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庶女毒后 >

第193章

重生庶女毒后-第193章

小说: 重生庶女毒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帝沉吟了一下,道:“不成,若是现在去找,必然会打草惊蛇,那傅老狐狸必然生疑,不管他得没得这藏宝图,或是知不知……”
  宣帝道:“此事只当未曾发生过。”
  “是……”大太监应下了。宣帝便将这藏宝图给藏到了密匣之中,小心的藏了起来。
  宣帝坐定在御案前,却还是毫无睡意,敛着眸在细想事情,越想越是坐立难安。
  “你说,若是傅元台真的在府中设了密道,这密道会通往何处?!”宣帝沉着脸道:“他设这密道是为了让他自己逃生,还是想要偷偷的从城外渡人进来?!若是有朝一日,他悄悄的从密道度入精兵,朕这皇城,只怕也不保……”
  “陛下多虑了……”大太监道:“这御林军也不是吃素的……”
  “哼……”宣帝脸上满是阴沉,哪怕外面已是艳阳高照,紧闭了殿门的室内还是一片昏暗,还点着烛火。
  这烛火之光印在他的眼眸中,倒映出几分说不清的血色。
  宣帝道:“来人……”
  他这么一叫,已有暗卫出现在殿宇之中。
  “去查一查傅府到底有何秘密,朕要知道他的密室,密道到底有几何?!”宣帝道。
  暗卫什么声音也没发出,领了命便一一消失于原地。
  “陛下一夜未曾安眠,现下事已定下七八分,不如歇息吧……”大太监道。
  “事到如今,朕如何睡得下,好端端的生出这藏宝图一事,朕若不问个清楚,实在于心难安……”宣帝阴沉一笑,道:“良妃和四皇子关押在哪儿,朕去瞧瞧……”
  “是,”大太监道:“老奴去问一问城府兵……”
  大太监又回了殿中道:“四皇子关押在宗人府,良妃关押在后宫地牢。陛下是去宗人府,还是去后宫?!”
  “去看看良妃那个贱人……”宣帝道。
  大太监便让府兵带路,一路跟着去了。
  地下依旧十分阴冷,上一次他来时,送走了成贵妃,后来太后下来又送走了皇后,到如今,这是宣帝第二次下来,面对的情景却更加不堪。
  “良妃?!”宣帝的声音凭空而起,将牢中的良妃吓了一大跳,待看到是宣帝,她的心情又平静了下来,苦笑道:“我就知道,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怪不得这么多年,你在后宫默默无闻,原来不是你心性不喜平生事端,而是你心中有鬼……”宣帝冷哼一声道:“朕被戴了绿帽了,养了这么多年的冤枉儿子,竟全然不知……”
  “陛下现在不是已经知道了吗?!”良妃道:“这也是命中注定。”
  宣帝大怒,突然死死的抓住了潮湿的槛杆,怒道:“……若是朕没有发现,你们是不是想要扶持四皇子上位,是否是想要用那密药,毒死朕,是也不是?!”
  良妃不说话。宣帝更是暴怒不堪。
  良妃这才苦笑道:“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前朝诸人中也早已人心涣散,我早已知此事定不会成,这才在后宫想要逃避着安然度日,可是该来的还是来了,陛下,我当初所为,也是迫不得已,求陛下不要生我的气,我知我实在没有颜面求陛下开恩恕罪,但是四皇子一直被蒙在鼓里,他是无辜的,他从小不知自己身世,一直十分听话,从不曾……陛下,求你饶他一命罢……”
  “呵,他身上流着的是前朝皇族之血,朕岂能饶他?!”宣帝怒道:“这话,你连说都不该说……”
  良妃的脸色变得惨白如纸,闭了闭目道:“我就知道,我一直都知道,有朝一日被陛下发现,凭着四皇子身上的血脉传承,陛下都不会饶了他……是我,太天真了……”
  “你一直都在欺骗于朕,可笑朕这么多年,一直待你不薄……你竟坐视不管一直将朕蒙在鼓中……”宣帝愤怒不已的冷笑道:“事到如今,事发之后,你还有什么颜面来求朕……”
  良妃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她长长的幽幽的叹了一口气,带着浓浓的难受。愧疚不已,自责不堪。
  “朕当年对你,是一片真心,万万料不到,你竟如此对朕……”宣帝恨恨的捶了一下槛杆,冷笑道:“你死心罢,乱党诸人,朕只会一个不留,不过朕会给你们母子留个体面,会给你们一个全尸,只是……”

