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四时好 >

第27章

穿越之四时好-第27章

小说: 穿越之四时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梨子凉,只准你再喝一碗,不然要拉肚子了。”
  “可是真的好喝。阿姐,你也喝一口。以后还能再喝到这个吗?”
  看着被二郎捧在手里豁了口的碗,梁玉琢心底轻轻叹了口气:“能。阿姐以后给你做。”
  梁玉琢瓦罐放进灶房,转身的时候,撞上了不知何时从隔壁回来的梁秦氏。
  “梨水是从哪儿来的?”
  对于女儿她虽然心有愧疚,可心底也是想着母女之间没什么隔夜仇,这才由着梁玉琢这几天的沉默和躲避。只是想起梁赵氏的话,再看着如今已经十五岁的女儿,梁秦氏的心底说实在的总是有些惴惴不安。
  她怕女儿主意太大,抓不住。
  “别人送的。”梁玉琢转了个身。
  她脑海里对原身的记忆到如今还有些稀薄,但记忆中梁秦氏都是那个对女儿淡淡的,很少会去管束她的样子,反倒是阿爹把女儿始终捧在手心里,恨不得出门都揣在怀里。
  梁秦氏没有出声,许久方道:“你婶子帮你相看了户人家,阿娘打算明日进城瞧瞧,若是好,就给你应承下来……”
  “阿娘你就这么急着想让我嫁出去?”
  “你这说的什么话……”
  “帮忙相看人家的是不是赵婶子?”
  “你赵婶子也是好意。”
  “好意,”梁玉琢回头,笑道,“阿娘是不是忘了,几个月前,赵婶子还在谋划把儿子过继给咱们家。阿娘就这么相信赵婶子跟你说这些,又是建议你闺女该嫁了,又是帮你相看女婿,是出于好意?”
  梁秦氏没说话。
  梁玉琢见状,压下心头怒意,紧了紧拳头。
  她穿越一遭,没穿成什么王孙贵胄,也没穿成富家小姐,可就是穿成了一个农家姑娘,她也没什么怨言。不过是面朝黄土,重来一次罢了,谁让她上辈子也在地里做了不少事。
  徐婶将她视为亲闺女,里正夫妻疼惜她幼年丧父,村里的叔伯婶娘们个个乐意搭把手拉扯她。
  她感念周围的善意,但不代表,她就能忍下别人得寸进尺的举动。
  灶房里陷入沉寂。
  梁玉琢双目低垂,藏在袖口中的双手握着拳头,只等着梁秦氏开口。
  “明日,阿娘会先帮你去看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对方不好,阿娘如果急着要嫁女儿,只怕也不会问过我的意思。”
  梁玉琢这话,说出口后才发觉自己有些过了。语气上的冷嘲热讽并不是关键,字里行间的怒意才是真正能够激怒人的内容。
  梁秦氏的眼睛几乎瞪圆了,双肩在不断颤抖,脸上的神情满满都是难以置信。
  灶房内再次陷入沉默。
  母女二人这一回,谁也没再打算先开口。
  未料,二郎却在这时候迈着小腿跑了过来,抱住梁秦氏的腿喊了声“阿娘”,回头冲着灶房里笑开:“阿姐,我还想喝梨水。”
  梁玉琢心下舒了口气:“不行。”瞧见二郎瞬间垮下的小脸,她无奈地摇了摇头,“你已经喝了两碗了,再喝晚上说不定就要尿床,还可能会拉肚子。到时候你又要不舒服了。”
  当着梁秦氏的面把这话说了,梁玉琢原先以为二郎再贪梨水,也喝不着了。
  哪里想到,只是一个不留神,梁秦氏却背着她给二郎又倒了两碗。
  到了夜里,果不其然,出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艾玛……单位这次组织的考察简直累死人了……四天时间,我坐了四天的车,爬了四天的山……昨天最后一个点去的神仙居,虽然满满都是修真宝地既视感,但也阻止不了我哭诉三个小时的爬山之旅QAQ回家都已经七点半了,吃着老妈煮的粥,简直热泪盈眶

