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659章

将血-第659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开始办学了,还能是纯粹的武人吗?办学文人眼中,那是一件顶顶神圣的事情,就像有人曾言,圣人可为师,余子碌碌,授业而已,这里的圣人可非是单指孔孟那种无人可及的存,而是宽泛了许多,指的却是那些自开格局之辈,开宗立派的算,著书立说的也算,当然,开办书院,得享大名的也算。

    而办学,无疑是这里面便宜的一种途径了,也就是说,现就算文理不通有如孩童,年纪轻轻嘴上没毛,甚至连字都写不好,但人家确确实实的掌管了一间学府,文人眼中的地位立马就不同了。

    所以,办学文人眼中那是地道的盛举,而有史以来,像赵石这般,以一介武夫的身份来办学的,可说是绝无仅有,这感情就有些复杂难言。

    赵石也知道,自国武监祭酒,镇北大将军折木清故后,礼部那里曾向景帝推举过国武监祭酒,却被景帝驳了回去,国武监祭酒之位一直空悬至今,这不光让礼部一般文官中的文官们有些疑惑,赵石则问于南十八,陈常寿两人,南十八道了一句,非他,帝王术尔。

    等细一解释,赵石也就明白,国武监乃圣上钦点,而又给了他一个督学的头衔,但说到底,国武监到底能办成什么样子,估计皇帝陛下心里也不托底,而这国武监的一应章程,几乎都出自赵石之手,之前上面有一个折木清,还算名正言顺,等到折木清病故,这国武监祭酒的职位也就颇费思量了。

    换个什么都不懂的文人来,未免把这国武监办坏了,武人?能压住赵石的现又有几个?

    至于将赵石提为国武监祭酒,皇帝陛下估计又不愿意,这里面的意思不好说,有为这个心腹之臣着想的意思里面,一旦国武监办不成,只要赵石不是国武监祭酒,也就还有转圜的余地不是?

    除却这一层意思,估计也有提防的味道里面,反正,皇帝陛下这里模棱两可,国武监祭酒的职位也就悬了那里。。。。。。。

    这些都是闲话,回到正题,面对年轻的国武监督学,礼部的两个大臣到也没多说什么,但那位参知政事王大人却多说了两句,细节不谈,皇帝陛下面前,也说不出什么多余的来,但知瞧那架子,也就能让人清晰感觉到训导的意思。

    换句村俗些的话来说,那就是倚老卖老,提携后进的意味很浓,换个旁人也就罢了,但对于赵石来说,他那些之乎者也的大道理真不如不说,心里不以为然,但却也没表现出不耐烦来。

    不过人家王大人年纪胡子都一大把的人了,不但有倚老卖老的资格,而且心思也不会真那么简单,这位年轻的大将军面前稍微摆了摆架子,转头就将话题拽到了国武监上面,着实景帝面前夸了两句,绕了一圈下来,赵石才听明白,王老大人是觉着去岁国武监招收落第士子的主意不错,今岁不妨效法之,国子之学,为国养才,责无旁贷嘛。

    当时赵石没明白过味儿来,毕竟浸淫官场日短,与人家那等宦海沉浮了一辈子的老臣比起来,心眼儿跟不上是常有的事情。

    但他可不笨,过后仔细一想,鼻子差点气歪了,合着那位老大人是根本没理会国武监到底想教出怎样的学生来,就是想着显示一下中书的权威之外,再顺便欲为士子们开一条金光大道出来。

    恶心的地方于,人家王老大人估计真还没瞧得上国武监,说的虽是堂堂皇皇,但落第士子?那是什么动物?

    那是科考上的失败者,这样的人再由国武监接手,奶奶的,把国武监直接当成垃圾桶了。

    要说王老大人估计也是临时起意,绝对没有半点针对他赵石甚或是国武监的意思里面,但就按照官场中人的思维定式来了这么一下,颇有后世一些官员“拍脑门”拿主意的风范,而见缝插针之老道,也是让人无话可说。

    这回是真真让赵石见识了一下老奸巨猾是什么样子,而这等来自参知政事王老大人的大招,赵石彻底晕了,春风得意的李士芳李郎中旁边偷笑,两位礼部的大臣则煽风点火,敲定边角,于是乎,根本没等赵石反应过来,那边皇帝陛下已是龙颜大悦,将手一挥,事情就那么定了。

    而王老大人捋着胡子,大赞陛下英明,还笑眯眯的作淳厚长者状,矜持的向赵石点头示意,俨然一头偷得鸡子的狐狸形象,而这时的赵石还之前他那些之乎者也的话里转悠呢,就算想要反驳,皇帝陛下金口已开,已是晚了的。

    过后赵石算是明白了,为什么自古以来武将总是斗不过文官,人家那玲珑剔透的心思,你个一介武夫想跟上,做梦去吧。

    出宫时,多少想明白了的赵石自然很郁闷,不过再是郁闷,对于已成定局的事情也是无用,加之大秦科举乃三年一试,景兴四年时,开科了一次,而去岁也加了一次恩科,所以除非皇帝陛下再开恩科,不然就得等明年科考,举子们才会上京赶考了。

    这么想来,今年的计划到是不用变了,而四月间,他已经上书枢密院,就今岁国武监生员之事做了准备,现如今,就等西北那边的消息了,这一来一回的,到正好能赶上今岁七月的国武监第二次录取生员。

    这回他也将限制放松了下来,只要镇军中从军两年以上,年岁十八到二十二的年轻军卒,都可以来国武监试试,名额也定了三百到四百之间,当然,有文字功底的优先。。。。。。。。。

