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清穿)八阿哥的传奇一生 >

第3章

(清穿)八阿哥的传奇一生-第3章

小说: (清穿)八阿哥的传奇一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殿下过奖了。”声音平淡无波。
“好了,你先练这几个字。”胤礽在纸上又写下几个字,然后让他自己练。
“是”
一个写字,一个看书,一时屋中静悄悄的,只能听见翻书声。有时,胤礽也会放下书,为他指点一二,胤禩就虚心地听着。
直至戌时,这一个多时辰的教授才算告一段落。
“你自己回去好好练,你这么聪明,假以时日一定会写的很好。好了,早些回吧,明日酉时再来。”说完,抚了抚他的头。
胤禩再次黑线。。。
作者有话要说:胤禩:为毛总是摸爷的头!不知道男人的头是不能随便摸得吗!某夏:爷?男人?上看下看……╮(╯▽╰)╭胤禩:pia飞……


、练字

从毓庆宫出来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胤禩一路走一路琢磨,这太子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自己母家没有任何势力,而且还备受忽视冷落,太子这样拉拢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毋庸置疑,自己被序齿赐名‘八阿哥胤禩’完全是托的太子的福。胤禩可不会认为是便宜老爹康熙,突然灵光一现地想起自己。
不对,不能用‘拉拢’这个词,胤禩想起那个总是喜欢戏弄自己的少年,那家伙一看就是从骨子里透着骄傲——根本不屑,也用不着去拉拢谁,更何况还是自己这个籍籍无名的三岁小阿哥。所以,大概,也许,可能,就是觉得自己有趣吧。这个想法一冒出来,胤禩再一次华丽丽地黑线了!
那么康熙呢,康熙是什么想法?胤禩分析,首先,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爱子的一个小小的要求。不就是教幼弟读书识字嘛,这个想法很好啊。看朕的太子,学问渊博,善待幼弟,不愧是朕一手培养出来的啊!再有,就是让胤禩对太子心存感激,逐渐培养成太子的臂膀。胤禩想,这恐怕才是最主要的吧。想他一个什么都没有的阿哥,先示之以恩,再从小培养,将来一定会对太子忠心耿耿的吧。
不过,这对胤禩来说也没什么。太子现在才十岁,在这个位子上还能再待三十年呢,靠着这棵大树正好乘凉。而且,通过自己的影响与努力,太子能够顺利继位也说不定。还有,胤禩停下了脚步,八国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这些,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耻辱与伤痛。而这些耻辱与伤痛,都源自于清朝的闭关锁国。自己,说不定,可以改变这些。不,是一定要改变这些!自己现在的身份是清朝的皇子,是离决策者最近的人,自己完全有能力改变这些。胤禩暗暗下定了决心,一双眼睛在夜色中闪闪发亮。 三年的浑浑噩噩之后,现在,那个浑身充满干劲儿,努力拼命的关潼又回来了!
“主子,发生什么事儿了?”小秦子看到胤禩突然停下来,上前问道。
“无事,继续走吧。”胤禩回过神来,步履坚定地向前走去。
小秦子看着这样的胤禩,一头雾水,总感觉八阿哥哪里不一样了。是哪里不一样了呢,小秦子边走边琢磨。
第二天一早去惠妃那里请完安之后,胤禩就回自己房间练字了。既然决定要改变历史,那么就要从自身开始努力。一点点加重在太子心中的分量,进而再潜移默化地影响他,还有康熙。
三岁孩子的身体还是太小,胤禩练了一会儿胳膊就酸了。 歇会儿,再接着练。很快,一上午就过去了。未时(也就是下午一点到三点)用完晚膳后,继续练字。胤禩可是知道康熙有多么重视皇子的字。历史上的八阿哥是出了名的字不好。康熙曾因不满他的书法,遂令当时着名的书法家何焯为其侍读,并要他每日写十幅字呈览。所以,练一手好字,真的很重要。
到了酉时,胤禩又去毓庆宫。胤礽让他把昨天教的字先写一遍给他看。胤禩就在纸上写了一遍。
“不错,比昨天大有长进嘛!”胤礽看着他赞道,“果然是孺子可教也!”
“谢太子殿下夸奖。”胤禩面色如常。
“你这小娃娃,”胤礽皱了皱眉,“怎的总是老气横秋的,一点都不像个孩子。”食指挑起胤禩的下巴,“来,笑一个给孤看!”
胤禩满头黑线,半天才挤出一个笑容。
“算啦,笑的这么难看!”放下手指,少年凤目一转,又冒出个主意。
“叫声二哥听听。”少年笑的像只狐狸。
“殿下是储君,胤禩是臣,胤禩不敢对太子殿下不敬。”胤禩恭敬地一揖,回道。
“孤是太子,也是你二哥,这么称呼怎么就是不敬了?”
“太子——”接下来的话还没出口,被少年细长的凤目一瞪又咽了回去,“哥哥……”两个字就脱口而出。
胤礽一回味,嗯,这四个字也不错,展眉一笑,顿时让人如沐春风。胤禩看得一呆,心想,这太子还真是生得好。
“好了,以后就这样叫吧!嗯,再叫声听听!”
“太子哥哥……”胤禩表示压力很大。
“好……”太子殿下很是满意。
……
这一天的学习快结束时,太子留胤禩下来用宵夜。胤禩无法,只好留下来用完宵夜再走。
“你喜欢吃什么?”太子问胤禩。
胤禩想了想,还真不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胤禩不挑食。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清粥咸菜,都没甚差别。套用洪七公说郭靖的话就是‘牛嚼牡丹’。
“太子哥哥随便吩咐吧,弟弟不挑食。”
“那好,二哥就随便吩咐了。来两碟水晶饺子,……”
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静静用完宵夜,胤禩就告退了。
作者有话要说:码字很辛苦的说,亲们鼓励一下偶吧!求评,求评……


