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将血 >

第614章

将血-第614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这般想着,嘴上已经接着道:“这等话朕面前休要再提,出宫之后,也把这些忘了,今日也就是你我君臣二人,若金殿之上,让群臣听得,朕也保不得你,知不知道?”

    这就纯是一片爱护之心,谁也说不出什么来,但赵石却抬起头,景帝看来,这少年脸上已满是阴沉倔强之色,自己方才一番温勉训诫一点用也起。

    “微臣不敢,也没想指摘朝廷论才大典,只是觉得不公。”赵石声音浑厚,而又坚定,相比之后要说的话,这个气势却是必定要拿出来的。

    “朝廷取士,自隋唐而始,便是如此,非臣一个武臣敢于置喙,但臣却要说,文德武略,缺一不可,文武并举,方可使国运昌隆,这个赵石懂得,朝中诸公懂得,陛下也懂得,但自隋唐以降,文人可靠文笔求富贵,武人也能凭刀枪赚功劳,但相比之下,不公之处却显而易见。”

    “文人按部就班,便能衣食无忧,而我武人浴血沙场,却有几个人能荣归乡里,让乡邻左右以我等为荣?”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是汉乐府里面的一首词,大意是一个自小从军的老兵归来乡里,家中却早已变成了坟地,而煮好了食物,却没人来陪,不由潸然泪下的凄凉景象。

    这个却是李博文乐府诗集中摘录出来,他也颇有所感,遂死记硬背了下来,没想到今日却是派上了用场。

    景帝默默无语,不过看上去之前的好兴致却是都没了的。。。。。。。。

    赵石却已接着道:“臣不懂那许多,但身为武人,却要说两句公道话,长此以往,百姓皆以读书科考为荣,若非逼不得已,谁还愿意用性命去换取军功?打仗是要死人的,既然读书便能为官,又何必去打生打死?”

    看着自己面前侃侃而谈的少年,景帝却是给气笑了,指着赵石道:“照你这般说来,朕要分封几个异姓王出来,或是将同门下平章事也给武人来做,才不算厚此薄彼了?”

    赵石摇头,知道自己说的有些凌乱了,好像没说到点子上,整理了一下思路,才接着道:“臣先前跟陛下也说过,军中重将一旦起了私心,便是遗祸无穷,但臣今日要说的是,文武相轻的根源之处。。。。。。不是说文武之间孰重孰轻。。。。。。”

    “哦?今日朕就听听你到底要说些什么,但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你要谨记。。。。。。。”

    “多谢陛下。”

    “文人读书识字,武将行军打仗,多数却是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的,文人自然觉着武将不学无术,言行粗鲁,所以便觉得高武将一头,而反观武臣,则多数觉着文人花花肠子太多,只是嘴上说的漂亮,上了战阵,这样的十个也未必能抵得上自己一根指头,瞧着文臣也不顺眼。”

    “臣读了些史书,书中多数都说,打天下用的是武臣,而治天下,用的却是文臣,臣却不敢苟同,文臣治政,武臣治军,无论何时,都缺一不可,而臣只是觉得,文人自小读书,乡里有乡学私塾,到了县里,也有县学,府中有府学,到了京师,还有国子监等着,一步步的,有迹可循,时日长了,朝中文臣大举,文武相轻之下,哪里还有武臣说话的机会?”

    “但论起忠心来,武臣却也未必比文臣差了,只是未曾这么县学府学的琢磨过,不会说什么子曰诗云的大道理罢了,而又没人教他们,怎么才算忠心,什么才算忠心,又如何做才算忠心耿耿。。。。。。。”

    “臣懂的道理也就这么多,不如旁人说的清楚,但臣总以为,武学不该轻废,若能如那些文人般,多做教导,再去领兵,史上文武双全,而又忠心王事的大将名将一定不会就那么几个。”

    “文臣们都想青史留名,难道武将们就都愿意遗臭万年?”

    又是一篇好大的文章,一如当年初见之时,震撼不小,却又不知其中利弊到底如何,广开武学?景帝有些心动,却又难免有些恐惧提防,唐末藩镇之乱不远,若是武人朝堂上能与文臣相抗,到时情形又是如何?想想历代帝位之争,景帝有些不寒而栗。

    景帝的目光变得分外的幽深难测,注目赵石身上就再也没有移开,赵石敛起眸子,也再不开声,能说的,该说的,不该说的好像都已经说了,决定权不他的手里,也没什么好再争取的了,若再激烈些,赵石不知道会不会碰触到眼前皇帝陛下那敏感的神经,其实已经碰到了,但却远未到翻脸的地步罢了,但若再要多说,后果着实难料。

    一时间,亭中沉默了下来,空气都好像已经凝滞,就像画面突然定格了这一刻一般。

    良久。。。。。。。。

    “你是说,你想来当这个武学山长?”景帝的声音飘飘渺渺,如云端,听不出半点的喜怒。

    赵石知道,这个时候是危险的时刻,也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不假思的回道:“今臣所言,皆因眼见朝廷开武学之门不过数载,便已没落至此,所以有感而发罢了。。。。。。

    而臣年纪轻轻,德望不足,断不敢误人子弟?臣只请陛下,为军兵将校,广开门路,使我武人之功,也能为后人铭记。。。。。。。。

    陛下请想,若军中伍长,队正,旅帅之辈,皆出武学,不但粗通文墨,且精通战阵,练兵习武,皆从一定之规,行军征战,皆有可依之法,若再有一二惊才绝艳之辈补充改进,臣敢断言,不出十载,我大秦军旅之精,当可为天下之冠,到时,不论诸侯北虏,皆如土鸡瓦犬,定鼎中原又算得了什么?到得那时,分兵四出,目之所及之处,将皆为我大秦疆土。。。。。。。。”