  ☆、第290章 暴君

  “却再也不能葬于皇陵……”宣帝咬牙切齿的道。
  良妃一怔,跪了下来朝他一拜,道:“多谢陛下隆恩。”
  听到她语气中的哽咽之声,宣帝心中也是一哽,他的手微微哆嗦了一下,又开口道:“那藏宝图究竟是怎么回事?!其余的片段在哪里?!”
  良妃怔了一下,道:“那图是他们送进宫给我保管的,只是只这么一片,其它的都已丢失了,前朝过去这么多年,若是在,只怕早被人找到并被挖了,正因为丢失,这才只余一片,可是他们不甘心,便让我来保管,毕竟宫中是最危险却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当真如此?!”宣帝道。
  “我所言句句真实,不敢隐瞒陛下。”良妃道。
  “朕信你……”宣帝道。
  良妃性子纯良,这么多年也是身不由己,听宣帝这么一说,眼睛已红了,道:“……人生在世,诸多身不由己之事,陛下,我欺骗了陛下,不敢再奢求陛下恕罪,只是还是要感谢陛下,并未因藏宝图之事先欺骗诱导我……陛下待我至诚,我却辜负了陛下,只望来生,愿为奴为婢,还报陛下之恩德!”
  她这是指他要留他们母子全尸之事。
  宣帝一口气堵在了嗓子眼,竟是到最后半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对大太监道:“走吧……”
  良妃久久未曾起身,一直伏在原地,待宣帝走后,一颗泪珠已是忍不住落了下来。
  红尘滚滚,她不过是其中一颗小小尘埃,掀不起半点波澜,一直身不由己,到如今事虽败,却也解脱了。
  宣帝出了地牢,太阳已是升到高空之中,这么剧烈一照,还有些十分不适应。他看着阳光之处,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这阳光实在烈的很,宣帝竟昏昏沉沉,虽已累极,可精神上却是无半点睡意。
  “陛下,回宫歇下吧……”大太监道。
  宣帝点了点头,便回寝殿休息了一会,只是刚到午时,太后已来了。
  “母后……”宣帝揉了揉太阳穴道。
  “皇帝可是一夜未曾安眠,哀家也是如此,昨天后宫翻天地覆,哪里能睡得下,还要安抚后宫诸人的心思,到现在想睡却也睡不下了,皇帝可也是如此?!”太后道。
  “嗯。让母后受惊了……”宣帝道。
  “哀家真是万万没有想到,良妃和四皇子竟是前朝之人,良妃生性纯良,之前哀家哪里能想到她的身上,这么多年,她在后宫跟隐形人似的,真是万万都没有料到……”太后道:“她身为四妃之一,若是与四皇子真有夺嫡之心,只怕陛下早就已中计了,她有太多的机会,却放弃了……”
  “前朝诸人人心涣散,朕虽恨良妃,但她一直将四皇子保护的很好,这么多年,四皇子一直不知自己身世……”宣帝道:“朕应该恨她,可却也恨不到极致之处,朕虽受他们母子蒙蔽,可是,朕自己也有过失,竟一点也没有生疑心。是朕的过失,朕为一国之君,到最后还是沦为这个地步……”
  太后道:“皇帝不必自责,哀家只是稍感唏嘘,唉,这么多年,若是良妃真有出头之心,只怕早已经改朝换日了,哀家与皇帝之前可是无半分防备,哪里能想得到他们竟是……良妃沉寂多年,事事不肯出头,只怕也是拖着的,她与四皇子虽是前朝之人,陛下到底也就留个全尸,找个好地方葬了也罢了,免得露尸街头,到底他们是皇族,也算留个体面……”
  “……嗯,他们的事,朝中诸人皆不知晓,就这么了结也好……”宣帝疲惫的道:“朕不恨良妃,只恨自己受人蒙蔽,太相信她了……”