    不过本来准备就这么过上一两年,再将其他途径纳入其中,终形成军的班底,但经王老大人插这一杠子,却又要改一下章程了。。。。。。。

    要不怎么说,上面的人拍脑门,下面的人跑断腿儿呢,今天也就几句话的功夫,既定的东西就得改,而这个章程一旦改了,以后再想扎住这个口子,那真的很不容易。

    只希望国武监能有那个能力,让这些饱读诗书的家伙们,抛掉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别靠着书生意气领兵才好了。

    暗自呼出一口气,抛开这突然兴起的些许感慨,翻身上马,招呼上几个亲卫,夕阳之下,拖着长长的影子,向远处行去。。。。。。。。。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第六百七十二章勘议

    第八卷繁华处是吾乡第六百七十二章勘议

    皇城,枢密院。

    枢密院坐落皇城西边,和中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作为大秦除了皇宫内院,两处高决策所,文武之间,泾渭分明,很是有些分庭抗礼的意味里面,即便是当初同门下平章事杨感,兼任枢密使,权势一时无两的时候,也因为两处相隔的远,而不得不专注于政务,将枢密院那里的事情大多交给了枢密副使汪老大人来执掌,可以说,这布局的好处还影响到政治的层面上,不得不说,当初布置此等格局那位世宗皇帝,真真是煞费苦心了的。

    而今日,枢密院正门大开,羽林军卒环立左右,警戒森严,情形很是不同于以往,使得一些枢密院官吏也添了几分的小心翼翼,不过这等情形到也不算稀奇,每逢军国重臣议事之时,多数都是这般,虽不常有,但也绝不是多少年才一次的大事件。

    不过有人数了数,这次瞅着来的人,商量的事情也不会小了,除了枢密使大人,两位枢密副使,刘大人那里没动静,不过李大人却已经去了正厅,再有参赞军务,位比参知政事的魏王殿下也已经施施然的进了正厅。

    兵部尚书李大人也来了,兵部侍郎段大人也到了场,还有几位主事大人也陆续来到,礼部的大人们认不太好,但瞧那官服,却也是来了一位侍郎大人,就是不知道是来商量什么的?户部也来了人,这个到是没什么奇怪的,户部和枢密院,兵部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难兄难弟,没办法,行军打仗,后勤辎重都人家手里攥着呢,有什么大事,不管是征兵,还是调拨开拔,都绕不过去,不过这次瞧着来人,和上面那几位没法比,只来了一位郎中,一位主事,要么就是如今户部太忙,几位主官都脱不开身,要么就是所议之事和户部干连不大。

    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过来的人当中,竟然还有看上去风尘仆仆的羽林中郎将赵大将军,这位声名鹊起的大将军可好像是头一次光临枢密院。。。。。。。。

    就这些人,任一个挑出来,都可以说是朝中顶梁柱般的存,所议之事还能小的了?

    而这次枢密院召开的堂议,也确实议的非是小事,但将这些大臣召来枢密院,议的也不是一事两事,各与会之人陆续到来后,这次堂议已经谦逊和闲谈中开始了。。。。。。。。。

    威严肃穆的枢密院议事正堂所,些许的闲话过后,枢密使汪道存矜持的向座众人点头示意,几个***文案端正身子,拉开架势,坐一众大人的身后,全神贯注,只等着记录,伺候侧的闲杂人等默默退出大堂,堂议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样正式的堂议赵石也是头一次参与,和军中军议相比,少了几分肃杀之气,但气氛之端凝厚重却犹有过之,赵石瞄了瞄端坐对面的李承乾,而这位老冤家好像也心有灵犀般瞅了过来,两人眼神一对,好像激出一连串的火花,李承乾微微一笑,偏过了头去,丝毫不介意将自己的傲慢和不屑清晰的流露出来,赵石嘴角也牵出一抹冷笑,心里暗骂了一声娘,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议的头一件事,便多少跟他有些干系。

    第一件拿出来的便是京军编练事,如今京军主要分为三部,羽林左右卫以及雄武军,这三部就占了京军九成,其余向左右屯卫还能提是上一提,但左右武卫等,却已形同虚设,只是名字还,编制也还有那么一定半点,但实际上,却已经算是裁撤的比较干净了,不光没有指挥使,且连属官也只保留了那么小猫两三只,多数皆是赐给勋贵子弟的闲职。

    说起京军来,正德末年,对京军就有整编之意,但那时正德皇帝老迈,诸子争位愈演愈烈,即便有心,却也腾不出来细细梳理,而赵石正是那个时候适逢其会的登上了羽林左卫都指挥使的职位。

    当然,如果真要说起这个,座的还有一位肯定心里不是滋味,这人正是枢密副使李严蓄李大人了,十年之前,不过京师情形如何,他李家可是和现如今有天壤之别的。

    那时李氏三兄弟,一个兵部,把持兵部权柄,俨然已是兵部尚书一般,而李严蓄的亲兄弟李严禄,那时却是羽林左卫都指挥使,加之堂兄李敢当把持雄武军兵权,一门三兄弟,也算得上是显赫一时了的。

    但随着李氏兄弟卷入皇位之争,波澜迭起,终却是差一点闹了个一败涂地,李严禄削官罢职,被贬为庶民,李严蓄多支撑了一段时日,后差点被抄了家,却只有一个李敢当一直置身事外,虽无大碍,却也受了波及,之后数载,被羽林左卫压的几乎抬不起头来。

    皇登基,李家元气大伤,到现虽有起色,但也只是起色罢了,李敢当和李严蓄两人皆以年迈,勉强撑住李家还成,要想恢复当年风光,却只能看下一辈儿的了。。。。。。。

    这些都是旧闻,不需赘述,而景帝登基初始,其实就已有了整编京军的意思,尤其是羽林左卫赵石率领之下,数载征战,威震四方,也让许多人对京军现状有了不满,不用景帝开口,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