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六十年代娱乐圈 >

第11章

六十年代娱乐圈-第11章

小说: 六十年代娱乐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姨父立刻在沙发边上找出一条鸡毛掸子:“看我不打死你!”
    姨妈也生气,到底还是护着儿子,迅速把陈珂护在身后,“别打了!一天到晚就知道拿鸡毛掸子!儿子要慢慢教!”
    姨父一口气喘不上来,把鸡毛掸子往沙发上狠狠一砸,发出一声巨响。“天天就知道追什么时髦!”
    陈珂从姨妈背后探头出来,大声说:“那本来就是我的钱啊!别人是给我的!又不是给你的!”
    姨父看起来快气疯了:“那是我给你存的,用来上大学的钱!你一点也不知道长进!”
    陈珂有点蒙,“就我这破成绩,我还能考上大学?”
    “你……”姨父一肚子话想说,想想陈珂那成绩真的烂,憋着的一股劲一瞬间消失了。他随手把鸡毛掸子丢地上,他疲惫地往沙发上坐下,摆摆手扶着头:“算了算了!爱读不读!”
    其实姨父什么也没说,陆蔓君却有点明白他。
    姨妈说,姨父是1953年来香港的。四十块人民币只能兑一百块港币。他翻遍全身上下,只有三十块钱人民币。他在上海算是读过书,来到这边却成了标准的文盲。不懂英文,在香港寸步难行,找不到什么工作。受尽了苦,终于能开一家裁缝店。以为从儿子这一代开始,不用再这样的苦。当时的香港,能读一个中五算不错了,读大学是很荣耀的一件事。他做梦都希望儿子能荣耀一回,学费贵,那就早早存钱。
    谁知道儿子不争气。
    姨妈急忙上去抚他的胸口,帮他顺气:“别气了。六十块钱嘛,做几套衣服就回来了。”
    陆蔓君也帮腔说:“我这里也有钱,别吵了。”
    姨父指着陈珂:“你也就是命好!人人都护着你!一点志向都没有!”
    陈珂:“谁说我没有志向,我没说过我要考大学!那是你想我考大学!我以后要唱歌的!”
    姨父冷笑一声:“就知道做梦!”
    陈珂说:“我怎么就做梦了!难道考大学不是做梦吗!”
    两人眼见着又要吵起来了,姨妈把陈珂拽他房间了里去了,估计是去做思想工作。看他们进去了,陆蔓君从口袋里拿了一张一百块,塞姨父手里:“你先拿去用吧。不够我这儿还有。”
    姨父把钱推回去:“没到这份上。你也别动不动塞钱了,你姨妈知道了我麻烦就大了。唉,我就是被他气的。要是他有你一半懂事,我就杀猪酬神了。”说完进自己房间去了。
    听了陈珂那个远大志向,陆蔓君觉得也不太靠谱。光是听他弹吉,居然能难听成这样,基本断定他未来没多大机会当歌手。光是下礼拜举办的舞会,她都替他捏一把汗。
    陈珂显然也意识到自己的吉他水平太烂,最后放弃了弹吉他,改成唱歌。第二天,他拉着家里两大一小开演唱会。姨父自然不理他,所以观众就是姨妈、她以及弟弟。
    “台下的观众你们好!”陈珂清了清嗓子,站到了椅子上,环视在场的三个观众:“掌声在哪里!”
    姨妈特别捧场,热烈鼓掌:“好!”还给每人发了个报纸做的小旗子:“挥!”
    陆蔓君觉得超幼稚,边翻着白眼边挥了一下。弟弟觉得特别新鲜,把旗子插到姨妈的头发上:“嘻嘻!”
    陈珂说:“掌声不够热烈!我不会唱的!”
    姨妈更加热烈地鼓掌!
    陆蔓君不耐烦地说:“那就别唱了。”被姨妈扯了一下,只好改口说:“好啦,快唱啦!我等会还要给李恬恬补习!”
    陈珂终于不摆架子,开始唱。本来陆蔓君以为,陈珂弹吉他烂得要命,唱歌肯定不好听。谁知道他一开口,她发现确实唱得不错。
    唱的是一首不知名的英文歌曲,用一种怀旧的老式唱腔,娓娓道来。低回处温柔动人,高音处轻松上去。她听着听着,好像到了一处碧蓝天空底下,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美国公路大道,身在疾驰车中,手里的丝巾飞扬。
    一曲终了。
    姨妈疯狂鼓掌:“唱得太好听了!”陆蔓君也不自觉鼓起掌来:“唱得真好。”她发自内心觉得,说不定陈珂还真是个唱歌的料子。
    陈珂的脸有点红,不过依旧是一副拽上天的样子,手松松地插着口袋:“今天就唱到这里,谢谢你们支持我,以后还要继续支持我哦!”
    陆蔓君差点没笑喷。
    陆蔓君背着书包下楼,看见楼下已经停了一辆小轿车。这回又跟上回不一样,是白色的。
    她上车后一路驱车往李恬恬家里去了。李恬恬家里显然是个中产家庭,比姨妈家大三四倍。客厅挂了一盏巨大的水晶灯,放着几张略显俗气的红布沙发。
    跟李爸爸打过招呼后,就跟李恬恬进房间补习去了。
    陆蔓君拿过她的卷子看了一眼,整张卷子干净得跟刚发下去没两样:“你是不想填,还是不会填?”
    李恬恬的脸唰红了,别过脸去:“干什么!我要是会,干嘛请补习老师!”
    陆蔓君:“好吧,那我从二十六个字母开始教你。”
    李恬恬:“你什么意思!说我蠢吗?”
    陆蔓君:“你太聪明了。”被这么一讽刺,李恬恬憋了半响,“我不学了!”
    陆蔓君发现李恬恬实在难伺候。她自尊心出奇地重,重话说不得,说轻了她就当没听见。怪不得之前的补习老师都拿她没办法。
    幸亏她不是普通的补习老师。
    
