问你,你知道何谓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寿吗?”

陶勋再次思索了半天,摇头道:“弟子想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