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六十年代娱乐圈 >

第82章

六十年代娱乐圈-第82章

小说: 六十年代娱乐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很快就松开了。她感觉,霍荣亨的情绪汹涌得厉害,然而他只克制地伸出手,郑重而温柔地摸了一下她的头。
    什么也没说。
    他走了。
    她看着霍荣亨的背影,消失在安检口后,再也看不见了。她怅然地吐了一口气。
    “陆小姐,我们走吧。”徐叔过来说。“你不是还要试镜吗?”
    她看了一下机场的时间,已经快十点半了。
    直到坐进了车里,一路上,车内静默得可怕。窗外仍旧是热热闹闹的行人,而她身边的座位是空的。
    她看着看着,感觉一股酸气直冲鼻腔,眼泪就下来了。
    李恬恬走得静悄悄的,她谁也没说。
    隔天,陆蔓君来上课,发现李恬恬在每个人的桌上都摆了一个礼物,还留了一封信。
    李恬恬在信里,给每个欺负过的人道歉,说以后走了,再也没人欺负他们了。可喜可贺。她不想在机场哭,太丑了。她要漂漂亮亮地上飞机。不过,她会回来的!还在边上画了一个贼笑的脸。
    其实,李恬恬的字不好看,写得特别歪歪斜斜的,错别字一大堆。但是,陆蔓君看着看着,又忍不住哭了。
    霍荣亨走了,李恬恬走了,她的日子还这么过着。没多久,霍荣亨写信回来,说她送的曲奇饼都碎了,不过他还是吃干净了。李恬恬则给她寄了生日礼物。
    一九六二年的冬天,全港市民把港督栢立基骂得狗血淋头,过了一把嘴瘾,可家里水龙头还是拧不出水来。每隔四天,全家老小还得挑着水桶和饼干罐子,排一条长得看不见尽头的队伍。
    终于,响过鞭炮,走了亲戚,又是新的一年。
    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翻开报纸,看到琳达诞下一子,《电讯条例》公布,《含泪的玫瑰》上映,诸如此类。七月末,宗伟的巡回影展结束,裁缝店又红了一把,名气大涨。
    一九六三年八月,会考放榜。
    许静和她考入了英华女校。高大伟去了圣士提反书院,陶江还是烂泥扶不上墙,去了扬华。
    至于陈珂,Loser乐队的专辑一直被驳回。因为不够商业化。他还在不停努力着。
    而弟弟呢,已经被批准入小学了。
    而她陆蔓君,正朝着最好演员这个方向一路狂奔。唯一的问题是,她好像突破不了白晓这个角色了。
    因为白晓,她家喻户晓。但是在别人眼里,她也只有白晓能拿得出手了。手上递过来的剧本,全是白晓翻版。
    “杨伟啊,我能不能不接这种角色了啊?”
    