    第13章 喝粤式早茶
    
    很多时候,人明知道要认真读书,往往实践起来,就做不到了。李恬恬心里肯定也知道要好好读书,不然会挨打。可实际要读书了,她还是想去摸电视机。
    陆蔓君拿了一张纸给李恬恬:“默写二十六个字母。”看她一脸不情愿,陆蔓君说:“你爸爸还坐在外面,你要我去叫他来?”
    李恬恬拿过笔来,没好气地说:“知道了!”飞快地写完了。
    陆蔓君看了看,少了一个字母:“U被你丢去哪里了。”
    李恬恬不高兴地说:“我能写出二十五个就不错了!”
    等她把二十六个字母掌握了,陆蔓君又开始给她讲音标。其实李恬恬不笨,只是不愿意学。入门阶段自然是枯燥无味的,陆蔓君用空间学了一下怎么教学生,李恬恬还是没什么兴趣学。
    陆蔓君看她苦着脸念单词,突发奇想,忽然说:“对了,我表哥会唱英文歌。”
    李恬恬猛然抬头。
    陆蔓君拿笔戳了下她的本子:“好好写,等你学完了音标,我教你唱。”
    李恬恬两眼发亮,几乎容光焕发,伸手跟她拉钩:“说好了啊,不能骗我!”等获得保证后,立刻埋头苦干。
    期间李爸爸端水果进来,发现李恬恬异常勤奋地学习,十分欣慰:“还是你厉害。我还从没见过她这么拼命学。”
    李恬恬头也不抬:“爸爸你出去!不要吵着我学习!”
    陆蔓君忍不住笑。哪里是她厉害,是爱情的力量太伟大。
    学了快半个小时,陆蔓君看时间不早了,窗外天色暗下来了:“那我先走了。”
    李恬恬说:“再学一会啊!我感觉才没学多久!”
    陆蔓君说:“贪多嚼不烂!你一定要好好复习,后天回学校我会考你的!”
    李恬恬点头如捣蒜。“还要多久我才能学歌词啊!”
    陆蔓君说:“看你表现吧。”说完就收拾东西回家去了。
    晚上吃饭时,姨妈从阳台上收了衣服进来,一脸喜色。陆蔓君帮着她拿衣服进门,问起来,才知道姨父的衣服卖完了,赚了一大笔钱。
    “差点忘了,答应你要去喝茶的!明天早上我叫你起来,我们一起喝早茶去。”
    弟弟摇摇晃晃地走过来,一个不稳扑到陆蔓君腿上,抬起头冲她笑:“什么叫喝早茶?”
    陆蔓君被他憨憨的样子逗笑,“明天你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大早,陆蔓君眼皮沉得没睁开,就感觉有人在推她。醒过来时,脑子还是懵的。转头看才五点半!
    她以前也喝过早茶,顶多是十点,哪有五点半就爬起来的。胡乱套了一件衣服出去,看一家人都齐了。姨妈穿了件旗袍,头发梳得比往常更蓬松,姨父还穿了套西装。陈珂算正常点,也套了一件外套,揉着眼睛犯困。弟弟还睡着,被姨妈抱在怀里。
    看他们穿那么讲究,陆蔓君有点不好意思:“我要不要进去换一件?”
    姨妈打量了她一下:“换吧。我们去云天大茶楼。”