  ☆、第三十一章

  家里的收入稍稍多了一些后,灶头上出来的伙食,也就不再是早些的米糠野菜。
  二郎吃了个肚皮滚圆,眼睛却还时不时往灶房瞧。
  梁玉琢屈指敲了敲桌子,哼哼两声。二郎的视线随即收了回来,老老实实地低头喝了口水。
  收拾完灶房,梁秦氏给二郎洗好澡就把人抱上了床。梁玉琢也没在外头摸索太久,回了房。
  这一觉本来睡得还比较踏实的。可到了半夜,隔壁屋的房门开开关关,显然是梁秦氏在进出。
  梁玉琢没太在意,翻了个身继续睡。
  结果闹到后头,却是咣当一声,有东西摔了。
  “所以,你把瓦罐里的梨水都喝完了?”
  看着躺在床上因为拉肚子拉到虚脱,整张脸都雪白的二郎,梁玉琢简直是又气又笑。
  “二郎,阿姐说没说过,不许再喝了,喝了晚上不仅会尿床,还可能拉肚子?”
  “说了……可是真的很好喝……”
  到底是小孩,这会儿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哼哼,梁玉琢也实在不好冲着他发脾气,只坐在床边伸手给揉了揉肚子。
  临睡前,她还去灶房里查看过瓦罐,那里头的梨水没少。可睡到一半,突然听到咣当一声,梁玉琢直接从睡梦中惊醒。跑到隔壁房间,才发觉,原本放在灶房里的瓦罐在桌边碎了,梁秦氏满脸苍白地抱着二郎急匆匆就往床上放。
  一看这情景,梁玉琢也不用问了,大抵也就是梁秦氏心软,拗不过二郎的苦苦哀求,把瓦罐里的梨水给他喝了。
  梨子性凉,就算煮成了汤水,那里头也是有梨子的。成年人喝多了倒是无妨,至多不过是多跑两趟茅房解手而已,但对于肠胃不适的人以及老人小孩来说,吃得多了,最容易拉肚子。
  二郎才多大的孩子,虽然懂事,但小孩子性情,有时候对上喜欢的东西总是没个节制。当着梁玉琢的面,还怕阿姐发脾气闷着点头答应,可等人一转头,在梁秦氏跟前,央着就要东西。
  梁秦氏素来对这个丈夫死了以后才出生的儿子疼爱至极,知道女儿约束着不让多喝梨水,心下有些不太乐意,就开了门去灶房把瓦罐抱回了屋子。
  瓦罐里差不多还剩下几碗的量。
  梁秦氏只抿了一口,就把剩下的梨水分几次让二郎喝了。
  喝完倒没什么事,可睡到半夜,二郎的肚子还是闹了起来。
  拉了几趟肚子,二郎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身上冷汗不断,不光身上的衣服,连被子都透湿了。
  梁秦氏这时候真的怕了,抱二郎又拉了次肚子后,急匆匆要把他放回床上再去找大夫。一时没留神,踢到了摆在桌子边上的瓦罐,这才有了让梁玉琢惊醒的咣当一声。
  梁玉琢忙让她去请大夫,自己抱着二郎给擦了遍身子,换下了被冷汗浸透的衣服。
  “阿姐,梨水喝多了真的会闹肚子。”
  二郎在床上打了个滚,捂着肚子嘟囔道。
  梁玉琢伸手捏住他的鼻子,呵呵两声:“阿姐说的话不听,你看,阿姐没骗你吧。”
  二郎嘿嘿笑两声,缩在被子里拉着梁玉琢的手就摇:“我下回一定听你话,不喝梨水了。”
  说话间,梁秦氏带着老大夫急匆匆赶回来了。
  村里的老大夫姓孙,不过是个寻常的老头。年轻的时候给药铺当学徒,学了些辨识草药的本事,会开简单的食谱,会诊点脉象,上了年纪之后回到村里,凭着这些当起了大夫,可仔细说起来,本事却是不大的。
  如果不是三更半夜不能进城,二郎的情况又有些急,梁秦氏更愿意去县城里请大夫。
  如今将老大夫请来,也只能盼着他开副药先止了二郎的腹泻,寻思着等天亮了再送去县城看看。
  梁玉琢瞧见梁秦氏进屋,忙从床边站起来,跟在后头的老大夫是相熟的,可这回过来,老大夫的身后却意外的跟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