  “皇帝能反思就好。”太后笑道:“如今事已了结,与前朝有关之事皆已了结,皇帝也能好好睡个安稳觉了……”
  “哪里能睡个安稳觉,林府虽灭,但是密药尚未找到,朕心中十分不安。”宣帝道。
  “哦?!”太后也拧了眉头道:“林氏那里可曾找过?!”
  “找过了,可是傅府滴水不露,若是有,只怕也已落到了傅太尉手中……”宣帝脸色不大好的道:“他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啊……”
  太后脸色也肃了道:“皇帝是说他手中已然有诸多筹码?!”
  “嗯……”宣帝道:“关键是朕有些知道,有些却不是知道的太清楚,这个老狐狸太会隐藏了……”
  太后道:“慢慢来吧,只是乱党之事闹的沸沸扬扬,此事一旦了结,皇帝怕是要受到天下学子的攻讦了,万不可再因此事多生事端,但也不可纵容生事,以乱朝纲……”
  “朕会小心处理,母后放心……”宣帝道。
  太后面有哀色,道:“经此一事,皇帝的声名在史书之上,是全毁了,怕是会成为全部书生口诛笔伐的对象……”
  宣帝冷笑一声道:“朕并不在意。母后不必多虑。”
  太后略微惆怅了一下,只好回后宫去休息了。
  京城闭了城门三日,血流成河,诸事才定,开城门之时,京中京外之人,皆不敢外出,街上还是冷冷清清,整座京城都回不过神来。
  京中十分萧条,宛若死城。
  上朝之日,百官皆是战战兢兢,整座朝殿之中都是悄无声息,实在令人叹服。宣帝冷笑一声,霸权之像尽显。
  此时最活跃的莫过于一些学子书生了,过去不过三五日的功夫,一篇篇的讽诗讽赋就出现了,此事闹的还瞒大,已有官员来禀报宣帝寻问怎么处理此事,更有谏言的人道:“陛下,其人字字诛心,陛下可要杀鸡儆猴,以敬效尤才好……”
  宣帝听了冷笑道:“他们说的有何不对吗?!”
  底下官员们一滞,竟是半个字都不敢再说了,怎么说都不对。
  宣帝笑道:“既然字字都是对的,朕何必与他们一般见识?!”
  “陛下?!”百官十分不解,难道这个刚刚杀了数十万的人,不是这个宣帝吗?!
  宣帝笑道:“既是事实,说了朕又不会少块肉,让他们发泄发泄情绪就罢了,若是压抑着,必生反心,只要不造反,朕能容忍,朕可是一个明君……”
  “……”百官哑口无言,默默的也不敢说什么了。
  明君,会诛连这么多人,这么铁血手段?
  昏君,会这么轻易的饶过这些学子,放过了制造一出文字狱的机会?!
  也许宣帝不在明君与昏君之间,而是暴君……
  不过宣帝也不是没有采取措施,只是将这些学子都集中到了一处,让他们日日作诗来骂宣帝,但却并没有让他们去蛊惑京城百姓……
  只要不造成人的逆反心思,宣帝就根本不在乎这些所言,反正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也就更不在意了。
  这些学子一开始还天天腻在一处日日骂宣帝,可是到后来,见宣帝也没什么反应,渐渐的竟然开始索然无味起来,这事慢慢的竟然也随着京城活力的恢复,渐渐消停下来。
  宣帝看着热闹的京市,道:“不管流过多少血,死过多少人,活着的人,总能忘记过去,并且一直活下去的,看,这些百姓,不就又开始为生计忙碌了?!朕之明昏之名,只会由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