、明志

认了几天的字之后,太子开始教胤禩背《三字经》。
作为一名高级翻译官,胤禩的记忆力很好,不能说是过目不忘,读过一遍之后也能背出个大概,并且数十年之后还能记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好记性却不是天生就有的,那是一本书,一本书的练出来的。胤禩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读过多少本书。上大学时,别人都在谈情说爱,只有胤禩天天泡在图书管里看书。好多书的原文和译文胤禩都能一字不落的背下来。
作为北外最优秀的毕业生,学校里没有人不知道‘关潼’这个名字,可是她的追求者却寥寥无几。不是因为她貌若无盐,相反,关潼生得很漂亮,可以说是天生丽质;也不是因为她性格不好,相反,关潼待人亲切,逢人便示三分好,最是温和可亲。实际上,就是因为她条件太好了,实力太强了,简直太完美了,从而让所有男生都望而却步了。
话扯远了,作者只是想说,胤禩前世能够从失怙的孤女,变成学识渊博的翻译官,所付出的心血绝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个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胤禩前世就看过《三字经》,所以太子教他读完一遍时,他就已经背下来了。不过,他可不敢显露出来。毕竟,在皇宫这个地方,过于聪慧可不是什么好事。
饶是胤禩努力藏拙,也还是比别的孩子学得快多了。于是,当康熙问起时,太子如是回答:八弟实是聪慧,不过六日,就学完了《三字经》!(胤禩:六天还算快?我可是努力又努力地才拖到第六天。 某夏:……)
“哦?六天学完《三字经》?”康熙不信,想当初自己被赞为幼年早慧,也还是花了半月时间,才能全部背诵默写熟练。
“背诵,默写都熟练了?”康熙不死心地问。 
“是,一字不差!”胤礽回得很是骄傲。(胤礽:哼,也不看是谁教出来的!某夏:……)
“哦?如此,朕可要看一看了。”
于是,当这天酉时,胤禩再去毓庆宫时,成功地看到了他家便宜老爹康熙,稳稳地坐在太子的书房里喝茶。而太子,正坐在一旁看书。
胤禩走近几步,撩袍跪下,行礼,“胤禩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吉祥。给太子殿下请安,太子殿下吉祥。”
“起吧,”康熙放下手里的茶,“走近点儿让朕瞧瞧。”
胤禩听话的近前,在离康熙五步处停下,任康熙打量。
康熙看着面前的孩子,一时愤怒,不满,愧疚,欣慰,种种滋味涌上心头——这就是小路子说的过得不错!这么瘦,这么小,哪里有什么‘面色红润’?胤礽两岁的时候都比他大多了!真是可恶!可恶的小路子,可恶的惠妃……可恶的,自己。唉,其实都怪自己。要是自己平时多去看这孩子几次,多关心关心他,他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了。所幸,这孩子身体还算康健,没听说过生什么病。(某夏:就算八八病了,你会知道吗!老康:…… 某夏:(^o^)总算扳回一局!)
就在康熙打量胤禩时,胤禩也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康熙。此时的康熙只有三十一岁,又是生活金贵,所以看上去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容长脸,丹凤眼,鼻梁挺直,薄唇微抿——嗯,是个美男子。看着康熙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胤禩也大约能猜出他在想些什么。不过是气底下的奴才怠慢自己,愧疚他忽视了胤禩这么久,欣慰自己能够平安长到这么大罢了。人呐,就是这样,做错的事没人提起,那么潜意识的就会去忽略它,遗忘它,从而也不觉得自己做错过。可是,当有一天,这个错误被人捅出来,□裸地摆在自己面前时,那时,才会觉得万分愧疚,加倍地想要去补偿。