  背着药囊,瞧上去有些瘦弱,进了屋也不随便乱看,垂着眼帘就跟着走到了床边。
  “二郎,孙大夫来了,咱们马上就不难受了。”
  梁秦氏说着话,眼泪就下来了。
  二郎的情况倒也不复杂,孙大夫给诊了诊脉,又瞧了舌苔,眯了眯眼睛从药囊里拿出一小瓶药,叮嘱母女俩按时给二郎服下。
  梁秦氏拿着瓶子哭哭啼啼,梁玉琢心底叹了口气,送孙大夫出门。
  “劳烦孙大夫大晚上的出诊。”
  梁玉琢行了行礼,很是客气。
  孙大夫笑得亲切:“琢丫头太客气了。”
  梁家的孤儿寡母这些年的事,村里人心里都清楚,瞧见被生母这么折腾不断没长歪,反倒越长越精神的梁玉琢,孙大夫心里头也是别有感触。
  “琢丫头,老头这儿有件事想麻烦麻烦你。”
  “孙大夫请说。”
  孙大夫摸着山羊胡,脸上似有羞愧,摇头晃脑,好一会儿才把事情原原本本说了出来。
  原来,今晚跟着他出诊的小姑娘,是孙大夫远房亲戚家的小孙女。因着家里遭了难,就叫小姑娘一人出来投奔孙大夫。可孙大夫这些年来无妻无子的,年轻时候攒的那些钱这些年都花出去了,住的还是两间瓦房,一间摆了床和其他柜子,另一间小瓦房放满了草药。
  小姑娘来投奔,却没地方住,孙大夫心里也实在觉得不好受。
  在小瓦房里挤了几夜,孙大夫瞧着小姑娘是个懂事乖巧的,就生出了给孩子找个能住的地方的主意。正巧,今晚到了梁家。
  孙大夫的话说的情真意切,脸上满满都是为难和愧疚。梁玉琢笑笑,倒也答应了下来,只是说空的房子没有,怕是只能和她挤一张床。
  孙大夫满心欢喜,主动提出每月补贴给梁玉琢母女一定的银钱,就当是小姑娘的住宿费和伙食费。
  当晚,小姑娘先跟着孙大夫回了家。梁玉琢也回头把这事同梁秦氏说了下。
  梁秦氏本是有些不愿意的。毕竟关上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要来一个陌生人,虽说是个姑娘,可到底不知根知底,生怕会出什么问题。直到梁玉琢提起孙大夫说的银钱,她这才心下一顿,点头答应了这事。
  到第二日,小姑娘就带着一个小包裹上了门。
  梁玉琢领着人进了自己的屋子,床上已经摆了两床被子,枕头并肩靠着。房间里的摆设很简单,小姑娘进屋后只看了一眼,便收回了视线。
  “你往后就和我住一屋。”梁玉琢帮着把包裹里的几件衣裳放进了柜子里,“我叫梁玉琢,大概比你大一两岁,你要是不介意,喊我阿姐也行。”
  小姑娘点头,话不多,只说了自己叫鸦青,便再没吭声。
  梁玉琢只当她是内向,初来乍到有些放不开,倒不勉强她,只这几日出门做事总把人带在身边,渐渐的,两人之间的话就多了起来。
  前朝设置十二个亲军卫,□□皇帝开国后,沿袭前朝十二亲军卫制,将其中锦衣卫提拔为最重要的一卫。
  锦衣卫下设南北镇抚司,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
  其中,南镇抚司掌锦衣卫内部事务,北镇抚司掌诏狱,只听命于天子,可不经刑部大理寺对犯罪官员直接进行追查、逮。捕、刑讯等事。
  六王之乱因牵涉甚广,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均不敢出头,今上龙颜大怒,暗中命锦衣卫直接调查此事。
  钟赣就是在六王之乱中,升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虽明着上任不过半年便被撤职,暗地里他却依旧在以指挥使的身份在为今上做事。
  这次南下,为的是今上的密旨,调查南下卫所与海寇勾结一事。
  因是密旨,锦衣卫北镇抚司一行人南下,皆未着飞鱼服,乔装成普通商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