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凤绘江山之浴血嫡女 >

第51章

凤绘江山之浴血嫡女-第51章

小说: 凤绘江山之浴血嫡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童氏在慕雪瑟转身的瞬间面孔变得狰狞,慕雪瑟刚刚最后那一句,分明是在讽刺她只配偏居侧院,哪怕姜华公主死了四年,正院也是由姜华公主占着的,在这府中,姜华公主始终拥有一席之地,是童氏没有办法占有的。
  童氏看着慕雪瑟远去的背景,藏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握成拳头,指甲深深陷进了肉里。这个慕雪瑟,果然远非从前可比,是她太掉以轻心了!
  【作者题外话】:女主是县主了…………

  ☆、第八十八章 进宫谢恩(一)

  刚一进了苍雪阁,丹青和染墨就眼泪湾湾地扑了过来,拉着慕雪瑟左看右看,看到慕雪瑟缠着白布条的右臂,丹青顿时心疼道,“只要遇上了方公子,准没好事,小姐你这又是病又是伤的,也没见他来看你一下。”
  “什么方公子,他是太子。”染墨低声斥道,“你别口无遮拦地给小姐惹麻烦。”
  提到这个,丹青就更气愤了,“他是太子,他之前不说,还把我们骗得团团转!”
  “好了,他瞒着我们自然有他的理由。”慕雪瑟淡淡道,只要九方痕能不把曾经被掳到秦泽海船上做苦力的事情说出来,影响了她的计划,其它的,她都不在意,反正她拼尽全力救他,为的也是慕家。
  “那盆蔷薇呢?”慕雪瑟打量了一眼苍雪阁里面的摆设,忽然问道。
  “香草拿去浇水的,一会儿会拿进来。”丹青回答。
  “这花不是一直是香蕊在照顾么?”
  香蕊是和香草同一批买来的小丫环,慕雪瑟见她侍弄花草极是拿手,就将于涯送的那盆粉色蔷薇交给她打理。香草为人沉稳,颇有几分机灵,可惜就是太过机灵了。
  “那丫头说是去取茶叶了,却去了老半天没回来。”丹青撇撇嘴。
  慕雪瑟淡淡笑了一声,“好好给我看好她。”
  “是。对了小姐,如今没有了别院,浮生你要怎么安排?”丹青有些在意地问,毕竟男女有别,浮生不可能光明正大地住进苍雪阁来。
  “我让大哥在他自己的院子给他安排了一处厢房,这样他出入也容易些。”慕雪瑟回答道,“我给秦大哥带了信,他会帮我像在流觞阁一般,在府里的边上弄一处小院子,然后通个地道过来,这样以后浮生进来就方便多了,我们想要出去也容易。”
  这也是她会同意让童氏将她挪到这苍雪阁的原因,苍雪阁偏僻,而且靠近府宅的围墙,想要从围墙外打通地道进来十分容易,也不会引人注意。
  只是她虽然跟浮生说了不方便让他住进苍雪阁,但浮生每日还是用轻功悄悄地藏在苍雪阁里不起眼的某处,保护着慕雪瑟的安全,除非慕雪瑟叫他出来吃饭,否则轻易不现身。他明白被人知道他一个男子出现在苍雪阁里会对慕雪瑟有多大的影响,所以就这么默默地守护着慕雪瑟,就连晚上都很少回慕天华的院子休息。
  慕雪瑟吃了自己开的药后,身体逐渐好转,她只在苍雪阁养了两日,就接到太后宣她进宫的诏命,照例她被封为华曦县主,第二天就应该按例进宫谢恩,只因为她身体还未痊愈,皇上恩待才会多休养了两日。