    第77章 找剧本
    
    杨伟坐在她对面的大班椅上,翻得报纸哗哗响。听见她说话,头也不抬:“可以啊。”没等她高兴了两秒,又随手把烟碾灭在烟灰缸里:“那你自己去找剧本啊。”
    她挪开了沙发上的东西,坐下来。
    别说是六十年代,哪怕是二十一世纪,还是这样。
    在这圈子,对待童星的态度大同小异,捞钱是最重要的。谁知道以后会不会长残了?过几年想捞钱,还不一定能捞得到。像她现在这一家新联影业公司,没什么后台,资源差。别说童星,甚至连手上几个花旦,他们也抱着这样的思路去做。只顾着冲量,不重视质量。
    孟宝宝现在也差不多,他爸把她当成摇钱树,捏着脖子拼命摇。以后孟宝宝想转型,估计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孟宝宝是天才童星,她可不是啊!
    她又想到了梁音,以她的演技,其实不输陈宝心。只是在戏路规划上,新联太浮躁,沉不下心来。现在看不出什么来,往后就知道了。不知道梁音会不会跳槽。
    “杨伟,你把手里的剧本给我看一眼,说不定有什么好角色……”
    杨伟抬起半截眼皮子,扫了她一眼:“是是是,好角色满大街跑,就等着你去拍呢!”
    他把报纸挪到一边,“遇到一个烂剧组,再好的剧本也能拍成渣渣!我每天帮你筛选,你知不知道我多累!你还嫌三嫌四!我跟你认识这么久了,我会骗你嘛!我眼光很准的,你手上在拍的几部戏肯定卖座!到时我帮你炒一炒,红过孟宝宝啊!”
    她又不傻,怎么能不知道。手上那几部戏,拍得烂,更别提后期剪辑了!全是为了圈钱的。这种状态下,再怎么炒话题,再怎么红,也不会成为“最好的演员”。
    人气这东西,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过两个月,热度也下降了,就跟肥皂泡似的。在娱乐圈,想长久地站稳脚跟,脚底下必须踩着实在的作品,而不能踩着那肥皂泡似的人气。
    陆蔓君:“红了又有什么用,我想磨练演技啊。”
    杨伟摆摆手:“行了,你演技够好啦!”
    别人夸她,她自己却很清楚。演好《孤女》是运气,她距离演技好还有一段距离。“我一直在演这类型的傻白甜,演技怎么能进步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
    “傻白甜是什么?”杨伟大概听明白了,他打了个哈欠。“反正啊,演再好也没用,还不是为了赚钱。”
    她就知道杨伟这人满脑子是钱:“杨伟,你看,琳达演技好吧?她拍一部戏的片酬,等于梁音拍十几部戏。”
    杨伟一听就笑:“香港有几个琳达?”
    她说:“你怎么知道,我不会比琳达红?”
    杨伟差点没笑抽筋了,最后拍拍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陆蔓君,有志向是好事。但是身为朋友,我劝你一句,醒醒。”
    她看杨伟还在漫不经心看报纸,心头火起。上前一把抓过报纸,看杨伟惊愕地看着自己,又狠狠把报纸甩在地上:“别看啦!递过来的剧本在哪里?你给我,我自己去找!”
    杨伟没好气,抬起头:“陆蔓君!我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领情!哎,小孩子!”他摇头,顺手往边上那大箩筐一指,“那你去那里翻一下吧。”
    她回头看了一眼。那一排十几个箩筐放在进门右边的角落,她每次进办公室都会注意到的。很大,一只手都抱不过来。她一直以为是装废纸的,没想到是装剧本的。
    她起身去看,杨伟在后面说:“右手边数起,第三个是你的。”她走近了去看,只看了一眼,有点想晕过去了。
    这么多!满得快要溢出来了,边上还掉了几本。她不由转头看杨伟:“怎么会有这么多剧本!”
    杨伟说:“你红啊,不红谁给你递剧本。所以你知道我平时工作量有多大了吧!我要一个个去看,去分析!”他挥了下手,“拿走拿走,省得你一天到晚抱怨我!自己挑剧本,我还省点功夫!”一看陆蔓君高兴起来了,又赶紧补了一句:“哎哎哎,你别以为没人管了啊。挑好了,还要拿给我看的!”
    这样一来,说不定能淘到好剧本!她难以掩饰雀跃,连声音都压不住轻快起来:“行,一定拿给皇上审阅。”逗得杨伟也笑了。
    陆蔓君试着抱起箩筐,抱不动,太沉了。
