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我就静静地看你装哔(穿书) >

第2章

我就静静地看你装哔(穿书)-第2章

小说: 我就静静地看你装哔(穿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不想因此结了因果。
  原来,那个怨灵竟是重生而来的苏之婉的灵魂,怨灵最后的心愿便是保苏家百年荣华,将明景帝李成给予她的一切苦难都还给他!
  苏婉答应了,接收了她三十年的记忆,真正的苏之婉却从此香消玉殒,而她苏婉就此重生!
  苏婉是必定要答应苏之婉的要求的,不然,修为难以寸进。
  苏婉自死亡后,灵魂便不受控制地来到了她的空间。以前她从未进入过空间,却不想以灵魂状态进入了。
  空间还是那样,宛如仙境,但是,她发现小竹楼竟然可以打开了。
  让她失望的是,小竹楼里,没有一本修仙的功法,只有一本养神诀和一些瓶瓶罐罐。
  苏之婉以灵魂状态在空间里一呆就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年月。
  直到空间破碎,才被弹了出去。
  刚开始,苏之婉是不安的,毕竟自末世以来,一直赖以生存的空间就这么化为星辰点点消失在无尽地黑暗里。
  可是,她却慢慢知道了,是她的,她赶不走,不是她的,她留不住。
  况且她得到了目前为止她最需要的东西。
  也算是空间最后的馈赠了吧。
  空间名叫破藏界,是破藏老祖在飞升时丢给人间最后的修真机缘。
  但是他并没有留下什么珍贵的修仙功法,只留下了普通的修养神魂的功法,并没有什么厉害的作用。
  然而对于苏婉来说,却是雪中送炭。
  苏婉的双系异能,是精神系和木系,精神系作为最诡异和隐秘的异能,苏婉自然藏了起来,对外称是木系异能者。
  在死之前,苏婉利用药物将异能生生地都提升到了九级,也是能修炼的最高级别,效果是显然的,从凭她一个人就灭了一个基地最大的佣兵团和研究院就看出来了。
  然而后遗症也是显然的,虽说换了个身体异能并没有损伤根基而且等级也没有倒退,但是,九级能发挥出二级的力量就不错了。
  所以当务之急,苏婉最应该做的就是恢复实力,只有实力才是最大的倚仗,这是末世十年教给苏婉最大的道理。
  苏婉,不,应该叫苏之婉。熬过了天花,有了苏之婉本身的记忆,所以完全不怕穿帮。
  还有半年就是选秀了,苏之婉便开始了,历时半年的“进宫培训”。同时也开始修炼养神诀之路。
  越修炼,苏之婉就越发觉得养神诀并不是什么低级的功法。
  诚然,养神诀并不和一般的修真功法一样,到最后可以飞升仙界,得道成仙。
  然而,养神诀的等级划分却和异能极为相似,异能分为一到九级,而养神诀也分为一到九层,第十层有倒是有,却全是空白,显然是实力不够,不能瞧见的原因。
  因为苏之婉境界到那去了,即使实力不够,也是能看一到九层的功法的,但是她深知饭一口一口吃,路一步一步走的道理,所以,她还是从第一层开始看。
  越看越觉得养神诀和异能搭配起来简直是绝配!
  看来并不是苏之婉之前想的什么不认为修仙好呀什么的,也许是老祖算到了有末世一劫,所以留下了最适合的功法。
  可以阴差阳错,在末世没有修炼,反倒重生捡了便宜。
  也或许,老祖早料到了重生之事……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她看出苏家人是真的爱怜苏之婉,而现在对苏之婉的爱却落在了她的头上,虽然苏之婉有了原主儿的记忆,但是难免有所不适应。
  苏婉从小因为父母出意外,所以被爷爷抚养长大,家里的其他亲戚都是面子功夫,也只有爷爷是真的爱她。
  可是爷爷很忙,因为要帮忙坐镇苏爸爸留下来的公司,所以,小小的苏婉从小就很孤独,也没有享受到几分父爱母爱。
  后来末世了,哪有什么闲心去玩真情,这也是后来爷爷死了,苏婉执意要报仇的原因。
  这一次作为苏之婉,苏婉是感激的。
  苏家人要求苏之婉是作为保护伞,作为棋子进宫,只为了为太子保驾护航,维护苏家的荣光,这样的条件正和她意,毕竟成为苏之婉的条件之一就是维护苏家百年荣华。
  自从知道有了修仙这个东西,苏之婉就很注重因果,哪怕她并没有修仙。
  明景帝同样也是这个意思,明景帝心里的白月光朱砂痣是苏之婉的姐姐苏之娴。