  第二天,慕雪瑟早早就穿戴得体进宫谢恩,见过皇帝之后,她就被一个青衣宫人带往了太后的寿康宫。
  泰安宫的上德殿里,太后一身缠金描凤暗红色锦袍,头戴九尾凤冠,端坐在上道的金椅上,神色厌厌地看着慕雪瑟,似乎今日不是她叫慕雪瑟进宫来见她,而是慕雪瑟自己擅自闯来了一般。
  只见慕雪瑟穿着二品县主的品服,端端正正地跪在下首,哪怕她从进殿磕见到现在已有一刻钟,太后始终未发话让她免礼,她也依旧神色端肃,不急不躁,沉静地跪着。
  太后微微眯了眯眼,打量着慕雪瑟,久久不语,从前慕雪瑟跟着姜华公主时宫觑见时,总是一副胆战心惊,维维诺诺的样子,让她瞧不上眼。而如今,几年未见,面前这个少女虽然只是静静地跪在那里,脸上却不卑不亢,无端生出通身的气度来,让人不敢小觑!
  站在太后身侧的英女官,也在悄悄地打量着慕雪瑟。这个少女,这通身的气度,一看就是慕家的孩子,可是她在姜华公主的教养下九年,却为何染不上半点姜华公主的影子?姜华公主总是温和的,恬静的,柔顺如柳,清澈如水,是绝然没有这种想掩藏都掩藏不住的锋芒。
  英女官在心里微叹,若非如此,太后也未必会这样排斥见慕雪瑟吧。
  “抬起头来。”太后终于厌厌地出声道。
  慕雪瑟跪在地上,依言抬起了脸,太后盯着慕雪瑟左额那块丑陋的伤疤看了许久,冷笑了一声,道,“这脸果然是毁了,你起来吧。”
  “谢太后。”慕雪瑟缓缓站了起来,头上的步摇,身上的衣袂只微微轻晃,一丝不乱,她脸上始终保持着端肃淡然的神色,没有因为太后讥讽的话语露出分毫羞恼。
  “皇上虽然封了你正二品的县主,还赐了封号,但你切不可因此就骄矜自傲,目中无人,你明白么?”太后看着慕雪瑟冷冷道。
  “是,臣女明白。”慕雪瑟垂首回答,太后果然还是很不喜欢她,她从前也从来不是一个仗着家世就肆意妄为,随意欺侮他人之人,如今她不过得封一个县主,太后好话没有一句,倒是一见面就先警告她。
  太后看着她那不怒不惭的神色,仿佛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无处施力,忍不住心生恼怒,但面上却丝毫不显,依旧淡淡道,“你年纪尚幼,行事难免毛燥,哀家原本就不赞同皇上册封你为县主,免得你志得意满,行事更没有规矩。但是你于太子有大恩,他非闹着要封赏你,哀家拗不过他,也就同意了。你日后更要谨言慎行,切不可仗着你与太子有几分交情,就倚势压人!你可听清楚了!”
  “臣女谢太后教诲。”慕雪瑟立于殿中,丝毫没有因为太后这一连通教训而有所动容,反而向着太后双膝跪地,双手合于额前,行了一个伏拜大礼,一副诚心实意受教的样子。
  “你——”太后气得一下绷直了身体,却又立刻放松了下来,其实她也不知道她在气什么,慕雪瑟恭顺她也生气,慕雪瑟不恭敬她也生气,总之就是怎么看慕雪瑟怎么不顺眼。
  可她又不能明说出来,毕竟慕雪瑟现在已经是因两件大功受封的华曦县主,除非有大错,否则她也不能轻易找慕雪瑟的麻烦,更别说慕雪瑟半分错处都没有了。
  【作者题外话】:嘤嘤嘤……你们别嫌弃我更的慢,手速慢我也没办法,而且我经常写完了又推翻了重写,或者花时间修改,想让自己的文质量好一点,虽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我也不想随意地乱灌水。。。。。所以原谅我更的慢吧。。。。

