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清朝当皇帝 >

第237章

穿越清朝当皇帝-第237章

小说: 穿越清朝当皇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先回宫了。”冒子小声说了一句,向皇上和皇后鞠了一躬,然后在清风的陪伴下,迈着细步慢慢的出离了亭子。
    关绪清尴尬的笑了笑,对静芬说:“她就是这样直来直去,怎么想就怎么做,不会有丝毫掩饰。你……别太过意了。”
    静芬轻抚着皇上的手,把头枕在对方的肩膀上,说:“怎么这么多年了,我什么时候因为这种小事过过意,你是皇上,你都不过意,我还会如何呢?”
    关绪清捧起静芬的脸轻吻了一口,笑着说:“最近政事繁忙,朕冷落你了,以后还想让你为朕再生一个小皇子呢。”
    静芬轻轻捶了一下关绪清肩头:“再生臣妾就变成老太婆了,到时候皇上肯定不喜欢我了。”
    关绪清动情的说:“哪会呢?就是你真的变得又老又丑,你还是朕最爱的女人。”
    静芬听着关绪清的话不觉痴了,竟怔怔的流下泪来,而后嘤咛一声扑在对方怀里。朦胧的月光下,两个人紧紧相拥……
    冒子本身对皇后和其他妃子并没有恶意,只不过她生性喜欢宁静,从小就爱一个人独处,静静的想着心事,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此时,她回到自己的寝宫—听月轩,无聊地在书房中踱来踱去,可是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会来吗?
    过了好半晌,仍不见他的人影,她有些不耐烦地走到桌边,随手拿起放在上面的一本诗经,心不在焉地翻看着。两张折好的宣纸掉落下来,她知道这一定是皇上练字之后随手夹入书中的,不经意地打开看起来。
    “月出皎兮,佼人撩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跳过了几个实在认不出的生字,她总算把这篇拗口如绕口令一样的诗读完一遍。虽然知道这一定是从诗经中抄录的一篇,可是在她眼里却如天书一般深奥。
    放下这张纸,她又看向另一张,只扫了一眼,就立刻眉开眼笑起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诗她可并不陌生,当初在日本皇宫里,这是每个女孩都非常喜欢的一首诗。
    忽然,她身子一震,他这两首诗是写给我的吗?
    她摸着自己发烫的脸颊,呆立了半晌,最后暗自嘲笑自己太傻了,干嘛什么事都能联想到自己身上。
    冒子慌忙把纸夹入书中,照原样放好。为了平复自己的慌乱,她顺手拿起桌上放着的一个怪模怪样的长圆筒研究起来,这是皇上上次来时留在这里的,多日以来自己从来没有留意。左看右看都不知这是件什么东西,正奇怪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她身后响了起来:“不知这是什么吧,看朕来给你演示。”
    她被吓了一跳,手中的圆筒也险些掉在地上,回头一看,只见皇上正笑吟吟的负手而立。冒子抚了一下胸口,语气中带着点嗔怪和抱怨:“皇上,你为何总是这样轻手轻脚,走路连点声息都没有,还得我……”
    关绪清笑了起来,脸色不似先前那样严肃,伸手拿过那个圆筒,打开盖子摆弄着。看到他打开盖子,她一下子恍然大悟,禁不住露出笑容来,边笑边说:“我以为是什么宝贝呢,原来是个单筒望远镜。”
    “你知道这东西?”关绪清盯着她说道:“望远镜也分三六九等,这是前些日子德皇送给朕的,这个叫高倍望远镜。”
    “日本皇宫虽然和这里不能相比,但是望远镜可不是什么稀罕物。”冒子好像一下子来了精神,拿过望远镜,凑近一只眼睛调试起来,显出一派天真灿漫之态。
    “你的少年时代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听起来好象很让人向往。”他看着她兴致勃勃很在行地摆弄望远镜,露出一幅悠然神往的样子。
    冒子淡然一笑,把调试好的望远镜放到关绪清眼前:“虽然单调,但是很快乐,可以做许多自己想做的事。不过你不适合那样的生活,有时候我觉得你天生就是做帝王的人。”
    关绪清苦笑了一下说:“你恰恰说错了……”他掉转目光望向窗外,有些失落地低声说。
    “怎么?难道不是吗?”冒子一脸诧异的看着皇上,那表情里还有同情。
    关绪清怅惘了一会儿,摆了摆手:“好了,不说这个了。朕问你一句话,如果朕有朝一日不做帝王了,你还会喜欢朕吗?”
    冒子坚定的点了点头。
    关绪清的目光定定地停留在冒子脸上,温柔如水的眼波几乎把她完全淹没。在这样的注视下,冒子的心越跳越快,脸也越来越热,连呼吸都有些困难了,她竟忽然脱口而出:“皇上,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月出皎兮,佼人撩兮’这首诗?”
    关绪清怔了一下,然后飞快地扫了一眼放在桌上的书,忽然哈哈大笑起来,然后看着她郑重地说:“这首诗讲的是在月下对一个美丽姑娘的思念,尤其是思念她在月下起舞的美丽身姿。”
    冒子看了对方几秒钟,突然脸象被火烧一样烫了起来,低下头再也不敢看他,只是死死地盯着面前那张纸。脑海中一片混乱,纸上的字竟象有了生命一样在她眼前跳动起来,却突然发现自己已被他轻拥入怀。虽然他的怀抱温暖异常,她的身上却起了一层寒意。她被迫抬起头看看他,发现他竟然如自己一样紧张,她甚至可以感到环住她的双臂正在微微地颤抖。
    ps:感谢朋友们的鲜花,感谢编辑的小封,今天加更一章。





    雄锋飞扬: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百四十九章 秘密出巡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1…5…30 10:35:17 本章字数:2524