呵呵,扯远了。康熙回过神来,再看眼前的孩子——嗯,不错,被打量了这么久,还能镇定自若,面色如常,这份定力就不错。
“最近都学了什么?”康熙低头呷了口茶,才缓缓开口道。
“回皇阿玛,太子教儿臣读了《三字经》。”
“嗯,背来听听。”
“儿臣遵旨。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约摸一盏茶的功夫(也就是十分钟),胤禩就背完了。背的很流利,无差错遗漏,也无磕绊迟疑。
康熙点了点头,很满意。
“让朕看看你的字练得怎么样了,把刚才背的写一遍给朕看。”
“是”胤禩走到桌前,提笔开始写。两刻钟后,胤禩放下笔,把写好的纸呈给康熙看。
看到胤禩的字,康熙才算是真的吃了一惊——不过才练了几天,这孩子就把字写得这般像模像样了。更难得的是,通篇没有任何的遗漏与差错。《三字经》可是有一千二百多字啊,一个初识字的三岁大的孩子,用了六天就全部记了下来!这说明什么?
康熙重新审视着眼前的孩子,面上的表情变换不定。
胤禩不解,难道自己写得有什么问题?
气氛正凝滞间,一道声音打破了满屋的沉寂。
“皇阿玛,儿臣说的不错吧,八弟是不是学得又快又好!”胤礽看着康熙神色不对,赶紧给自己的弟弟解围。
“哈哈哈……”康熙醒过神来,哈哈一笑,看着自己的太子道:“你说得对,小八学得好,你教的也好!”又转过来对胤禩道:“确实学得不错,小小年纪,竟然如此聪慧,又肯下苦功,将来必定有所成就。但是,切记不可骄傲自满,否则,即使有所成,也会失之轻浮。记住了吗?”
“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
胤禩总算是知道哪里不对了,原来是自己学得太快。Oh;my god!这真的已经不算快了啊!胤禩心中思忖,看来以后得多加小心了。
“皇阿玛,八弟学得这样好,您就不赏些什么?”胤礽在一旁打趣。
“是,太子说的对,是得赏些什么。梁九功,把朕读书时用的那方端砚赏给八阿哥,还有朕私库里藏着的颜真卿的孤本……”零零碎碎又赏了一堆这才算完。末了,又问胤禩:“你还有什么想要的么,一并告诉朕。”
“儿臣谢皇阿玛赏赐,儿臣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