    一个大大的馅饼被赵石轻易的勾画了出来,连他自己都被自己说的有些热血沸腾,就别说雄心勃勃的景帝李玄谨了。

    景帝眼睛越来越亮,想要站起身来走两步,却又按捺住冲动,唐太宗李世民开科举取士,见文人士子蜂拥而至,曾志得意满的道了一句,天下名士,皆入吾瓮中矣,由此,开大唐极盛之世数百年。

    若是武学。。。。。。。。这可是能让人名垂千古的大事,若真能自景兴一朝而始。。。。。。。。。。

    景帝心中怦怦直跳,终于被赵石这些话彻底的打动了。

    赵石也是口干舌燥,这要是再不成,他还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话可说了。

    景帝不自觉的抿着酒,目光已经没有焦距,许久过后,才缓缓道:“朕到未想的如此长远。。。。。。。不过,你说的到也有些道理,朕要细细思量一下。”

    说到这里,放下酒杯,正色道:“回去之后,写个详的章程出来,嗯,朕这里命国子监。。。。。。。”

    顿了顿,随即摇了摇头,“不要与旁人商量了,即是你的提议,能想到多少,便是多少,写好了奏折,就入宫来见朕,不需通禀他人。。。。。。。”

    景帝定定的注目赵石,“不要得意忘形,朕没说就此准了你,若只是一时兴起,没个章程,朕断不会容你任意胡为,你可明白?”

    赵石心中一喜,起身躬身道:“微臣遵旨。”

    到了此时,景帝心里也是乱糟糟的,再没了谈兴,遂摆手道:“朕有些累了,你自去吧,朕每次见你,都是费神劳心,朕现都好奇,你那心里到底终日想些什么?今日说这般,明日又论起那般来了,也没个准数,再要这般下去,朕可真不敢再召见于你了。。。。。。。”

    赵石堕落的也快,好话现是张嘴就来,“臣的见识就那么多,每次肠刮肚的,务求陛下面前言之有物,也是头疼的厉害,所以才想起一出是一出,陛下若再多召见几次,臣只好闭口不言,因为实是没什么可说的了。”

    一下子便将景帝逗乐了,连连挥手,像赶人一般的笑骂道:“走走走,眼不见为净,也好让朕清静些。。。。。。。。。”

    最新章节txt,本站地址:



第六百二十二章红鸾

    第八卷繁华处是吾乡第六百二十二章红鸾

    金銮大殿之上,大秦群臣肃立,人人脸上皆有肃穆振奋之色。

    这大秦论事正殿之上,接见蜀国降君,这无疑是一个让大秦君臣皆感自豪自傲的日子,征服者居高临下,被征服者拜服于地,这满朝群臣,谁又能抑制住心中的异样,有的人是觉得,能有生之年,见此盛景并参与其中,这一世就不算白活的。

    而已然身为首辅的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是脸色潮红,如饮美酒,本来自杨感卸任离朝,四朝老臣一旦离去,身为继任者的他身上的胆子可是不轻,威望不足,杨感门生故吏也多有刁难不服之心。

    而这又非是什么政争,而是纯粹的官员交接之下,产生的那些理所当然的纠葛,还好的是杨感自卸任以来,便一直闭门谢客,谁也不见,独独是他前去拜见,却被延请入府,做了一番长谈。

    这般作态,着实让他对老相爷感激不,也正因如此,才少去了许多的麻烦,不过就算如此,中书省内,关于自己所陈蜀中官制,地域划分等事,也是屡遭批驳,蜀中施行之期也是一延再延,让他疲于应付之余,也感到了老相爷那若有若无的影响就好像一座大山,不但压几位参知政事的头上,也拦自己的前面,好似无法翻越一般。

    而他运气也是真的好,恰于此时,却迎来了大秦自开国以来,大的一场盛事,这无形之中,也就使宰辅交接,承上启下的关节显得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了,对于李圃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而也正是蜀地,给了他一个施展手段余地,若能治平蜀中,那他这个位置也就稳如泰山,不然的话,什么也是休提。

    其实归根结底,也正是如此变局,才有施展才华手段的机会,不然也不过是循之旧例,安稳的走下去罢了,对于一国首辅来说,不得不说,却也太平庸了些。

    赵石站于殿下,一身崭的羽林中郎将官服,腰佩金鱼袋,外罩薄甲,明晃晃的,分外引人注目,左右群臣,目光也都不时瞄过来,就像是一群学者对着一只发现的物种,作出审视评估,却没有多少善意和敌意里面。

    作为京中诸军高武官,上朝议事这个节目已能堂堂正正的参与,不须再下旨意,或是等候传召。

    而其站殿的位置,比之大多数人却还要靠前的多,上首的不过寥寥数人,几位尚书,中书省,枢密院的几位重臣罢了,连御史台的首脑,大理寺卿正,各部侍郎等人物,有的与他并列,多数则都他的下首站着,可见,一声大将军不是白叫的。

    而站一群年轻的也已年过不惑的朝堂重臣中间,身材又是那般的雄壮,便如万绿从中一点红般的醒目,也那怪会如此引人关注了。

    赵石浑身有些不自,瞅了瞅前后左右,心里到是泛起个不相关的念头出来,难怪这些大人们手里人人举着个牙板,要是大家伙儿都这么干站着,怕是手都不知往哪里放了吧?

    再看看各人都是一副恭敬模样,鼻观口口观心的,但眼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