  苏之娴和明景帝乃是少年夫妻,陪着明景帝度过了初登基时期最困难的日子,早年的苏之娴曾有过一个孩子,却不慎流掉了,现下好不容易又怀了身子,却不想,在苏之娴挺着九个月大的肚子的时候,京城发生有史以来最大的地动,苏之娴为了救明景帝被大殿柱子砸到了。
  苏之娴难产,第二天生下嫡子李承泽便去世了。
  苏之娴在明景帝最爱她的时候,为了救他而死,从此变成了明景帝永远的爱。
  后称——明孝元皇后。
  原本苏之娴的谥号是孝元皇后,而明景帝偏生给她加了一个“明”字。国号——明。
  苏之婉是穿到一本书里的。
  主角不是苏之婉,不是苏之娴,而是一个与苏之娴神似的女人——裴云若。
  裴云若,容貌清丽,在众后宫之中,只能勉强算得上中上,只因她有八分神似明孝元皇后,再加上有三分明孝元皇后的长相,远远看去,竟真的像是明孝元皇后俏生生地站在那。
  这一眼,明景帝就将裴云若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裴云若因为家世不显,皇后施压,贵妃上眼药,所以只是封了个正七品常在,在同期被选入宫的嫔御中,算是中下等,不过,却唯独只有她拥有封号——宁,称之为宁常在。
  要知道有封号和没封号是完全不一样的。
  原来的苏之婉是没有封号的,只是干巴巴的封了个贵妃,这就证明,苏之婉在明景帝心里没有什么位置。
  而今生,苏之婉因为稍微运作,算是在明景帝心里的称号由棋子变成了苏之娴的妹妹。
  所以才有了封号——端柔。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双字封号。称之为端柔贵妃。
  裴云若是一个聪明人,知道因为封号的事,风头有些劲了,所以,直接装病蛰伏了下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女人。
  后来,凭着春日里秀着秋海棠的手帕,裴云若成功地出现在了明景帝的眼前,勾起了明景帝的心思。
  然后一路高歌猛进,算计人心,三十六计样样用遍,不到三年便无孕封妃。
  而原来的苏之婉苏贵妃,便成了裴云若的垫脚石。
  可是,裴云若终究还嫩了点。
  裴云若也许知道她只是一个替身,或许不知道,或许以为她可以凭借她的小意温柔凭借她的善良宽宏,逐渐取代明孝元皇后在明景帝心里的位置。
  可是,她太自信了。
  在明景帝心里,任何人都比不上苏之娴,都比不上明孝元皇后。就算在小说结尾,都是这样。
  所以,明景帝从来都是矛盾共同体。
  他爱他的发妻,爱到心里那么小只容得下一个人。
  可是却能毫不犹豫地和后宫佳丽三千人*。这就是帝王之爱。
  后来被皇后陷害,裴云若被明景帝打入冷宫。这也让裴云若真正应了闲王李宗的示爱
  两人在冷宫偷偷摸摸过了半年,正准备假死离宫的时候,裴云若怀孕了。
  这可不是妥妥的证据吗?
  这时候,裴云若已经黑化了,即使是李宗的温柔也不能让裴云若回头是岸。
  在冷宫的半年,无数妃嫔暗自磋磨,无数冷言冷语击垮她高傲的心。
  裴云若想生下孩子,让孩子以皇嗣龙种的名义。
  裴云若开始勾引明景帝。
  明景帝压根儿没料到裴云若胆子大到这个地步,竟敢给他戴绿帽子,所以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她的勾引。
  在得知她怀孕后,直接晋封为宁淑妃,入住钟粹宫。
  然后,后宫就真的是裴云若的天下了!
  再次入宫后的裴云若就不是当初的裴云若了,心计,手段,都上了好几个档次,再加上皇帝护着,她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孩子,诞下龙凤胎,被封为宁贵妃,荫极家族,使裴家,成为数一数二的新贵。
  本来裴云若想亲手了结了明景帝的性命的,却不料明景帝在远征东洲的时候,突发疟疾,去世了。
  那时裴云若生下的孩子已经八岁了,在后宫,皇后被废,裴云若贵为皇贵妃,位同副后,前朝,裴家子弟占据朝野大半江山,又有贤王李宗帮衬,所以裴云若不费吹灰之力将八岁幼子推上皇位,自己垂帘听政,尊母后皇太后,并且把持朝政直至皇帝十五岁大婚,才将皇权逐渐交还给新皇。
  这就是女主,前期天真比较容易算计,但是有皇帝青眼,所以着道的机会也不多。
  后期,就黑化了。权利*暴涨。最后成为吕后武曌之类的人物。
  其实,苏之婉的愿望很好达成,只要让当今太子顺利登上皇位,苏家,自然是百年荣光。
  只要当着明景帝的面,揭露裴云若和李宗的奸‖情和所谓的龙凤呈祥,一切的一切就都了结了。
  刚开始,苏之婉是这样想的。