    杨伟自己懒得动,朝门口努了下嘴:“你力气不够,抱不动的。去喊梁超美来。”
    出去找了一圈没看见人,她只好拿了一根绳子,绑在箩筐边上,硬是拖走了。
    刚出了办公室门,就看见梁超美和朱瑜买了饭回来,“正好,过来帮忙,搬我家里去吧。”
    梁超美赶紧上前看:“怎么这么多剧本啊。”
    朱瑜说:“我们三个人搬啊?能打的吗?我长这么大,还没搭过的士。”她充满希冀地看着陆蔓君。
    陆蔓君:“没钱。”
    六十年代香港,居然有出租车。陆蔓君当时看到,觉得挺神奇的。某个的士司机告诉她,一九二零年就有出租车,车子是以欧洲车和美国车为主。
    她只搭过一次,因为价格实在太贵了!起步价多少,她没注意,但是结账时,杨伟掏出了三十块钱!三十块钱,能买三件冬天大衣了。对大多数人来说,自然承担不起。所以普通市民,还是找人力车。
    三人把这箩筐搬上楼后,陆蔓君进厨房切了水果端出来。一个个盘着腿在沙发上坐着,开始筛选剧本。
    朱瑜随手拿起一个剧本,胡乱翻了几页,直打哈欠:“这什么剧情!一个女人打了男人一巴掌,男人爱上了她,最后发现她是自己的妹妹。你演他们的女儿。咦,不对啊!这是什么时候生的女儿?”忙又哗啦啦往回翻。
    梁超美在边上直笑,拿牙签叉了一块苹果吃。她也拿了一个开始看。只看了一会就笑岔气了:“你看我这个,王员外因为嫉妒冯员外,放火烧了他全家,最后冯员外抱着女儿逃出来了,几年后复仇不成,还把女儿嫁给他。”
    陆蔓君忍俊不禁:“这都是什么人啊。”她自己开始翻,看了十来本,最后发现了一个兄弟共同赤手空拳打天下的故事,挺热血的。可惜这里面只有一个童星角色,那个一出场就被乱拳打死的妹妹。
    看了一早上都没什么收获。除了这几个比较奇葩的,其他剧本大多还是中规中矩的。没什么出彩,也没什么大硬伤。有发挥空间的剧本不多。
    梁超美边看剧本,边顺口问:“你弟弟呢?”
    朱瑜也很喜欢她弟弟,觉得特可爱:“对呀!怎么没看见他人?”
    陆蔓君说:“我表哥带他去舞室练歌去了。”
    因为是暑假,弟弟也不用上学,一天到晚缠着她,又是讲故事,又是玩纸牌。这样一来,她更腾不出手来练演技了。现在陈珂带了弟弟去舞室,她真是松了一口气。
    快到午饭时间,姨妈买完菜回来,发现梁超美和朱瑜也过来了。这两人她很熟悉,是陆蔓君的助理。
    “哎呀,你们来了!”姨妈放下手里的菜篮子:“先坐一下,我出去再斩只鸡。”
    梁超美忙说:“不用了伯母!”
    朱瑜说:“谢谢伯母!”
    陆蔓君看剧本看得头昏眼花,早就觉得饿了,抬头说:“姨妈,不如去隔壁街那一档……”
    姨妈笑着说:“我知道,酱油鸡嘛!”
    “还是姨妈最明白我!”陆蔓君冲她笑,又转头对梁超美和朱瑜说:“我姨妈做菜特别好吃!”
    电话“铃铃铃”响。
    陆蔓君站起来时,感觉自己盘着的腿都麻了,伸手去拿电话话筒。“喂?”
    那头是罗薇,“蔓君!还没吃饭吧?我请你吃饭!”
    陆蔓君说:“买好菜了。正好,你过来我们家一起吃吧。”
    罗薇是有事找她帮忙的。前几天,圈内一个朋友找上她,说是想筹拍一部电影。导演是个新人,团队也不成熟,东拼西凑,倒是建起来了。资金拉来了二十万,但是演员是个大问题。
    他们想请几个知名演员,可是没几个经纪公司愿意接。一看这片酬没多少,再看制作班底,全是新人,没什么名气!最后看这冷门题材,写两个中年男人的故事!这观众四分之三都是女人,谁看这种故事!一看就倒胃口,这版权能不能卖掉,顺利发行都是个问题。
    这么一来,他们请不到演员啊。所以制片人托了一些私人关系,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两个主演。那两人的演技不错,但一直跑龙套,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现在,最头疼的是,没人演女儿这角色。偏偏戏份很重,找其他人演,出不了那效果。
    所以他来问一下罗薇的档期。
    罗薇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讲的是南北两个中年男人,发生价值冲突的故事。南方人在香港多年,是个裁缝,很讲究与客人的交情。北方人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