    “最初是屠杀的程度日益增加,达到了如此可怕的程度,终至于无法推进部队以来使会战获得决定性的结果。他们最先还以为仍然是在旧有的条件下作战,尽量的尝试使会战能获得决定性的结果,最后才算是学会了一个教训,从此永远放弃这个企图。这个战争已经不再是一个肉搏性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双方人员是互相考验其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实力;现在却变成了一种僵持的局面,双方都是互不相下,彼此对峙着,虽然可以互相威胁,但是谁都不能作一个最后而具有决定性的攻击。这就是未来的战争——不是战斗,而是饥馑;不是人员的杀伤,而是国家的破产和全部社会组织的崩溃。在下一次战争中,所有的人都会进入堑壕之中。这将是一个伟大的堑壕战争。对于一个军人而言,圆镐将和他的步枪一样,变成了不可缺少的兵器。所有的战争必然的会具有围城战的性格,军人们可以随他们的高兴来进行战斗,可是最后决定之权却是*在‘饥饿’的手中。”欧洲著名军事理论家布洛克在给中华帝国皇帝的信中,对马恩河战役做出了这样的描述。
    关绪清慢慢阖上布洛克信笺,中国到底要在欧洲列强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他心里最清楚不过了,只不过这就像一层窗户纸,轻易不能点破。
    “奴才叩见皇上。”不知什么时候,赵秉钧和罗明已经来到殿内,恭谨的跪在大殿中央。
    关绪清这才从深深的思虑中解脱出来,挥手示意让他们平身,“朕交代你办的事都办好了吗?”
    “都办好了。只是……奴才实在猜不出皇上的用意,还请皇上明示。”
    关绪清站起身来,背着手在丹陛上来回踱了几趟,忽然说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前几天朕曾说过要南巡上海的事?”
    赵秉钧吃了一惊,猛然抬起头来:“皇上的意思是……”
    “朕要你们尽快安排好随驾警卫,因为朕已决定今晚就动身。”关绪清语气坚定,没有丝毫的迟疑。
    “啊?”罗明到此时才醒悟过来:“皇上是想秘密出巡?”
    “嗯。”
    “但此时非同小可啊,皇上。上次您御驾苏杭时,就曾有西北叛党派来的大批刺客,险些酿成大祸,奴才……奴才这次无论如何也要多增加些警卫力量,为您的安全负责。”罗明想到那一次行刺事件,至今还心有余悸。
    关绪清冷笑了一下,对赵秉钧说:“你的特工人员都安排妥当了吗?”
    赵秉钧一惊之后,马上镇定下来,跟随皇上多年,他早就对皇上的心思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位少年天子一向是乾纲独断,他决定的事从来就不可能改变,于是说道:“回皇上,出巡路线和沿途军情接应都已安排妥当,随时可以听候调动。”
    关绪清点了点头,对还在惊愕中的罗明说:“听到了没有,外围都已安排好了,你的警卫团只负责贴身保护朕的安全,既然是秘密出巡,人多了反而惹眼。再者说还有霍元甲、黄飞鸿等人随驾前往,朕看是万无一失的。”
    罗明迟疑了一下,还想说什么,却发现皇上的脸色一沉,只好生生的咽回了肚里,说道:“奴才谨遵圣命。只是不知今夜什么时候动身?”
    关绪清斩钉截铁的说道:“现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目前,已经由于中国军队的加入而真正达到*,世界都在猜测着,那个已经苏醒的东方雄狮究竟想要干什么?是要把军国主义势力推向顶峰?还是要把整个欧洲都推向战火的深渊?
    马恩河战役归根结底是德法这两个世仇国家的一场对决。从心智方面来说,德国人是厚重而有条理,法国人是迅速而谨慎。至于说到步兵战术方面,德国人主张用一个密集的火线开始攻击,把它向前推进,直到敌人火力发生效力的地点上,然后用枪弹来窒息敌人的阵地;接着向前爬行到距离敌方为八百码到四百码之间的地方,以获致火力的优势。最后再继续前进,直到一百码远的时候,才上刺刀冲锋。假使这个最后的前进证明是不可能的,则最后的前进运动应在黑夜中进行,然后再在拂晓时发动突击。法国人的理论基础即为杜皮克的思想;在控制着的火力之下,前进到距离敌方四百码远的地方为止,据他们的意见,认为到了此时瞄准的射击已不可能,所以损失可以减低,于是就开始上刺刀冲锋,以来攻占敌军的阵地。
    双方的参谋本部都曾经研究日俄战争中的炮兵战术。法国人认为一切说明日本炮兵优势的报告,都不免具有夸大的意味。德国人则学会了,炮兵的决斗和步兵的攻击在会战中实在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事。但是就其全体而论,德国人却不喜欢作有庇护的射击,他们认为他们的炮兵,比法国的是占了数量上的优势,若是能从无掩蔽的阵地上,所有的火炮都同时向敌军发射,则比较可以迅速的击碎敌人。主要的差异还是他们对于榴弹炮的意见。自从普列文之战以后,德国人已经采用了轻榴弹炮;而在奉天会战之后,又采用了重榴弹炮。法国人却不欢喜榴弹炮,认为他们的七五野炮是已经完全够用了。他们说重榴弹炮是太笨重了,对于运动战是一种不适用的兵器。虽然德国人宣称这种重型的炮弹,对于部队的士气是具有重大的影响,可是法国人却回答他们说:德国部队需要噪音来刺激他们,而法国部队则不然——因为他们是太聪明了。
    对比说来,在德法两国的陆军中,当然还是德军对于日俄战争的教训学习得较多。但是双方却都错过了其主要的教训——在防御中是枪炮弹占了上风,所以其自然的后果即为野战筑城工事。双方也都没有认清,除非在下一次战争中,一击之下即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