☆、第3章 咸福宫主位

  苏之婉不可能和那些所谓的宫妃一样争宠,这也暗合了明景帝的意思。
  所以从始至终苏之婉心里都很淡定,只是要做做表面上的功夫,毕竟,哪个皇帝不希望得到自己女人的爱,即使你不喜欢她,也不允许她不喜欢你。
  这就是男人的劣根性。
  封妃大典很隆重,贵妃相当于一般人家的侧室,所以可不是一顶小轿子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抬进去的,更别说是在皇家了。
  苏之婉坐在花轿中,从侧门抬进了后宫,身后跟着的是一百三十台嫁妆,是她在后宫立足的根本,想来大多也是为太子准备的。
  十里红妆,艳羡旁人,如果是原来的苏之婉,指不定心里怎么膈应,也难怪,后来心性逐渐偏激。
  正门是为皇后准备的,而皇后的嫁妆是一百五十台。不是这些妃子能比的。
  “朕惟王化始于宜家、端重宫闱之秩。坤教主乎治内、允资辅翼之贤。爰沛新恩,式循往制。咨尔端柔贵妃苏氏,诞育名门、夙标令问。秉德恭和、赋姿淑慧。娴诗礼之风、克播清芬于彤管。协珩璜之度、宜加宠锡于褕衣。兹仰承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尔其益懋恪勤、率嫔嫱而敷内治……”
  金册金宝是明景帝早就命礼部和工部赶制好的,并诏令礼部准备封妃大典,待一个月后册宝完工送交内阁,当即下旨以大学士杨知良、尚书李德忠为正使,侍郎文全、学士周温充副使,持节册封苏之婉为贵妃,并于次日举行盛大的晋封礼。
  封妃大典当日,明景帝遣官祭告太庙,并圣驾亲幸南苑,由礼部官由内院捧节册宝,置彩亭内,校尉举亭至南苑,鸿胪寺官设黄案于上所御殿左,礼部官捧节册宝置案上,奏请明景帝御殿。
  明景帝阅册宝毕,上升座。
  鸿胪寺官引正副使丹墀下跪,大学士持节授正使,学士捧册宝授副使。
  正、副使跪受讫,至门外置彩亭内,校尉举亭送至内院安设。
  内銮仪卫在内院咸福宫宫门外设贵妃仪仗,内监设节案、香案于宫内,正中东西分置册案和宝案。
  正副使受命后,由协和门至景运门外,正使站在门西面,将节授予内监,内监手捧节,内銮仪卫校尉抬册、宝亭至宫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