    等换过衣服出门,搭了两站巴士,下车时到了繁华的市中心。她沿着栏杆走,能看见广阔的蓝色大海,对岸是尖沙咀。
    到了售票口附近,姨妈买了三等座,一毛钱一张票。进了码头,发现才六点钟,已经有不少人来搭渡轮,彼此聊天,热闹得像个菜市场。外面海风吹过来咸腥的味道,陆蔓君顺着栏杆的空隙眺望出去,海浪近乎透白,不停拍打着码头岸边。
    船开过来了,她跟着人潮,踩过铁板后上船,感觉船底也在晃。
    姨妈很快在船上找到位子:“快过来坐!”一排排全是墨绿色的木椅子,能坐五六个人。
    船呜呜响,开动了。海浪大,船晃得厉害,陆蔓君好奇地东看西看,实在是新奇的体验。因为坐在椅子最外面,海水就近在咫尺,风吹得头发乱糟糟的。她发现从船上看出去,中环的商业建筑显得更繁荣,一眼望去尽是密密麻麻一大片大厦,背后是蜿蜒群山。船边上还有一个乘客拿着笨重的老相机在拍照。她回头看弟弟也醒了,睁大着眼睛往外看,一直兴奋地嚷。
    没多久,船靠岸。
    几个人又搭了巴士,到了油麻地的云来大茶楼。一下车,远远就能看见一个巨大的蓝色竖招牌,写着“雲天大茶樓”附近有不少当铺。她拉着弟弟的手走,感觉这一带白色矮楼很多,其中一栋高楼是某书院分校。
    她有点明白为什么要早起了。因为这时候街上已经有很多人,不少是往云来大茶楼去的。
    云天大茶楼人很多,走进去就有伙计抱着个铝制大水壶过来,“先生,要等位哦!你们几个人?”
    陆蔓君在他们说话时就打量这个茶楼,发现一楼摆着几张圆桌,其他方桌。全部坐满,互相热烈地说着话,不少人拼桌的。有其他伙计提着两个水壶喊着:“热水!”特别殷勤,忙碌穿梭着给他们加水。
    等轮到他们时,伙计从上衣口袋里抽出一张卡来,唰唰写了几笔:“你们上二楼。”
    一上二楼,她还以为到了花鸟虫鱼市场。卡座上方挂满了鸟笼子,吵吵嚷嚷的,鸟叫、人声特别热闹。她仔细看,发现上空安装着一条铁棍,从门口一路通往尽头,用来给人挂鸟笼子的。几个食客唰地打开报纸看。
    陆蔓君跟着姨妈几个坐下了。因为他们人多,不用拼桌,是个靠窗的卡座。问过要普洱茶后,伙计就端上两个白色茶壶,一个空的透明大碗,放下那一张卡,就走开了。用热茶水烫了杯子,倒入大碗后,就有人收走那个碗。
    点心车在狭小的过道里推着走过,热气腾腾。姨妈伸手拦下来,点了不少东西。“干蒸烧卖,虾饺,排骨,凤爪,糯米鸡……”
    那人就把蒸笼一个个放到他们桌上,在卡上按章。
    这些传统的点心全都真材实料。陆蔓君夹起一个虾饺,看到几乎透明的皮包裹着饱满的两颗虾仁伴肉,咬下去还有笋丝味。
    陆蔓君吃得食指大动,看都看不过来,每个都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