  ☆、第八十九章 进宫谢恩(二)

  加之还有姜华公主生前的嘱托在,最终她只能定定地看着慕雪瑟,叹气声,“你起来吧,你母亲是个极仁善的人,希望你总能念着她的好。”
  慕雪瑟却没有起来,相反,她再次对着太后行了一个大礼拜下,语带哽咽,“母亲养育臣女的大恩,生生世世臣女都不敢忘,可惜此生已无法向她尽孝,所以请太后娘娘代母亲受臣女大礼。”
  姜华公主的确是一个善心仁德的好人,否则又怎么会尽心将不是自己亲生的慕雪瑟当做亲女一般,疼爱长大,所以前世的慕雪瑟才会如此天真单纯,对人毫不设防,因为所有的一切,姜华公主都替她打理好了。她不用自己去争,去抢,所以她从来也不在这些上面用心思。
  太后看着拜伏在地上慕雪瑟,久久沉默无语,最终长叹一声,“你去吧,哀家也没有其它话嘱咐你了,你回去告诉华儿,让他有空多来看看哀家。”
  “是。”慕雪瑟应道,太后对于慕天华这个外孙是真心疼爱,前世慕天华因为擅离职守而惹怒天颜,除了慕振荣的面子外,也全因太后全心护着,才没有被重罚。
  相比起对自己的冷漠不耐,慕天华在太后这里的待遇好的那不是一点半点,显然她之前想得不错,太后定是知道她非姜华公主亲生了。
  慕雪瑟边想着,边站了起来,倒退至上德殿外,才由来时的那位青衣宫女领着离开了。
  “太后,您又何必呢?”英女官等慕雪瑟走了一会儿,才低声在太后耳旁劝道,“姜华公主生前也是很疼爱这个孩子的,你这样,会让公主伤心的。”
  “哼,姜华那是太过单纯仁慈了。”太后面上煞气一闪而过,恨恨道,“哀家只是一直在想,当年慕青宁和姜华同时有孕,怎么就那么巧,在姜华去别庄的时候小产!然后就那么正好地认下慕青宁肚子里这个来历不明的孽种!”
  “一切都只是您的猜测不是么。”英女官劝道,“公主虽然仁善,却也不是无知之辈,她都不怀疑,想必真的是意外呢。”
  “当初哀家让太医照顾她的身孕,脉案显示胎象一直很稳,怎么可能会突然小产!”太后眼含痛色,“说不定就是慕振荣和他母亲,为了让慕青宁的孩子有一个身份,对姜华下的手!若非当初姜华小产,后来怎么会身子虚弱,又怎么会那么早就抛下哀家去了!偏偏姜华还一心一意地把这个孽种养到这么大!哀家这个女儿就是太痴了!”
  当初她知道姜华暗恋慕振荣,而慕振荣却已取了童文绣为妻,她这一辈子,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自然是放在手心里捧着爱护着,不希望她有一点不如意。
  所以当年,她带着整个薛氏一族站在了当时不受重视的四皇子,也就是当今的皇上一边,助他夺位,除了因为她对公孙皇后和楚贵妃联手害死她幼子的恨意之外,她还提出必须让慕振荣娶姜华公主为正妻。
  当初为了皇上的宏图伟业,慕振荣最终妥协,才有了童氏贬妻为妾一事。而姜华当时虽然知道此举不妥,却因为她对慕振荣的爱意而嫁入慕家,所以后来,在对待童氏上,姜华始终都是怀着歉意,屡屡让步。
  “太后说得对,姜华公主真是一个痴人。”英女官也叹气道,“太后何不成全了她这一点痴念。”
  “哀家只是不甘心,”太后摇了摇头,“我女儿对慕振荣痴心一片,也不知道到了最后,他对她可曾有过半分真情。”
  “公主的一片痴心,想必镇国公也是明白的。”英女官安慰太后道,“好在,世子总算是不错。”
  “对,幸好还有华儿,否则哀家儿女俱丧,还要当这个冷冰冰的太后有什么意思?”太后苦笑道,她当初将四皇子养在名下,用薛家之势助其夺位,还为他拉拢元家,为的不过就是咽不下当初幼子被楚贵妃和公孙皇后害死的这一口气,并非对太后之尊有何暇想。
  而如今,纵使薛家从龙有功,她也对着薛氏一族耳提面命,让他们不要妄自尊大,居功自傲,而要谨小慎微,持中庸之道。所以薛氏鲁国公一门,族中也有不少子弟入仕,却不从参与任何党争,只是兢兢业业做官。薛国公也在皇上登基后辞谢官职,赋闲在家,反而极力经营与各大世家的关第,姻亲遍布朝野。
  不得不说,太后和薛国公都是聪明人,知道什么叫功高震主,懂得什么是功遂身退。
  “所以哪怕为了世子,太后也要好好保养身子,近来奴婢见太后睡得浅些,还是要宽心的好,不如请太医来瞧瞧?”英女官低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